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東北的小興安嶺地域遼闊,山巒起伏,林海茫茫。紅鬆是這裏的主要樹種,一直以來就有“紅鬆故鄉”的美名。

紅鬆是一種常綠喬木。它幼年時,樹皮青褐色且光滑,成年後逐漸變得赤灰,而且縱向裂開。樹皮脫落後就顯現出美麗的紅褐色的內皮。識別鬆樹,針葉的數目是最重要的依據,紅鬆為五針一束。

紅鬆抗寒能力非常強,即使在零下50℃的時候,仍能頑強生長而不受傷害。紅鬆喜歡深厚肥沃的土壤。在小興安嶺,多生長在山腹、坡麓()、漫崗、河穀兩岸。

紅鬆是我國重要的經濟林木之一,被廣泛應用於建築、家具、車、船、機構、橋梁的建造上。此外紅鬆樹幹高大、挺拔,無論作園林綠化樹種,還是山野風景林木,均很適宜。國槐和洋槐

國槐又叫槐樹,樹幹粗直,羽狀複葉,花黃白色,蝶形花冠(花瓣5片,上麵最大的1片叫旗瓣;兩旁的2片叫翼瓣,下麵2片連在一起叫龍骨瓣,花冠全形像蝴蝶),雄蕊10枚,每個都分開。果實是莢果,呈念珠狀。國槐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古代常種在宮廷或壇廟內,古書上稱為“宮槐”。常見有數百年的古樹,例如,北京景山公園內有一棵國槐,相傳在1644年李白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攻克北京時,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朱由檢就吊死在這棵槐樹上。槐花可以人藥,又可作黃色染料。據傳在抗戰時期,八路軍曾利用槐花將白布染成淺黃色布來製軍服。槐的果實也可製藥,槐木又是良好的嶄炭材。

另種槐樹,叫洋槐(又叫刺槐),與槐不同屬,長像與槐相近,幼枝樹皮灰褐色,皮上有深溝,枝上有刺。花乳白色,花串大而下垂氣味芳香。雄蕊10枚,9個合成一束,另一個單獨分開,我們稱它為二體雄蕊;莢果扁寬,原產北美。據說刺槐是在1900年前後才傳人我國的,首先在青島落戶,這樣算來,大約有100餘年的曆史了。洋槐生長快,繁殖迅速,初時青島的洋槐甚多,故有人稱它為“洋槐島”,後來才在各地廣泛栽種。洋槐的樹幹木材堅實富彈性,耐腐蝕性強,是做車輛、礦柱、枕木的好材料。在北方常見作行道樹或為造林樹種,栽種於荒山上。中國最硬的樹木

版納黑檀是中國最堅硬的樹木之一。它是1979年在西雙版納的熱帶密林中發現的一種珍貴用材樹種。版納黑檀木材結構極其致密,紋理交錯,心材黑褐色,具瑰麗的花紋。其硬度和強度異常之大,其比重達到113克/厘米。如果把一塊版納黑檀木放入水中,它就會像鉛塊一樣立即沉入水中。

版納黑檀屬於豆科黃檀屬。為落葉喬木,高可達20米,直徑50~70厘米;樹皮厚、平滑,條塊狀剝落,褐灰色至土黃色。奇數羽狀複葉;圓錐花序腋生;花小,蝶形;花瓣白色,雄蕊且連成一體;子房具長柄,莢果舌狀。

該種植物分布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地區,生長於海拔700~1700米的山地,但在900~1400米地段較為集中。由於當地群眾有燒山的習慣,森林受到嚴重破壞,大多數中齡樹及幼樹都難以長大成材,植株數量越來越少。現在版納黑檀已被列為瀕危種而被保護了起來。

保護版納黑檀的價值在於它是我國國產木材之珍品。具心材黑褐色、材質堅硬致密,花紋瑰麗,極強韌,內含豐富的脂類物質,其切麵光滑油潤。即使幹燥之後,木材山不會開裂變形,是一種類似進口紅木的特級硬木原料。常用於製作高級管弦樂器、紅木家具及工藝美術雕刻等。此外,它還是一種良好的紫膠蟲寄主樹,因此版納黑檀具有很好的發展種植前景。

我國還有一種較硬的樹種是與版納黑檀同屬一科一屬,名叫降香黃檀。降香黃檀分布於我國海南島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等地。生長在海拔600米以下的山區,至今在海南島昌江縣七差尚有2株高達25米的母樹。降香黃檀是海南島特有的珍貴樹種,其心材極耐腐,切麵光滑、紋理美致,並且香氣經久不滅,為名貴家具、工藝品等的上等木材;心材可人藥,能夠代替進口降香;其木材的蒸餾油香氣不易揮發,可作定香劑。

豆科黃檀屬在世界上目前共有120個種,主要分布在熱帶至亞熱帶地區。我國大約有30種。分布在淮河以南的廣大地區。該屬的樹木,其材質都很堅實強韌,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硬木家庭”。

版納黑檀和降香黃檀固然很堅硬,但是它們還是硬不過鐵樺樹。鐵樺樹堪稱是世界上最堅硬的樹。子彈打在該樹上,就好像打在厚鋼板上一樣,紋絲不動。鐵樺樹的木材比普通鋼鐵硬一倍,比橡樹硬3倍,因此在某些情況下可作為鋼材的代用品,用於國防工業。

由於鐵樺樹十分堅硬,因此入水就沉。即使長期浸泡水中,其內部也能長期保持幹燥。鐵樺樹高約20米,胸徑約70厘米,其壽命可長達300~350年。樹皮暗紅色或近黑色且上麵密布白色斑點。它的分布區很窄,隻生長在我國與朝鮮接壤的地區。另外,在前蘇聯南部和朝鮮南部也有分布。因此,鐵樺樹不僅是我國最硬的樹木,而且也是世界上最硬的樹木。固沙勇士——油蒿

油蒿別名黑沙蒿,它是蒿屬大家族中的一員,是一種很普通的蒿子。人們常把蒿子當成草,其實它非草非木,到了冬天上半截枯死,下半截卻不死,但木質化程度不高,沒有明顯的主幹,所以叫做半灌木。

油蒿的外表的確“其貌不揚”,高不過半米左右,黑灰、深褐或紫紅的枝條紛亂不堪。葉片裂成絲狀條形,留不住幾絲碧綠。就連頭狀花序也小得可憐,直徑才兩毫米上下。可是,它的內涵卻讓人驚奇、歎服!首先是根係極發達,根深平均是株高的15倍,水平根的範圍也是冠幅的七八倍,整個根係牢牢地紮在流沙中。其次是它的枝條密而柔軟,散生且貼近沙麵,風來就臥倒。風吹不折它,它卻乘勢抓住了沙子,一把一把堆積在身旁,形成一個沙包。研究固沙的科學家們形象地把油蒿比作一隻“抓沙的耙子”。再則,它的繁殖能力很強。它以種子繁殖和營養繁殖兩種方式延續種族,擴大疆土。油蒿的種子雖小,但營養豐富。在沙培條件下,它47小時即開始發芽,62小時後發芽率可達81%。早春,冰雪剛剛消融,油蒿的新枝已開始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