2苞葉大黃

長在草澤和河灘上,花柱上大大的苞片,既可以抵擋紫外線的強烈照射,又透光保溫,子房部分能形成類似溫室的效應,有助於後代的繁育。

3錫金報春

這個季節開放得最盛的報春花是錫金報春和偏花鍾報春,錫金報春的分布似乎更廣,公路兩邊的山坡林地到處能見到它的身影。

4西南鳶尾

植物界對鳶尾花的命名通常喜歡在前麵冠以產地,如園林中常見的日本鳶尾、德國鳶尾、巴西鳶尾等等。這西南鳶尾在野外的分布範圍還是比較廣的,四川、雲南、西藏海拔2300~4800米的高山上能見到。

5金黃杜鵑

214國道越過白茫雪山,在拉拉山丫口是路麵的最高處,海拔達4340米,這裏見不到喬木,隻生長著低矮的灌木和一些草本植物。這種杜鵑低矮成群落,花朵很小,現在已經過了盛花期,能找到這株晚開的感到很幸運。

6珠芽蓼

拉拉山丫口路旁的山坡上還能見到盛開著的珠芽蓼,十分逗人。

珠芽蓼的花淡紅色或白色,花序上有珠芽,可以直接萌發出小型植株,像胎生一樣十分有趣。它的拉丁名種加詞“viriparum”意思就是胎生的。冬蟲夏草是名貴的中草藥,蟲草屬真菌寄生在多種昆蟲體內,而寄主昆蟲以寄生在鱗翅目蟲草蝠蛾幼蟲的最為名貴,這幼蟲的寄主植物就是珠芽蓼的地下莖。

7牛蒡

牛蒡葉大花奇,生命力強盛,原產我國,公元920年左右傳入日本。牛蒡籽和牛蒡根既可入藥也可食用,別名大力子、東洋參、牛鞭菜等。在我國長期隻是作為藥用,在日本栽培馴化出多個品種,成為尋常百姓家強身健體,防病治病的保健菜。

8雲南紅豆杉

紅豆杉一般指紅豆杉科中的紫杉屬植物,我國有四個種一個變種。前些年不少野生的紅豆杉遭了大禍,就為了樹皮裏能提煉出可以治療癌症的藥物——紫杉醇,很多大樹被人生生的活剝了皮——提煉1公斤紫杉醇,需要15至30噸樹皮。某地有一棵生長了上千年,胸徑達26米的“紅豆杉王”,2001年7月,被當地一農民花了四天時間剝完樹皮,獲利四、五百元。中國的野生紅豆杉,在短短的十幾年中遭到了史無前例的砍伐和破壞,野生存量銳減,有的地區甚至已瀕臨滅絕。

9銀蓮花

銀蓮花廣布於世界各地,最常見於北溫帶的林地和草甸。其中的很多種因花色鮮豔而引入園林栽培。因其花型似為風所吹開,又叫風花。西方國家又以草地銀蓮花(Apratensis)、開展銀蓮花(Apatens)及白頭翁銀蓮花(Apulsatilla)等象征複活節,故又稱“複活節花”。

10委陵菜

委陵菜有很多種,花都是黃色的五瓣,但葉子差異很大,生長的環境也不同。隻看花,很容易當作同一種,不開花時隻看葉,則可能會被當作毫不相幹的植物。

11五齒管馬先蒿

馬先蒿的種類繁多,大多長在高山濕潤草地、沼澤草甸、杜鵑灌叢或冷杉、雲杉林下,花色豔麗,形狀奇異,全靠昆蟲傳粉,花冠形態都與長吻昆蟲傳粉有密切關係。五齒管馬先蒿花色紫紅,細長的管,扭曲的喙,下唇莖部具白色斑,形態別致。

12花楸

花楸樹的分布其實很廣,算不上嚴格意義的高山植物。喜光也稍耐蔭,抗寒力強,根係發達,對土壤要求不嚴,枝葉秀麗,冠形多姿,初夏白花如雪,入秋葉紫果紅,現在園林中多有栽培,據說於高溫強光處生長不良。這是在普達措國家公園裏見到的一株,和冷杉、杜鵑混生一處。韭菜的由來

六朝有個名士周頤,文才出眾,清貧素食,南齊的文惠太子問他:“菜食何者為佳?”他答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後人認為他的看法確有見地。杜甫所吟的“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已成為膾炙人口的佳句。

韭菜,屬百合科的草本植物,因它含有一種叫做“蔥化硫”的元素,吃來略有辣味,更有特殊芳香,可刺激食欲。保加利亞民間婦女,當丈夫生日時,特意用韭菜、牛肉煎餅,合家共敘,為他祝壽。在廣州民間也有類似的習俗。家中有人過生日,則以韭菜、大豆芽(不去根)、蝦(不去鬢)炒成一碟,以取“長長久久,有頭有尾,紅皮碩壯”之吉兆。據《本草拾遺》記述,“韭能溫中下氣補虛”,有滋陰補腎、壯陽固精、散淤消腫等功效。

韭菜原產於我國,約有3000多年的栽培曆史,南北各地都可種植。每年收割七八茬,故民間曾有“剃韭菜,寅時割了卯時來”的民諺。它品種資源相當豐富,比如天津的卷毛韭、雲南的早花韭、廣州的細葉韭等都是國內一流的土產。在北京還發現了一種俗稱“野雞脖”的五彩韭菜,具有黃、綠、白、紅、褐等顏色,堪稱韭中奇種。辣椒的由來

辣椒原產於南美洲的墨西哥、秘魯等地,首先種植和食用它的是印第安人。16世紀傳入歐洲,17世紀由歐洲引入我國。辣椒在我國雖然隻有400多年的曆史,但是我國已經擁有了世界上最豐富的品種,如櫻桃椒、圓錐椒、牛角椒、朝天椒和燈籠椒。北京產的一種深綠大柿椒,個大肉厚,甜而不辣,實屬炒肉之佳品。此品種已引種全國各地,並傳入美國,被譽為“中國巨人”,深受人們的喜愛。茄子的由來

栽培的茄子起源於野生茄。早在《山海經》中就提到“茄子浦”,說明在我國的自然環境下,茄子的分布甚廣。

據考察,我國西南山區,包括金沙江河穀如甘孜、川滇交界的渡口一帶,野生茄分布很廣,西雙版納有可食的多年生茄樹。早在晉代,《南方草木狀》對茄樹已有記載,書中說:“……種茄宿根有三五年者,漸長,樹幹乃成大樹,夏秋成熟,則梯樹采之。”野生茄屬植物尚有紫花茄、水茹、蔓生的藤茄等。分布在嶺南熱帶地區。我國栽培茄子的曆史非常悠久,並形成許多品種,其中也有從鄰國傳入的,如印度茄種約在5世紀前經西域傳入我國內地。又據宋《本草衍義》記載:“新羅國(今朝鮮)出一種茄,形如雞,淡光微紫色,蒂長味甘,今中國已遍有之。”外來茄種的引入更增添了我國茄的品種、果形、果色的變異。香蕉的由來

香蕉,香味清幽,肉質軟糯,甜蜜爽口,是人們喜愛的佳果之一。傳說佛教始祖釋迦牟尼吃下香蕉後獲得智慧,因此把它尊為“智慧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