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行多種經營(3 / 3)

1929年12月,公平信托公司的總經理切利斯·奧斯汀突然去世,小洛克菲勒為公司的前途擔憂,他和心腹顧問托馬斯·德比伏伊斯商量之後,決定拜訪溫思羅普·奧爾德裏奇,即小洛克菲勒的妻舅,請他出任該公司的總經理。

溫思羅普·奧爾德裏奇在20世紀20年代就是洛克菲勒家族的首席法律顧問,他接受了小洛克菲勒的邀請,擔任了新的領導職務。不久,奧爾德裏奇開始考慮合並的問題,因為要在困難重重的經濟環境中保持地位,隻有與較大的機構合並才能有效地達到目的。小洛克菲勒和他的同事把目光盯在了大通國民銀行身上。

大通國民銀行是華爾街的頭麵人物約翰·湯普遜於1877年成立的,進入20世紀以後飛速發展,在1900年至1930年的30年中,其中20個年頭都有兼並活動,客戶網絡極為廣泛。

這個時期它的傑出領導者是艾伯特·威金。威金為該銀行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也為自己贏得了全國最大的銀行家之一的聲譽。他組成了一個傑出的董事會,其成員有伯利恒鋼鐵公司的查爾斯·施瓦布、通用汽車公司的艾爾弗雷德·斯隆、庫恩—洛布公司的奧托·卡恩等著名人物。

威金本人除擔任大通國民銀行的董事長外,還兼任50家其他公司的董事,而每家公司必須在大通銀行存款,則是他兼任各公司董事的一個條件。

在國內,大通和它的競爭對手花旗銀行一樣,也走“美元外交”的道路,使大通銀行在拉丁美洲的國家,特別是在古巴,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勢力。

為了爭奪大通國民銀行,20世紀20年代,洛克菲勒和摩根展開了激烈的鬥爭,最後,洛克菲勒取得了這家銀行的控製權。1930年,小洛克菲勒等向大通國民銀行提出了合並的建議。大通國民銀行同意了。合並後的銀行,仍以大通銀行命名。

新機構的高級職員和董事選舉威金為董事長,奧爾德裏奇為總經理,洛克菲勒家族取得了一項重要的領導權。那時大通國民銀行擁有資產35億美元,是美國最大的商業銀行。20世紀50年代,它吞並了曼哈頓銀行之後,仍然是華爾街最大的銀行。其實權也一直牢牢地掌握在洛克菲勒家族的第二代、第三代手中。

當威金退休時,溫思羅普·奧爾德裏奇已成為大通銀行的代言人。1933年,他曾幾次前往華盛頓,公開表明自己支持銀行改革的態度,並與羅斯福總統處理危機的精神結合起來。銀行界把奧爾德裏奇看成是一個叛徒,而洛克菲勒家族卻支持他,他們看到必須改革,才能挽救銀行製度的艱難處境。

奧爾德裏奇的主張是:投資業務同商業銀行業務分開,即長期放款和短期放款分開;禁止商業銀行出售證券,不準投資銀行接受存款,並且禁止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間兼任董事。這就是1933年6月頒布的《格拉斯—斯特高爾銀行法》的主要內容。

當時的華爾街上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說奧爾德裏奇是為了洛克菲家族能打破摩根家族對全國金融業的控製在效勞。

1933年,法律顧問費迪南德·佩科拉和參議院所屬的銀行和貨幣委員會開始著手對金融業的調查,威金在這次調查中成了犧牲品。威金在繁榮的黃金時代曾大規模進行市場投機,他通常利用大通股票進行投機活動,所需款項又多向大通證券公司挪借,而他自己又兼任這家公司的總經理。

他的許多同事並不認為威金的這種活動有什麼不合法,但這種活動在調查中受到嚴格審查。

當國會的聽證會結束時,威金已經滿麵沮喪,名譽受到玷汙,而在大通銀行,他往日的威信也不複存在了。此後,繼任的大通國民銀行董事長查爾斯麥凱恩又出席作證,並供認他個人也從大通銀行的貸款中得到許多好處。

不久,羅斯福總統在白宮單獨接見奧爾德裏奇時說:“這樣的人不能再繼續管理銀行了。”

很快麥凱恩便突然離職,其中的奧秘似乎也不難理解。接著,溫思羅普·奧爾德裏奇就順理成章地接任了大通國民銀行的董事長一職。

這樣,洛克菲勒家族一舉控製了這家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銀行,完成了它控製金融業的企圖。其後,奧爾德裏奇作為大通銀行的董事長為洛克菲勒家族管理金融事務達20年之久。

這期間通過大通國民銀行,洛克菲勒家族還取得了對都會和公平這兩家人壽保險公司的控製權。人壽保險公司在華爾街的金融控製鏈中是重要的一環,由於大多數人都購買人壽保險,所以保險公司積累了巨額的資金,這些資金在投資後又產生了幾十億美元的利息。它在為美國各大財團攫取更多的利潤方麵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0世紀30年代,洛克菲勒掌握了大通國民銀行之後,進而控製了大通所屬的投資銀行——大通證券公司。投資銀行的業務是籌集工業的基本資金,與商業銀行供給的中、短期資金不一樣。投資銀行把許多人的錢變為大量集結的生產工業資本。它們在組織新公司、安排合並以及工廠決定性的擴建方麵起著主要作用。

很快,這家投資銀行吞並了另一家華爾街老牌的投資銀行——哈裏斯·福布斯公司,改名為大通—哈裏斯·福布斯公司。由於1933年銀行法的頒布,不允許商業銀行擁有證券公司,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所屬的投資銀行——第一波士頓公司在競爭中失敗,通過與大通銀行兼任董事關係,被並入大通—哈裏斯·福布斯公司。

1934年,一家獨立的投資銀行,即第一波士頓公司正式成立,實權握在洛克菲勒家族手中,至20世紀50年代開始進入美國最大的投資銀行之列。它為洛克菲勒家族向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滲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取得了大通國民銀行、都會、公平人壽保險公司和第一波士頓公司的控製權之後,洛克菲勒家族在金融界的實力迅速增長,一步一步取得了與金融界霸主摩根家族抗衡的力量。

另外,洛克菲勒還以多種方式進行資本經營。

有一天,洛克菲勒在郊外看上了一塊地皮。他找到這塊地皮的主人,說他願花10萬美元買這塊地皮。地皮的主人拿到10萬美元後,心裏還在嘲笑他:“這樣偏僻的地段,隻有傻子才會出那麼高的價錢!”令人想不到的是,一年後,市政府宣布在郊外建環城公路。

不久,洛克菲勒的地皮升值了150倍,城裏的一位富豪找到他,願意用200萬美元購買他的地皮,富豪想在這裏建造別墅群,但是,洛克菲勒沒有出賣他的地皮,他笑著告訴富豪:“我還想等,因為我覺得這塊地皮應該增值得更多。”

果然不出洛克菲勒所料,3年後,那塊地皮賣了2500萬美元。他的同行們很想知道當初他是如何獲得那些信息的,他們甚至懷疑他和政府官員有來往。但結果令他們很失望,洛克菲勒沒有一位在市政府任職的朋友。

適時改變經營策略

1892年,當一種新設計的油船轉載著俄國巴庫油田的石油安全通過蘇伊士運河,開往新加坡和曼穀的時候,就意味著洛克菲勒石油壟斷集團在世界上遇到了挑戰。

這艘名叫“姆雷克斯號”的油船,和這家公司以後的所有船隻一樣,都以貝殼取名。這項油船運輸的大膽發起人就是殼牌石油公司的創始人馬庫斯·塞繆爾,而殼牌石油公司的成立和發展,始終伴隨著與洛克菲勒的殘酷競爭。

塞繆爾比洛克菲勒更富有國際背景。他是一個猶太人,四海為家。當洛克菲勒在克利夫蘭建立了標準石油公司時,塞繆爾還是一個內向、羞怯的少年。

塞繆爾和父親在倫敦的泰晤士河邊的碼頭上,經營著一家飾品店。後來他們有了一筆積蓄,老塞繆爾便想與遠東的中國及泰國做生意。他先派兒子去亞洲考察,兒子山姆回來彙報說,日本經濟很有潛力。

塞繆爾1878年在日本橫濱設立公司。很快,倫敦—橫濱之間的運輸公司也由塞繆爾兄弟創辦成立。他們把機器從倫敦運到日本,又利用回程將貝殼、珍珠、塗料運往英國。

他們的生意越做越大,當發展到香港、曼穀、新加坡時,他們開始把英國的煤販賣到亞洲各地。又通過一個叫雷恩的猶太商人,塞繆爾開始與羅斯查爾有了密切的接觸。塞繆爾開始把注意力從煤轉向新的燃料石油。

此時,巴庫油田的石油已經由諾貝爾兄弟和羅斯查爾銀行合作向歐洲銷售,這就侵犯了洛克菲勒在歐洲的壟斷勢力,幾經較量,雙方達成了暫時的諒解,把歐洲市場瓜分了。

可是在亞洲,洛克菲勒決心要維持他的壟斷,絕不失去這一潛力巨大的市場。當時,標準石油在亞洲的市場比不上歐洲,可是在塞繆爾販賣巴庫的石油之前,標準石油還是一統亞洲的天下。

在塞繆爾參觀了巴庫石油之後,腦海中逐漸形成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要戰勝洛克菲勒,一定要有自己特殊的手法,標準公司的石油是用桶裝或罐裝的方式運輸的,巴庫石油假如仍用這種辦法,恐怕難以超過標準石油,隻有建造油輪或采取批賣的方式方為上策。

雷恩表示反對,因為蘇伊士運河是否允許滿載燈油的船隻通過,這還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蘇伊士運河是油輪從歐洲開往亞洲的必經之道,塞繆爾覺得雷恩的擔心有道理。於是,他拜訪造船專家,研究耐熱油輪,在遠東的各個銷售中心建造儲油池的同時,訂購新設計的耐熱油輪。

當塞繆爾的新船隊即將出現時,標準石油公司在倫敦掀起了一陣激烈反對油船隊通過蘇伊士運河的浪潮,企圖阻止英國對亞洲石油市場的入侵。但是,塞繆爾當時已經是市參議員,有一定的地位,經過他和一些夥伴們的努力,終於贏得了政府的支持。

1892年,第一艘石油油輪“姆雷克斯號”駛出了瀚德普爾的造船碼頭,經地中海進入黑海,到達巴統,裝載大批石油向西航行,從達達尼爾海峽、地中海到達蘇伊士運河。

“姆雷克斯號”通過運河後,“康奇號”、“克拉姆號”等油船也接踵而至。至1893年年末,他們把俄國石油定期運往東方的儲油池。這一挑戰使標準石油公司大為驚訝。

標準石油公司不肯輕易割讓亞洲市場,隨後,他們便對暴發戶殼牌石油發動了一連串的反擊,試圖重新維持全球的壟斷和“完美秩序”

它使全世界的石油價格進一步下跌,從而迫使一些小商人停產、破產。塞繆爾和他的日益強大的油船隊,因為有俄國的石油供應,又有遍布亞洲各地的銷售網沒有垮掉。

1897年,塞繆爾成立了殼牌運輸貿易公司,自己擁有1/3的股份,他和他的家族一起有效地控製著這家公司。此時,俄國因為西伯利亞大鐵路的破土動工,需要大量石油,所以改變了以往對外國資本的保護戰略,塞繆爾不得不開始尋找新的石油來源了。

當他得知荷蘭屬地婆羅洲產石油後,就派遣外甥麥克前去,決心要控製上遊的生產,以保證充足的原油供應。

接到舅父的密令,麥克很快就坐船趕赴印尼。也許是尋油心切,加上麥克不夠老練,他沒有經過仔細的調查研究,就冒冒失失地以2500英鎊的價格買下了婆羅洲巴厘巴板的采礦權。

這次,他失算了。

東婆羅洲倒是有石油,可這裏的石油都超重,比重過大,即使精煉後也無法變成燈油。隻有少量的原油蒸發成清油後,混在巴庫進口的燈油中才能出售。這時,因為布爾戰爭和中國清朝義和團運動的爆發,中國的燈油市場被封鎖了,這正好救了殼牌石油的命。

塞繆爾及時改變策略,竭力生產柴油機重油,而這正是南非布爾戰爭所需要的。他還向倫敦海軍軍方建議,用柴油引擎代替落後的煤炭。這樣,塞繆爾發了一筆戰爭橫財,他的地位大大鞏固了。

“紡錘頂”油井在1901年出油的消息傳到倫敦時,塞繆爾又想出了一個妙計,他隨即與海灣石油公司的創始人葛菲談判,並簽訂了合同,規定以固定的價格每年購買10萬噸石油,為期21年,這個數字,相當於海灣石油總產量的一半。

不久,殼牌油船隊就把德克薩斯的石油運到了歐洲,在標準石油的根據地的德國建立了一家公司。

日益強大的殼牌石油使標準石油十分憤怒,洛克菲勒派出了能幹的亞吉波多去進行收買工作。可亞吉波多失敗了,他有些不平,想當初,他為標準石油公司收買了多少家公司?而他自己也是被收買過來的,可眼前這個對手實在是太難以對付了。

標準石油公司還有另一個難對付的對手,那就是荷蘭皇家石油。盡管這家石油公司規模比殼牌石油公司小,但是它擁有東印度的寶貴石油資源,利用這一有利條件,再加上它傑出的領導者德特丁,荷蘭皇家石油不久發展成能與標準石油和殼牌對抗的一股力量,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麵。

德特丁原是荷蘭皇家石油公司的一名傑出的記賬員,是一位船長的兒子。他了解石油知識,是一個會計天才。他工作效率極高,而且冷酷無情、專心致誌。年僅29歲時,已主管了公司整個遠東地區的石油推銷工作。至20世紀初時,他已成為了這個公司的年輕有為的領導者。

亞吉波多試圖收買殼牌石油的同時,德特丁的手也想伸進殼牌石油。當時,塞繆爾已經被封為第一個石油爵士,並被選為倫敦市的市長,達到了他一生中的頂峰時期,其顯赫與豪華都無與倫比。

這一次,殼牌石油和荷蘭皇家石油形成了暫時的聯盟,不過,他們各自都有自己的想法:塞繆爾想的是自己可以在這個聯合中當主持人,而德特丁想借助殼牌的力量趕走標準石油的藍桶。

當塞繆爾擔任市長期滿,重新回到他的石油老本行時,他的殼牌石油便開始走下坡路了。正如報紙上所說的那樣,隻剩下一個“空殼”了。

在1903年的世界石油貿易衰退中,標準石油繼續削價,最終迫使殼牌的油船停運。而殼牌公司在德國的分公司,則因為它的德國夥伴德意誌銀行的搗鬼,被攆出了德國。

最後,塞繆爾被迫按屈辱的條件與德特丁的荷蘭皇家全麵合並。至此,荷蘭和英國兩家石油公司的鬥爭宣告結束,而這個新公司與標準石油的鬥爭還將繼續進行下去。

經過產業革命,美國的貧富懸殊越來越大,有1/5的波士頓市民居住在臭氣熏天的貧民窟裏。在這種背景下,對洛克菲勒的抨擊越發嚴厲了。許多揭露標準石油公司托拉斯壟斷的真相的書籍,被那些因企業破產而失業的貧民搶購一空。

此時,俄亥俄州最高法院正在受理9起違反壟斷禁止法案的起訴案件。於是紐約總檢察官查理士·波拿貝魯特向紐約最高法院告發,聲稱標準石油公司有21件違反壟斷禁止法案的行為。

1896年,勞哈的暢銷書對洛克菲勒造成了很大的衝擊,使他健康出現了問題。醫生認定他患了神經性胃黏膜炎,並引發了脫毛症。因此洛克菲勒不得不在第五號街住所裏發號施令,而臨陣指揮總公司的是亞吉波多。

1897年,洛克菲勒因健康惡化而退休,仍保留公司總裁頭銜。

盡管如此,洛克菲勒一邊指示亞吉波多購買羅斯查爾男爵在歐洲巴庫的石油公司股權,一邊創立了英美公司以謀求對倫敦市場的進一步壟斷;後來為了擁有德國市場,又創立了德美公司。

然而,不如意的事情還是接二連三地發生了……

1906年12月18 日,聯邦政府依據《夏曼反托拉斯法》,在密蘇裏州起訴,要求解散公司,被告中有新澤西州石油公司和它下屬的37家分公司,還有公司的重要大員。

1907年夏,有7個聯邦和6個州的案子提交法院,控告標準石油公司製定壟斷價格,收取鐵路回扣,刺探對手機密。芝加哥法庭的頭號人物蘭迪斯法官最積極,他派人傳喚標準石油公司的幾個頭目出庭。

現在的洛克菲勒已經68歲了,接連不斷的官司帶給他許多煩惱,他再次要求去掉總裁的虛銜,又被阿奇博爾德拒絕。他不得不為他做過的、沒做過的事情承擔責任。

1907年秋季,經濟恐慌再一次襲擊了華爾街。儲戶提光了銀行的存款,銀根開始緊縮。連金融大王摩根都在哀歎,他的銀行已經喪失了償還能力,隻能坐以待斃。

洛克菲勒在給美聯社總經理斯通打電話時說:“請引用我的話告訴公眾:國家信用良好,如有必要,我拿出一半財產來幫助美國維持信用。”第二天見諸報端,果然起了鎮靜劑作用。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指揮救助行動的摩根,從花旗銀行裏拿到 300萬美元的救急基金,而這些錢都出自洛克菲勒在該銀行的存款。

“他們有了麻煩總是要找約翰大叔。”洛克菲勒頗為自得地說。洛克菲勒的公眾形象在這場危機中得到極大的改善,他成了公眾眼中的憂國憂民之士。

但是,這一切並沒能阻止政府對標準石油公司的訴訟如期進行。

1908年,美國舉行了總統大選。哈特斯在俄亥俄克倫巴斯演講時,先是公開了一封亞吉波多寫給共和黨參議員赫雷卡的信件,在信中,亞吉波多提到用金錢賄賂赫雷卡。隨後,哈斯特又把接受標準石油公司賄賂的共和、民主兩黨參議員的所有黑名單曝光。

亞吉波多雇用了一個黑人管事的養子,他是個賭馬狂,瞞著父親欠了地下錢莊一筆款子。一天晚上,他在打掃亞吉波多辦公室時,發現了櫃裏的信件和電報,於是頓生邪念。他打算托人將亞吉波多的秘密文件賣給新聞社。但是普利策新聞社的總編輯被這些文件驚呆了,拒絕購買。

後來,這些秘密文件被轉到了哈特斯新聞社的手中,哈特斯預付了一筆錢給這幫偷竊者後,又同他們簽訂了協議,在4年內不斷購買他們偷來的文件。

1911年5月15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終於對洛克菲勒和他的公司進行了“最後裁決”。裁決書含糊其詞地說:

7個人和一個法人機構曾秘密策劃旨在反對自己人民的勾當。為維護美利堅合眾國的安全,本法院命令,應於11月15日以前停止這種危險的陰謀和勾當。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宣判標準石油公司違反壟斷禁止法規,通知公司一定要解體,而俄亥俄州的判決也得到了最高法院的承認。

標準石油公司最後被分解成38家獨立企業,洛克菲勒卸去了石油公司的職務,威廉也辭去了公司的職務。這是美國20年來壟斷與反壟斷、企業與政府之間一場激烈的戰爭。

雖然大集團分成了38家公司,但是這38家公司總數達98萬股的股權中,有25萬股在洛克菲勒手中,威廉和亞吉波多也掌握了總股權的50%以上。

1912年1月,華爾街的變動令人費解。新澤西標準石油的股票從360點漲至595點,紐約標準石油股價也從26點漲至580點,洛克菲勒其他所屬的股價也大幅度上漲。洛克菲勒的個人財產由1901 年的 2億美元增至 1913年的9億美元,長了近5倍。

當人們沉浸在歡呼和慶賀聯邦法院粉碎了美孚石油托拉斯的時候,在短短5個月內,美孚石油公司的股票又增值了兩億美元。這就是洛克菲勒的發家的重要秘訣之一。

托拉斯從出現的那天起,就遭到人們激烈的抨擊。雖然人們曾經對洛克菲勒的所作所為有過很大的爭議,甚至有人罵他是“大蟒蛇”、“魔鬼”,但是經濟學家和曆史學家還是一致讚揚他在建立現代公司製度方麵的重要貢獻。

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洛克菲勒在美國工商界的地位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在一個推崇發明家而忽視管理者的年代,他為當時和下一個世紀奠定了一種企業模式,建立了規模經濟,這是一件多麼不易的事情!

有這樣一個故事可以說明洛克菲勒在當時美國社會的地位和知名度。

有一個老頭,他有3個兒子,大兒子跟二兒子都在城裏工作,他跟這個小兒子相依為命,在鄉下生活。

這一天來了一個人對他說:“我能不能把您的小兒子帶到城裏去工作?”

老頭說:“不行,絕對不行,你給我滾出去。”

這個人又說:“如果我在城裏為您的兒子找了個對象,那麼能帶他走嗎?”

老頭還是說:“不行,你給我滾出去。”

這個人又說:“如果我給您找的這個對象,也就是您未來的兒媳婦是洛克菲勒的女兒,那您看行嗎?”

老頭想了想,能讓兒子當上洛克菲勒的女婿這件事情打動了他,他同意了。

過了幾天,這個人就找到了美國的首富、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對他說:“我想給您的女兒找一個對象行嗎?”

洛克菲勒說:“不行,滾出去。”

這個人又說:“如果我給您找的這個女婿,是世界銀行的副總裁,您看行嗎?”

洛克菲勒答應了。

又過了幾天,這個人找到了世界銀行總裁,對他說:“您應該馬上任命一個副總裁。”

這總裁笑了笑說:“不可能,我已經有這麼多副總裁,為什麼還要任命一個,而且必須是馬上呢?”

這個人說:“如果我讓您任命的這個人是洛克菲勒的女婿,那您看行嗎?”

總裁答應了。所以,這個小夥子馬上就變成了洛克菲勒的女婿加上世界銀行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