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天文地理科學3
“怪雨”種種
烏雲滾滾,雷聲隆隆,頃刻,嘩啦啦一場暴雨降臨了。這是人們都熟悉的下雨實況。可是世界上還存在另一種“雨”——“怪雨”,你聽說過,從天上降下來的“穀雨”、“麥雨”、“血雨”、“魚雨”、“錢雨”、“蛙雨”、“酸雨”、“石雨”、“金屬雨”嗎?
我國東漢時,在河南開封的一次暴雨中,大量黑色的穀子與暴雨同時由天而下,撒滿大地,“穀雨”的奇聞轟動了全國。
1840年某天,歐洲西南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西班牙海岸上,突然烏雲蔽日,從天上降下了大量的“麥雨”,雨過天晴,豬、雞、鴨、鵝齊出動,飽飽地進行了一次“大會餐”。
17世紀初,在法國南部的克雷爾門下了一場曆時3個小時的“血雨”,當時房子、家畜、樹林、花草都染成了紅色,曾使當地居民陷入了極度的恐怖之中。
1940年夏天,在蘇聯高爾基地區的一個村莊,電閃雷鳴,急風暴雨,突然從天降下來許多銀幣。頃刻,雨過天晴,人們從地上揀起了數千枚中世紀的銀幣。
1896年,在德國一個叫埃森的地方,曾經下了一場大冰雹,雹中還夾雜著鯉魚。1929年3月,在澳大利亞的克茵斯朗特州倫格裏奇市,突然間竟有很多尺把長的活蹦亂跳的魚和雨水一起從天空中降落下來。
1960年3月,法國南部的土倫地區,從天空中竟落下來無數的青蛙,有的撞得頭破血流,幸存者呱呱地叫個不休。這驚人的場麵,使法蘭西人感到不安。
據記載,這種“怪雨”已發現有十餘種,每當這種“怪雨”出現時,人們往往驚恐萬狀,議論紛紛。有人還宣揚說是魔鬼在作怪,是不祥之兆。其實,這完全是一種自然現象。
究竟為什麼會出現“怪雨”呢?原來是由於龍卷風的作用。龍卷風是底層大氣中最強的小尺度旋渦係統,具有奇特的外形和巨大的威力。它從雷雨雲的底部向地麵垂下一個彎曲的雲柱,猶如一根擎天大柱,上大下小,遠遠看去,又如同象鼻,在空中遊動。由於強烈的吸力和旋風,“象鼻”所到之處,可以把陸地上的塵土、穀物,甚至埋在地下的古銀幣卷到空中,也可以把江、湖、海洋中的水連同魚蛙吸上天空,而後隨雨降下,於是就形成了上述各種“怪雨”。
此外,還有一種“怪雨”叫“石雨”,這種“雨點”不是水滴,也不是冰粒,而是大大小小的灼熱的五色繽紛的石塊。這是因為隕石在高空發生爆炸崩解為許多碎塊落下而形成的“隕石雨”。1976年3月,我國東北吉林地區就降了一場世界上罕見的“隕石雨”。
另外,在日本川崎還下過一場曆時四小時的“金屬雨”,閃閃發光的金屬粉末從天而降。東京還下過一場“酸雨”。這都是由於大氣汙染造成的。工廠煙囪裏日夜噴吐著汞、鉛、釷、釩等多種金屬微粒和粉末,它們沉落下來,就成為“金屬雨”。燃燒煤和石油,會產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溶於水就是硫酸,隨雨下落便成了“酸雨”。1968年瑞典南部瓦騰湖發生的轟動世界的“黑雪”奇景,也正是環境汙染物質造成的產物。
事出有因,“怪雨”不怪,它隻不過是一種罕見而複雜的自然現象。
“黑夜”與“白夜”
天空為什麼是黑的?
太陽落山了唄。夜晚,太陽公公睡覺去了,天就黑了。3歲的兒童會這麼回答。
是的,天上沒有太陽,好像天就必然會是黑的。可是,沒有了太陽,還有星星,絕大多數星星都是恒星,都會發光,為什麼沒把夜晚的天空照亮?
所有的星星都在發光,夜晚的天空不應該是黑的,本應該像白天那麼亮。
這是19世紀的天文學家奧伯斯提出的問題。奧伯斯是德國人,原來是內科醫生,酷愛天文,白天行醫,晚上就在自己的住所上層觀測星空,發現過5顆彗星,研究過小行星。觀測的年頭多了,就提出了上述這個問題。
要說清這個問題,還得從天上有多少星星說起。奧伯斯是從天上有多少星,想到了宇宙有多大,是不是無邊無際。這不是3歲兒童回答得了的,涉及一些大問題。
在沒有望遠鏡以前,全憑肉眼看天,眼力再好,也隻能看到六千多顆星。發明望遠鏡以後,眼界突然開闊,看到了五萬多顆星。後來,天文學家赫歇耳一家,赫歇耳和他的妹妹、兒子對天空劃分區域,係統觀測,作了統計,統計出北半球天空有11萬顆星,南半球天空有70萬顆星。
人類的視野開闊了,從太陽係擴展到了銀河係,看到了10萬光年以外的星空。當年赫歇爾一家觀測星空,使用的是自製望遠鏡。時代進步了,製造望遠鏡的技術越來越高,人的視野一再擴大,原以為看到了天邊,誰知道真是天外還有天。天在擴展,誰也說不清天到底有多大,於是形成了一個觀念:宇宙是無邊無際的,宇宙是無限的。
這時候,奧伯斯出來說話了。他說,宇宙是無限的說法不科學,不信的話,我給計算一下。宇宙中應該均勻地分布著許多發光的恒星,雖然有的亮些,有的暗些,不妨假定它們都按一個平均亮度發光。還要考慮,離地球近的星,照到地球上的光要強一些,遠一些就弱一些,把距離的因素也考慮進去。如果宇宙是無限的,恒星和恒星之間不會有暗區,地球的上空不會是黑的,而且比白天亮得多,大約相當於天空中布滿了太陽那麼亮!
奧伯斯的理論告訴我們,夜晚的星空是亮的,是白夜;而人們的實際觀察,夜晚的星空是黑的,是黑夜。理論和實際發生了矛盾。
提出這個矛盾,奧伯斯不是第一人。1610年,天文學家開普勒就反對過宇宙無限的說法,他認為,如果天空的星星無限多,夜晚的星空就應該是亮的。
理論和實際發生矛盾,其中必定有原因,隻是一下子還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裏。從奧伯斯開始,不斷地有人探討矛盾的根源,推動了學術的發展,促使人們去思考宇宙到底是什麼樣的。
為了解決矛盾,曾經出現過許多說法。
有人說,星空中存在著吸光物質,比如塵埃之類的物質,吸光物質吸收了星光,使得天空黑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