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暮年時光2(3 / 3)

在摩根時代,摩根家族的勢力就處在不斷擴張的時期。摩根把美國銀行家的地位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正如有人形容的那樣,由於他率領的摩根家族對美國重要企業的融資和控製,美國銀行家現在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是工商界的外人,而成了老板。銀行家不再是單純為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機構,而成了控製和指揮工商業的大本營。

在摩根時代,摩根家族就已經在美國的重要行業和大企業進行了有效的控製,傑克則進一步發展了這種控製。在傑克時代,摩根銀行在其20多年的發展中已經變成一隻碩大無比的蜘蛛,編織了一張覆蓋美國重要行業和企業的大網。它自己盤踞於這張網的中心,像耍木偶一樣操縱著美國的金融和其他產業。

1933年民主黨總統羅斯福上台後,開始了美國社會和經濟領域的大變革。在反壟斷政策上,他和國會都態度堅決。國會參議院的調查委員會認定摩根家族屬於反托拉斯法的打擊對象。

這一年參議員皮考拉發起的對摩根家族壟斷經營的調查對傑克的衝擊極大,同時也決定著摩根家族的命運。傑克反對一切對家族經營的調查,所以對皮考拉極端仇視。那一年他已經66歲了,可並沒有學會忍耐,他罵皮考拉是“可惡的意大利小人”。

在這次聽證會上,對於皮考拉等議員提出的摩根家族壟斷許多美國大企業的事實,傑克說摩根財團成員是“應那些公司的誠請”才在那些公司兼任董事。但是,在一個小小的收入所得稅問題上,傑克卻“小河溝裏翻了船”,被輿論界大肆渲染。

參議院調查委員會的聽證結果認為,今後的美國經濟中不能再允許出現像摩根家族這樣勢力巨大的公司,不能再允許像吉諾斯、摩根和傑克那樣的壟斷私人銀行家。

於是,針對上述情況製定和頒布的法令從20世紀30年代中期開始陸續出台。摩根家族經過幾代人苦心經營建立起來的金融帝國到了崩潰的邊緣。

對企業失去控製

20世紀30年代通過的新法律摧毀了摩根家族的金融王國。《格拉斯—斯特戈爾法案》的頒布,徹底改變了摩根家族的命運。傑克和摩根的其他合夥人曾力圖阻止該法案的通過,但最終回天無力。

《格拉斯—斯特戈爾法案》規定,所有國家銀行和聯邦儲備銀行不允許同股票經紀機構有任何聯係。商業銀行不允許從事投資銀行業務。

這意味著,現有的摩根公司是非法的,它必須或是變成一家單純的商業銀行,隻從事存款和貸款業務,或是變成一家專門發行股票債券的投資公司,不能身兼兩職。《格拉斯—斯特戈爾法案》還規定,投資銀行家不能在商業銀行的董事會中任職。

按照新的銀行法,摩根家族的龐大銀行係統以及它在金融世界發揮巨大影響的日子將一去不複返。摩根公司麵臨著解體。

傑克在麵臨這種抉擇時卻不得不考慮諸多因素。他傾向於保留摩根公司,把它變成一個單純的商業銀行,這樣能保證盡量少的人失業,因為投資銀行不需要像一般商業銀行那麼多的職員。

摩根公司合夥人也不願把聲譽極好的摩根銀行變成一家規模很小的證券交易公司。他們還期待著也許有一天,摩根銀行可以重新從事證券和投資銀行的業務。因此,他們要保留摩根公司和它的老客戶。

不過,眼前的現實是一種痛苦的選擇。傑克的大多數合夥人留在摩根公司。於是,從1935年開始,摩根公司就成為一個單純的商業銀行。對於大危機以後出生的人來講,似乎它本來就是一個普通的商業銀行。關於它曾經擁有的輝煌,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當然,摩根公司還可以保持其在英、法的分公司,它仍然是其客戶的銀行和保護人,但它再也不能發行證券。這使摩根公司在海外的聲譽和對投資的控製大受影響。

分離的時刻到來了。1935年9月5日下午16時,恰好在傑克68歲生日的前一天,摩根公司舉行了儀式,正式宣布公司的決定。儀式在華爾街23號摩根銀行總部銀行合夥人的辦公室舉行。向20多名新聞記者宣布,摩根公司證券部的幾個人將離開公司,單獨成立摩根斯坦利公司。

傑克和兒子亨利沒有在這個重要的場合露麵。表麵上的原因是不願放棄到英國狩獵的活動。實際上是為了躲避這個令人痛苦的時刻。有個記者參加了華爾街的儀式之後報道說:“摩根公司分離這件事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家子人在分家一樣讓人難過。”

1935年9月16日,摩根斯坦利公司在華爾街2號正式開張,這裏離摩根公司隻有不到100米的距離。

1940年,羅斯福政府奉行的新經濟學產生的影響越來越明顯。20世紀30年代的銀行法削弱了摩根公司的規模,卻擴大了第一花旗銀行、大通銀行和其他股份製銀行的規模。作為一家合夥製公司,摩根公司發現自己的競爭力不如那些股份製公司。

於是,從1940年開始,摩根公司第一次向公眾出售股票,並中斷了它同費城的德雷克歇公司的長期關係,變成一家信托公司兼銀行。這一改革出現了一種新的經營形式,部分地彌補了4年前證券業務方麵的損失。

傑克把自己在股票交易所的位子賣掉了,因為銀行家不能兼做股票經紀人。公司的合夥人全部變成新公司的董事,1942年摩根公司加入了聯邦儲備係統。

從戰後初期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的這段時間內,摩根財團的金融地位劇降。這當然有各方麵的原因。首先,原因是摩根財團的主要金融支柱之一的紐約第一國民銀行從20世紀50年代起由於經營不善,股票暴跌;1954年,摩根財團的主要客戶紐約中央鐵路公司又被克利夫蘭財團奪走,因此,摩根財團的業務更加難以維持下去。

由於上述原因,至20世紀50年代中期,摩根財團在金融方麵與其他財團的實力差距大為縮短,情況變化對摩根財團十分不利。

摩根斯坦利公司向來獨霸投資銀行業務的局麵已不複存在。洛克菲勒財團控製的第一波士頓公司的業務活動範圍已遠遠超過了它,成為當時美國最大的投資銀行。至此,摩根財團昔日的金融霸主地位已讓位給洛克菲勒財團,退居第二位。

摩根財團在國內金融實力的削弱,也影響到它在國際金融領域中的地位。以前,摩根財團的銀行和主要人物一直在世界性金融機構和國際清算銀行中占有重要位置,但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世界銀行中的首要職位已幾次不屬於摩根財團的人了。

摩根財團的衰落還表現在它在公用事業和鐵路運輸等企業的削弱。比如,從20世紀初以來,摩根財團一直控製的美國最大的一家公司美國電報電話公司,戰後此公司被洛克菲勒財團侵入,與摩根財團分享共同的控製權。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盡管傑克的兒子和孫子都回到摩根公司,然而曾經不可一世的摩根家族對美國金融和經濟的所謂控製已不複存在。

到了1958年,摩根公司變成股份製公司以後,摩根家族在摩根公司的色彩就幾乎完全消失了。特別是摩根公司後來又同紐約保證信托公司合並,變成摩根保證信托公司後,摩根家族的主導作用基本上不存在了。在新公司的高級人員名單中已經沒有姓摩根的人。

在摩根斯坦利公司中傑克的兒子亨利·摩根當然代表著摩根家族。他在摩根斯坦利公司待著也許是出於一種家族的責任感,而他實際上花更多的時間在遊艇上,而不是在證券生意上。

1970年亨利·摩根被降級為有限合夥人,實質上沒有投票權,但他的影響仍然存在,並代表著摩根家族的經營傳統。20世紀70年代以後摩根斯坦利公司由合夥製轉成為股份製公司。1982年亨利去世。

20世紀80年代末期,摩根公司已成為一家有15000名員工的大銀行,但它還試圖保持舊的合夥製式的文化和精神。新招來的人都要進行6個月的培訓,讓他們學習銀行的曆史和經營精神。它極少從外部招人,仍局限在員工家庭和各種圈子的關係。

在摩根家族這棵大樹上分離出來的分支中,摩根保證公司被認為是最好地繼承了摩根家族的精神。事業上最發達的是摩根斯坦利公司。1987年時,摩根斯坦利公司擁有6400多名員工,占據了紐約第六大街艾克森大廈的17層,比艾克森公司自己占用的麵積還大。公司的餐廳也裝修得十分豪華講究,寬大的桌子和皮手椅,用餐時穿著製服的侍從送來低度甜酒,但沒有烈性酒。這是摩根公司的傳統。

摩根斯坦利公司現在的主要生意側重在商業金融,不再從事證券業務。

1989年,摩根公司的發展規模已經使得華爾街23號顯得太小了。新的總裁普萊斯頓希望實現銀行電腦化,成為一家高科技銀行。於是,摩根公司買下了華爾街60號的一棟47層由玻璃和石頭建造的高樓。

這年夏天,摩根公司遷入新址,但華爾街23號的辦公樓仍然被保留,有人曾提議賣掉,但總裁普萊斯頓說:“這是一座紀念碑,除了對我們,對別人是沒有什麼價值的。”

1995年,摩根公司董事會主席兼總裁是道格拉斯·沃納三世。

摩根家族並不缺少男性後代來繼承家族的事業。亨利·摩根同凱瑟琳·亞當斯結婚生了5個兒子。

至20世紀60年代中期,這5個人中隻有查爾斯成為亨利的接班人,他是摩根斯坦利公司的合夥人,還有約翰也在銀行界從業,最後成為另一家銀行的合夥人。

其餘的兒子或是海軍上校,或是音樂家等,但都不在商界供事。他們的後代中也有在銀行界和商界工作的,也有不少成了外交家、學者、船長和職業軍人等。

今天的帶有“摩根”的公司已經隻是保留著過去聲名顯赫的“摩根”的名字和精神,但沒有摩根家族重要成員參與了。無論是現在的摩根公司,還是在摩根斯坦利公司,上層管理人員中已經找不到摩根家族的後裔。

留在銀行業和經商的後代再也沒有他們的先輩所曾經創造過的輝煌。摩根家族本身已經不再是一個金融王朝,家族的光榮與夢想一去不複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