締造財富神話(1 / 3)

締造財富神話

不論你在什麼時候開始,重要的是開始之後就不要停止。不論你在什麼時候結束,重要的是結束之後就不要悔恨。——李嘉誠李嘉誠締造財富神話群雄聯手共渡難關

20世紀80年代中期,李嘉誠開始率領李氏王國的強大力量,采取“閃電戰”與“連環術”等戰略戰術從而像崛起長江、壯大長江一樣,再一次高昂起生機勃勃的龍頭,巧妙而策略地周旋在變幻莫測的國際商場之間。李嘉誠瀟灑自如地揮舞著集資收購戰的魔棒,進行了一係列引人注目的擴張行動。

20世紀90年代,李嘉誠在新的國際經濟形勢特別是大陸經濟騰飛的新情況下,開始了邁向21世紀的堅實步伐。

1992年9月,李嘉誠親赴上海考察。這年10月23日,他旗下的和黃公司與上海港務局就合資經營項目——上海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原則上達成了協議,在上海附近杭州灣北側金山縣建設金山標準集裝箱碼頭、國際深水港碼頭等項目。這是當時中國大陸在基礎設施建設和合資經營上最大和最重要的項目之一。

1992年11月中下旬,長實主席李嘉誠與合和實業董事總經理胡應湘相互間達成協議,合作開發建設廣深珠高速公路第二期廣州至珠海段。該工程由港方獨資興建,總投資額約港幣96億元。

長實與合和以雙方各占相同股權方式合組一家公司發展該項工程。這兩家大股東將持股占8成至9成,其餘小部分股權將為新鴻基地產和日商岩井及兼鬆商事所擁有。該工程在1993年中期已破土動工。

此外,長實、合和等財團已有意向合作發展廣州第二條環城公路。

長實集團、順龍地產和順德市政府合營組成的順德市新城區土地發展有限公司也已在1992年9月初開始進入運營狀態。

該公司計劃在容奇港對麵開發一片麵積為6000畝的土地,整項發展計劃為期15年,總投資額約40億元人民幣。長實和順龍地產各占兩成權益,順德市政府擁有剩下的6成權益。

此外,李嘉誠的長實、和黃公司從1992年下半年以來,還分別先後投資參與建設上海的“不夜城中心”;在深圳蔡屋圍參與興建深圳外貿中心;在廣州天河區參與興建冶苑花園別墅住宅區及一所國際子弟學校;參與“中銀中國基金”在內地的多項有關基本建設、工業及房地產物業方麵的投資等;在廣西的北海市、廣東的東莞市也都有投資項目。

關於李嘉誠的長實投資35億港元參與福州市舊城區三坊七巷的改造和重建工程,從1992年11月與福州市政府簽訂協議後,在1993年5月13日正式簽約。福州市的“三坊七巷”是這座中國曆史文化名城的重點保護區,曆史悠久,整個工程耗資也很巨大。在正式簽約後,先期工程陸續展開。

具有重大意義的1992年,是長實財團繼續蓬勃向前的一年,是長實財團繼續興旺發達的一年。

據長實在1993年4月間所公布的,預期在當年內完成的樓盤,包括住宅、工業廠區及商業店鋪等,分別為在鴨規洲海信半島的6座住宅及商場,在茶果嶺麗港城的兩座住宅,在天水圍嘉湖山莊賞湖居及翠湖居共12座住宅,還有在大圖文禮閣4座,南區的冶禮苑,北角的一座住宅地盤,葵湧的葵昌中心及葵彙工業大廈,柴灣的樣達中心等。年度內完成的住宅單位共達5782個。長實預期1993年內完成的樓盤總值估計約151億港元。而長實所占的總值約為80億港元。住宅仍是長實集團的主要盈利來源,並相信將會比預期的高。

李嘉誠曾表示過,在汕頭大學的事業走上正軌之後,他還要為國家做第二件好事、第三件好事、第四件好事。“一輩子做有利於中國人民的好事,這便是我的心願。”

李嘉誠在大陸最關心的汕頭大學的建設,正朝著“努力辦成全國第一所改革開放的試驗性大學”的方向發展。“高等學校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需要,要進一步改革教育體製、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促進教育同經濟、科技的密切結合,深化教育改革,把汕大辦好。”

李嘉誠投資建設的汕大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也製定了到1995年的奮鬥目標,“醫院將建成為一所設備先進、各分科齊全、技術精良、管理科學、服務周到、質量上乘的粵東地區的綜合性教學醫院”。

至1993年年底,醫院麵積已擴大至50000平方米,病床增加至700多張。腫瘤分院的門診大樓已超期提前建成,病床增加至300張,開設20個各科專家門診,增置一批先進醫療儀器設備,提高全院的教學、科研、醫療水平,以期取得更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在香港,李嘉誠除三大公司的核心業務外,還積極地策劃1997年7月1日開始及至下一個世紀有關香港的投資的安排。

中英兩國政府宣布重開會談的有利消息極大地刺激了香港經濟的反彈回升,香港股市在1993年4月14日急升,收市恒生指數678974,上升37153點,再創曆史新紀錄。全天恒生指數升幅達 57%,全天成交量突破 77億港元,也創香港股市曆史上的新紀錄。

至5月12日,港股在中英土地委員會批出本年度批地計劃後,地產股受到刺激而帶動了大市攀升,香港股市突破了7000點大關,收市恒生指數7002點,又再創曆史新紀錄。香港在曆史性的時刻來臨前正經曆著前所未有的興奮,李嘉誠及其名下的企業也正準備展翅高飛。

但許多國內人士並不知道,就在李嘉誠大力支持國內汕頭大學等建設的同時,他的地產發展遭到了巨大挫折。

早在1991年,由於香港租金昂貴,公眾輿論要求港府立法打擊樓市投機的呼聲就越發高漲。新上任的財政司麥高樂宣布,增加樓宇轉讓印花稅和限製內部認購比例,以殺樓市炒風,平息民怨。

李嘉誠雖知悉此事,因籌備多時,耗費相當財力精力,改期不利。於是,天水圍嘉湖山莊第一期仍按期開盤。

據傳媒報道:“麥高樂對此大表不滿,覺得李嘉誠明知他在當天宣讀打擊炒樓措施,卻偏偏不避風頭在同日推出大樓盤,與政府‘對著幹’。”

麥高樂於是使出厲害的招數,由銀行監理處致函各銀行,將新舊住宅樓宇按揭貸款,由原來的八九成,降至7成。這直接關係到買家與炒家首期現金的承擔,進而影響到樓市的興衰,樓價下滑,地產商與代理商要雙雙栽倒。

不久,李嘉誠設宴招待來訪的加拿大卑詩省總督,李兆基、鄭裕彤、郭炳湘、郭鶴年、何鴻、羅嘉瑞等地產巨頭應邀作陪。一貫口訥、在公眾場合甚少開腔的李兆基,率先表態,聲稱會透過自己旗下的財務公司,提供較高的按揭成數,防止樓市下跌。其他地產巨頭異口同聲附和,口氣異常堅決。

李嘉誠在記者的窮追之下,最後也表態,他說希望能與政府協調好關係,如果地產同仁都這樣,他也會跟隨潮流。

第二天,麥高樂與彙豐銀行大班包偉士、恒生銀行主席利國偉緊急磋商,由兩位金融寡頭出麵還擊。由於香港首席財主彙豐大班發了話,地產商馬上妥協。但日後的事實證明,李嘉誠等地產巨頭,隻是作策略上的退讓。長期以來,地產收入一直是政府財政收入的大頭,20世紀90年代差不多占政府總收入的70%。

在地產收益上,港府與地產商同樣不厭其多。那麼,各界為何隻譴責地產商,而縱容政府呢?這是因為政府的財政收入用於浩大的公費開支,英國政府未向香港抽繳財政收入,香港政府靠賣地的收入維持其低稅製。政府也建公房,一類是學校之類的公益建築;另一類公建住宅樓宇非營利售予或租予超低收入者。地產商高價買地建房,必定會嫁禍於用戶,用戶當然會群起而攻之。

打擊樓市炒風過嚴,必引發樓市下挫。樓市一淡,政府的地產收益必會銳減。不少地產商指責政府囤積居奇,好賣高價,樓市高價首先是政府地價高。打擊炒風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重要的是增加土地供應量,適當調低地價,以量多保證政府收入。

李嘉誠以和軟的口氣表示對打擊炒風的看法:嚴法管製固然起一定作用,但管製太多不利樓市的發展。這恰恰是港府最害怕的。李嘉誠不愧具有超人智慧。

第二個重要原因,是地產巨頭的實力足以與政府和銀行抗衡。銀行的7成按揭,坑苦了中小地產商,他們非得依賴銀行不可,隻有借助削價來吸引買家炒家。李嘉誠等一些地產巨子,果然就按最初設想去做。

銀行家一時大為驚慌,因為地產按揭占銀行業貸款總額的3成以上,銀行將會喪失盈利的重要渠道。於是有的銀行偷偷放寬按揭率,使中小地產商大喜過望。李嘉誠與銀行對著幹,導致了他與彙豐“蜜月”的結束。

1992年春,鄧小平南方談話,大陸改革的巨浪波及香港,香港樓市水漲船高,地價飆飛。長實的計劃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建35幢6層至8層高級住宅,總樓麵積130多萬平方米;第二部分是與政府換地建商廈。長實隻對所擁有業權的土地及政府所擁有的土地做出計劃,未包括一些分散業權的土地規劃。港府駁回的理由是:由於綜合發展區必須涉及範圍內所有土地的發展,故長實的申請未獲接納。

換地不利,不隻李嘉誠一人,這自然影響到住宅物業的發展。樓價攀升,民情鼎沸,至1994年3月,樓價高價責任之爭步入高潮,政府、議員、發展商、社會人士濟濟一堂,把“責任之波”踢來踢去。

作為政府半官方機構的消費者委員會,為政府幫腔,指出發展商可能涉及囤積居奇。更有民間人士做政府傳聲筒,指責發展商聯手操縱市場。發展商最忌“造市”的流言,紛紛予以反擊。

連不輕易表態的李嘉誠也憤然開金口:“近日各方君子紛紛指責地產商囤積樓盤不賣,帶頭扯高樓價。這講法不公道。事關政府一批房產契約,發展商便賣樓盤,沒有發展商聯手操縱市場這件事。”

立法局議員劉慧卿,則對政府的懦弱無能耿耿於懷,指責政府養肥了幾個地產商,對遏製樓價竟然一籌莫展。

李嘉誠後來推出的嘉湖山莊新單位,確實是一等政府批下入夥低價售樓。那麼其他的發展商呢?會不會有樓不賣,待價而沽?一個多月後,發生了比傳聞“壟斷樓市”還嚴重的事情。

1994年5月26日,政府拍賣兩塊官地,拍賣場看客多,而競者寥寥。拍賣會當場爆出10多家地產商聯手投地、控製政府官地價格的新聞,這無疑將政府財政金庫的鑰匙捏了一把在手中。

官地價格驟然下跌1/3,當日地產股便急挫。官地太高太低,都非香港之福。地貴樓貴,市民承受不了;地賤樓並非就賤,直接受損的是政府,政府減少了收益必會縮減開支,間接受損的則是每個市民。

有評論員說,自從港府高官麥高東對地產商宣戰那一天起,地產驕子李嘉誠就如一條困在海灘上的巨鯨。其實,巨鯨是不那麼容易被困住的!1994年香港十大財團榜:長江集團2252億港元位居首位。首敗铩羽強勢對撼

從1990年年初,李嘉誠輔佐中信收購泰富起,香港中資與內地國企紛紛欲借超人之力購殼上市,合組聯營公司,利用雙方的優勢在香港和內地同時拓展業務。紅籌股成為股市令人矚目的股種。

1994年,中信泰富躋身香港十大財團榜。有人說,李嘉誠先抱住中資這條大腿,然後憑借中國政府的強大政治靠山,就可在香港為所欲為了。但美麗華一役就是最好的答案,答案並非像上述觀點所臆想的那樣。

美麗華一役的失利,可從側麵表明,李嘉誠與榮智健等的合作是出於商業目的,完全是本港遊戲規則下的商業行為。

美麗華酒店可謂是楊氏家族的祖業,但創始人卻是一批外籍神父。20世紀50年代初,九龍尖沙咀有一家教會小旅店,專門收容被驅逐的內地教堂的神職人員。

1957年,中山籍商人楊誌雲,因一次偶然機會,購得這間小旅店。幾經擴充,至20世紀70年代,美麗華已是擁有千餘客房的一流酒店。

1985年,楊誌雲逝世,其子繼承父業,美麗華仍風生水起。至1989年,香港旅遊業空前蕭條,入住率到1991年還未突破50%。楊氏兄弟遭眾股東指責,集團元老何添出任美麗華集團主席。

1992年,香港旅遊業轉旺。至1993年,美麗華已恢複元氣,漸入佳境。然而,楊秉正堅決不放棄祖業,而其弟楊梁則主張走投美國發展楊氏兄弟。這正是外強“入侵”的天賜良機。

外強之強,首推香港首富李超人與中資強豪榮公子合組的新財團。以長實的財力與中泰的背景,欲得美麗華,如甕中捉鱉。

市麵上,原有關於李氏、榮氏不再會合作的傳聞煙消雲散。美麗華,非得李超人、榮公子這樣的大佬才吞得下。

美麗華是恒生指數三隻酒店藍籌股中唯一的華資酒店股,該集團的資產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麵:

一是美麗華酒店,位於九龍尖沙咀商業旅遊區,估值24億港元;二是柏麗廣場,第一期估值10億港元,第二期估值475億港元;三是深圳蛇口南海酒店,估值12億港元。這三項加起來,總估值935億港元。

1993年6月5日,長實與中泰各占一半股權的新財團向美麗華提出收購建議,每股作價155元,涉及資金8788億港元。美麗華集團於9日申請停牌,停牌前市價為148元。李嘉誠155元的收購價,溢價不到一成,一般要溢價二成方可生效。

市場普遍認為,李氏、榮氏的出價太低,估計美麗華的資產值為18元/股。李嘉誠是股市收購老手高手,他應該深諳此理。也許他過於自信,認為不會再有強手跳出來與他角逐“獵物”。

據李嘉誠自己說,他們此番收購,是美麗華的一名大股東主動提出洽商,該股東有意出售其所持股權,並且持股數不少。這會是誰呢?半路上殺進個李兆基的介入,使局勢完全逆轉了。誰會想象李兆基會公開與李嘉誠“為敵”呢?

二李交情之深,路人皆知。他們是地產老搭檔,曾在溫哥華與鄭氏等共同投得並發展世博會舊址,總投資百億。他們是高爾夫俱樂部的“波友”,每周相聚一次,形影不離。更令人稱道的是,不久前,他們共同推出一個“嘉兆台”高級地盤,把兩人的名字合成物業名,成為兩人友誼的永恒象征。

本來,未陷債務泥淖的楊秉正,完全可抓住所持的股權不放。也許他真的擔心“懷璧惹禍”,就尋找第三者為其“藏璧”。這個人必是先父的至交,並且財力居香港十強之列,這隻有李兆基了。

李兆基礙於李嘉誠的情麵,開始非常為難,現在楊誌雲遺孤有難,不幫又說不過去。楊誌雲在商界名聲卓著,深得同仁尊敬。眼看楊家祖業行將被外強“吞噬”。楊誌雲身前的世交摯友,必會遭外人指責。美麗華前景廣闊,誰不垂涎欲滴?商場無父子,就更不會有友誼。於是,李兆基就給密友李嘉誠致命一擊,與楊秉正私下簽訂協議。

楊秉正以極優惠的條件,讓李兆基的恒基兆業以17元/股從楊氏家族購得美麗華股權。李兆基保證隻做股東,管理權仍為楊氏家族所控,從而解了楊秉正的心頭之患,他最擔心美麗華一旦被另一家財團控得,楊家將會被清掃出局。李榮集團一時方寸大亂。一貫不抱買古董心理的李嘉誠,一反常態,把155元的收購價提高到17元,與李兆基的同等收購價對撼。

至7月12日,以楊秉正為首的8名董事,仍拒絕百富勤,即長實與中泰委托的財務顧問的收購建議,他們還控有761%美麗華股權;以何添為首的5名董事持有537%股權,他們主張接受收購。

7月16日,百富勤宣布至全麵收購截止期,隻購得137%股權及92%認股權證,股權未購滿50%以上,承認收購失敗。而李兆基通過市場吸納,使其所持股權增至348%,因未過35%全麵收購觸發點,無須發起全麵收購,卻保持第一大股東地位。

證券分析員說:“李兆基攻守兼利。如果李嘉誠再要發動全麵收購,李兆基可從楊秉正等股東手中買入股份,超過半數不太難,李嘉誠又可能徒勞無功。如果李嘉誠按兵不動,他也不動,穩可控製整個集團。

李兆基敢擋李超人,轟動全港。輿論一直認為:“超人之勢不可擋,其鋒不可爭。”

圈中人道:“一帆風順的李嘉誠,在美麗華一役铩羽退守,是超人在本埠走下坡路的起點。”事實真是如此嗎?

20世紀90年代是李嘉誠收獲的大好時節。他推出的大型屋村先後竣工,樓利滾滾而來。長實在海外投資回報不利的情況下,在港的投資卻令集團和李嘉誠本人賺得盤滿缽滿,眾多華資大財團無人可出其右。

1994年,李嘉誠所管理的企業稅後盈利達28億美元,他個人被評選為1993年度香港商界“風雲人物”,可能這就是最好的回答。

早在1984年,怡和掀起的遷冊風甚囂塵上,李嘉誠就發表聲明:

長江集團絕不會遷冊,將一如既往立足香港發展。

1987年1月1日,李嘉誠與合和主席胡應湘赫然推出“西部海港—大嶼山戰略發展計劃”,立即轟動全港,李嘉誠再一次顯示出超人氣魄和立足於香港的信心。

1989年10月11日,港督衛奕信宣布確立在大嶼山北端小島興建新國際機場的方案。以當年價估計,完成整個工程需動用1270億港元,為本港曆史上最龐大工程,由政府和私人財團共同開發。

至1995年11月,李嘉誠先後投得機場鐵路車站上蓋001號、013號的發展權,權益由長實、和黃、中泰三家分享。

同時,李嘉誠旗下的國際貨櫃碼頭公司,也在葵湧坐大。

20世紀80年代,葵湧集裝箱港現有的6個碼頭,國際貨櫃碼頭公司擁有2、4、6號3個碼頭,另3個碼頭由其他集團分別擁有。

1988年4月,李嘉誠以44億港元在政府投標中中標,獲7號碼頭發展經營權。兩年後,國際貨櫃碼頭、現代貨櫃碼頭兩公司與中國航運公司聯合投得8號碼頭。李嘉誠不僅是本港屋村大王,還是貨櫃碼頭大王,是同業的絕對霸王。

香港經濟迅猛發展,國際航運越來越集裝箱化,葵湧現有和興建中的貨櫃碼頭越來越難適應形勢發展。9號碼頭的選址及招標漸上議事日程,李嘉誠躊躇滿誌,誌在必得。

1992年7月,英國職業政治家彭定康接替衛奕信出任香港總督。“肥彭”到港不久,即撤換了一批議員,重新調整了政府職能部門及人事安排,使李嘉誠在港府數載經營前功盡棄。彭定康的這一著,給李嘉誠競投9號碼頭抹上一層陰影。

9號碼頭的招標方式不再是公開招標,而是協議招標:不以價高為中標唯一標準,而是看競投者的綜合條件。綜合條件是個軟指標,有很大的靈活性。

協議招標消息傳出,各大財團及李嘉誠自然躍躍欲試。結果,超人敗北,港府將9號碼頭的4個泊位批給英資怡和與華資新鴻基等財團興建經營。

其後不久,彭定康邀請李嘉誠進入“總督商務委員會”,李嘉誠婉謝後,結果讓其子李澤钜進入總督商委會,成為最年輕的委員,全港嘩然。然而,輿論普遍認為,港府確確實實有意削弱李嘉誠在貨櫃碼頭的壟斷地位。

港府在選擇9號碼頭發展商時,力圖平衡,港府首先就把李嘉誠排斥在外,另選實力與長江相當的財團英資怡和與華資新鴻基。而長江集團的盈利大頭一直來自樓市。香港樓市的漲幅,遠遠高於物價的平均漲勢。財大氣粗的新手的加入,使競爭激烈的樓市競爭越加激烈。傳統的屋村現場廣告,均是大幅宣傳畫和霓虹燈等。

李嘉誠別出心裁,在天水圍的嘉湖山莊放激光廣告。兩個大型激光發射器,安裝在第一樓屋頂,入夜便發射出多組五顏六色、形態各異的激光,甚為壯觀。

李嘉誠的樓宇單位,一部分由公司售房部直接發售,一部分派給多家代理商包銷。一處屋村就有若幹代理商,李嘉誠多管齊下,售樓風頭之勁,一時無二。李嘉誠與同業的競爭,莫過於與好友李兆基的對撼了。

他們在新界馬鞍山均有大型商居樓盤,長實的叫海柏花園,恒基的叫新港城,兩個樓盤群僅隔一條馬路。二李在美麗華之役較量後,這番再次比拚。第一回合,始於1994年年底,李嘉誠先聲奪人,減價推出海柏花園,短時期就賣出800餘個單位,致使李兆基的新港城睇客銳減。李兆基急忙還招,也來個減價售樓。

1995年夏,恒基兆業將推出第四期最後一座樓宇,李兆基精心策劃,秘密籌備,準備打得對手措手不及,鬧個滿堂紅。7月13日,恒基宣布以先到先得方式開售248個單位,售價4100元/平方米,比二手價還便宜。恒基還推出9成按揭,住戶隻要交一成的樓價就可以入住。更新鮮的是恒基搞幸運抽獎,1/10的中獎率,中獎者可得十足黃金。

裝修示範單位,是效仿長實的一貫做法,但恒基另有創新,聘請著名設計師蕭鴻生推出八款裝修,可供買家任意選擇,最便宜的一款僅40000多元一套單位;八款各具特色,最貴者也不至於貴到離譜,極易為買家接受並心喜。

14日恒基安排睇樓。公司安排免費巴士不停往返沙田廣場至新港城之間。私車睇客,可獲3小時免費泊車。睇客免費享用早餐晚餐。這又是係列吸引睇客的條件之一。

本來,長實還沒這麼快推出新樓單位,但擔心欲入馬鞍山置業的買家會被恒基搶去大半,故在14日火速請名師高文安設計監做示範裝修單位,好趕到15日向睇客開放。時間太倉促,示範單位非實樓,而是模型。

兩強對撼,在售樓現場更呈劍拔弩張之勢。恒基造聲勢到16日星期天步入高潮,長實見勢不妙,又出新著,掛出一條醒目的長幅:“海柏花園每平方米僅售3275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