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就人生輝煌
當儉樸成為一個人的習慣時,會伴隨他一生,而且不會因為環境的變化而改變。——李嘉誠李嘉誠鑄就人生輝煌生活簡樸教子有方
“人生毋虛度”,這是李嘉誠終生遵守的一條座右銘。李嘉誠從潮州流落到香港,從香港走向世界。李嘉誠對事業執著,數十年如一日艱苦奮鬥著,從不懈怠。
青少年時期,他曾度過一段“披星戴月上班去,萬家燈火返家來”的歲月。他每天用兩個“鬧鍾”來喚醒自己,催促和鞭策自己。他每一個星期上班七天,每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有時甚至忙到連理發的時間都找不到。他從不到電影院,與電影絕緣。他節衣縮食,勤儉度日,但經常從舊書攤上買來舊書舊雜誌以增加精神文化營養。
當他成家立業之後,仍然保持艱苦奮鬥的美德。他手上帶著的日本產的普通電子手表,總要撥前10分鍾,以免誤事。有很長一段時間他堅持上夜校進修,提高文化知識水平,回家後仍憑借著錄音機堅持學習英語。他對有些年輕人打“的士”跑歌廳很有些“不以為然”。
在他成為“地產大王”之後,每天都抓緊利用坐車上下班或辦事的空隙,讀書讀報讀文件讀資料。他下工地視察,午餐的時候就和工友們一起吃盒飯充饑,他吃得津津有味!而在他成為香港首富、進入世界超級富豪前列之後,艱苦奮鬥仍然是他的美德和習慣。
李嘉誠第一次到汕頭市,和廣東省、汕頭市的領導人一起參加選擇汕頭大學的校址的時候,他身著樸素的中山裝,嘴角常帶著舒心的微笑,使人覺得他很斯文、隨和,也很好親近。
1983年12月,李嘉誠第二次到汕頭,參加汕頭大學的奠基典禮慶祝大會和奠基儀式。在嘉賓中有許多國內外知名高等學府的校長、教授、著名經濟學家,汕頭大學首任校長許滌新先生和廣東省委書記、汕大籌委會主任吳南生等到機場迎接李嘉誠先生。
當李嘉誠走下飛機舷梯時,一眼瞥見許滌新校長在迎接他,他立即微笑著快步趕上前去久久地和許滌新校長握著手。那神情動作,活像一個學成歸國的學子遇著久別重逢的老師那樣欣喜、摯誠。這情景與其說他是一位“叱吒風雲”的大企業家,倒不如說他是一位溫文爾雅、博學多才的學者更為合適。
在龍湖賓館大堂,汕頭大學秘書組的工作人員向李嘉誠先生遞上一本慶典的貴賓簽名簿。人們想,作為汕頭大學的創建人,他在第一頁上麵簽上自己的名字是當之無愧的。可是,李嘉誠端著貴賓簽名簿,從頭到尾地翻看了三遍,終於在第三頁上麵審慎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李嘉誠雖富可敵國,但他至今仍過著簡樸的生活,有時甚至比有些普通人還普通。他經常穿著一套黑色或者深藍的西裝,雪白的襯衣和條紋領帶。西裝筆挺,很整潔很得體,春夏秋冬幾乎都一樣。夏天天氣熱,巡視工地時有時也把西裝外衣脫下來。
李嘉誠所著的西裝,十有八套是舊的。有時,西裝襯裏的騎縫線斷裂開了,工作一忙起來,也就來不及叫人去縫綴好,碰到急切公務穿起來就走,事後又忘記了這回事。他對衣著並不講究,隻要能大體過得去就行了。其實他現在也並不需要炫耀自己的什麼身份了。
人們從沒看到李嘉誠披金戴鑽。他戴的是普通電子手表,穿的是普通皮鞋。他出門帶的小皮箱,也簡單得很,裝有洗刷用具、內衣睡衣,還有必要的文件。除公司有必要的保安人員外,李嘉誠出門沒有一般人所想象的前後左右簇擁著一批“彪形大漢”。不少香港人在機場中有時也遇著過李嘉誠,輕車簡從,很隨意。
他住的是30多年前在深水灣的那座別墅式樓房,裝飾很普通,並非人們想象得那樣富麗堂皇。他擁有名貴的座車和遊艇,但他卻喜歡乘坐普通的轎車,有時也坐的士。每天早晨6時,他喜歡自己開車到高爾夫球場去打球,鍛煉身體。早飯後9時上班。節假日也喜歡全家人乘遊艇出海,遊泳,潛水攝影。
他在公司總部宴會廳宴請客人,通常連水果在內8道菜,碗是小號的碗,分量都是控製的;沒有大魚大肉,隻令客人吃到恰到好處,不致脹腹,也絕不會不夠吃,更不會浪費。
李嘉誠不抽煙也不飲酒。多年來,他盡量避免參加舞會。後來,朋友們知道他有這麼一個習慣,也就不去勉強他了。
1992年4月,在汕頭大學學術交流樓的學術廳,麵對參加座談會的許多教授和係主任、處長們,他激動和興奮地說:“我平時是不喝酒的,待汕頭大學的改革開放試驗取得成績的那一天,我和大家一起喝酒!”他還強調說:“不是喝一杯,而是兩杯!”
李嘉誠對自己的生日也並不太看重。對於他來說,親戚朋友在他生日的時候送來一點小禮品表示表示就很好了。在香港,李嘉誠經常以“一個普通市民的身份”出現。他厭惡名聲,不喜歡出風頭,不喜歡嘩眾取寵,不願意出席剪彩儀式,不喜歡過多地拋頭露麵。
他懂得謙遜之道,一貫采取低姿態處世。但李嘉誠絕不是一個“吝嗇人”、“刻薄鬼”,他相信“儉以養廉”、“儉以養德”、“儉以養身”。至今,李嘉誠還保有很好的身體素質,精力很充沛,不斷地開會、討論、巡視、考察。同時,他是一個很重朋友、重信用、重口碑的人。
1989年,汕頭大學醫學院附屬一醫院的院長陳景起教授不幸因病去世。李嘉誠先生蒞校後一走進貴賓室,就關切地問起關於陳景起教授的家庭和孩子們還有些什麼困難,後事都安排好了沒有。所有這些細節,都令人欽佩李嘉誠真誠、務實的為人。
至於李嘉誠在香港和內地數十年來扶危濟困的許多動人事例,那更是家喻戶曉、老少皆知。李嘉誠先生和莊月明夫人,膝下有兩個孩子。
大公子李澤钜,畢業於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土木建築專業,獲土木工程學士學位及結構工程碩士。
1989年,李澤钜成為“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專職負責處理在加拿大溫哥華世界博覽會舊址的物業發展。在香港的新聞傳媒界,對這位年輕有為、不畏艱難、溫文爾雅的富家公子印象很不錯,認為他“為人隨和,毫無架子”。
二公子李澤楷,也畢業於美國的斯坦福大學,讀的卻是電腦專業,取得學士學位。他1989年開始擔任和黃公司資金管理委員會的董事經理,同時也是和黃電訊及衛星電視管理委員會主席。1990年,“亞洲衛星1號”在中國西昌地區發射,他曾陪同父親及馬世民先生一起前往參觀現場發射情況。
1989年7月,他主理衛星電視台管理工作之後,曾接受新聞界的訪問。新聞界人士對他的印象是:“信心十足,應對裕如,機敏靈活……。充分顯示他對衛星電視認識的深切認識及才華,令人讚賞。迄今以來,衛星電視台越辦越好,收視率很高,頗有成績。”
在香港企業界,李澤钜、李澤楷被新聞界稱譽為“龍兄虎弟”,謂之為已嶄露頭角。對於孩子,李嘉誠也跟天下父母一樣望子成龍。他既有俯首甘為孺子牛般的深摯的父愛,也牢牢記住“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的中國古訓。
為教育、培養好孩子,他並不滿足於隻給他們提供錦衣玉食,過那“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而是在嚴格督促他們兄弟倆勤於學業之外,還盡力給他們創造艱苦鍛煉的環境和機會,讓李澤钜、李澤楷兄弟遠離特殊的氛圍,讓他們像普通家庭的孩子那樣去過那儉樸、清淡的生活。
當孩子進入中學階段,李嘉誠把他們都送到寄宿學校讀書。孩子們中學畢業,李嘉誠又先後送他們去美國上大學。在美國,有錢人的孩子上大學都有私家車,購置一輛小汽車是極普遍的現象。可是,李嘉誠卻不讓孩子買汽車。
他們兄弟倆在校內就騎自行車,上街時就坐巴士,坐電車。及至後來,李嘉誠的一些朋友去美國辦事,親眼見到澤钜、澤楷兄弟倆不時身負背囊穿行於馬路的車流之中,從安全的角度給李嘉誠先生提出了意見,李嘉誠方才答允給孩子們買小汽車。
他的兩個孩子在上大學期間,錢是根本不用操心的,父母的供給是充裕的,但他們都懂得節儉和儉樸,有時還去做些勤工儉學的事。他們不時將省下來的錢拿去濟助有困難的同學,養成了一種樂於助人的良好品德。
李嘉誠先生還談到了這樣的一件事:“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在節假日,我常常帶他們乘遊艇出海度假。我對他們的教育是,對生活對事業要認真,對人生對事業要誠實,對人要親切。生意上成功的關鍵就是信心足。這些都給孩子們很深的印象,也是他們往後成長發展的基礎。”
不僅如此,在李澤钜、李澤楷的成長過程中,李嘉誠也注重培養他們的誌向。隻要一談到父親李嘉誠,李澤钜、李澤楷那種尊敬的心情便油然而生,更溢於言表。李嘉誠言傳身教、精心培養,嚴格要求他兒子的同時,也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綜觀他大半生奮鬥生涯,不管是打工時期,還是後來富甲天下之時,他都非常注重自己的行為和形象,從來都是謹慎從事。
為培養兒子們的獨立處世能力以及更多地積累商業經驗,李嘉誠允許兩個兒子在大學畢業後各自在加拿大創業一段時間,以證實自己的才能。李澤钜在加拿大的溫哥華開設了一家地產開發公司,而李澤楷則在位於多倫多的加拿大投資銀行擔任最年輕的合夥人。
直至1990年年初,李嘉誠才將這兩位龍兄虎弟召回香港,讓他們留在身邊,幫助自己,而且繼續向他們傳授人生經驗:“注重自己的名聲,努力工作、與人為善、遵守諾言,這些對你們的事業非常有幫助。”
李嘉誠的榜樣形象不僅教育了自己的兒子,也教育了公司的員工。
數年前的一個夏天,李澤楷當時大學還未畢業,利用暑假時間在公司打工,曾經半開玩笑地對父親抱怨說,他是全公司待遇最低的職員。李嘉誠聽後,微笑著搖搖頭說:“不對吧,爸爸才是呢!”在給李澤钜、李澤楷放“單飛”之前,李嘉誠經常教育兒子們做生意要穩健、重信用、守諾言。
在接受《金融時報》的記者訪問時,李嘉誠曾經很坦誠地說:“我喜歡友善的交易,喜歡人家主動來找生意。我常教育我兩個兒子,要注意考慮對方的利益,不要占任何人的便宜。”
此外,李嘉誠先生還特別重視培養孩子對祖國對家鄉對汕頭地區對汕頭大學的思想感情。李嘉誠明白,孩子們生於香港,長於香港,又到美國求學多年,但對自己的祖國、自己的家鄉、家鄉的父老鄉親,以及對父親創辦汕大的事業,卻極為陌生且沒有認同感。
為了培養孩子具有愛國愛鄉的思想感情,一有機會或空隙,他總把孩子帶在身邊到家鄉、到汕頭、到汕頭大學去走一走。
關於“子承父業”,李嘉誠反複強調:“我不會家天下!繼承問題還要看看他們是否有能力勝任。”
李澤钜曾表示:他從父親身上一定要學習到那種待人以誠的哲理,與合作夥伴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
李澤楷則著重談道:父親很善於博采眾家之所長,提高自己。
兄弟倆都處於事業的起步階段。
李嘉誠說:“他們的機會是相等的。”
知人善用光輝燦爛
在人生道路上不斷創造奇跡的李嘉誠,他總是能夠放手讓手下那些了解情況並且能夠積極努力的人去幹。李嘉誠的真誠與善待下屬,令下屬對他感恩戴德並繼而忠心為他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