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創業之路1(2 / 3)

他倆買了兩瓶,帶回實驗室。公司沒有電爐來加熱這種化學材料,所以隻好借來一個平底鍋,用木勺子將它攪勻,再放到廚房的爐子上加熱,直至它變為咖啡色和黑色。咖啡色的粉末是三氧化二鐵,黑色的是四氧化亞鐵。

木原擅長於檢查粉末的顏色,並知道怎樣把它們區分開來。他們把磁性粉末與日本漆混合在一起,調到一定的濃度,以便噴塗到紙帶上。結果發現噴塗不行,他們又想盡種種別的辦法,最後用浣熊腹部的軟鬃毛製成一種刷子,手工刷上去的。

出乎意料的是,這樣做的效果最好。當然,紙做的磁帶是很差勁的。井深大說質量太差了,連打電話時常說的“喂,喂”都聽不清楚,但他們還是為此感到自豪。

當時公司裏有45名職工,1/3以上的人是大學畢業生。盡管人才濟濟,但是沒有塑料做帶基,他們還是無法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後來當他們能夠搞到塑料材料時,他們馬上將它投入應用。他們的技術已經準備就緒,很快就進入了早期的磁帶市場。

井深大對磁帶領域的信念很堅定,所以,公司對它投入了額外的大量精力。在初期的日子裏,磁帶對公司的前景起著關鍵的作用。至於硬件方麵,他們將磁帶錄音機的結構完善到了當時的最高水平,可以說,他們引領著世界潮流。

1950年公司生產出來的錄音機又笨又重,但是它的音質相當漂亮,盛田昭夫充滿自信,大家也這樣估計,經過這麼多的努力,他們終於走上了通往成功的道路。當他們的錄音機準備上市的時候,他們都認為一旦顧客看到和聽到它之後,一定會爭先恐後地到他們公司來訂貨的。

推廣磁帶錄音機

第一台箱式錄音機重35千克,標價是17萬日元,在占領期間的日本這是很大一筆錢。幾乎沒有私人願意花那麼大一筆錢來買一個他們認為不需要的東西。當時一個在工廠工作的大學畢業生一個月的工資還不到10000日元。

盛田昭夫他們做了50台這種錄音機準備投入市場,然而市場卻並不存在。

井深大和盛田昭夫都沒有受過有關消費品知識的真正訓練,也沒有生產和銷售消費品的實際經驗。井深大以前一直為政府和廣播部門生產產品,隻有後來製造的短波適配器和留聲機更新零件除外。

盛田昭夫也是從來沒有製造過什麼用於銷售的東西。雖然他小時候從父親那裏受過不少的管理訓練,後來又在海軍裏得以應用,但他卻一點也不懂商務和銷售。倆人都一樣,還從來沒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他們兩個都強烈地認為,隻要他們能夠造出好的產品,訂單就會來的。然而,現實給他倆好好地上了一課。

這下子盛田昭夫才認識到,僅有獨特的技術、製造出獨特的產品是不足以使企業生存下去的。必須把產品銷售出去,而為了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讓潛在的買主看到你要兜售的東西到底有什麼實際的價值。盛田昭夫吃驚地意識到他必須成為這個小公司的生意人。

總算非常幸運,公司裏有井深大這樣一個專心搞創造性設計和負責生產的天才,而由他來學習做生意。

一個偶然的機會使得事情出現了轉機。盛田昭夫一直在想,磁帶錄音機的銷售失敗了,原因到底在哪裏?

一天,在東京他家的附近,盛田昭夫逛到一家古董店前。他對古董沒有真正的興趣,他意識不到它們的價值。當站在那裏看著那些古老的東西,並為它們的昂貴價格感到迷惑不解時,他注意到有一個人在買一個花瓶。那個人毫不猶豫地掏出錢包,把一大把鈔票遞給了那個古董商。這個價錢比他們的磁帶錄音機還高。

這是為什麼?盛田昭夫感到奇怪,一個人寧願花這麼多錢去買一個一點實際價值都沒有的古董,而像他們的磁帶錄音機那樣的新型的娛樂設備卻無人問津。在盛田昭夫看來,磁帶錄音機的價值比一件古董高得多,因為利用它可以改善很多人的生活。極少有人能夠欣賞花瓶上的精美線條,大多數的人都不敢去碰那麼值錢的東西,生怕把它碰碎了。

正好相反,一台錄音機卻可以為成百上千的人造福。它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樂和驚奇,還可以用於教育,提高人們的素質。對於盛田昭夫來說這兩者簡直無法比擬,磁帶錄音機無疑是更好的選擇。

但是他又意識到,花瓶對一個古董收藏者而言包含著價值,他一定有充分的理由在這件古董上投入大量的資金。盛田昭夫的先輩中就有不少人這樣做。就在那個時刻,盛田昭夫明白了,要想把他們的錄音機賣出去,首先要找出那些有可能承認他們產品價值的人和機關。

盛田昭夫注意到,或者應該說是前田多門先生注意到,戰爭剛剛結束的時期很缺乏速記員,因為戰爭中很多人被趕出校門參加軍工生產去了。在這種缺失得以彌補之前,日本的法院隻好依靠很少的速記員過量地工作。

通過前田先生的幫助,盛田昭夫他們向日本最高法院演示了他們的錄音機,結果一下子賣出去20台。那些人很容易看出錄音機的實際用處,他們一眼就看出了磁帶錄音機的價值,在他們眼裏,它不是一個玩具。

盛田昭夫認為符合邏輯的下一個目標應該是日本的學校。在多次的銷售會議上井深大都指出,日本人的教育傳統是集中在閱讀、寫作和算盤技巧上的。但是戰後美國人的到來,使他們感到口語交流和視聽訓練也很重要了,日本文部省起了引導作用。

日本可資利用的媒體材料太少了,隻有一些16毫米的電影膠片有英語配音,而且少得可憐,因為在戰爭期間禁止使用英語,也不允許教英語。結果沒有幾個教師有語音設備來幫助他們理解這些電影的配音。當然學生就更加不可能了。

使用磁帶錄音機重放事先錄好的語音磁帶,再用它們來練習,這種想法很快就被接受,而且不久就傳到全國各地的學校。日本的每個縣都建有一個電影中心,但是所有的片子都是英語的。必須想個辦法配上日語才行,而磁帶錄音機正好派上用場。

隨著這種教學方法在各縣的推廣,盛田昭夫認為很快每個學校都會需要磁帶錄音機的。井深大發現學校有這種設備的預算,所以他們還要設計一種更小的機型,讓私立學校也能買得起。

第一個成功的產品是中型機,它比一個公文包大,但比一個衣箱小。他們把它叫作H型錄音機。這種錄音機很簡單,隻保留了7種速度中的一種,即每秒鍾半英寸,而且也很結實。1951年,作為結婚禮物,公司把H型的生產樣機贈送給了盛田昭夫和良子。

公司開始生產外觀更加吸引人的便攜機,而且頗具信心。公司開始擴大規模,他們搬進了禦殿山上鄰近的一個更加結實的房子裏。新的觀念最終還是得以接受,也許還有些操之過急,但是日本正在建立一個新的社會,而不僅僅是對原有的進行恢複。

隨著技術的成熟,盛田昭夫他們很快就被卷入一場新的戰爭,從中盛田昭夫學會了不少與國際商務有關的知識。為了使磁帶錄音機達到高水平的錄音質量,他們采用了永井健三博士的專利技術——高頻交流偏置係統。這種係統在磁帶進入錄音頭之前先將磁帶去磁,並在錄音信號上加上交變電流,它錄出來的聲音與以往用直流偏置的錄音機相比,噪音和失真都較小。

他們對錄音技術的未來非常關心,所以買了這項專利。當時這項專利屬於安立公司,現在它是日本電氣公司的一個子公司。1949年時,盛田昭夫他們買不起全部專利,隻買了一半,與日本電氣公司共享所有權利。

永井博士的專利在日本注冊,早在1941年12月,他在戰爭正要爆發之前還曾在美國申請過專利,並在那年的早些時候把發明資料寄給了美國國會圖書館和其他一些地方。

盛田昭夫等人買下專利後向全世界的磁帶錄音機製造商發出了信件,告訴他們,東京通信工業公司已經擁有交流偏置係統的專利,並可向他們出售許可證。

信中還告訴他們,如果他們想在日本出售使用這種專利技術的磁帶錄音機,他們必須得到東京通信工業的許可。盛田昭夫他們收到一些公司的回信,聲稱並不想在日本出售磁帶錄音機,所以也不需要從他們公司買許可證。雖然盛田昭夫他們明明知道國外有些製造商正在使用這種技術,他們也沒有許可證,但他們對此也別無良策。

維權的漫長之路

1951年以後,使忽好忽壞的錄音技術得以發展的契機出現了:以政府公布的《電波三法》,即電波法、廣播法、電波監理委員會設置法的實施為開端,戰前戰後由國家和美軍控製的電波向民間開放了。

隨著廣播的發展,家電業也從中得到了很大的好處。很多公司在此期間感受到了冰與火的差別,因無線電接收機大量積壓連稅金都難以交付的鬆下電器、早川電機等,不但庫存一掃而空,一件不剩,甚至一再增產都難以滿足社會需求。

在這時期,最能夠大顯身手的是東京通信工業公司。

獲得好評的錄音控製台銷售一空,而且成了私營廣播公司節目編製的王牌貨。

有關人員這樣描繪當時的情形:

那時若采用直接播送,慢的一年,快的半年就得垮台,能夠支撐下來的正是磁帶錄音機。由於朝鮮戰爭,美國產品購不進來,便迅速轉為引進東京通信工業公司的機器。

在這一時期,東京通信工業公司的磁帶錄音機為私營公司的起步作出了巨大貢獻,這是無可辯駁的事實。東京通信工業公司的技術人員以此為跳板,全力以赴進行新產品的研製及普通機的改良工作。成果之一就是木原信敏研製的便攜式錄音機。

1951 年,日本放送協會廣播員藤倉修一赴美采訪太平洋戰爭的媾和會議,在舊金山機場,在這個手提式小錄音機幫助下,他錄下了蘇聯外長葛羅米柯的講話。這個舉動讓手提式小錄音機備受關注。

對磁帶錄音機的需求在視聽教育中奠定了基礎,繼而發展到廣播領域,磁帶質量的提高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1951 年,盛田昭夫的弟弟盛田正昭從東京工業大學電氣化學專業畢業,進入了東京通信工業公司。盛田正昭立即被派到東北大學計測研究所所長岡村俊彥教授的研究室,學習研究磁性粉及其氧比物的技術,以期攻克難關。

至1951 年下半年,民間廣播熱達到沸點,日本的廣播界開始使用“蘇格蘭”醋酸鹽材料的錄音磁帶,因為這種磁帶表麵光滑,頻率特性優越。至1952 年,對美國製造的醋酸鹽材料錄音磁帶的進口遏製解除,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美製磁帶,公司因此陷入困境。

有一天,盛田昭夫帶著一個陌生的外國人回到公司。

“這個人要賣給我們賽拉尼斯公司的醋酸鹽材料,一塊兒談談吧!” 盛田昭夫興奮地對井深大說道。

此人自稱是“20 世紀商會”的駐日貿易商派西·威廉,兼任賽拉尼斯公司駐日代表。他能講些日語,因而說話越來越投機,雙方終於談妥了購進醋酸鹽材料的事宜。

不久,期待中的醋酸鹽材料到貨了。但是,盛田昭夫他們不久就遇到了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這就是與美國駐日進口業的巴爾克姆公司有關專利權的爭執。

在廣播熱潮中,磁帶錄音機的需要迅速擴大。著眼於此,作為辦公用品、汽車部件和以駐日外國人為服務對象,美製磁帶錄音機的進口得到了通產省的準許。於是,通過百貨店等,日本商人經營錄音機的貿易公司應運而生,被稱為安派克斯公司代理店的巴爾克姆貿易公司就是這樣的公司。

盛田昭夫和井深大得知此事後,都大吃了一驚,立即購進這種錄音機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它的製作技術與東北大學永井教授發明的交流偏壓法完全一致,盛田昭夫不禁勃然大怒,他認為東京通信工業公司持有的專利權不容侵犯!

此事說來話長。

永井教授在日本取得專利後,曾在 1941年年初向美國申請專利,並把發明資料送到美國國會圖書館和其他地方。時過不久,太平洋戰爭爆發,這件事便不明不白地擱置下來了。

雖然永井教授的專利在美國一直沒有獲準登記,但是這並不妨礙對他的研究有興趣的美國團體和個人利用這項研究的資料。

一年半後,美國有個叫卡姆拉斯的人,也發明了與永井專利完全相同的技術,並在美國取得了專利的同時,向除日本以外的其他主要國家提出申請,獲得了專利權。但在日本確立的仍然是永井教授的專利權,這是誰都無法否認的。

盛田昭夫他們買了這項專利之後,就發函給全球所有的錄音機製造商,宣告東京通信工業公司已經取得這項交流電偏壓係統專利,並且願意提供執照,同時,公司也告訴各製造商,如果他們想把應用這項專利的錄音機銷往日本,也必須預先向東京通信工業公司取得執照。

為了維護公司的合法權益,盛田昭夫他們決定向巴爾克姆貿易公司提出警告,要求他們迅速停止進口,或者交納專利使用費用……

可是,巴爾克姆貿易公司根本無視東京通信工業公司的再三警告,更是大張旗鼓地宣揚美國產品的優越性。迫不得已,盛田昭夫他們決定向法庭申請強製命令。

盛田昭夫已不是第一次與美國人談判,上次談判的結果就相當不錯,這曾經讓盛田昭夫開始對將來有了新的勇氣。

盛田昭夫和井深大已經顧及不了那麼多,不管三七二十一,決心拚上老命了,要麼任人宰割,要麼衝出樊籬!何況,東京通信工業公司的專利還經過盟軍總部的同意,僅這一關就使得盛田昭夫理直氣壯!

為了做到仁至義盡,東京通信工業公司最後一次向巴爾克姆貿易公司發出嚴正抗議,但是被蠻橫地拒絕了,還說:“戰敗國不得如此狂妄!”

盛田昭夫和井深大再也忍無可忍了,立即向法庭遞交了巴爾克姆貿易公司侵犯權益的起訴書。

1952 年 9 月 15 日的《朝日新聞》是這樣報道的:

在選舉、廣播報道和教育中廣泛應用,現已成為“時代寵物”的磁帶錄音機,圍繞其專利權,日美同行業間發生了激烈的摩擦。

就這一專利權糾紛,在通產省內部、電氣通信機械課與專利廳通信測定課也發生了對立,事情的發展引人注目。

產品占國產磁帶錄音機 1/3 的東京通信工業公司,以美國的輸入者巴爾克姆貿易公司為對手,向東京地方法院申請暫時禁止美製磁帶錄音機的輸入、銷售、使用、陳列、移動等,從法院作出決定後的第十五天起,東京的巴爾克姆貿易公司及日本橋高島屋兩處、大阪心齋橋一帶的首都商會一處,共計3處進口的數十台磁帶錄音機,都被臨時查封。因而這一問題迅速表麵化起來。

《朝日新聞》刊載的這則消息一直被盛田昭夫珍藏著,他說: “法庭聽取了我們的辯辭,頒布了強製命令。我們隨著有關官員到了海關的倉庫,毫無懼色地在門口貼上封條,禁止巴爾克姆貿易公司運走那批磁帶錄音機。報紙認為這個故事是絕佳的題材,代表著日本獨立的立場,他們怎麼也想不到,一家我們這樣的日本小公司竟然大膽地向美國製造商挑戰,因此報紙把這件事當作頭條處理。”

當時的東京通信工業公司,雖然以最早研製開發國產磁帶錄音機而引起人們注目,但它畢竟不過是個資金 2000 萬日元,職工人數不足 200 名的中小企業。這樣的公司竟能擠出 400 萬日元的寄存保證金,采取如此強硬的手段,使有關企業部門目瞪口呆,而共同持有專利權的日本電氣公司居然靜觀以待,希望“鷸蚌相爭,漁翁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