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回報社會(3 / 3)

洛克菲勒有規律地生活著,作息時間安排像時鍾一樣準確,這也許是他長壽的重要原因吧。其中有趣的是每天午餐或晚餐後,他都要玩一種“數字比賽”的遊戲。有時和客人玩,有時和家人玩。遊戲要求對數字反應敏捷,他玩得最精,經常是贏家。他自信能夠活到100歲,相信上帝會給他這個恩賜。

1937年初,洛克菲勒的身體已非常虛弱,但頭腦依然清醒。 5月 22日,他還和陪伴他的表妹伊文斯夫人說笑打趣。

5月23日淩晨4時5分,他因心髒病發作,在睡夢中平靜地離開了世界。這一天距離他98歲生日還差6個星期。

洛克菲勒的死訊傳出之後,浸禮會教堂的司事敲響了樓頂的大鍾。他的親人、朋友和工作人員舉行了一個私人葬禮,遍布全球的標準石油公司所屬機構的雇員們默哀5分鍾。27日,他的靈樞運往克利夫蘭,安葬在母親和妻子兩位已故婦人的中間。

他逝世的消息成了當天報紙的大字標題新聞,各家報紙登載的訃告都高度讚揚慈善家洛克菲勒,人們似乎忘記了過去對他的謾罵,即使過去攻擊過他的人也如此。

那位曾經訊問過他的檢察官薩絡爾·昂特邁耶寫道:

除了我們敬愛的總統,他堪稱我國最偉大的公民。

有幾個訃告把洛克菲勒寫的唯一的一首總結自己一生的小調改成了詩:

我學習工作也學習享樂,

我的生命就是愉快假日,

充滿工作,充滿享樂,

上帝日日都在保佑我。

洛克菲勒在商界取得成功後,數十年來始終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既受人尊重,也被人藐視。世界鋼鐵大王卡耐基,就稱洛克菲勒為“劊子手”,但是洛克菲勒對這種說法從不加以反駁。他把這視為自己的一種風格,不然美麗的薔薇就永遠不會昂首怒放。

不管是非議還是讚譽,但是洛克菲勒活了98歲,親眼目睹了近一個世紀的曆史變遷,這一點是共同的。他的“貪婪”,對事業不斷地進取;他的自信,對失敗從不認輸;他的熱情,晚年熱衷於慈善事業;他的儉樸,億萬富翁也不縱情享受,以及他生活的規律,對體育的愛好,節食和素食等,這些都是值得人們稱道的。

洛克菲勒的發跡和致富,在許多人的眼中一直都是個謎。解鈴還須係鈴人,他那別具匠心的碑文,也許概括了他不斷在平凡中發現奇跡的傳奇一生,也許能幫助不少人解開他發跡和致富之謎——我們身邊並不缺少財富,而是缺少發現財富的眼光。

一生最大的財富

洛克菲勒說過,“賺錢的能力是上帝賜給我們的一份禮物”。出於對家族的責任感,年邁體衰的老洛克菲勒後來把這種人生觀傳遞給了他唯一的兒子——小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終於走完了富有傳奇的一生,他的慈善事業有了最滿意、最放心的繼承人,那就是他的獨生兒子小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曾說:“我一生最大的財富是我的兒子。”

如果說洛克菲勒是掙錢能手的話,那麼小洛克菲勒則是用錢高手。他為家族的財富開辟了一條最有意義的發展道路,為父親和家族罩上了一個金色的光環。

小洛克菲勒成了家族的掌門人後,不僅接管了家族的石油生意,同時還接管了家族的慈善事業。有時候,小洛克菲勒發現:自己要想在石油生意和慈善事業這兩種祖傳家業之間找到心理平衡非常困難,因此他經常經受著精神失常的煎熬和折磨。

小洛克菲勒曾經描述說,他在做生意的時候感覺就像參加一場和自己良心進行比賽的賽跑。他還表示,父親所受的宗教思想教育經常使他禁不住產生懷疑:自己在生意場上所做的事情究竟是否正確?

1884年,小洛克菲勒曾進入紐約語言學校念了一年書。1890年,小洛克菲勒16歲時,轉學到了當時很有名氣的卡特勒學校。由於稟賦穎異,加上學習努力,小洛克菲勒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但就在這時,洛克菲勒夫婦卻發現小洛克菲勒患上了莫名其妙的神經衰弱症。孩子被病魔折磨得骨瘦如柴,渾然無力。父母眼看著嬌子一天天地消瘦下去,內心焦慮異常。

為了拯救病兒,洛克菲勒夫婦不得不把他送去老家“森林山”莊園養病,過離群索居的生活,度過他的第十七個年頭。1893年 9月他進了布朗大學。

小洛克菲勒在學校裏從不不吸煙、不喝酒、不玩牌,過著浸禮會清教徒式的生活。他事無巨細,所有的開支都一絲不苟地記在賬本上。他的節儉生活成了校園裏的趣聞:這位大富翁的獨生子自己熨褲子、縫紐扣、補擦碗布。

不過他在同學裏還很有人緣。他學習成績優秀,善於接納不同的觀點。他不再孤獨,走出了封閉世界,參加了合唱團、曼陀林俱樂部和弦樂四重奏樂隊。他還嚐試越軌行為的快樂——對他浸禮教會的家庭而言——去劇院看莎士比亞的戲劇,參加舞會。

就是在舞會上,他邂逅了羅德島參議員納爾遜·奧爾德裏奇的女兒,見過世麵的艾比·奧爾德裏奇。她身材高挑豐滿,舉止優雅,在經過長時間的戀愛之後,最後走上婚姻的殿堂。

1897年夏天,剛畢業的小洛克菲勒戀戀不舍地走出大學校園。1897年 10月1日,小洛克菲勒開始到百老彙26號去上班。那是設在第九層樓的一間陳設簡樸的辦公室,他坐在卷蓋式辦公桌後麵,每天和蓋茨、父親的秘書喬治·羅傑斯和一個電報員打交道,年薪是 6000美元。

父親對待兒子的具體工作態度神秘莫測。小洛克菲勒說:“在我去上班之前,父親一字不提要我在辦公室裏幹些什麼,在那以後也沒提過。”也許父親真的要檢驗兒子的能力,讓他自己找到應走的道路吧?

洛克菲勒雖然在那一年退休,離開了辦公室,可對那裏的一切還了如指掌。在晚宴中,他會向客人說一聲“對不起”,然後詢問兒子一天做了什麼,他和藹地提出一些探究性問題,兒子意識到,這就是對他的業務指導了。

更多給予小洛克菲勒具體指導的是蓋茨。小洛克菲勒不再滿足於讓大家灌滿墨水瓶,而是跟隨蓋茨去明尼蘇達州產鐵的山區去旅行,去旁聽各種業務會議。他漸漸入門,在龐大的石油王國裏找到自己的位置,他成了美國鋼鐵公司、新澤西標準石油公司、花旗銀行、特拉華—拉克萬納—西部鐵路公司的董事。

小洛克菲勒很想到股市上顯顯身手。父親為了教會兒子投資技巧,以6%的利息向兒子提供貸款,同意兒子去買股票。第一年,小洛克菲勒賺了幾千元錢,他很興奮,心裏開始躍躍欲試,想幹一番更大的事。

沒想到他剛一行動就落入“華爾街之狼”的圈套裏。“華爾街之狼”名字叫大衛·拉馬爾,是華爾街的經紀人。1898年,他與洛克菲勒的秘書喬治·羅傑斯相識,通過羅傑斯認識了小洛克菲勒。

這位經紀人穿戴體麵,又很健談,能講出一套投資理論,對工商界形勢也是一副了如指掌的樣子。

有一天他找到小洛克菲勒,很神秘地說:“現在美國各地對皮革的需求量很大,生產前景看好。我得到可靠情報,美國皮革公司的股票將要大漲特漲。聽說詹姆斯·基恩正在吃進這種股票。”基恩是著名的股票交易商,這點提醒很有誘惑力。

“我想,您應該抓住這個發財的機會。”經紀人告誡他說。

小洛克菲勒心動了,他把這當成是證實自己投資眼光和能力的大好機遇,一下子把能吃進的股票都吃進了。

一個偶然的機會,小洛克菲勒得知這不過是一場騙局,所有的股票都是拉馬爾的:這邊在收購,那邊在狂拋,拉馬爾發了一筆大財。

小洛克菲勒一下子損失了100多萬美元,他懷著極愧疚的心情,老老實實向父親懺悔。父親又仔細地詢問了每一個細節,淡淡地說:“好吧,約翰,別著急,讓我們一起渡過難關吧!”

小洛克菲勒幾乎不敢相信,父親沒有一句責備,也沒有喋喋不休的教導,更沒有大發雷霆。他深深地被父親的寬容所感動了。而他從這件事中得到的教訓夠他一輩子受用了。

他寧肯過普通人的日子,把財富當成了負擔,所以常常被疾病擊倒。可是獨一無二的繼承人地位,讓他很不情願地挑起這副重擔。

1910年,小洛克菲勒按照自己的心願,辭去了標準石油公司和有關公司的一切職務,專心致誌地接手情有獨鍾的慈善事業。他首先在醫學研究所做了許多具體工作,他是普及教育委員會的積極發起人和組織者,還為洛克菲勒基金會到處奔波。

小洛克菲勒唯一沒有辭去的是CFI公司的董事職務,沒想到該公司屬下的南部煤田的勞資衝突卻把他推到了浪尖上。洛克菲勒擁有大量公司的股份和控製權,可是當他買下公司之後才發現,公司的管理層都是騙子和竊賊,蓋茨推薦的新領導人更是愚蠢的家夥。

工人們無法忍受地獄般的生活,發動了罷工。公司請國家警衛隊用武裝鎮壓,造成了流血事件。那是洛氏家族最難過的日子,法庭上的起訴、鋪天蓋地的輿論讓洛氏家族透不過氣來。洛克菲勒始終堅持強硬立場,反對工會,反對與工人對話。

正是在這個關鍵時刻,小洛克菲勒出麵找到麥肯齊·金(此人後來曾兩度擔任加拿大政府總理),幫助他走出了父親的陰影。他聽從金的勸告,不惜違背父親的立場,親自到礦區黑暗的住宅裏和工人對話,在法庭的證人席上公開向工人道歉,還逼迫公司管理層讓公司雇員進入董事會,成立勞資聯合小組以解決工人的困難,並允許工人加入工會。小洛克菲勒終於安撫了義憤填膺的公眾,成了整個美國改善勞資關係的先行者。

小洛克菲勒以非凡的勇氣,為家族的公眾形象帶來了重大的改變。洛克菲勒不再計較兒子是否背叛了他的主張。高興地對朋友說:“這件事做得太棒了!就是我親自出馬,也不可能做得更好。”

這次事件,也讓小洛克菲勒對自己的能力和判斷力有了信心。

1913年,他說服老洛克菲勒,買下了公平信托公司。由於家族財富的巨大的潛在力量,至1920年,公平信托公司已擁有25億美元的存款,成為美國第八個最大的銀行。

至1929年,通過一係列詭計多端的合並,公平信托公司吞並了14家較小的銀行和信托公司,不僅成了全國最大、最強的銀行之一,並且在國外也開設了許多分行。它成為洛克菲勒家族日益複雜的金融計劃的一個重要部分。

後來,公平信托公司又成功地與世界上最大的銀行——大通銀行進行合並,並通過幾次較量,將銀行董事會控為己有,小洛克菲勒在使大通銀行成為洛克菲勒金融勢力未來的基石的同時,還把他的一些美孚石油公司股票再投資於國際商業機器公司、通用汽車公司和其他一些新的公司。這些投資都為他贏回了數倍於投資的巨大的利潤。

1924年,小洛克菲勒和夫人艾比帶著3個兒子到美國西部旅遊。他們來到黃石公園,第二天去看附近的巍峨陡峭、白雪皚皚的大特頂山。在海藍色天幕的映襯下,大特頂山顯得如此聖潔神奇。

小洛克菲勒被深深地震懾了!這時父親已經完成了財產的移交,他已有將近5億美元的家產。

小洛克菲勒決定買下30000多畝的土地,把它移交給國家公園管理局,開辟成旅遊景點。他為謝南多厄國家公園、大霧山國家公園、帕利塞茨公園捐贈了大量的土地。小洛克菲勒的自然保護主義熱情受到人們普遍的讚揚。

小洛克菲勒讓已經破壞殆盡的殖民時期首府威廉斯堡重現18世紀時的風貌;用巨大的投資重建回廊藝術博物館,讓琳琅滿目的中世紀藝術品館生輝;他還為法國凡爾賽宮的修複慷慨解囊。他成了保護與推進文化建設的積極讚助者。

最能代表小洛克菲勒成就的是洛克菲勒中心。

這是曼哈頓地區的一座城中之城,14棟具有裝飾派藝術特色的錐形大廈直插雲霄。這裏有標準石油公司的新總部,還有美國無線電公司、全國廣播公司等許多大公司租用的辦公室。這群建築的崛起本身就是小洛克菲勒堅韌與能力的見證。

小洛克菲勒原來是與大都會歌劇院合作,想重建一個新的歌劇院。可是在1929年,美國股市出現了大崩潰,原來的合作者撤資了。麵對已經買下的大片土地,小洛克菲勒平生第一次作出大膽的決定:要獨資建立集辦公與娛樂為一體的樓群。

小洛克菲勒請來設計師把大樓設計成線條明快的未來派風格,他自己則在地板上麵的圖紙上爬來爬去,用尺子認真地測量著。

1939年,在洛克菲勒去世後兩年,小洛克菲勒頭戴安全帽,親手釘上大廈的最後一顆鉚釘。那一年,他65歲。這個樓群成了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最傑出的商業成就之一。

小洛克菲勒用父親給的金錢和自己的遠見卓識,把慈善機構發展成可以與標準石油公司比美的蔚為壯觀的帝國。而更令小洛克菲勒欣慰的是,他的5個兒子在事業上幹得更出色,把家族的事業又推上一個新的高度。

延續財富神話

中國有句老話說“富不過三代”,但是洛克菲勒家族發展到現在已經是第六代了,依然如日中天、獨“富”天下。

經曆了一個多世紀的洛克菲勒家族,仍在續寫著輝煌的曆史,而且他們積極地參與文化、衛生與慈善事業,將大量的資金用來建立各種基金,投資大學、醫院,讓整個社會分享他們的財富。

洛克菲勒家的第二代父母對子女要求嚴格,積極引導,磨煉意誌,健全身心,自力更生,奮發圖強,最後使他們兄弟5人都成為出類拔萃的有用人材。

小洛克菲勒夫婦有意識地讓孩子們學會烹調技術和後勤工作。他們安排海豹港夏季住宅的女管家教男孩子們當廚子。此後不久,他們就同意吃男孩子們每周三給他們準備的晚飯。

有一天,小洛克菲勒夫婦剛走進餐廳,站在門口的長子約翰微笑著說:“爸爸,媽媽,請用餐吧!”

小洛克菲勒夫婦蠻有興趣地坐在餐桌前,拿起餐巾。三子勞倫斯端著一盤菜,小心翼翼地擺到桌麵上。他一絲不苟地按著順序,把菜肴一樣樣端上來,最後上了甜點。

這時負責燒菜的約翰和次子納爾遜也坐上餐桌。品嚐著滿桌子的美味佳肴,一向嚴肅的小洛克菲勒臉上露出了笑容:“啊!孩子們,菜的味道很好。”

坐在餐桌另一頭的最小的兒子戴維,揚著一張天使般的圓臉說:“土豆皮可是我和溫思洛普削的。”

艾比認真地說:“啊!我們的戴維最能幹!”

一家人滿心歡喜地吃著,覺得比高級餐館的菜更香甜。

飯吃完了,孩子們立即把餐具撤下去,洗得幹幹淨淨地放好。

這是一家人最開心的日子。這場別開生麵的家宴完全由5個男孩承包,從設計吃什麼,采買原材料到烹調,全是孩子們自己幹。而烹調的技巧則是向女管家學來的。他們每周都要這樣做一次,成了家裏的規矩。

艾比說:“這樣做是讓孩子們懂得勞動的艱辛。”

為了讓孩子有自給自足的觀念,不是什麼都向父母伸手要,孩子們在波坎蒂科莊園裏開辟了一個菜園,在園藝師的指導下,平整土地、播種、澆水、鋤草。

在收獲的季節,孩子們看到自己種出的蒿首、黃瓜、西葫蘆和南瓜,高興得亂蹦亂跳。6歲的溫思洛普把他種的南瓜賣給了父親,3個大些的男孩則直接用小車把產品推到市場上,賣給了雜食店。隻有年齡最小的戴維沒有參加勞動,隻能眼巴巴地望著興奮的哥哥們。

隨後納爾遜和勞倫斯轉去經營獲利更多的養兔業。他們倆買進洛克菲勒醫學研究所的公兔和母兔,然後再把它們的後代售給研究所,以掙取他們所謂的“淨利”。在11歲和12歲時,納爾遜認為自己和老弟勞倫斯是在合夥經商,絕不承認養兔是為了好玩。

兄弟中最忙的是納爾遜和勞倫斯。他倆承包了為全家擦皮鞋的任務,他們的零用錢自然就比別的兄弟多了。當然,別的孩子要想增加零用錢,也有不少家務活可幹。這是洛氏家族的傳統教育法。

有一天,約翰正在錫爾灣駕著一艘破舊的劃艇盡情地嬉戲,鄰居一個男孩對他說:“你為什麼不弄一艘汽艇呢?那多夠勁!”

約翰驚訝得瞪大了眼睛,反唇相譏說:“汽艇?你以為我們是什麼人?是範德比爾特家的人嗎?”

他們哪裏知道,父親擁有的財產與鐵路大王相比竟然毫不遜色。

納爾遜在上大學以後曾說:“我們從來就沒有家裏很有錢的感覺。”

兄弟們上大學以後,每日家裏給的津貼也很有限。小洛克菲勒要讓他們學會在經濟壓力下生活。

孩子們健康地長大了。他們沒有富家子弟樂於享樂和揮霍的惡習,卻有著獨立自主、蓬勃向上的精神。他們每個人都開創了自己的事業,這全靠嚴格有度的家庭教育,有賴於父母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長子約翰身材修長,舉止優雅,他的嚴於律己和靦腆的個性很像他的父親。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以後,立即投身於慈善事業,充當父親的助手。

1931年,約翰已成為洛克菲勒基金會、普通教育委員會、洛克菲勒學會、中國醫藥會和其他一些組織共 33個不同的理事會或委員會的理事。

1929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使約翰做了一次環亞洲的旅行,他發現了一個影響各國經濟發展的大問題——人口過多,從此約翰不遺餘力地投身於節製生育、控製人口增長的活動。

他曆盡艱辛,成立了人口協商會並任會長,慷慨解囊提供費用,派人到世界各地特別是亞洲調查人口出生率,並且設立了技術援助部門,對請求援助的國家給予技術援助。

他的不懈努力終於有了輝煌的結局。他草擬的一份關於控製人口增長的政策宣言分送給世界各國首腦後,得到30位世界領袖的簽字和認同,其中包括美國總統約翰遜。他本人也成了美國設立的人口增長和美國前途委員會的主席。

頭上已有了光環的約翰依然過著舒適而不奢侈的生活,他從不聲張自己,出門時不坐豪華轎車,也不住豪華賓館。

次子納爾遜的性格與哥哥完全不同。他開朗樂觀,精力旺盛,總是興高采烈,愛出頭露麵。7歲時他對比他小兩歲的弟弟勞倫斯說:“我長大了要當美國總統。”

他讀大學時是個受同學歡迎的人物,是橄欖球隊隊員,還當過副班長。曾跟大學校長親密地坐在一起,兩人一塊兒吃著花生米,邊聊天邊看體育比賽。他喜歡跟同學打成一片,經常騎自行車上學,但從不喝酒。

大學畢業後,他進入百老彙26號工作,成立了特別工程公司,專門做出租洛克菲勒中心的房地產業務,在經濟不景氣的時期,取得了驚人的成功。後來他擔任洛克菲勒中心董事會的主席,代替大哥成了第三代的中心人物。

可是他對商人缺乏興趣,喜歡富有挑戰性的新奇事務,常被政治領袖所吸引。1940年他到委內瑞拉考察石油生意之後,找到一批智囊,寫出一份《西半球的經濟政策》,交給羅斯福總統的助手哈裏·普特舍斯,得到羅斯福的賞識,很快被任命為新設的美洲事務協調官,從此步入政壇。

在後來的日子裏,他在艾森豪威爾的政府裏擔任衛生、教育和福利副部長,還被任命為總統外事特別助理。

他的仕途並不順利,從而深感權力的重要,他決心要向總統的寶座攀登。作為階梯,從 1959年開始競選紐約州長,哈佛大學的曆史教授基辛格是他的競選班子成員。他擔任了4屆紐約州長,政績不凡,然後開始競選總統。

可惜的是因為他與妻子托德離婚,娶了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子為妻,大大影響了他的聲望,以致沒有獲得競選總統提名。後來,隻是擔任了福特政府的副總統。

可是洛氏家族的觸角已經伸入到美國以至世界的文化、經濟、政治和外交等各個領域。基辛格為尼克鬆訪華打前站來到北京時,還與納爾遜通過電話。

三子勞倫斯沉默寡言,但是機敏過人。有人說他的神秘莫測和冷漠超然很像他的祖父。他在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後就進入洛克菲勒基金會工作。可是他一直想自己做點什麼。

28歲時,他同朋友組建辛迪加,收購了東方航空公司,他成了最大的股東,他又在麥克唐納飛機製造公司買了大量的股票,而這家公司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大批訂貨而發了大財。他還參與了V型火箭和其他航天研製項目,成了著名的航天工業巨頭。

他善於捕捉商機,絕對相信自己的判斷力,曾驕傲地宣稱,他投資有90%的成功率。

他還繼承父業,投身於自然保護事業。他花費200萬美元買下6000畝土地移交給國家,作為供遊人觀賞的種植園,在眾多的旅遊勝地建起了漂亮的旅館;他榮任了5屆美國總統的自然保護顧問,被人譽為“自然保護先生”。

四子溫思洛普長得高大英俊,卻缺少活力。他是最讓小洛克菲勒頭疼的兒子,抽煙喝酒,完全無視家族的戒律。他不喜歡讀書,卻認為跟油田裏那些粗魯純樸的工人在一起很開心。

最終他在阿肯色州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在那裏買下大片土地,建立了溫洛克農場。他穿著牛仔褲、長筒靴,戴著寬邊草帽在烈日下勞動,用心地經營著自己的產業。

他養的一種名叫“洛克”的種牛3年時間就長成體重2400磅的大個子,每頭價值31000美元。他的農場成了阿肯色州的一大奇跡,每年吸引著50000多名遊客。

在那裏他還資助建立了師範學校和衛生所。1966年他竟以絕對多數的選票當選為州長,是1994年以來第一位取得勝利的共和黨人。在任期內,雖然在演講時有些磕磕巴巴,卻是政績斐然,為他的選民建立了上百家企業,每個人的年均收入增加了50%。

最小的兒子戴維個頭兒矮小,聰明而溫順。他喜歡和爺爺在一起唱讚美詩,深得爺爺的寵愛。他做事穩健,有條不紊,從不讓父母操心。

他在哈佛大學、倫敦經濟學院和芝加哥大學讀書和攻讀學位,獲得了經濟學博士的頭銜。他一生都在大通曼哈頓銀行工作,憑著他的精明和才智,終於成為銀行的董事長。他是美國金融界的霸主之一,還是傑出的國際銀行家,熱衷於國際事務的政治家、外交家。

1971年3月5日,戴維出席在羅馬舉行的歐洲企業家會議,他說:“美國應當同蘇聯,特別是中國進行更多的貿易。” “鐵幕應當為玻璃板所代替。”

同3月9日,他又在新加坡的一次金融座談會上說:“我們應該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聯係。”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鬆訪問中國,美國與中國正式建立了外交關係。同年6月,戴維踏上中國的土地,拜會了周恩來。他是第一位到中國訪問的美國銀行家。10天後,大通銀行被指定為中國銀行的客戶銀行。

2001年的金秋,戴維又一次出現在中國的北京。

洛克菲勒第三代的五兄弟分別成為美國政治、金融、工商企業等各個領域的巨頭,對美國的內外政策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洛克菲勒家族的財富神話似乎仍在不斷地續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