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暮年時光2(2 / 3)

恐慌雖然沒有到來,但歐洲爆發了大戰,接著摩根對哈比發出了暗示, 倫敦、華盛頓經濟惡化,英、美等國為消化戰時公債苦惱不已,事情一件接一件發生,終於,隻有靠摩根公司來解決問題的時機到了。

US鋼鐵和摩根領導的托拉斯,成為生產的主力,並同時生產戰勝德國人的坦克和潛水艇的秘密武器。

1913年1月7日,摩根乘亞得裏亞號前往開羅,出發前,他悄悄立下遺囑:“葬禮在紐約的聖·喬治教堂舉行,把我埋在哈特福德。不要演說,也不要人給我吊喪,我隻希望靜靜地聽黑人歌手亨利·巴雷獨唱。”

在摩根最後的這次旅行中,長女露易莎和她的丈夫沙特利始終陪在身邊,主治醫師也因為病情的關係隨同前往。

2月7日,船抵開羅,但摩根在開羅期間,體力迅速衰退。於是船由那不勒斯急至羅馬,住進醫院後,沙特利馬上發電報到紐約:“摩根病危。”

3月27日,摩根起床後沒有進食;28日記憶開始模糊,神誌不清,醫生從蘇蘭多趕來。偶爾他清醒過來,就命令經巴黎返回倫敦。

30日,摩根乘上了特別列車,這天晚上,他的大女兒露易莎守候在父親床前。老人醒過來已不知身在何處,斷續地褒揚著兒時的友人,並講著他在哈特福德度過的少年時代。

夜深了,他的脈搏竟跳至每分鍾140次,他低吟了一句:

“啊,我要爬上山嘍!”就又陷入昏迷狀態。

“次日,”沙特利在後來的日記中寫道,“我把耳朵緊貼他的胸部,還可以聽到持續的呼吸聲,不一會兒便變得十分困難,然後就突然停止了。”

1913年3月31日,一生充滿了傳奇,被稱為“華爾街的拿破侖”的摩根去世了,享年76歲。

“啊,我要爬上山嘍!”這位華爾街大佬與世長辭時,說的最後一句話,或許是他認為自己還未達到事業的頂峰,或許在他的幻覺裏來到了奧林匹斯那眾神居住的地方。

摩根去世的消息公布後,意大利國王維克多·埃曼紐爾、教皇庇護十世和數百名國內外的老朋友發來了唁電和唁函。

曾兩度使美國經濟起死回生的摩根去世以後,再也沒有哪個人能對美國經濟產生如此重要的影響。也就是在摩根去世的那一年,美國國會建立了美國聯邦儲備局,作為指導美國經濟的那隻著名有形之手。美國聯邦儲備局的設立,也許是獻給摩根最好的頌詞,因為他在被人指責為“控製了美國的信貸與資本”之前就敦促華盛頓方麵建立現代化的國家銀行係統。

依照摩根的遺囑,他的遺體被運回紐約,在聖·喬治教堂舉行葬禮。同一天,列車將他的遺體帶回他的故鄉哈特福德,在他出生的那幢房子門前走過,埋葬在家族墓地。除華爾街外,在摩根出生的公寓裏,也降半旗表示哀悼。

報刊公開的摩根的遺產數目令人驚奇。 遺產金額之小,出乎人們料想之外。不動產總額為6600萬美元,銀行賬款、個人名義的股票等為2000萬美元。

遺產是這樣分配的:“長子小摩根分得230萬美元,3個女兒各繼承100萬美元,遺孀弗朗西斯100萬美元。餘下的作為信托基金的年金,由弗朗西斯保管,每年支付給所有的傭人。”

他還留下許多藝術收藏品,價值不菲。摩根在遺囑中說:“我非常希望以穩妥的方式處理那些藝術品,讓它們永遠成為美國人民的財產。”

這個“華爾街朱庇特”遺留下的個人財產無法與他創造的各種有形和無形的巨大財富相比,父子兩代苦心積聚的龐大遺產,並沒有置於第三代小摩根繼承的摩根公司中,而是已經深深融入到華爾街的泥土中,成為美國資本主義的堅實基石!而摩根家族這棵大樹,便在這基石四周,放出奪目的光芒!

在哈特福德埋葬摩根的第三天,正是他的76歲生日。如果他父親吉諾斯還活著,那一天就剛好100歲!

摩根從一個無名小輩,經過艱辛的努力奮鬥,在強手如林的金融界站穩腳跟,並一一擊敗對手,終於發展成為紐約市華爾街第一號人物,榮登美國經濟霸主的寶座。

而摩根公司被華爾街的金融老板稱為“銀行家的銀行家”。在1913年美聯儲成立之前,摩根公司在美國經濟中甚至起到了類似中央銀行的作用,對美國的金融體係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它用強有力的金融手段整合了美國的鐵路、鋼鐵、石油等行業,在重塑美國經濟的同時也把它變成了華爾街的台柱和“銀行界的勞斯萊斯”。

“不怕風險,勇於向強者挑戰,實現獨占鼇頭的目標;同時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實現。”這個“摩根式”的經營哲學在他死後的歲月裏一直放射著耀眼的光芒。

傑克時代的來臨

1913年3月的一天,坐在皮爾龐特·摩根圖書館西廳的是它的新主人:他的全名是小約翰·皮爾龐特·摩根,是剛剛在意大利撒手歸西的約翰·皮爾龐特·摩根唯一的兒子,也是他的繼承人。通常人們都稱呼他為傑克,如同人們愛稱他的父親為“皮柏”一樣。

從外表看,傑克沒有父親那麼氣宇軒昂,目光也不像父親那樣總是盛氣淩人。但是,傑克也有很多與他的父親相似之處,例如,他們倆都是187米的大個子,寬肩闊背。

傑克曾就讀於著名的聖保羅和哈佛大學,從1890年畢業後,就按照父親的安排去了摩根公司在倫敦的摩根銀行,在那裏開始了他的銀行家生涯。倫敦的摩根銀行是摩根家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傑克的爺爺吉諾斯·摩根創下的家業。

傑克在倫敦一住就是15年。傑克在這漫長的歲月裏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十足的英國化的美國人,特別是他在英國交往的社會圈子是英國皇家和上流社會,他成為那裏上層社會的一分子。

1905年父親召他回美國時,他就是帶著這樣的一身貴族氣來到了紐約。這對他日後在美國的生存和發展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回到美國後,傑克仍舊保留著很多英國式的生活習慣,他和妻子幾乎每年都要回英國住上幾個月。

傑克回到美國那一年已經38歲了。摩根給傑克一家安排了一套在麥迪遜大街的房子,這是一棟老式的寬敞舒適的住房。這棟門牌號為231號的房子離皮爾龐特·摩根的大本營,位於同一條大街219號的皮爾龐特·摩根圖書館隻有數步之遙。

傑克住在此處幹什麼都很方便。摩根可以隨時把他找去商談家族事務,必要時,傑克早上可以同父親共進早餐,聆聽父親的教誨。住在麥迪遜大街還有一個好處是,摩根可以經常見到他的兒孫們。

傑克也喜歡收藏,但不像摩根那麼著迷,其中一個原因是他沒有父親那麼多錢來滿足全部的收藏興趣。摩根死後,傑克曾舉辦過一次父親收藏展,那種盛況讓很多美國人目瞪口呆。人們看到的展品之多、之貴重,簡直不能稱為一次展覽,而完全是像走進了一座博物館。當時,摩根的4100多件收藏品第一次全部向公眾展示。傑克後來把父親的這些收藏品都捐了出去。

摩根的去世把傑克推上了家族首領的地位。所有的人都會問:“傑克行嗎?他能繼續保持摩根創下的這份家業嗎?”

但46歲的傑克並沒有讓摩根家族及其合夥人失望。

20世紀20年代是傑克·摩根一生中最輝煌的時代。在摩根家族史上,這一時期被稱之為“傑克時代”。

傑克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戰,把家族的事業發展到空前繁榮的階段,使摩根家族在全世界都聲名顯赫。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無論在美國經濟的衰退階段還是繁榮時期,摩根公司都大展身手。

1920年,是傑克和他的公司最忙碌的一年。在這一年,傑克聯合美國化學公司的皮埃爾·杜邦一起接管了通用汽車公司。這是傑克·摩根的輝煌史中出色的一章。

1924年,摩根家族對美國政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摩根家族在國內的影響也達到一個頂峰時期。人們在猜測哪個競選人能當選總統時,都要考慮摩根家族是否支持他。

因為積極參與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戰敗國德國的經濟複興提供貸款,傑克到巴黎受到的注意是自威爾遜總統參加凡爾賽會議以來任何美國人都未曾有過的。

1927年,傑克成為美國鋼鐵公司董事會主席。1928年新年除夕,摩根公司的每個合夥人得到了100多萬美元的獎金。

在金融界,摩根家族的成功在美國也是無與倫比的。可以說它把持著美國資本市場的大門。凡是走進過華爾街摩根銀行大樓的人都會被那裏的豪華和氣派所震撼。

有人說:“走進那裏就像走進了狄更斯的小說。”摩根銀行的合夥人們的特製的桌麵以及可移動的大寫字台是銀行的最好象征。公司的一個職員曾說:“要是摩根銀行解雇了我,我簡直不知到別處去該如何工作。”當然,並不是普通人都能夠進入這座豪華的大樓的。

傑克在20世紀20年代的日子就像一個國王。每天,當他到達華爾街23號,從豪華的超長型轎車裏出來,在門口遇到的任何客戶都會本能地向他欠身致意,並為他拉開摩根銀行那兩扇通體玻璃的大門。

傑克曾經直言不諱地說過:“我的工作是我所認為的最有意思的工作。它比當國王、大主教或者國務卿都更有趣,因為沒有人能把我趕下台,我也不必向任何原則讓步。”

傑克的住處極為豪華。他在長島的別墅占地100公頃,進入這棟別墅得經過無數個用黑色鑄鐵做成的大門,穿過長長的林蔭大道。整個別墅裏在開花的季節,盛開著成千朵鬱金香和其他名貴的鮮花,五彩繽紛。

光是園丁和花匠,這裏就需要幾十個。別墅的空地上還放牧著奶牛、馬,有暖房、玫瑰園,還有一個碼頭。在綠草地和高大的樹木襯映下,那棟紅磚洋樓格外醒目,比摩根住過的任何別墅都寬大。有54個房間,一樓的大廳裏懸掛著3位先祖女士的肖像。

1925年8月14日那天,傑茜的因病去世對傑克的打擊很大。

有時候,他會讓跟了他25年的司機拉他去摩根紀念公園,坐在司機旁邊,呆呆地盯著水塘。盡管他那麼有錢,但此刻他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孤獨的人。

1929年10月,傑克·摩根與華爾街大銀行家聯手暫時逃過了“黑色星期四”的紐約股市風暴。

然而好景不長。摩根家族與美國經濟的聯係和依賴使它不可能在長期的大蕭條中“一枝獨秀”。短期中,摩根公司可以在其他公司不景氣時維持一段時間的繁榮。從長期講摩根公司的發展完全依靠美國經濟的全麵恢複。因此,從1929年以後,摩根家族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衰退。1929年11月時,摩根公司的淨資產值為118億美元,至1932年這個數字就降為530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