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回報社會
我很樂意把我的財富捐助給需要它們的人,並與他們分享快樂。——洛克菲勒洛克菲勒積極回報社會慈善事業的開創者
被稱為托拉斯工業的標準石油公司所提煉和銷售的石油, 1877年開始幾乎占當時美國同類產品總量的90%,3年之後,所占份額已達95%。洛克菲勒不僅開創了石油帝國,也開創了美國的慈善事業。
19世紀90年代,洛克菲勒走到了他人生的十字路口。在已經度過的幾十年中,他一直在拚命掙錢,積累了一大筆財富,這筆財富是以億萬來計算的。
然而由於一直以來忙於工作,洛克菲勒曾經健壯的身體終因操勞過度而變得糟糕起來。雖然他賺了很多錢,但是卻受到了許多責罵。此時的他決定要確保他的子孫在社會上不像他那樣被人痛恨,於是選擇了慈善事業。
其實,洛克菲勒的慈善行動早在他年輕的時候就開始了。因為他篤信基督,早在兒時便受母親的教導捐錢給教堂。當他領到第一份薪水的時候,他便向自己承諾:未來畢生都要捐出1/10的財產於慈善事業。
以後隨著收入的增加,洛克菲勒的捐贈也越來越多,至1884年已達到119萬美元。由他捐贈錢款建立的斯佩爾曼學院,早已成為頗有名氣的黑人女子學校。
當洛克菲勒帶著家人去歐洲旅行時,他們每到一地,當地主人都在報紙上對這位知名富豪表示歡迎,緊接著就是各種內容請求資助的信像雪片般飛來,以至回家的時候,不得不買一輛卡車把信件運到家裏,再由全家人慢慢地看。
此時的洛克菲勒正被他的巨額家產壓得透不過氣來。他每年從標準石油公司的分紅中得到300萬美元;他還在16家鐵路公司、6家房地產公司、6家鋼鐵公司、6家輪船公司和9家銀行和錢莊擁有股份。即使他每天躺在床上或者打高爾夫球,美元也會源源不斷地滾到他的腳下。
把賺錢當作最大樂趣的人,如今被如何花錢的問題困擾得坐立不安。他有一個神秘的信念:上帝給他錢是為了造福人類,並非歸他個人享用。他厭惡和遠離一切奢華。
他不願像鋼鐵大王卡耐基那樣,把錢花在為普通人建立娛樂設施上,他想做的是對各階層的人都有好處、沒有半點私利成分、毫無爭議的善事。他要培養一種情趣,把錢花得達到可以產生持久滿足的效果。
所以對於那些求助信,洛克菲勒從不輕易答應,他有自己的原則:
若捐給學校,他拒接捐助校舍的興建及日常花銷,而要把錢放在學校的基金上;他不喜歡任何學校或組織將所有的經費來源全放在他身上;當他發現受到捐贈的學校、機關和醫院的錢未被好好利用,使他十分失望,便轉而將錢投入有組織的社會團體;他每次都希望他的捐款是一種拋磚引玉的行為;除非受益人能證明該項捐款將用於正途及用得經濟有效率,他是不會輕易允諾捐贈的。
截至20世紀20年代,洛克菲勒基金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慈善機構,他讚助的醫療教育和公共衛生是全球性的。他一生直接捐獻了53億美元,他整個家族的慈善機構的讚助超過了10億美元。
另外有趣的是,老年的洛克菲勒經常隨便給遇到的大人01美元,給小孩005美元。他甚至對輪胎大王哈衛·凡士通也這樣開玩笑的給了01美元。
雖然洛克菲勒對公益事業慷慨解囊,但對金錢有自己的獨特理解,他始終踐行隻要是合法收入就應該歸自己的信條。
有一天,在一個既髒又亂的候車室裏,靠門的座位上坐著一個滿臉疲憊的老人,身上的塵土及鞋子上的汙泥表明他走了很多的路。列車進站,開始檢票了,老人不緊不慢地站起來,往檢票口走去。
忽然,候車室外走來一個胖太太,她提著一個很大的箱子,顯然也要趕這班列車,可箱子太重,累得她呼呼直喘。胖太太看到了那個老人,衝他大喊:“喂,老頭兒,你給我提一下箱子,我一會兒給你小費。”
那個老人想都沒想,拎過箱子就和胖太太朝檢票口走去。他們剛剛檢票上車,火車就開動了。胖太太抹了一把汗,慶幸地說:“還真多虧你,不然我非誤車不可。”說著,她掏出一美元遞給那個老人,老人微笑著接過一美元。
這時,列車長走了過來對那個老頭恭敬地說道:“洛克菲勒先生,你好,歡迎你乘坐本次列車,請問我能為你做點什麼事嗎?”
洛克菲勒微笑地說:“謝謝,不用了,我隻是剛剛做了一個為期3天的徒步旅行,現在我要回紐約總部,謝謝你的關照。”
那位胖太太萬分驚訝地問道:“什麼?是洛克菲勒?上帝,我竟讓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先生給我提箱子,居然還給了他一美元小費,我這是在幹什麼啊?”
那位太太急忙向洛克菲勒道歉,並誠惶誠恐地請洛克菲勒把那一美元小費退給她。
洛克菲勒微笑著說:“太太,你不必道歉,你根本沒有做錯什麼。這一美元,是我掙的,所以我收下了。”說著,洛克菲勒把那一美元鄭重地放在了自己的口袋裏。
1890年之前,美國隻有哈佛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幾所大學。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的生活條件的改善,求知欲也增強了,因此大學教育蓬勃發展起來。
1888年3月,一群浸禮教會領導人在華盛頓成立了全美浸禮會教育學會,在會議上通過了蓋茨的建議,興辦大學的事就此展開。蓋茨還寫了一份詳細的調查報告,得到洛克菲勒的欣賞。
弗萊德裏克·蓋茨出身於浸禮會牧師之家,家境貧寒。他靠著自己的勤奮努力,讀完了堪薩斯大學。畢業後到銀行工作了一段時間,又到曼徹斯特大學深造,其間還兼做中間商的生意。後來他繼承了父業,成為了一個牧師。
1888年,他放棄了牧師的職位,擔任了全美浸禮教會教育學會的秘書。
蓋茨急於想從洛克菲勒口中得到一個承諾,於是他便忙著找洛克菲勒交談。
有一天,洛克菲勒邀請蓋茨共進午餐。在探討建立芝加哥大學的事時,洛克菲勒說:“我認為我們正在取得進展,我們將會繼續探討這個問題。”
蓋茨離開的時候,洛克菲勒對他說:“我想邀請先生跟我一同去一趟克利夫蘭。”蓋茨立刻答應了。
在前往克利夫蘭的路上,蓋茨想:我一定要讓他先說捐款的事,這樣效果會更好。洛克菲勒銳利的目光好像刺探到蓋茨的內心,他平靜地說著不相幹的話題,對建立芝加哥大學的事卻隻字不提。
這時一位服務員過來清掃,不小心碰到了洛克菲勒的頭。服務員緊張地一個勁兒地賠禮道歉,他卻用柔和的聲調安慰對方:“這沒什麼,我不會介意。”
晚上熄燈的時間到了,洛克菲勒若無其事地說:“晚安!希望你睡個好覺。”
蓋茨爬上了臥鋪,心裏感到又失望又沮喪,他傷心地想:你明知我著急得要命,卻還在耍我啊!
在得到蓋茨的一係列保證之後,洛克菲勒終於鄭重地說:“我同意為芝加哥大學的重建捐款,但是你要先去籌備,並擬一項完整的計劃給我。”
1889年 5月18日,浸禮會在波士頓的提蒙禮拜堂召開大會。在會上,蓋茨宣讀了洛克菲勒的來信,信中說他將捐助60萬美元作為建校的基金,希望能拋磚引玉,招來很多的捐款,共同創建這所學校。
會場裏頓時一片沸騰,直至此時,蓋茨才真的有如釋重負的感覺。而洛克菲勒在一夜之間,頭上又出現了金色的光環。
教友們紛紛響應洛克菲勒的建議,數日之內又收到30多萬美元的捐款。捐款的人包括教友、商人、芝加哥大學的校友等。
對於洛克菲勒來說,那筆60萬美元的捐款不過是第一步。此後,他多次向這所學校投入資金,支持他們渡過難關。但是在他堅持10年之後,他決定停止資助。至此,他的捐款總額已達到3.4億美元。
洛克菲勒不但捐款,而且在學校創辦的過程中,不辭辛勞地幫助招聘各種教學人員。但是他並不想管理這所學校,也不想借這項事業使自己揚名。
這時,越來越多的求助信,把洛克菲勒壓得喘不過氣來。於是他請來蓋茨,開門見山地說:“我的原則是在沒有仔細調查一項事業之前,我是不會隨便捐助的。但是這項調查花費了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所以我必須有一位助手。”
“我完全同意您的看法。”蓋茨點頭說道。
洛克菲勒眼睛盯著蓋茨說:“我一直在留意您,我認為您是最佳人選。我想請您在紐約建立辦事處,幫助我做慈善工作,由您負責調查和麵談,把結果彙報給我之後,再決定怎樣做。您的意見怎樣?”
“我願意接受您的建議,我將盡力而為。”蓋茨爽快地答應了。3個月後,蓋茨在百老彙 26號附近開了一家辦事處,還召集了一批顧問,開始把老一輩的善舉轉變成現代化的慈善事業。
於是所有的求助信都直接送到蓋茨的辦公室,經過蓋茨認真調查後,他把認為有價值的信件遞交給洛克菲勒,並把資料和他的建議寫成一條條簡潔而有說服力的備忘錄,讓人一目了然。
有一次洛克菲勒請他順便看看自己的幾項新投資,通過一番仔細調查,蓋茨驚訝地發現大約有20個項目是別人設計的圈套,起因全是洛克菲勒輕信他的浸禮會教友。
當蓋茨把真相告知洛克菲勒後,大為震驚的洛克菲勒隻好請蓋茨收拾殘局。於是蓋茨一下子擔任了 13家公司的經理,他大刀闊斧地幹了起來,一邊大膽地舍棄關停,一邊留下一個木材公司,還買下一大片森林大力發展,總算彌補了洛克菲勒在騙局中遭受的損失。他本人也在其中投了資,獲取了豐厚的回報。
對於洛克菲勒來說,蓋茨是最忠誠、最有能力的合作夥伴。他曾讚揚說:“在我所認識的人中,隻有蓋茨把經商技能和從事慈善事業的天賦結合到了一起,而且達到一個前人未能達到的高度。”
1892年 10月,在蓋茨的努力運作下,芝加哥大學正式成立。校長哈伯用衝天的幹勁,蓋了數座教學樓,還在短時間內,聘請到眾多全國一流的著名學者,讓芝加哥大學一夜之間就躋身於全國著名高等學府之列。
1897年學校舉行校慶5周年活動,洛克菲勒終於被熱情執拗的哈伯校長請去了。
洛克菲勒身穿普通的禮服,頭戴絲質禮帽,邁著有節奏的腳步走上主席台,一點兒也沒有大人物的顯赫模樣,但還是一下子吸引了幾百雙眼睛的注視,人們對這位有些神秘感的傳奇人物充滿了好奇。
在台上,哈伯校長熱情洋溢地總結著學校的業績,展望著誘人的發展前景,最後麵向學校的捐助人說:“我想我們尊敬的捐助人一定已經注意到,學校多麼需要建一座寬敞漂亮的禮堂,好代替這座簡陋的帳篷。”台下響起了掌聲和笑聲。
洛克菲勒隻是微微一笑。他打破了原來的約定,站起來用沉穩的聲音發表了講話:“我要感謝校長先生,感謝今天所有來慶祝這輝煌開端的朋友們。這隻是一個開端,今後的事業將由你們來完成,我相信你們會取得成功的。”
他的話被熱烈的掌聲打斷。
“這是我一生最重要的投資,我很慶幸能和這所大學聯係在一起。仁慈的主賜給我金錢,我怎能不把它用在芝加哥大學呢?”
會後,他在眾人的簇擁中,親手埋下建築禮堂的奠基石。
第二天,洛克菲勒穿上運動裝,在學校行政人員的陪同下,騎著自行車參觀校園,一邊向路旁歡呼的學生招手致意。一群群學生唱道:“誰是好漢?誰是好漢?啦啦啦!洛克菲勒,他就是好漢,加油幹!”
洛克菲勒被深深地打動了,他的心情從來沒這樣好過,對於兩耳灌滿了“章魚”、“蟒蛇”攻擊聲的人來說,這無疑是最大的安慰了。
1908年,蓋茨向洛克菲勒提議說:“你應該和芝加哥大學脫鉤了。因為捐贈人的最高理想應當是創立一所能夠完全獨立於他而生存的學校。假若你脫鉤了,這證明你毫無私利可圖,不打算給自己樹碑立傳。”
對於蓋茨的這個建議,洛克菲勒起初並不認可。他拒絕說:“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我無法割斷多年來與它的感情紐帶。”
直至1910年,洛克菲勒不得不承認蓋茨的建議是對的。在捐贈了1000萬美元後,他正式宣布和芝加哥大學脫離關係。可是在那之後,直至 1932年以前,他又陸陸續續資助了3500萬美元。
組建醫學研究所
1897年夏天,蓋茨在回紐約喬治湖度假時,認識了一位在醫學院求學的年輕人。通過他,蓋茨了解到了許多醫學知識和醫學界的情況,並閱讀了《醫學原理與臨床實踐》,書中講如何診斷100多種不同的疾病,但是卻很少講到如何治療這些病,而且幾乎沒有指出引起病症的細菌是什麼。
蓋茨意識到,美國的醫學水平太落後了,遠遠趕不上某些歐洲國家,在法國和德國都有著名的醫學研究所。因此,建立一個醫學研究機構以提高醫學水平是迫在眉睫的事。
回來後,蓋茨立即寫了一份極有說服力的備忘錄,向洛克菲勒正式提出建立醫學研究機構的建議。
但是當時要建立一家這樣的機構,對美國人來說實在太陌生了。對於建立研究機構,醫學界普遍懷疑:花許多錢請一些人胡思亂想,有什麼實際意義呢?
洛克菲勒也毫不例外,起初他對備忘錄表示沉默。可是他有對新鮮事物敏感的特殊細胞,蓋茨的極富煽動力的遊說終於激活了他的冒險精神。
既然這項善舉當時在美國無人問津,卻是最需要也最有前途的事業,為什麼不去試一試呢?洛克菲勒最終決定要在紐約建立一所獨立醫學研究中心,還同意用他的名字命名。
洛克菲勒對蓋茨說:“要召集才智出眾的人,把他們從瑣碎的小事中解脫出來,讓他們去異想天開。不要向他們施加壓力,也不要橫加幹涉。我們要做的是:為他們營造一個能夠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環境。這樣的話,奇跡也許會發生。”
洛克菲勒答應在10年中拿出20000美元的捐贈,後來又增加到100萬美元。小洛克菲勒參與了具體創辦工作,他到處奔波,後來成為第一屆受托委員會的主席。
1901年,在小洛克菲勒和7位著名醫生的共同努力下,在美國成立了第一個醫學研究機構——洛克菲勒醫學研究所。1904年,成立了新改組的醫學研究中心,在弗萊克斯納的帶領下進行醫學研究工作。
新組建的研究所確實聚集了眾多精英。首席顧問是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院長,病理學教授威廉·韋爾奇,學生們親切地稱他為“寶貝”。他舉止笨拙,喜歡詩歌、交際和美食,曾在德國留學,正在把德國高水平的醫學引進美國。
研究所首任所長、理事會主席是韋爾奇的得意門生西蒙·弗萊克斯納。他身材瘦削,臉部輪廓和頭腦一樣清晰精確;辦事嚴謹公正,很符合洛克菲勒的要求。
有一天,一位記者采訪弗萊克斯納。在他的實驗實裏的瓶瓶罐罐中,終於逮住了像蜜蜂一樣忙碌的弗萊克斯納,他扶了扶眼鏡,鄭重地告訴記者:“我們正在執行一個影響深遠的計劃,它將覆蓋疾病起因和治療的一切領域。”
1906年,醫學研究所再度改組,從簡單的小研究所擴展成現代化的大型研究所,把研究部門與財務部門分開。由洛克菲勒、蓋茨、小洛克菲勒和墨菲等人專門成立了董事會來管理財務及行政,以便讓研究所的科學家能夠專心從事研究。
洛克菲勒從不幹涉研究所的事,很少到那裏去。弗萊克斯納很欣賞捐助人的這種做法,他曾邀請洛克菲勒到研究所看看,這位捐助人謙和地說:“我不能占用大家寶貴的時間。”
“其實,我們這裏經常有人參觀。”弗萊克斯納急忙說。
“那就更不該去占用你們寶貴的時間了。”
有一天,洛克菲勒父子出去辦事,來到研究所的附近。小洛克菲勒看看父親的臉色,小心翼翼地說:“爸爸,您還從來沒來過這裏,我們一起乘出租車去看看吧!”
洛克菲勒答應了,但很勉強。轎車終於停在研究所的大門口。洛克菲勒伸著頭從車窗裏往外看,卻不肯下車。
“爸爸,我們還是進去吧!”兒子在催促著。
“不,我看看外麵就夠了。”
禁不住兒子的一再勸說,父親走進了研究所的大門,一位工作人員帶著他們走馬看花似的匆匆參觀了一遍。臨走時,他禮貌地對向導說:“謝謝! ”從此再沒來過。
其實,他不願進研究所還有一個原因,他不想讓弗萊克斯納摸透他的底細,即是不是要增加捐款啊,什麼時候再捐贈啊!他喜歡給自己蒙上一層神秘的麵紗。
蓋茨經常向洛克菲勒報告研究所的每一項重要工作,每一項誘人的探索。蓋茨說得天花亂墜,洛克菲勒聽得如醉如癡。有一回,一向麵色冷峻的他竟然流下喜悅的淚水。
洛克菲勒對弗萊克斯納說:“請你向同事們轉達我的話:不要怕做不好,不要急於出成果。要把眼光放遠些,這是個長遠的計劃。我相信總有一天,你們會成功的。”
弗萊克斯納為他的通情達理和做事的氣魄深深地感動。由於經費充足,又無壓力,研究所取得了重大的成績。
1904年和1905年之交的冬季,流行性腦結膜炎像幽靈一樣在紐約一帶遊蕩,有3000多人被奪去了生命。心急如焚的弗萊克斯納,在馬的身上培養一種試驗血清,然後在猴子身上進行了試驗,他終於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1908年1月,一位德國醫生給洛克菲勒打來電話:“尊敬的先生,我給一名腦結膜炎患者注射了這種血清,天哪,不到4個小時,病人體溫就恢複了正常,沒有出現反複。看來病人很有希望康複。感謝研究所研製的這種藥物。”
於是研究所大量製造這種血清,不僅治療了許多美國患有這種疾病的孩子,還把血清運往世界各地,使全世界的孩子大受其益。這項科研成果引人注目,並受到廣泛宣傳,是洛克菲勒研究所的第一個重要項目。
新聞媒體還把弗萊克斯納奉為奇跡的創造者,此時的洛克菲勒興奮得眼裏充滿了淚水。
在奇跡麵前,應弗萊克斯納的請求,為研究所建立了一所小型的附屬醫院。看到醫院的設計藍圖,洛克菲勒對管具體事務的兒子說:“我們可不能亂花一分錢啊!”
醫院設有60個病床及9個病床的隔離房。他們隻收那些正在研究中的病例的病人,免費為他們治療。
1910年,附屬醫院開業了,對5種重點研究疾病的患者實行免費治療。
後來研究所又增設了動物病理學部門和植物病蟲害部門。至20世紀50年代,該研究所在紐約的大樓共有11座。
在伊斯特河陡岸上這座科學的殿堂裏,弗萊克斯納組建了一支優秀的科學家隊伍,他為每一位專家建立一片領地,他們不斷創造著奇跡。
野口英世博士在研究黃熱病預防疫苗、寄生蟲病、狂犬病及梅毒方麵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獲得了很大的聲譽;亞曆克西斯·卡雷爾博士首創血管縫合技術,為器官移植奠定了基礎,獲得1912年諾貝爾醫學獎;勞斯醫生發現了引起某些癌症的病毒;還有幾個醫生合作研究小兒麻痹症和肺炎等病症,都先後取得了諾貝爾獎。
在那個年代,研究所的科學家們成績卓著,他們共獲得了12項諾貝爾獎,比其他任何一個研究所獲得的榮譽都多。此外,洛克菲勒研究所還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設備。
醫學研究所的不平凡的業績為洛克菲勒贏得了讚譽,他感到十分欣慰。小洛克菲勒對他說:“您建立的基金會沒有一個像研究所這樣深得人心,聽不到一丁點兒批評。我們的錢投入到這裏,可以造福世上的每一個人。”
洛克菲勒向研究所捐贈了6100萬美元。後來它變成一所專業性大學,1965年改名為洛克菲勒大學。在它的教師當中,30世紀70年代就有16名諾貝爾獎金得主。
1903年,洛氏家族創辦了第二項大的慈善事業:普通教育委員會。它的宗旨是“在美國國內不分種族、性別或信仰地促進教育”。它的重點在於幫助提高落後的南方黑人和貧苦的白人的教育水平。
洛克菲勒之所以選擇南方的黑人為重點,是因為他在那些年裏捐贈過數量可觀的錢給黑人事業,尤其是南方浸禮會辦的學校和學院。1901年,小洛克菲勒在到南方考察以後,對南方的落後和黑人的境遇也深有感觸。
小洛克菲勒旅行歸來,心中便產生了一個計劃,他想用一種根本的辦法來幫助他們擺脫困境,即設立教育基金會。他向父親彙報了調查的結果,並與父親、蓋茨共同探討了實現這個龐大計劃的步驟。
不久,小洛克菲勒代表父親捐出100萬美元。一年之後,小洛克菲勒的嶽父、參議員奧爾德裏奇利用他的關係,疏通了國會,使普通教育委員會被批準成立。布屈裏克博士被任命為執行秘書,蓋茨和小洛克菲勒等發起人被任命為受托委員會成員。
普通教育委員會成立之初就成為實施壟斷原則的一個實例,它是以洛氏家族的財力支持於1901年在南方教育委員會主持下聯合起來的聯合體。
這個聯合體不僅包括美國最早的慈善事業基金範例皮博迪—斯萊特基金會,還包括塔斯基吉—漢普頓教育綜合組織,這個綜合組織已經控製著重建運動時期之後獲得自由的黑人所享受的高等教育。
斯基吉—漢普頓教育綜合組織的勢力很快就獨霸了南方,普通教育委員會又擴大其活動的主要範圍,使之遍及美國其他地區,成為美國巨大的教育組織。
在強大的基金支持下,南方各州的教育積極地向前推進。至1910年,已經用普及教育委員會的基金協助建立了1600所中學。這些新的中學為學院和大學輸送了更多的人才,也對八年製的小學教育帶來了一種新的意識。
隨著時間推移,普通教育委員會又認識到一個問題,即以農業為基礎的南方,落後的經濟把許多農村兒童拒於學校大門之外。隻有改善南方落後的經濟、提高整個物質生活水平,學校教育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
於是委員會把它的計劃擴大到研究如何幫助貧困的農民學習科學耕作方法,提高產量和收入的範圍。委員會在整整調查了一年之後聘用農業專家西曼·克那普博士研究示範耕作,幫助委員會實現這一構想。
直至1911年,克那普博士去世,委員會對於南方農業的示範工作才漸漸減少,由農業部接管。這是普通教育委員會第一階段的成效。
第二階段著重於改進高等教育。蓋茨認為當時的高等院校分布分散,水平低下,需要大力改進,於是鼓勵洛克菲勒再拿出錢來資助這項工作。洛克菲勒同意了他的建議。
在慎重考察的基礎上,委員會向134所院校捐助了2000萬美元以上,而各院校又拋磚引玉地募集到了另外的7600萬美元。這些經費,除了資助校方的用度,還撥出一部分專門用於提高教師薪金,改善教師生活,從而間接提高教師素質。
1915年,普通教育委員會不僅資助建立了示範性質的高等醫學院,還加強了像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著名大學的醫學院。這前後,洛克菲勒捐款達到了 3300多萬美元。
普通教育委員會還對在科學與蒙昧間徘徊的落後的美國醫學教育,進行了革命性的改革。他們取締了沒有一件科學儀器和掛圖的上百所學校,其中有洛克菲勒最心愛的順勢療法學校。至1928年,委員會已拿出7800多萬美元來推廣科學的醫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