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

地球被隕石毀滅過嗎

英國科學家於近日向政府提交了一份建議政府應該積極努力采取防範措施,以防止來自外太空的隕石與地球相衝撞的報告。

這項報告與即將從地球附近掠過的2000RD53小行星的情況相關,這顆行星與地球之間的距離是地球與月亮之間的距離的12倍。雖然這顆“太空巨石”不至於撞上地球,但這顆直徑約為300~400米的行星會在“非常近”的距離上從地球邊上掠過。這是特別工作小組結論中最最重要的部分。

最近天文學家預測說,會有1000顆左右直徑約為1公裏,或者直徑超過1公裏的行星沿著它們的運行軌道從地球邊上掠過。

一個直徑10公裏的行星在大約6500萬年前與地球相撞,導致了恐龍時代的終結。但是,迄今為止,還沒有出現人因為隕石的撞擊而死亡的現象。然而,科學家宣稱,現在已經是人類必須認真考慮來自太空隕石的威脅這一問題的時候了。

根據科學家們的推測,大約每1萬年就有一顆直徑100米的太空物體與地球相撞。大約每10萬年就有一顆直徑1公裏大小的太空物體與地球相撞。

在這份報告中,科學家們向政府提出了包括積極敦促國際社會就這一問題做出努力、注意提高預測外來隕石的能力、提前估算風險以及事情發生後的後果等在內的14項建議。

隕石的墜落雖然會帶給地球毀滅性的災難,但這並不會澆滅科學家們對這一現象本身的研究的熱情。美國航天局的一位科學家對外宣布,於30年前在澳大利亞墜落的一顆隕石中含有石化的微生物。

當地媒體報道說,科學家通過使用先進的技術發現了這種存在於隕石中的石化的外星生命。這顆隕石是1969年在默奇來的維多利亞鎮墜落的,它的年齡為46億歲。

理查德·胡佛教授——馬歇爾航天中心空間生物學小組的負責人對墨爾本的《先驅太陽報》說,他認為這種存在於隕石中的石化的微生物是能夠在極端的環境生存的細菌。

他說,有可能生物先是在太陽係中其他地方進化,之後才隨著隕石降臨到地球上。

他說,還有另外一種可能,即是一顆隕石在與地球相撞之後把塵埃拋到了太空中,此時正在穿過這些塵埃的彗星或者小行星很可能沾染上這些塵埃。

通過電子顯微鏡拍攝到的這塊隕石的相片表明,在結構上這種“外星生命”與生活在南極洲冰蓋下或者溫泉中的微生物相似。

他說:“默奇來隕石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化石。倘若這些東西是我們在地球的岩石中發現的,那麼整個科學界都會認為這絕對就是微生物的化石。而在我個人看來,則認為這是生命從隕石中起源的強有力的證據,我們已經找到了細胞壁的證據,這些微生物與紫硫磺細菌和藍細菌相似。”

胡佛說,科學家通過現代技術可以區分隕石樣本之內近期的生物汙染與真正的微生物化石。目前美國航天局正在對其他6塊隕石進行研究,胡佛認為這6塊隕石之中都含有微生物。地球是完全球狀的嗎

法國的天文學家李謝在1672年到南美的圭亞納旅行時,發現在巴黎調整得十分精確的振擺時鍾,到了圭亞納後則每天走慢25分鍾。從這一有趣的現象中,李謝推想到巴黎的重力比圭亞納的重力大,因為重力的大小與它到地球中心的距離相關,因而或許地球是在與赤道相靠近的地方膨脹。

這就是認為地球為橢圓體之學說的發端。從1735年起,法國政府派遣大規模的調查團前往南極附近及赤道附近進行三角測量,終於證實了此學說。之後,通過在世界各地實行三角測量之後知道,地球大體上是在赤道附近膨脹的扁平狀回轉橢圓體。

1957年10月4日,蘇聯在1957年的國際地球觀測年首次向太空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史普托尼克號。至此,人類終於可以從地球的外麵對地球進行觀測,並獲得了有關地球形狀的最新知識。

人造衛星是憑借萬有引力定律在地球周圍繞轉的,而最深刻影響其軌道的是地球的重力、形狀。也就是說,人造衛星根據重力的大小飛得高或飛得低。因此,如果對此軌道的變化進行較為周詳的調查,便可以知道地球表麵重力的分布情況,倘若假想此重力呈某一定值,就能根據這個知道地球的形狀。

東京天文台的古在由秀博士從美國的人造衛星“先鋒號”獲得的資料中得出,地球好比是以北極為頂,在南半球有所膨脹的西洋梨。倘若作出以海麵覆蓋地球的假定,則在北極海麵要比回轉橢圓體高14公尺,而在南極則反而向裏凹入24公尺,倘若誇張一點,說地球形如西洋梨是恰如其分的。

古在由秀博士還依據對先鋒號衛星軌道的計算,得出了地球的重心向北方偏離15公尺的結論。關於重量不變或者南半球與北半球的形狀的學說,看來必須得再做修正了。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希仙博士則提出了的地球膨脹說。他指出每天地球都會稍稍膨脹一點。因為與以往的學說裏認為的地球不但不會膨脹反而會縮小的說法相反,故此說立即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他說:“當燒餅膨脹時,它外麵的硬皮裂開,裂縫出現,地球膨脹時出現的裂縫為海底穀,在裂縫的邊緣生成的是海底山脈。地球膨脹之後在海底出現山或穀,好比是地球出現了裂痕。”

但是,也有人對此學說進行反駁,他們認為:“縱然是在海底發現了裂縫,把它作為證明地球膨脹過的論據,是不充分的。”至今此說仍是一個假設。

美國海軍研究所的弗裏特曼博士則認為地球有“尾巴”。他指出在太陽的純粹的氫原子團經常以長達2000萬公裏的尾巴狀粘住地球。蘇聯的宇宙學家也讚同這種說法。海水吞沒地球之謎

據最新衛星圖片顯示,位於印度洋北部的馬爾代夫共和國,已有數平方公裏的小島正在悄然消失。與此同時,科學家也驚訝的發現,遼闊的尼羅河也在下沉,我國大陸上的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基也在不斷下降……

多麼令人恐懼的事情呀!人們不禁要問:難道地球真的有一天會被海水吞沒嗎?

實際上,古代就有關於洪水淹沒陸地的記載。在著名的中國古代文獻《淮南子》中,記述過古代的一個重要天文地理現象:“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淹塵埃歸焉。”由此可推斷,當時許多星辰向西北方向發生了明顯移位。針對這種現象,科學家分析認為,這可能是地軸由西北向東南方向偏移造成的,而地軸偏移可能又與地球磁場變化有關。實際上,地球磁場並不是永恒不變的,整個地球磁場曾經發生過顛倒,南磁極與北磁極曾經對換過位置。

而地球磁極的變化必然會導致地球表麵海洋和陸地的劇烈動蕩,《淮南子》中所記述的現象大概就是這種情況的真實寫照。有專家認為,那是一顆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或是地球與月球引力所產生的巨大作用力,使地球上的海水湧向陸地造成的動蕩。因為即使直徑比月亮小很多的行星,在距地球37000千米的地方通過,所產生的巨大作用力,也足以使海水會以排山倒海之勢席卷大陸,吞沒廣大平原和低窪地區,於是那些人類曾經居住過的廣大地區,變成了汪洋大海……

在《舊約·創世紀》第七章中,也有相似的記述。有一天,“大淵的源泉都裂開了,天上的窗戶也敞開了,連續40晝夜大雨降在地上……水勢浩大,天上的高山都淹沒了,地上的生靈都死盡了。”隻有諾亞,因為事先得到耶和華的指點,造了方舟,才得以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