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在你的房間裏就正擺著一盆補血草呢。沙棘

在西北荒原上有一種植物,它的果實味酸而微甜,葉似柳葉,老百姓叫它“酸柳”,因它渾身上下長滿了刺,又稱它“黑刺”,其實它的大名叫沙棘。沙棘是胡頹子科沙棘屬的落葉灌木或小喬木,一般高3~5米,枝灰白色,葉條形至線狀披針形,兩麵都有銀白色的腺鱗。春天,淡黃色的小花先葉開放。花後葉芽萌動,盛夏便是滿樹的濃綠。金秋,球形或卵形的小果,黃色或桔黃色,掩映在綠葉叢中。

小小的沙棘果,不過豌豆粒大,卻含有VC、VE、VA等多種維生素。其中VC的含量是獼猴桃的2~8倍、桔子的20倍、蘋果的400~800倍。昔日名不見經傳的野果,如今已製成果醬、果酒、果汁,走進超級市場。藥學家們對沙棘進行了多方麵的研究,發現它的葉和果中所含的黃酮類化合物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和血脂,提高人體心血管係統功能。現在,沙棘衝劑已列為心血管病患者的輔助治療藥物和保健藥物。前蘇聯宇航員服用沙棘製劑後大大減輕了失重反應,我國運動員服用沙棘製劑後,肺活量增加42%,血色素增加435%,心率下降436%。此外,沙棘果皮、果肉、種仁裏所含的沙棘油治療燒傷、燙傷、凍傷和各種潰瘍效果甚佳。

沙棘的適應性極強。在礫石山坡或沙地上,它呈灌木狀,有些枝條也變為棘刺,葉上的毛被增厚以減少水分蒸發。在水肥條件好的地方,它也能長成俊秀的喬木。西藏伯桑錯湖區有一棵沙棘樹,高17米,胸徑近70厘米,綠蔭如蓋,堪稱沙棘之王。

沙棘的根係發達,根深3~5米,根幅6~10米,纖維根密集成網,能封固沙丘,抵擋洪水或暴雨。它的根上有許多根瘤,固氮能力比起豆科植物毫不遜色。一畝沙棘林固氮相當於五十畝尿素,好像一座小小的化肥廠。沙棘枝條舒展,果實色黃而密集,歐洲一些國家將它作為城市園林的景觀樹種,法國用沙棘葉為病畜祛病扶壯,羅馬尼亞用於製作護膚化妝品。

沙棘作為水土保持、固沙造林的優良樹種和具有廣闊開發利用前景的藥用植物和經濟植物正在荒原上茁壯成長,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幹果王子巴丹杏

在食品店琳琅滿目的幹果櫃台前,有人挑選北國的梨脯、榛子、金絲小棗;有人購買南方的青橄欖、醬芒果;有人隻喜歡又甜又酸的話梅;也有人對“美國大杏仁”情有獨鍾……

準確地說,“美國大杏仁”的老家並不在美國,它的小名叫扁桃,又稱巴丹杏,係薔薇科李屬植物,原產亞洲中西部。我國新疆也是產地之一,在塔城、裕民、鞏留、和田、喀什等地均有分布。

巴丹杏在歐洲栽培曆史悠久,已成為重要的幹果資源,品種很多。它的種仁含油量達515%,還含有蛋白質、糖、無機鹽和多種維生素,除了當幹果食用外,也是製作糖果、糕點、化妝品、藥品等有價值的原料,被稱為“幹果王子”。

巴丹杏屬於中型喬木,高4~8米,樹幹筆直,樹冠造型美觀,樹枝光滑,小枝淺褐色。春天,寒意未盡,巴丹杏已是滿樹花蕾。一夜春雨之後,花蕾悄然開放,白色或淡粉色的花瓣形如桃花。夏天,無數綠色的小果掩映在狹長披針形的綠葉叢中。秋天,青杏般的果成熟了,果肉又苦又澀,誰也不會光顧。漸漸的果肉裂開了,露出滿是蜂窩狀孔穴的果核,那裏麵卻藏著寶貝——巴丹杏仁,質優價高。

巴丹杏耐旱抗寒,繁殖容易,既可嫁接分枝,又可用種子培植苗木。它的苗木生長快、結果早,當年苗形成花芽,來年便可結果。近年在陝西、寧夏、甘肅河西走廊的沙地上已有一定量的栽培。

巴丹杏樹形美觀,花美麗可觀賞。木材質地優良,能製作小家具。在果樹栽培上可以作為核果類樹的砧木,加之果仁具重要的經濟價值,是沙區值得推廣的優良樹種之一。百裏香

百裏香又名地椒葉、千裏香,是唇形科百裏香屬的小灌木。植株小的僅兩三厘米,大的也不過高10厘米。莖枝呈不規則四棱形,上麵有白色柔毛,分枝很多,臥地橫生,節上有不定根或向上斜升。葉橢圓形、卵形或矩圓狀披針形,長05~1厘米,寬不及半個厘米。花紫紅色或粉紅色,長6~7毫米,上唇一片,下唇三片,下部合生為筒,四枚雄蕊兩長兩短,花萼的邊緣有白色的睫毛,許多花密集成頭狀的輪傘花序。花落後,花萼筒裏有4枚小堅果,如微型的鵝卵石,黑色,光滑。

成片的百裏香逸散出熏衣草的馨香,令人神往。全株百裏香含有015~133%的揮發油。這種揮發油具有較強的抑菌、鎮咳作用,對神經性皮炎、牛皮癬、咳嗽等有一定的療效,還可以作為化妝品、香精等調和香料,病房、浴室、餐廳的消毒劑,漱口水、牙膏、芳香洗手液的配料,以及蚊蟲驅避劑。百裏香全草入藥,祛風解表、行氣止痛,水煎服治感冒、消化不良。夏日當茶飲可預防中暑。秋冬季為綿羊、山羊和馬所喜食。羊食百裏香後肉味鮮美。百裏香的花小巧玲瓏,氣味芳香,可植於庭院觀賞,也可用於荒漠綠化。

百裏香屬是唇形科的一個大屬,約300多種,我國有11種,2變種,沙漠地區產2種。百裏香產於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北、甘肅、寧夏、新疆等幹旱及半幹旱地區。亞洲百裏香產於呼倫貝爾沙地、科爾沁沙地、渾善達克沙地東部,用途同百裏香。柿樹渾身是寶

唐代有個人叫鄭虔,出身寒門,生活清苦,勤奮好學。有一天,他漫步柿林,撿了幾片肥大的柿葉回到室內,提筆一試,居然可以寫字。於是,他就撿來大批柿葉練習書法,由於他能詩善畫,所以他寫在猩紅的柿葉上的作品,一時被稱為“鄭虔三絕”。

柿葉不僅可以寫字畫畫,還有神奇的治病效果。一個叫平井的日本人,身患高血壓、心髒病和糖尿病,被折磨得痛苦不堪,醫生也已經無能為力。一天,他發現院子裏的柿樹抽出了一片片嫩葉,他順手摘了一片嚼了起來,開始,柿葉有些苦澀,隨後就變得清甜可口了。從那以後,他每天都嚼幾片,一個多月後,平井覺得精神好多了,到醫院去複查,原有的症狀都已消失,醫生驚奇地問他是如何治療的,平井莫名其妙地說:“什麼藥也沒吃呀,隻每天吃幾片柿樹葉子而已。”

柿葉的確能治大病,我國早有先例,中藥店裏,常常有柿葉茶出售。專家們認為,鮮柿葉對治療和控製糖尿病是很見效的。柿葉茶能促進身體內的新陳代謝,小便通暢,對扁桃腺炎也有一定的療效。

不單柿葉能治病,柿子也有它的特殊作用呢。傳說古代印度士兵出征,除了攜帶刀槍弓箭等兵器外,每人還有一個挎包,裏麵裝滿鮮柿子。這些鮮柿子既不用來充饑,也不當“手榴彈”投擲,這是他們的“急救包”,無論刀傷箭傷,騎馬摔傷,隻要將鮮柿子塗抹在傷口上,馬上止血止痛。

不僅如此,柿子做的柿餅,外麵的一層白色粉末可以治療小孩慢性腹瀉;柿蒂還可以治療打嗝;把又青又澀的柿子搗成汁還可以治療腦溢血、燒傷、凍瘡等多種疾病。

我國是柿子的故鄉,早在2000多年前,人們就開始栽種了。柿樹渾身都是寶,除了它們的藥用價值外,柿子還可以代替糧食釀酒,風味獨特;柿樹木材叫烏木,是製作家具的優質木材,打出的家具漂亮極了。神奇的金雞納

瘧疾,又稱為“打擺子”,是由蚊子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人們一旦感染了這種疾病,就會突然發冷、打寒戰,之後又發高燒、說胡話、神誌不清,若不及時治療,就會有生命危險。在從前,我國南方特別是氣候潮濕的地區很多人得這種病,那時候,人們對這種病毫無辦法,往往坐以待斃。

說來也巧,在南美洲的印第安人中,也流行著這種病,不過,早在四百年前,他們就知道有一個秘方可以治這種病,但這個秘方是絕不向外人透露的。據說1638年,西班牙的一位伯爵,帶著妻子來到了南美洲的秘魯,不久,伯爵夫人染上了瘧疾,醫生們束手無策,伯爵暗中打聽到當地一種叫金雞納樹的樹皮可以防治這種病,於是他剝了這種樹的樹皮,拿回去煮湯給妻子服用,幾天以後,夫人的病就好了,這個消息很快一傳十、十傳百地傳到了歐洲。歐洲人聞此十分震驚,於是千方百計地想把金雞納樹弄到手,幾經周折以後,他們終於如願以償,荷蘭殖民主義者因此大發了一筆橫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