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奮貧苦的少年(1 / 3)

勤奮貧苦的少年

凡事不論大小,都要認真地去做。努力把每一件小事情認真做好,以後才有人敢把大事情放心地交給你。——卡內基

卡內基的家族

1835年11月25日,被稱為鋼鐵大王的卡內基出生在英國蘇格蘭丹弗姆林一間平層小房子的閣樓裏。他的全名叫“安德魯·卡內基”。卡內基是他的姓氏,安德魯是他的名字。

丹弗姆林約在北緯56度線通過的位置,在世界地圖上比莫斯科還要偏北,在細長的福斯灣的最深處, 是蘇格蘭的古都。這裏遍地是粗硬的岩石,上麵長滿了矮鬆及杉木等植物。

長期以來,丹弗姆林是個非常著名卻又很受爭議的地方,有人對它褒揚讚美,也有人對它非議貶低,它一直是蘇格蘭資產階級革命最激進的地區。

丹弗姆林的北部盛產煤,南部一帶為農場。農場出產馬鈴薯、燕麥及少量的小麥。卡內基的父親經營紡織廠,專門紡織絲綢、亞麻布以及蘇格蘭格子布,遠銷世界各地。

卡內基出生時,他家的住宅樓裏陳列著數台紡織機,幾名雇來的工人在裏麵工作。但那時正值政治與經濟轉型期,英格蘭的蘭開斯特及利物浦等新興機器紡織企業排擠家庭工廠。遭受此打擊,丹弗姆林的紡織業日漸衰頹。

工人離開紡織工廠後,附近的年輕人紛紛拿起鎬鍬,轉往煤礦及鐵廠謀生。卡內基的其他親戚相繼離開丹弗姆林移民美國。卡內基家族中的一部分成為美國移民。

卡內基家族在當地頗有名氣,安德魯·卡內基的太爺名字叫作詹姆斯·卡內基,是個相當有反叛精神的人,他曾因在密爾暴動中起帶頭作用,因煽動暴動罪而被控入獄。

安德魯·卡內基與自己爺爺的性格相似,他的爺爺在當地也是頗有名氣,他是個機智幽默、親切隨和的人,但做起事來卻有堅韌不拔的毅力。他的爺爺繼承了他太爺的紡織手藝,自主經營。紡織工業成為卡內基家族的傳統產業,他們以此自豪。

雖然卡內基的爺爺身無分文,但他卻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 被一位富裕的輪船主女兒看上了,並且和她結成眷屬。卡內基的祖母可謂慧眼識英雄,他們一生恩愛。

安德魯·卡內基的父親名叫威廉·卡內基,延續家族傳統,從事錦緞紡織。他的母親叫瑪格麗特,來自莫裏森家族。莫裏森家族在當地是名門望族。

卡內基的父親並不是一個單純的紡織業者,和他的爺爺相比,他少了一份演講家的天分,卻更像是個沉思的學者。他的父親很愛讀書,卡內基的叔父也是如此。

他的父親與他的叔叔與他們的好友,一共5人,還合辦了一個讀者會,他們時常聚在一塊兒讀書朗誦,討論一些學術問題。

從普通的紡織設計專業畢業後,卡內基的父親憑借自己藝術家的特質製造出了華麗的綢緞。在此之間,綢緞紡織是利用絲綢來進行的,丹弗姆林後來成為著名的綢緞紡織貿易中心。

卡內基的父親不僅學識豐富,而且敢作敢為。

在兒子出生後,他參加了在丹弗姆林分離者長老教堂舉行的一個禮拜儀式。那天,牧師的布道是有關嬰兒詛咒的,卡內基的父親受不了牧師神神叨叨的胡言亂語。於是,他毅然從長凳上站起來,說道:“如果這就是你們的宗教和上帝的話,那麼我將另尋宗教和一個更高尚的上帝。”

從那以後,他再也沒有去過教堂。

和正直、深刻的威廉·卡內基不同,卡內基的母親瑪格麗特更加務實,她很注重與自身利益有關的事物。

在婚姻中,瑪格麗特一直都把自己丈夫的需求放在首位,不愧為賢妻良母。按照蘇格蘭的說法,她是一個“整潔”、“精打細算”並且非常熱心於“執行主婦職責”的妻子。在兒子安德魯的一生當中,瑪格麗特一直都是他成功背後最大的推動力。

對安德魯最有影響的人是他的外祖父湯姆·莫裏森。莫裏森家族在當地很有名望,而且湯姆是個天生的演說家、熱情的政治家,因此他被推選為當地激進派的領袖。

他早先繼承了其父親的皮革生意,後來由於投資失敗,成為一名鞋匠。也許是因為遭受到自己失敗的打擊和失去地位的恥辱,他開始追隨當時十分流行的極端主義,並成為傾向於基層政治行為的極端主義分子之一。

卡內基的外祖父湯姆熱衷於宣傳極端主義事業,經常去政治集會場所進行極端的辯論,他曾經是大名鼎鼎的《先驅報》的出版人,也經常寫一些激進的文章,做一些激進的演講。

後來,卡內基到了美國,有好幾次,幾個有名望的蘇格蘭人特意找到他,指名道姓地要和湯姆·莫裏森的外孫握握手。

卡內基就是出生在這樣的家庭,他後來把自己喜歡亂寫的天賦歸功於雙親家族的遺傳,因為卡內基家族既是閱讀者也是思考者。

卡內基可以於家中遠眺建在岩石上的愛丁堡。他6歲時,曾隨叔叔和堂弟一同前往愛丁堡,一睹躬身駕臨愛丁堡的維多利亞女王尊容。

叔父自從妻子去世後,一直過著鰥居生活。他一人撫養喬治長大,卡內基與喬治情同親兄弟。

長期以來,蘇格蘭都極度重視教育,每個教區都有一所學校。在教育平均主義的氛圍下,聰明的孩子會得到更多受教育的機會。盡管如此,很多家庭還是負擔不起孩子正規教育的費用,因此,自我教育在並不富裕的家庭中就流行起來了。

在丹弗姆林,卡內基自小就加入到自我教育之中。

每天一大早,卡內基就起床。由於當時沒有自來水,一切用水都得從附近僅有的一口井排隊打來。每天上學前,卡內基都要用大木桶為家裏來回挑幾次水,而後才吃早飯,然後上學,因此他上學經常遲到。但是校長了解他的難處,並不責備他。

追求的英雄行動

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會有自己的英雄,每個少年都該有自己的英雄夢。偶像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對人的影響也是長久而又潛移默化的。

在少年時,卡內基時常隨著教曆史的叔叔拉文達到處參觀古跡。他對庫爾德人移民,與英格蘭的敵對關係,以及同一國君治理等曆史了如指掌。

他所具備的曆史知識已遠超過與他同齡的孩子。

他常聽叔父講故事。他對瑪麗女王在這城中被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捕獲時的故事聽得入了迷。尤其著迷騎士華萊士揭竿而起的故事,當他聽到華萊士被處極刑時,竟然淚流滿麵。

還有一個人對卡內基的影響也很大,那就是他的姨父,喬治·勞德。由於卡內基的父親必須整天工作在紡紗店裏,極少有閑暇顧及卡內基。而姨父在大街上經營一家店鋪,不會將自己拴在店中。

在教育上,卡內基的姨父勞德很重視背誦,卡內基因此受益匪淺。他經常要穿著外衣或者襯衫,卷起袖子,戴上紙製的頭盔,把臉塗黑,拿著木板條做的劍,扮演各種戲劇和傳說中的人物,向他的同學以及老人,背誦他的台詞或是對話。

由於姨夫這樣的教育方式,卡內基的記憶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卡內基能極快地學會感興趣的知識,這讓他的一些朋友感到吃驚。

丹弗姆林的學校生活對卡內基是一個考驗,他每天都要背4節讚美詩。

他的方法是這樣的:在去上學之前一眼都不看,如果慢慢走,五六分鍾之內可以到學校,他就可以在這段時間內背完4節讚美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