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大佬的王國2(3 / 3)

“……”

加利隻有保持緘默了。 摩根見他默然無語,又十分懇切地說下去:“無論如何,請你要接下聯邦鋼鐵。至於年薪,你要多少都行。總之,薪水由你自己決定,幹部以及職員都由你指派。”

“……”加利仍然遲疑不決。

“現在,我先講一下我組成聯邦鋼鐵的抱負。加利先生,今後的美國資本,已經不能再隻顧及國內了。歐洲、東方、亞洲及中南美洲、非洲等,這些地方正十分盼望著美國的資助及工業製品的輸入。這種時代,在可預見的明天就要到來。美西戰爭,我們就遇上了這種局麵,布爾戰爭期間,我們也沒有錯過這時機,中國的義和團運動也是如此。不久以後,日本和俄國之間的戰爭在所難免,歐洲也說不定會成為一個大火藥庫。”

天天坐在寓所圈椅上吸著雪茄煙的摩根,他的分析判斷之準確,在以後的日子裏完全被證實了。

“我也深有同感。” 沉默已久的加利,第一次開口附和起摩根的觀點。對摩根這種高瞻遠矚的、熱情的演講,他不禁聽得入迷了。

摩根也察覺到了這一點,心中頗為得意,繼續他的演講:“美國的民眾,也許對這些隻是籠統地了解一下而已,而我們就要察覺到其中的機會。比如這次,我決定認購的英國布爾戰爭的公債,後來極其成功地消化掉了。即使是菲律賓、波多黎各、墨西哥等地,情況難道不也是這樣? 那些國家和領土的債權,都可以在認為最合適的時候賣掉!你說是嗎?”

“是的,蓋茲想必也應該知道。”

“蓋茲嘛!他擁有像鑽石、火柴或餅幹一類的公司,可以精心地作各種策劃,但餅幹和鋼鐵完全是兩碼事!像他這種人,完全就沒有資格來支配世界!”

對於摩根來說,蓋茲根本就是一個跳梁小醜,不足掛齒。

“是。”

“對了,你知道匹茲堡……不,第五街的那個小蘇格蘭人嗎?”

摩根突然發現,加利似乎對關於蓋茲的評論頗為敏感,便話鋒一轉,將話題轉移到別的人身上。

“是安德魯·卡內基嗎?”

“不錯,你知道卡內基的年收入嗎?”

“不知道。”

“讓我來告訴你。3年前淨賺700萬美元,去年是4000萬美元,今年一定又加倍了。”

“就是說,去年是6倍不到,那麼今年就該是12倍了。”

“是淨賺呢!”

“是。”

“我想,對我而言,世界上再沒有比卡內基更令我討厭的人了。不過,也隻有他的事業,我才注意。”像摩根這樣狂妄的人,能值得他的稱讚的人固然是難上加難,能引起他討厭的人,也隻有卡內基這樣的人了。

“想收購嗎?”

“……”

摩根未置可否,一笑置之。 肥厚的雙唇之間,緊緊地銜著一根粗黑的雪茄。從雪茄的尖端吸入再猛吹出來的煙,在加利看來,如一種妖氣,這大概是一種心理作用吧!在這屋內的史登鬆及加利,此刻才了解,原來摩根心裏想著的,是和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對決的事。

組成聯邦鋼鐵的同時,也意味著摩根與卡內基之戰,這場被喻為世紀性的企業戰爭的戰火被點燃了。

創立美國鋼鐵

華爾街,確實是人才彙集、龍爭虎鬥的地方。老一輩的如摩根之流,稍年輕的有蓋茲等人,此外,又出了一個叱吒風雲的莫爾幫。

芝加哥投機家威廉·莫爾,身材高挑,體格壯碩,令人望而生畏。他與他的弟弟及夥伴們在華爾街被稱為莫爾幫。

摩根對莫爾沒有一點兒好感。但莫爾不僅在體形上占了不少便宜,在投機場上也是一把好手。

有人說:“此後華爾街的皇帝,不是摩根,就是莫爾幫。”

同蓋茲相比,莫爾有著完全不同的履曆。莫爾出身名門望族,父母都是紐約的銀行家。莫爾專攻法律,是一名律師,經常用他的專業知識向法律挑戰,獲得了不錯的口碑。莫爾先後不知接手了多少的訴訟案件,當然不乏名企業、公司的委托。在同那些人的頻繁接觸中,他也耳濡目染了不少投機的訣竅。

莫爾幫助鑽石公司增加資本,將資金由原來的750萬美元發展至1100萬美元。接著,不到半年的時間,在他的一手促成下,幾個製造包裝用厚紙箱的中小型公司合並成一家大公司。這件工作剛剛放下不久,他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憑著他淩厲無比的手腕,成功地促成了紐約餅幹公司的900萬美元資金的企業合並。

在8年之後,這家餅幹公司雄心勃勃,又同另一家鹹餅幹企業聯合,組成了聲名赫赫的“國家餅幹公司”,它的市場約占全美國的 90%,成為一家超級大企業。

這些還隻是莫爾早期的一些小作坊,在美西戰爭爆發後,他就將“白鐵皮鐵板公司”、“國家鋼鐵”及“美國鋼管”3家鋼製品公司加以合並,組成一家資金達15億美元的大型製鐵企業,在全美的大小製鐵企業中排行第四,這堪稱他的一件得意之作。

在美國鋼鐵企業的排行榜中,坐第一把交椅的要算卡內基,摩根隻能排在第二位,而第三位的就是那個在五大湖周圍的中西部直至南方大肆購買鐵礦山並插手製鐵業的洛克菲勒。

“卡內基與佛裏克兩人似乎有將鋼鐵、焦炭及相關的全部製鐵企業股票賣給莫爾幫的企圖!”

當南非第二次布爾戰爭爆發的時候,這一不確切的情報傳入摩根耳中。捎來這個情報的人,似乎是個性與莫爾如出一轍的“百萬賭徒”蓋茲。但是,也並不能確定就是他,或許是另外一個人。

“卡內基對莫爾開了什麼價碼?”摩根這樣追問捎來消息的人。

“32 億美元……旅居於蘇格蘭斯吉伯堡的卡內基,已全權委托他的同伴佛裏克處理這樁買賣。據說定下的期限是半年,莫爾必須先出 100萬美元的定金。交易談成則已,若交易失敗,這100萬美元卡內基將收歸己有。”

“那麼,這等於是說,卡內基以 32 億美元為價碼,同莫爾訂立契約囉。” 摩根一直將卡內基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卡內基這個織布工人的兒子,從每星期掙1美元20美分一直發展至今天這個地步,在財富上,他甚至還超過摩根,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眼下,這個嚴重地威脅著摩根帝國事業的人,突然急流勇退,又將事業轉讓給一個後起之秀,對此,摩根怎能坐視不理呢?

卡內基這次隱退並非無緣無故的,在這段時間,他接二連三地遭到了喪失親人的打擊。先是他最敬愛的母親撒手而去,然後,他的弟弟湯姆也去世了。時隔不久,在布拉德克他的工廠裏,發生了熔爐爆炸事故,他失去了最可信賴的得力助手瓊斯廠長。

真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接踵而來的沉重打擊,使他想了很多事情:自己本來是個窮光蛋,可是現在卻是百萬富翁,為什麼我現在這麼富有了,上帝卻偏偏在這時讓我承受親人朋友離我而去的痛苦呢!難道說,正是因為我的財富給我帶來了無盡的罪孽?他苦苦思索著這一切,最後,終於萌生了放棄事業的念頭。

“聽說那蘇格蘭人在斯吉伯堡中,被難以理解的哲學給迷住了,說什麼‘富人若不能運用他聚集錢財時的才能,在他生前將其錢財捐出來謀福利,那麼死了也是不光彩的。’”摩根喃喃自語道。

他一想到那個滿臉胡須的小蘇格蘭人,就禁不住要“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 以後的消息傳來,說莫爾同卡內基鋼鐵的佛裏克總裁的談判無結果而散,莫爾白白拱手相送100萬美元。

談判失敗的借口是,莫爾這一方麵根本沒有財力籌措出那麼龐大的資金來。 一個龐然大物,很多人都想消化掉它,有的人非但無法對付得了,反而鬧出胃病,落得個“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的下場。

莫爾就是這種不自量力的家夥,在他放棄了購買卡內基鋼鐵的念頭之後,又合並了一些小型企業,創設了“美國鋼鐵”及“美國製罐”兩家公司。這兩家公司好像是為了讓摩根吸收合並而特意創設的,背負著如此相似的命運。

“卡內基這次又好像有意將事業賣給洛克菲勒!”摩根在聽到這個消息時,驚奇得不得了。為什麼卡內基偏偏沒有想起過他?

“不,洛克菲勒光石油就夠他忙的了,絕對不會買的!他現在必須致力於控製世界石油,怎麼可能再插手鋼鐵呢?”

摩根不再去想洛克菲勒的事,他暗中等待時機的成熟。果實熟透了自然就會落下,這是自然定律。他相信卡內基目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勞的。

卡內基在斯吉伯堡的旅居期間,由佛裏克總裁負責處理匹茲堡的“卡內基鋼鐵”,但自從1892 年荷摩斯特工廠罷工釀成一場流血大慘案以來, 兩人經常發生齟齬。最後,佛裏克忍無可忍,幹脆扔下辭呈, 一走了之。

這件事,發生在莫爾和卡內基交易破裂以後不久。後來施瓦布被任命為總裁。

當年,匹茲堡郊外的布拉德克工廠廠長瓊斯,每天早上都到工廠附近的雜貨店,跟店主施瓦布買雪茄。“一回生、二回熟”,瓊斯對施瓦布的才幹倍加欣賞,因此對他加以提攜。施瓦布的才幹在以後越來越顯露出來,直至最後繼任了佛裏克的總裁職務。

漫長而耐心的等待得到了回報,摩根的機會來了。

摩根的女兒露易莎的先生是施瓦布的多年至交,據說,當時卡內基考慮到這層關係,就授意施瓦布接近摩根。

一次,施瓦布應邀到紐約大學俱樂部演講時,湊巧和摩根鄰座,兩人交談得甚為投機,頗有些英雄所見略同的意味,從這以後摩根和施瓦布竟成了知己。

施瓦布在當晚的演講中說道:“當今的美國企業,都是好幾家公司聯合成立的,並沒有一家企業獨占同一類產品的現象。例如,一家企業公司集中製造出機車或者貨車。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那麼企業效率將會大大提高。為什麼不能做到這一點呢?”

這場演講,摩根自始至終都仔細聆聽著。而這一席話,卻成為摩根與卡內基企業大合並的契機。

“創造各行業單一公司的獨占性企業,再將它們大合並的話……”

摩根的腦海裏突然閃過這種巨大的構想。

大學俱樂部的晚宴一結束,摩根就迫不及待地將施瓦布邀請到坐落在華爾街角落的辦公室裏,並且破天荒地同他一直懇談至深夜。沒過幾天,施瓦布在由蓋茲帳下轉投摩根陣營的律師加利的大力邀請下,再次在紐約受到摩根款待。

後來,卡內基又重整旗鼓,發表全麵擴張計劃:在伊利鐵路沿線,建造價值達1200萬美元的“國家鋼管公司”。這個計劃墨跡未幹,馬上又宣布在匹茲堡興建新工廠,以及計劃在匹茲堡到伊利間興建新鐵路,和賓夕法尼亞的鐵路幹線分庭抗禮。

卡內基從斯吉伯堡回來後,在紐約的聖安德魯爾俱樂部與施瓦布打了一場高爾夫球後,兩人走進卡內基別墅的書齋裏,施瓦布趁著卡內基興致正高,把摩根的意見轉述給他,並提示卡內基可以自己定價。卡內基在一張紙條上潦草寫下了:“15。”

這段逸事,在卡內基和摩根的各自的傳記中都有記述,並且內容都是一致的。

“如果是時價的15倍,我就賣!”卡內基這樣指示道。根據卡內基的資料,公認的賣價是3億美元或4億美元。

而摩根那邊指出:“以4億美元以上達成協議。”口氣之大,令人咋舌。最後這場震驚鋼鐵業的大兼並以48億美元的價格成交。要知道,當時聯邦政府每年的財政預算也不過35億美元。

不知什麼緣故,這兩個生平相互憎恨的金融界巨人,據說見麵的機會卻相當多,也許是“不是冤家不聚頭”吧!

很湊巧,在買賣成交後的一個月,兩個巨頭又意外地在大西洋客輪的甲板上巧遇了。

“哎呀,原來是摩根先生。”

“哦,卡內基先生,別來無恙啊!”

“你欠我 200 萬美元呢!”

“為什麼?”摩根的眼睛瞪得有銅鈴大,在這樁買賣上,他可沒少花錢,甚至可以說沒占什麼便宜。

“賣給你太便宜了啊!”卡內基回答。

“啊,原來如此,那麼,我就付你 200 萬美元。不過,有一個附帶條件。”

“條件?”

這回輪到卡內基瞪著他那雙牛眼了。

“以後,不論在哪裏碰到你,都不跟你說話。”

1901年4月1日,愚人節的那天,簡稱為US鋼鐵的美國鋼鐵公司正式成立,並舉行了盛大的新聞發布會,此時公布的新公司的資金為85億美元。

美國鋼鐵公司的成立成為世界頭條新聞,“億美元托拉斯”的成立使得羅斯福的就職慶典黯然失色。

接著,摩根和他的合夥人又買下了被施瓦布列入收購名單上的其他企業,而且基本上沒有討價還價。其中包括蓋茲的美國鋼鐵與線材公司,而莫爾的企業也沒能逃脫摩根的手掌。

1個月後,舉行了第二次發布會:“US鋼鐵擁有1018億美元的資本金。將發行301億美元的新公司債券和11億美元的股票。”

這是美國曆史上第一個擁有資產超過10 億美元的大工業壟斷企業,所以氣勢非凡,一成立就控製了全國鋼鐵產量的一半以上,年產鋼鐵達700萬噸。

印第安納州參議員阿爾伯特·貝弗裏奇稱摩根為“人類迄今為止最偉大的、富有建設性的金融家”。

著名的曆史學家亨利·亞當斯說:“摩根顯然要把太陽吃掉。”

耶魯大學校長亞瑟·哈德利則預言,除非美國政府製約不斷發展的托拉斯,否則美國將在25年裏看到華盛頓出現一位皇帝。他的預言後來實現了,當然不是出了一位皇帝,而且美國政府采取有關反托拉斯法案大力打擊壟斷企業和行為。

一天,剛剛就任US鋼鐵總裁的加利,緊盯著摩根,說道:“我們非得購買洛克菲勒的五大湖鐵礦不可,否則將會出現原料不足的危機,況且那裏的鋼鐵品質高居世界第一位呢!”

“這我知道,問題是,要如何購買呢?”

“請您和洛克菲勒見個麵。”

“我不喜歡那個家夥。”

加利表情嚴肅地說:“摩根先生,這麼一個鋼鐵大聯合,可以說是美利堅合眾國的曆史性的偉業,個人的恩怨成見不應當介入這麼巨大的企業之中。拜托!請您拋棄那些微不足道的成見,去和洛克菲勒見麵,買下那豐富的鐵礦山吧!”

“知道了。我隻不過說我討厭那人而已。你誤會了,加利先生。”

摩根好像要將東西吐掉似的說,然後,就真的將嘴裏的雪茄煙的渣子吐到了地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