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的發明者貝爾(1 / 3)

電話的發明者貝爾

1844年,莫爾斯在美國首次進行了長途電報通訊,在人類通訊史上揭開了新的一頁。然而,電報傳遞信息首先傳遞的是電碼,然後再需專門人員將電碼譯成語句。能不能發明一種裝置直接傳遞語音、語句呢?於是,人們又開始探求更便捷的通訊工具。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世界上第一台電話機終於問世。這台電話機的發明人,是一位蘇格蘭青年,名叫亞曆山大·貝爾。

小小發明家

亞曆山大·貝爾1847年3月3日出生在蘇格蘭的愛丁堡。他的父親和祖父都是著名的聲學家,他們在聾啞人中工作過多年,對人的發聲機製、聽覺特點有深入的研究。貝爾的父親還創製過一套利用手勢、口型交談的“啞語”,給聾啞者帶來很大方便。貝爾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從小受到熏陶,對語音的傳遞有濃厚的興趣。這無疑給他後來發明電話,播下了種子。

不過貝爾並不是神童。許多發明家幼年時都並非聰明過人,他們的成功在於一生的勤奮。貝爾雖然在聲學上算個小內行,並且可以熟練地翻譯出聾啞夥伴的“啞語”,但其他功課卻總是跟不上;他的淘氣、貪玩更是全校聞名,他的書包裏經常裝著供他解剖玩的麻雀、青蛙之類的小動物。有一次,老師在台上講《聖經》,貝爾逮的老鼠從書包裏鑽了出來,在教室裏亂竄,引得大家哄堂大笑,亂成一團,把老師氣得直哆嗦。

貝爾後來被祖父接到倫敦,由這位語音專家直接管教。這是一個頗有個性的倔老頭,他很疼愛孫子,但要求非常嚴,教起書來就像一頭獅子,那一臉花白的胡子,常使貝爾望而生畏。不過貝爾很喜歡他,因為祖父知識淵博,簡直是一部百科全書。貝爾同他一起生活了一年,學到了不少東西。貝爾後來曾回憶說:“祖父使我意識到,對於每個學生都該懂的普通課,我卻不知道。我時常為這種無知而羞愧。他在我心頭喚起了努力奮鬥去克服學識淺薄的雄心。”正是這種雄心,激發貝爾踏上了探求科學真理的道路。

貝爾從倫敦回到故鄉,興趣發生了轉移,他一麵努力學好功課,一麵開始對發明創造表現出巨大熱情。

他家附近有一座老式水車磨坊,由一個青年操作。後來小夥子當兵去了,剩下一個孤苦無靠的老人以磨麵為生。磨盤是靠水力推動的,水量大時磨盤轉動,水量小時磨盤停轉,要靠人力來推。每逢水量減小的季節,老人隻好停業,靠平時節餘,勉強打發日子。貝爾對他很同情,約來一群少年夥伴幫忙。大家你推我拉,開始都覺得好玩,但幾天後就生厭了。最後隻剩下貝爾一個人了,他使出吃奶的力氣,也難以推動石磨。

貝爾回家以後,總是放不下水磨的事。“我為什麼不能設計出一盤比較輕巧的水磨呢?”為了設計新水磨,他每天鑽在父親的書房裏,翻閱各種資料,埋頭設計圖紙,反複地琢磨。一個多月後,他居然設計了一幅改良水車的圖紙。幾位工匠師傅看了方案,大為讚賞。圖畫得並不漂亮,但原理很巧妙。照圖改製後,水車的摩擦大大減小,連孩子都可推動。消息傳出,鄰近村鎮都趕來仿製。貝爾這時隻有十五六歲,一時成為同伴心目中的英雄。

貝爾成了小發明家以後,一些對科學有興趣的小夥伴便經常圍著他轉。在大家的推舉下,貝爾把小夥伴組織起來,成立了“少年科技協會”,還訂了會章,要求每個會員擔任一個科目,每周演講一次,發表各自的研究成績。貝爾擔任的是語音學兼生物解剖學講演。講演廳即設在他父親書房頂上的閣樓裏。這一群少年學者經常活動,增長了很多知識,也鬧了不少笑話。

有一次,一名會員在路旁發現一頭死了的小豬,心想大家平日研究的不外青蛙、甲蟲之類,這次若用豬做實驗,一定更有趣味,於是將死豬一直拖到小閣樓上。貝爾見到小豬如獲至寶,當著全體會員開始演講起來。待把豬的生理特點講完以後,貝爾即動手解剖。不料豬死多日,內髒已經腐敗,頓時臭氣衝出,滿屋會員一個個捂著鼻子逃之夭夭。貝爾卻麵不改色,一個人堅持把豬解剖完畢。

專注語音學

1864年,貝爾17歲時進了蘇格蘭的愛丁堡大學,這所大學是英國北部的重要學府,有不少著名的學者曾在這裏讀過書,比如麥克斯韋和達爾文等人。

貝爾在父親和祖父的影響下,選擇了語音學作為自己的專業,他想以此解決聾啞人的痛苦。這項研究最終導致了電話的發明,這是貝爾當初不曾料想到的。

在愛丁堡大學,貝爾係統地分析和研究了人的語言、人的發聲機理和聲波振動原理之類的專門知識。語音學是一門很複雜的學問,直到20世紀上半葉才有成熟的理論。貝爾把理論和父輩的實踐經驗結合起來,進步很快。

1867年,貝爾20歲時,從愛丁堡大學畢業。為了繼續深造,他又進了倫敦大學,仍然攻讀語音學。

這時,貝爾家出了不幸的事,他的兩個兄弟相繼害肺病夭折。那時肺病在英三島猖獗,幾乎像今天的癌症一樣可怕。貝爾的父親連失兩子,心有餘悸。他把病因歸咎於英國氣候陰冷、潮濕,決定離開故土,於是帶著貝爾和全家遠渡重洋,遷移到加拿大。

年輕的貝爾到加拿大後,繼續研究語音學,並在一所中學兼教語言課。他才華出類拔萃,1869年,22歲時被聘為美國波士頓大學的語音教授。這時,貝爾的父親已成為北美聞名的語言學專家,經常應邀到各地演講。貝爾少年時即有過演說鍛煉,他的專業知識也日漸成熟。每次相隨,他演講起來並不比父親遜色,很受聽眾歡迎。貝爾父子的名聲很快就傳遍大西洋西岸。後來,父子倆在波士頓開辦一所聾啞學校,教習聾啞人克服語障,並研究試驗助聽器械。

俗話說,根深葉茂。貝爾自幼對人類的通信交往就有濃厚的興趣,後又進行多年專門研究,在聲學知識上做了充分的準備。當時試圖發明電話的人很多,後來惟獨貝爾獲得成功,這不是偶然的,是他多年知識儲備的必然結果。

當時莫爾斯發明的電報已廣泛應用,成為一種新興的通信工具。不過電報隻能傳遞電碼,局限性大。能不能發展一步,用電直接傳遞人的語音呢?這個問題引起了許多發明家、科學家的冥思苦想。但人們進行了20多年的探索都未成功,這是因為直接傳遞語音難度要大得多。人的語音是聲波的振動,它如何從導線上傳送呢?幾年來,貝爾也被這個奇妙的問題深深地激動著。聲學本是他的專業,他家從祖輩起,就把人類語音傳遞當作己任。對貝爾來說,發明電話,不隻是美好的理想,也是一種義不容辭的使命,他終於挑起了這副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