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5

蘋果的由來

我國古代稱蘋果為柰,大約已栽培了1600多年。相傳在古希臘時代,有個插上翅膀的安琪兒,手中抓著一個金蘋果,她飛到之處,一切妖魔就驚惶失措,紛紛躲避。這個童話說明,蘋果一向令人喜愛,被視為吉祥之物。它的果型亦相當雅致,味道香甜,含有果糖、果膠、磷素、有機酸等20多種營養物質,許多專家公認它是兒童和腦力勞動者的最佳果品。葡萄的由來

葡萄和胡蘿卜、苜蓿是漢朝時由西域傳入中原的,其中葡萄已成為中原上佳水果。

據考古資料記載,葡萄發源於黑海和地中海沿岸,7000年前才開始在高加索、中亞細亞、伊拉克等地栽培,以後傳入埃及、希臘。在古希臘,人們說葡萄是“植物之神”狄奧薩斯賜給人類的禮品。

我國漢代稱葡萄為蒲萄,《史記》中說:“大宛以蒲萄為酒,富人藏酒至萬餘石。”據《酉陽雜俎》記載,葡萄由張騫從大宛移植到漢宮,大宛就是伊朗一帶,張騫從西域回國是公元前128年,可見我國栽培葡萄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葡萄先在陝西一帶定居之後,隨即向各地廣泛傳播,深受人們喜愛。曹丕在《魏文帝詔》中盛讚葡萄:“中國珍果甚多,且複為說葡萄,其甘而不過,脆而不酸,冷而不寒,葉長汁多……”把葡萄的優點寫得淋漓盡致。

我國葡萄品種主要有“玫瑰香”、“赤露珠”、“巨豐”等。新疆葡萄最為著名,相傳2000多年前吐魯番的底開伊努斯王國的國王,從貢品中嚐到葡萄,國王欣喜萬分,當即派使臣去阿拉伯引進種子,這就是吐魯番無核葡萄的由來。

葡萄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含有豐富的維生素以及糖、鈣、磷、鐵等營養物質。目前,我國所產的葡萄以西北部新疆的為上品,成為國內外暢銷的產品。另外,華北也是我國優良的葡萄產地。香菇的由來

在食用菌類中,香菇的味道可謂上乘,皮滑肉嫩、頗得食客喜愛。香菇的栽培要有特定環境,我國浙江為產菇第一大省,而且味道鮮美獨特。作為浙江省一大名產的香菇,主要限於該省的龍泉、慶元、景寧(現屬雲和縣)一帶種植。據當地的傳說,香菇的栽培最早起於距今1500年前當地的一個農民吳三公。三公世居深山密林,常以野味和野生菌為食,這些東西非但味道鮮美,而且無毒又能健身。後來他又發現這種菌在砍斷去掉樹皮的闊葉樹中長得特別旺盛,於是他經過長期實踐,掌握了這種菌的栽培技術,這種菌就是現在的香菇。吳三公被當地人奉為菇神,為他建殿,曆年祭祀不斷,龍泉一帶至今尚有吳三公殿的遺跡。

其實,香菇的淵源還可追溯得更遠,早在公元前239年的《呂氏春秋》中已有這樣的記載:“味知美者,越駱之菌”,菌即現在的香菇。公元1313年的元代《王楨農書》中,除了講述香菇的風味外,還詳細記載了香菇的栽培方法,可見當時香菇已有種植。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也講到香菇的藥用價值,“香菇乃食物中的佳品,味甘和平,能益味助食及理小便不禁”等。花生的由來

花生原產於南美洲的巴西、秘魯一帶。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前,當地居民早已種植花生數百年,此後,花生的種植漸漸地擴散到歐洲大陸和世界各地。大約在公元15世紀晚期或16世紀早期,花生從南洋群島引入我國,最初隻在沿海各省種植。在明孝宗弘治15年(1502年)的《常熟縣誌》中有“三月栽引蔓不起長,俗雲:花落在地,而生長土中,故名”的記述,這是關於花生種植在我國史料中的最早記載。目前,花生在我國各地都有種植,它是我國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西瓜的由來

西瓜已成百姓消夏去暑的佳品,物美價廉,深得民眾喜愛。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產地,但西瓜並非源於中國。西瓜的原生地在非洲,它原是葫蘆科的野生植物,後經人工培植成為食用西瓜。

早在4000年前,埃及人就種植西瓜,後來逐漸北移,最初由地中海沿岸傳至北歐,而後南下進入中東、印度等地,四五世紀時,由西域傳入我國,所以稱之為“西瓜”。

據明代科學家徐光啟《農政全書》記載:“西瓜,種出西域,故之名。”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按胡嬌於回紇得瓜種,名曰西瓜。則西瓜自五代時始入中國;今南北皆有。”這說明西瓜在我國的栽培已有悠久的曆史。

西瓜全身是寶,它既是夏日消暑解渴的佳品,又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香格裏拉——高山植物的天堂

7月,香格裏拉很多植物正在開放。一下飛機,首先吸引我的是掛著球果的林芝雲杉。車窗外看去,公路兩邊是一叢叢開得正歡的藍色的鳶尾花,紅的或黃的報春花,更多的是叫不出名兒的植物。

在迪慶,我去了普達措國家公園,經過金沙江畔、翻過白茫雪山,專程趕往德欽,看到了神秘的梅裏雪山。迪慶的平均海拔達3280米,德欽縣境內的梅裏雪山是雲南最壯觀的雪山山群,數百裏兀立綿延的雪嶺雪峰。海拔6000米以上的太子十三峰,各顯其姿,又緊緊相連。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是雲南最高的山峰。這些著名的風景,自然少不了成千上萬的驢友們的詳盡報道和讚美,我也大可不必重複,何況我的相機也拍不了精彩大片,還是展示一些我感興趣的植物吧,這些都是迪慶境內生長在海拔3000多米以上的高山植物,尋常也難得見到。

山區由於地形複雜,從低海拔到高海拔溫度逐漸降低,大約每升高100米,溫度平均下降06℃左右。即由於地勢的升降,直接影響溫度的高低和熱量條件的變化,進而間接影響花卉植物的種類分布和形態特征,使花卉植物在不同高度的垂直分布上,呈現明顯的地帶性。高山峽穀地區,正是由於高差懸殊,一山見四季,十裏不同天,往往在一個非常狹小的範圍內,從山腳到山頂,聚集著不同緯度地帶的各種花卉,形成了一幅五彩繽紛的山地立體花園圖畫。一般山區海拔越高,適宜生長的花卉種類便越少,但即使是在海拔3000—5000米的高山上,那色彩斑斕的各色高山杜鵑花,還有那一叢叢,一片片的綠絨蒿、馬先蒿、報春花、紫草、虎耳草等,形態奇異,多彩多姿,在夏日下顯得十分嫵媚。

1林芝雲杉

一下飛機,在機場旁看到的就是這掛著紫色球果的杉樹,第一次見,後來才知道它的名兒。這裏的高山針葉林通常由冷杉、雲杉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