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開創者愛迪生(1 / 3)

新時代的開創者愛迪生

愛迪生是美國的一位偉大的發明家、企業家。他的名字不僅在我國,而且在全世界也是家喻戶曉的。“愛迪生”三個字一直被人們看做是勤奮與天才的象征,尤其是對千百萬青少年,它就像一塊巨大的磁石,有著強烈的吸引力。

愛迪生除了在留聲機,電燈、電話、電報、電影等方麵的發明和貢獻以外,在礦業、建築業、化工等領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創造和真知灼見。愛迪生的一生,總計有一千多項發明,也就是說,當他進入成年之後,幾乎平均每兩周就申報一次發明專利。愛迪生之所以受到各國人民的敬仰,正如一個美國作家所說:“他雖不發明曆史,卻為曆史錦上添花。”

的確,愛迪生為我們開創了一個嶄新的電器時代,雖然他離開我們已半個多世紀,可我們日常生活所接觸到的許多方麵,都依然閃爍著愛迪生智慧的光芒。他的名字連同其發明一道被世人代代傳頌著。那麼,愛迪生究竟是怎樣成了一個世界聞名的偉大發明家的呢?

笨鳥先飛的小報童

在伊利湖南岸不遠的小鎮米蘭,有一座規模一般,但生意頗為興隆的木材場,場主山墨爾·愛迪生與他的妻子南希和孩子們就生活在這木材場的一座小樓內。他們已生有6個孩子,但有3個孩子因病夭折。在1847年2月11日他們的第7個孩子又出世了。這時山墨爾已經43歲,而妻子南希也37歲。夫妻倆中年得子自然喜悅萬分。山墨爾為他們第7個孩子起名叫:托馬斯·愛迪生。小愛迪生的出世雖減緩了夫妻倆連失3子的悲痛,但為他單薄、瘦弱的身子骨兒,又增添了幾分擔心,特別是母親南希總是擔驚受怕。好在愛迪生瘦弱的小身體一天天壯實起來,她心上的一塊石頭才落了地,臉上掛起一絲笑意。

轉眼間,小愛迪生已經咿咿呀呀能說會跑了。那一天,加利福尼亞州掀起了淘金熱潮,人們一群群、一夥夥,打他家門前路過,夢想著到金礦上去謀求美滿的生活。愛迪生混在人群當中,跟在人家屁股後問個不休。如:“你們上哪兒?”“加利福尼亞遠嗎?”“金子是啥呀?”等等。

這孩子就是這麼個習性。他跟上麵的哥哥姐姐不同,老愛問,問了就想,想了就模仿去做。有一天,愛迪生好像忽然發現了什麼,他將媽媽南希拉到一邊,麵帶神秘地告訴媽媽,一隻母雞不知得了什麼病,將它下的蛋都放在它的屁股下麵。媽媽聽了笑眯眯地告訴他,雞什麼病也沒得,那是它將要孵小雞呢。於是南希便耐心地將孵小雞的經過講了一遍,愛迪生若有所思地離開了媽媽。

當天下午,這孩子突然不見了,接連好幾個鍾頭不露麵。一家人急得團團轉,四處尋找,也不見他的蹤影。結果,山墨爾跑過鄰居家倉庫門前,往裏一瞧,嗬!小家夥在人家倉庫裏做了個“窩”,裏麵放了些雞蛋,一本正經地蹲在上頭孵小雞哩!

1855年,愛迪生8歲時,才進入一所白人開辦的學校去讀書。在學校裏,每逢測驗考試,愛迪生的成績幾乎總是最差的一個,平時他總向老師提一些與學習不相幹的問題,老師對此很反感,僅僅上了3個月的學他就眼淚汪汪地被攆回了家。他告訴家裏人說,老師斥責他為“糊塗蟲”。

母親南希聽到後,非常生氣,她拉起愛迪生來到學校找老師評理。愛迪生的班主任老師對此不冷不熱地談了他的觀點。這一下激怒了南希,她拉住小愛迪生的手,氣憤憤地說:“走,回去,孩子!這學咱們不上了,往後媽媽自個兒教你。”

從此,做母親的肩上,除了料理日常家務以外,又挑起了教育孩子的重擔。母親發現孩子對物理、化學特別喜愛,專程上街買了本《派克科學讀本》給他。這書在當時是本很有名的著作,專講物理和化學上的實驗,有簡單扼要的說明,有詳詳細細的插圖。愛迪生照著書本,自個兒琢磨著,把上麵講的道理,一條條搬下來親手試驗。隻要能試的,不試成了不罷休。

沒過多久,光照書本辦事已經嫌不過癮了,於是他就向外發展,別出心裁地去找一些對象來試。有一回,他讀到富蘭克林在電學方麵的發現,便去弄來兩隻大雄貓,用根銅絲把兩條貓尾巴一拴,使足力氣在貓脊梁上狠命揉搓,想搞摩擦生電的實驗。結果摩擦生電沒試成,反倒給兩隻大雄貓狠狠抓了幾家夥。

1859年,格蘭德特倫克鐵路部分通車,其中包括距離愛迪生家不遠的休倫港到底特律的南北單線列車。12歲的愛迪生認為鐵路為他提供了新的機會,他終於說服母親讓他在休倫港駛往底特律的早班列車上擔任報童。

早班列車清晨7點從休倫港出發,行駛63英裏,4小時後抵達底特律,下午5點30分往回開,9點30分抵達休倫港。這14個半小時的工作日對年輕的愛迪生來說,有雙重益處。作為報童,他除了靠賣報賺錢,還可以代銷糖果。此外,列車要在底特律逗留6個小時,他又能利用這段時間在青年人協會的閱覽室裏讀書。那裏不久就被開辟為底特律公共圖書館。

然而,當愛迪生的生意剛剛開始不久,就有一件意外的不幸發生了。那是一個天氣略陰的早晨,愛迪生背著一大疊當天的報紙在火車廂內叫賣,這時混合列車進入了富拉瑟車站,於是愛迪生就下車去了車站。誰知那天車站上的人特別多,買報的人竟將他團團圍住,開車的鈴聲響起,愛迪生才猛然意識到情況緊急。於是,他掙脫人群,迅速跑向列車,但這時列車已徐徐開動,他緊奔幾步,搶到最後一節車廂,抓住了車後的扶梯,但無法攀上去,差點被甩了下來,因為那時的列車扶梯離地麵很高。一個列車員趕來了,伸出一雙大手,抓住愛迪生使勁一拎,將他拎進了車廂。

列車員隻顧救人,他根本沒有想到,他偏巧抓的是兩隻最經不起震蕩的耳朵。愛迪生叫他這麼一抓,隻覺得耳朵裏“嗡”的一聲響,疼痛難忍,之後就聽不到聲音了。

母親得知這件事後,大為傷心,領著愛迪生幾經求醫,仍無結果。從此愛迪生在漫長的一生中一直飽受耳聾之苦。

愛迪生從此進入了一個寂靜的世界,但他的心情並未因此消沉下去,他仍然在列車上賣報。後來,他發現每天的列車都掛一節備用的貨車車廂,他把那裏變成了旅行閱覽室和實驗室。而且未經許可,就在那兒開始了印刷工作。他弄到一架手推印刷機,又從一位在《底特律自由新聞》報社工作的朋友那裏討來了足夠的鉛字,這樣,他每星期能印出400份《先驅報》出售,剩餘的時間他就在車廂裏埋頭搞實驗。

一次,他在實驗中不慎將盛有磷的容器碰灑,磷塊與其他藥液混合立即在車廂裏爆炸起火,結果連實驗品帶印刷機都被人扔出了車廂,就連在火車上賣報的差事也差點丟掉(也有一種說法說他的耳朵就是因此事被列車長打聾的)。

後來,碰巧一個偶然的機會,使愛迪生從一名報童成長為一名具有正當職業的電報員。那是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愛迪生發現了一個身處危險境地卻全然不知的小男孩正在火車道上壘石子,一節被甩掉入庫的貨車車廂正向他駛去,愛迪生見狀急忙把報紙連同帽子扔在站台上,一個箭步衝上去救出了孩子。但兩人都頭朝下摔到了尖銳的碎石上。他們摔得那樣狠,以至於碎石末都嵌進了肉裏。當孩子的父親——車站站長、優秀報務員麥肯齊趕來時,他感激得說不出話來。為了表示謝意,他答應教愛迪生有關收發報技術。從此,愛迪生的天才便在這一領域內展示出來。

四處奔波的電報員

剛剛拜師學藝的愛迪生很快就獲得了一個報務員的職位。因為休倫港的小電報房有一位電報員急於參軍,在離職前,必須找到一個補缺的人。這樣作為麥肯齊的徒弟,無論做什麼又都能成功的聰明鬼愛迪生當然就是最合適的人選了。

愛迪生獲得這個職位以後的幾個月,每天都是白天收發報,晚上一直熬到次日淩晨,觀看一位有經驗的電報員接收通訊社的來稿。

從雇主的角度觀察,愛迪生在工作中漫不經心。他並不是想成為一名技術嫻熟的電報員,而是要了解電的原理如何在這兒應用。白班的工作是斷斷續續的,在沒有收、發電報任務時,他經常去地下室做《科學美國人》雜誌上刊載的試驗。

在休倫港電報房的好處,還不隻是能自由自在地對待工作,電報房的辦公室又是珠寶店的一部分,表匠的工具也放在這裏,因此,他可以隨時拿來擺弄自製的電訊設備。除此之外,愛迪生還能在夜裏“偷學”接收通訊稿的那位電報員的經驗。因為接收這種通訊稿,可不像接收一般短短的電文,它要求一字無誤。倘若達到這一點,就可以稱得上是能幹的人了。然而,1863年還未結束,愛迪生便覺得在這裏沒有什麼可學的了。

於是,他又在麥肯齊的幫助下,當上了格蘭德特倫克鐵路斯特拉福德樞紐站的電報員。這個地方距加拿大不遠,離休倫港也隻有100英裏。他在秋天來到這兒。這也是他生活中的第一次遷徙,這次遷徙對他以後的成功起了巨大作用。

在19世紀60年代,像他這種動蕩的電報員的生活是艱苦而冒險的,生活沒有保障,常常隨意被調換工作。

在斯特拉福德,愛迪生是作夜班報務員。為了白天能很好地進行試驗和學習,值夜班時,他就盡可能養精蓄銳。但其中有個問題就是如何發出“六個信號”——即電報員每隔一小時必須發一個信號,表示他在堅守崗位。這對於愛迪生這位未來的電燈與留聲機的發明者來說並算不了什麼。他製作了一個帶缺口的輪,將其與鍾表連接在一起,每隔一小時,就接通一次電路,使之發出“清醒”的信號。

他的這種裝置雖然沒被發現,但是他卻未能發出讓一輛貨運列車停車的信號,結果那輛列車險些與另一輛列車正麵相撞。愛迪生為此十分害怕,便逃到了加拿大邊境的薩尼亞,然後乘輪渡回到了休倫港。

愛迪生回到休倫港之後,在尋找工作的過程中,又一次向人們展示了他解決難題的才能。這年冬天,天氣奇冷。連接休倫港和加拿大城市薩尼亞的大湖冰封雪凍,不僅折斷了兩市通訊的電報電纜,而且湖麵已經停止了交通,致使兩座城市完全失去了聯係。

正在人們尋找解決辦法的時候,愛迪生爬上了靠近湖邊的一輛休倫港路段的機車。他拉響了汽笛,用笛聲發送莫爾斯電碼。汽笛的尖嘯越過冰封的湖麵問道:“喂,薩尼亞,薩尼亞,聽到我的呼叫沒有?”起初對方沒有反應。再試了一次,仍無反應。隨後,薩尼亞方麵有人意識到了汽笛聲的意義,於是美國這邊的觀察人員也收到了加拿大機車發來的莫爾斯電碼。兩座城市間的聯係就這樣恢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