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隻要有信心,人永遠不會挫敗。——李嘉誠李嘉誠附錄經典故事
赴約女乞丐
20世紀50年代,李嘉誠剛做塑膠花的時候,常在皇後大道看到一個行乞的外省婦人,四五十歲,很斯文的樣子。她從不伸手要錢,但李嘉誠每次都給她錢。
一天,李嘉誠問她會不會賣報紙,她說有同鄉幹這行。李嘉誠想幫她做這小生意,便讓她帶同鄉來見。
在約好她的那天,有個客戶剛好要到李嘉誠的工廠參觀。客戶至上,李嘉誠必須接待。交談時,李嘉誠突然說:“Excuse me!”便匆忙離開。
客人以為李嘉誠上洗手間,其實李嘉誠跑出工廠,飛車奔向約定地點。途中,違反交通規則的事差不多全做了,但好在沒有爽約。
見到那婦人和她的同鄉,問了一些問題後,李嘉誠就把錢交給了她。
她問李嘉誠姓名,李嘉誠沒說,隻要她答應一件事,就是要努力工作,不要再讓他看見她在香港任何地方伸手向人要錢。
事後,李嘉誠又回工廠。客戶正著急,問他:“為什麼洗手間裏找不到你?”李嘉誠笑一笑,這事就過去了。
作為一個商人,守約和信譽非常重要。李嘉誠能對一個乞丐守約,而且一無所求。這樣,他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必然的。
撿一枚硬幣
某天早上,李嘉誠駕車往袋裏拿鑰匙時,不慎掉落了一枚2元硬幣,而這枚硬幣正好滾到車輪底下。隻要車子移動,硬幣馬上便會掉進坑渠。
李嘉誠蹲下身去,試圖拾起來。此時,旁邊一名印度籍值班人員看見,便過來問詢:“李先生你怎麼了?”
李嘉誠說:“掉了硬幣。”
於是,值班人員幫忙找。硬幣拾回來,李嘉誠極其高興地收回這2元硬幣,掏出100元給值班人員。
這件事情傳開後,許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
對此,李嘉誠解釋說:“我為什麼這樣做?要是我不拾回這2元,車子駛過,硬幣便會掉進坑渠,這2元便在世上消失了。但是現在我拾回2元,我給他100元,這是不會消失的,他可以用這些錢。總之錢可以用,但不可以浪費。”
談話五分鍾
有一次,汕頭大學醫學院的院長來到香港與李嘉誠約好在午飯時間商談籌建汕頭大學醫學院眼科中心的事宜。
而在此之前,李嘉誠的兒子在生意上正好有一些事急於與李嘉誠商談。
李嘉誠說:“給你5分鍾,5分鍾之後我約了汕頭大學的人談公益。”
對於那些賺錢的生意來說,5分鍾簡直就是一瞥的瞬間,然而對於那些需要用錢的公益項目,李嘉誠居然一談兩三個小時還嫌少。
這就是大富之後的李嘉誠。
實用假皮鞋
現代生活中,總會有許多人追求、炫示一些知名品牌或奢侈品,以此來展示自己的生活貴族氣息。但李嘉誠則不是這樣。
李嘉誠並不認為名牌的貨品一定是高成本製造出來,更不認為名牌可以提高個人身份和地位。在他看來,幾百元的日本表,隻要耐用準時,同幾萬元的貴價表並無分別,多花錢就是浪費。所以,他現在戴的仍然是幾百元的日本手表。
他告訴朋友,他現在穿著的皮鞋已經穿了7年,仍然沒有拋棄。
他還說,他穿的皮鞋,其實是塑膠麵料的假皮,外表烏亮,不必經常搽鞋油,也可潔亮如新。漆膠麵鞋比較拘腳,李嘉誠就選大一號的鞋,解決拘腳的問題。實用始終是李嘉誠的消費原則。
慶祝添兒孫
一天,記者知悉李嘉誠添了一個孫子,心想他一定會豪華慶祝,便匆忙趕往李宅采訪,期許抓到這個重磅消息。
不料,當記者問他如何慶祝、有沒有豪華慶祝時,李嘉誠卻隻是高興地說:“隻是在家裏加兩碟菜慶祝。”
如此看來,知慳識儉、自奉節約仍然是老一代潮州人的美德。
為父買墓地
1943年的冬天,李嘉誠永生難忘。為了使父親入土為安,李嘉誠含著眼淚去買墳地。
按照當時的交易規矩,買地人必須付錢給賣地人之後才可以跟隨賣地人去看地。賣地的是兩個客家人,李嘉誠將買地錢交給他們之後,便寸步不離,堅持要看地。
這兩個賣地人走得很快,李嘉誠一步接著一步地緊跟不舍。然而,可恨的是賣地人見李嘉誠是一個小孩子,以為好欺負,就將一塊埋有他人屍骨的墳地賣給他,並且用客家話商量著如何掘開這塊墳地,將他人屍骨弄走……
李嘉誠聽得懂客家話。李嘉誠知道真相後驚呆了,世界上居然有人如此黑心,如此掙錢的人甚至連死去的人都不肯放過。
想到父親一生光明磊落,即使現在將他安葬在這裏,九泉之下的父親也是絕對不會安息的。而且,李嘉誠也深知這兩個人絕不會退錢給他,當即告訴他們不要掘地了,他另找賣主。
這次買地葬父遭遇到的周折,對於即將走上社會自謀生路的李嘉誠來說,是第一次付出沉重的代價所吸取的相當痛苦的教訓,也是李嘉誠所麵臨在道義和金錢麵前如何抉擇的第一道難題。李嘉誠暗下決心:不管將來創業的道路如何艱險,不管將來生活的情形如何艱難,一定要做到在生意上不能坑害人,在生活上樂於幫助人。
一貧如洗的李嘉誠,在買地葬父這個事情上表現出了超乎常人的美德。這件事情不僅反映了年少的李嘉誠堅忍與善良的非凡品性,更體現了李嘉誠小小年紀就擁有的豁達與寬容,以及遇事果斷幹脆、不斤斤計較的大將之風。正是這些良好品德,注定了李嘉誠將來必成大器。
我要做船長
父親喜歡帶兒子去看海。他認為,海的浩渺、海的雄壯,能夠使孩子的心胸博大,讓他的生命充滿激情。
在汕頭的海邊,他一邊指著港口來往如梭的巨輪,一邊給李嘉誠講生活的道理。
李嘉誠似懂非懂地聽父親講述,用他烏黑發亮的大眼睛,好奇地看著藍天下波光粼粼的大海,看著萬噸巨輪。他簡直弄不懂這深深的水怎麼可能穩穩地浮著這麼大的船,而且還是鐵的。他太佩服船長了。
他認為能讓這麼一艘大鐵船穩穩地浮在海麵上的人,一定是個大英雄。於是他向著大海,向著那艘萬噸巨輪喊道:“爸爸,將來我也要做大船的船長!”
父親疼愛地撫摸著他的頭發,高興地說:“好孩子,有誌氣!阿誠,做一個船長不容易,他必須考慮很多、很全麵的問題。”
然後,父親又極其認真地告訴李嘉誠:“你看,現在天氣很好,是難得的晴天。但是,出海後,風暴來了怎麼辦呢?做船長的,就要提前想到,就要提前做一切事情。而且,阿誠,要記住,做任何事情就像做大船的船長一樣,既要預先準備好一些事情,又要隨時準備應付突然來臨的一切事情。”
從此以後,船的形象、船長的意識緊緊地伴隨著李嘉誠奮鬥的一生。李嘉誠從小就把自己的人生比作一艘船,把他馳騁商場、縱橫東西的李氏王國比作一艘船,所以,他很自豪地宣布:“我就是船長,我就是這艘行進在波峰浪穀中的船的船長。”
吃虧也是福
1957年年初的一天,李嘉誠閱讀新一期的英文版《塑膠》雜誌,偶然看到一小段消息,說意大利一家公司利用塑膠原料製造塑膠花,全麵傾銷歐美市場,這給了李嘉誠很大靈感。
他敏銳地意識到,這類價廉物美的裝飾品有著極大的市場潛力,而香港有大量廉價勤快的勞工正好用來從事塑膠花生產。他預測塑膠花也會在香港流行。
李嘉誠抓緊時機,親自帶人赴意大利的塑膠廠去“學藝”,在引入塑膠花生產技術的同時,還特意引入外國的管理方法。返港後,他把“長江塑膠廠”改名為“長江工業有限公司”,積極擴充廠房,爭取海外買家的合約。
在“長江”的客戶中,有個美籍猶太人馬素曾訂了一批塑膠產品,打算運到美國銷售,後來不知何故臨時取消合同。李嘉誠並沒有要求賠償,他對馬素說:“日後若有其他生意,我們還可以建立更好的關係。”
後來,馬素深感這位寬厚的年輕的創業者是個可做大事的人,於是不斷向美國的行家推銷“長江”的產品。自此,美洲訂單如雪片般飛來。李嘉誠由此進一步感悟“吃虧是福”的道理。
占卜測富貴
有一天,坐在太師椅上默默吃茶的老者,忽然拉住了李嘉誠的手,要給他看看麵相。
李嘉誠是個性格溫順的人,凡事他都不想拗著別人,盡管他從不相信這些占卜者報出的吉凶信息,甚至疑惑一個眼睛都看不見的盲人,如何能給人麵相呢?!
見老人特別認真,他索性就任其擺布了。不料老人的手剛在他的前額摸過,就驚叫了一聲:“伢仔,你可不得了啦呀!我的天,原來你是個大命之人啊,乃是上天水星轉世!如今你的天庭雖然飽滿,可是,仍然不到發跡之時,所以你如今困在水中不得施展呀!”
李嘉誠嚇了一跳,怔怔地待在那裏,一時不知如何是好了。老人繼續撫摸李嘉誠的鼻子、眉骨、口唇、兩耳和下巴,依次反複摸了再摸。
老人口中念念有詞,繼續驚訝地呼叫說:“在當今香港,我從沒有遇上像你這樣的大貴之人。我敢斷定,隻要你跳出眼前的困境,將來肯定一片光明。隻是為這眼前的困厄之運,你至少還要苦苦掙紮幾年光景呢!伢仔,你現在是一條巨龍困陷在水中啊,我相信遲早有一天你會發跡的!”
對老人的話,李嘉誠將信將疑,對自己目前的狀況更加困惑。他不明白自己的前程究竟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