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的講演有許多獨到之處,給中國電腦界同行帶來不少新的信息。他闡述了大量新的見解,對20世紀90年代電腦發展的趨勢作了預測,還演示了視窗—NT對3部影片同時剪接處理的強大的多媒體功能。他的演講和演示,博得陣陣掌聲和喝彩。
1995年9月,轟動世界的Windows 95在全世界順利發布,紐約夜半街頭排起長隊購買Windows 95的情形成為所有電視節目中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微軟公司的股票直線上漲,比爾的個人財產又成為華爾街的熱門話題。
在一片喧嘩之中,比爾開始了按計劃度假。這個年度最長的假期,比爾選擇來中國。他避開美國傳媒的視線,同新婚妻子、父親和當時的全球第二大富翁華倫·巴菲特等一行10 多人悄悄地來到了中國。
9 月18 日,比爾一行開始在北京觀光。中國古老的文化遺產,成為他最感興趣的內容,如故宮、頤和園、恭王府、天壇。比爾飽覽了中國5000年文明,更深層次地體會了中國文化內涵,了解了中國人民的感情。同時,比爾還去了北京大學,在參觀校園之餘,還同北大師生進行了座談。
9 月20 日,中國國家領導人在中南海瀛台接見了比爾一行。
席間,比爾表示,他要去中國的西部看一看,包括西安的兵馬俑、甘肅的敦煌,還要去看長江三峽。比爾特別提到了他要在中國嚐試不同的交通工具,包括飛機、火車、輪船、自行車和駱駝。
比爾還專門在天安門廣場和長安街上騎自行車,體會北京人的生活。其後,比爾一行開始了中國西部之旅。
3個月後,比爾又來到中國,這次他去了中國南方都市廣州,與業界人士共同探討信息化的發展道路。比爾的到來讓羊城的年輕人興奮不已。為了一睹全球最成功的企業家的風采,廣州中國大酒店的大門讓熱情的羊城人給擠破了。這次微軟公司也成功地在中國建立了自己的市場和銷售渠道。
1996 年6 月,比爾第四次訪問中國,這次他去了上海,直接在中國的工業與商業中心探討中國的市場問題。在這次訪問中,比爾與上海市政府簽署了支持上海市政府建設上海信息港的備忘錄,到複旦大學和上海交大參觀訪問並作了演講。當然,比爾也專門抽時間一睹了中國東方之珠上海的風采。
12月8日,中國電子工業部與微軟公司簽訂了一份合作備忘錄,雙方同意合作開發視窗95中文軟件,這在世界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這標誌著微軟公司要搶占中文軟件這個巨大的、前途無量的市場。
1997 年12 月12 日,比爾第五次來到中國。這次中國之行最為轟動的是他在清華大學的演講。在清華大學校園,比爾站在一張高凳子上,發表了他對中國市場的看法:
微軟公司的計算設想是全球計算,我們認為PC與Internet的連接會使世界變得更小,而且對下列許多方麵都有積極的影響,建立人們之間的理解、共享包括醫藥在內的關鍵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
允許全球商業良好地運作,Internet 已在推動這一切,微軟公司已經在全球建立起業務運作。
我們對在中國取得的成功感到非常滿意。我們在中國進行了大量的軟件開發活動,而且還將繼續增加。我們的關鍵是擁有高水平的軟件開發人員。我們一直非常幸運地從清華大學招收了大量的人才,我們的核心人才來自清華大學。
比爾在清華大學的演講,成了在校園發生的最令學生們感興趣的話題:“我們是讀書,還是輟學去經商?”“今年我19 歲,如何開始我的事業?”“成為像比爾·蓋茨那樣的人是千百萬人的夢想,那現在你的夢想是什麼?”
各種問題飛向比爾,他十分有興致地同學生們進行交流。也許他過早地結束了哈佛大學的學生生活,他似乎對校園情有獨鍾,從北大、上海交大到複旦,到清華,他不斷地給學生們增加一個又一個夢想。比爾的坦率、比爾的熱情,成為更多的年輕人不斷向上的動力。
比爾的清華大學之行,在給中國大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時,也給比爾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些滿臉稚氣的大學生,如同20年前的他自己,他們提出的許多聰明、機智的問題,讓他感覺到後生可畏。中國人的聰明智慧再一次讓比爾感受到了這個國家巨大的活力。
回到美國後不久,比爾便決定將原本準備投資到印度的海外第二個研究院改建到北京中關村。1998 年11 月5 日,微軟公司中國研究院正式成立。這表明,包括在1995年就已經成立的微軟公司中國研究和開發中心在內,微軟公司所有獨立地從事基礎應用研究、產品開發研究的機構都已在中國安營紮寨。
1999年,比爾第六次訪問中國,雖然時間僅有短短6個小時,但他發起的將Windows係統從PC平台移至其他設備終端的“維納斯計劃”,讓業界轟動。
2001年,比爾第七次訪問中國,他在上海APEC會議上48小時內連續3場演講讓人記憶猶新。
2003年,比爾第八次訪問中國並帶來“NET計劃”,中國成為全球首批與微軟公司簽署此計劃的國家之一。
2004年,比爾第九次訪問中國。
2007年,比爾第十次中國行的7個月後,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正式宣布,5年內捐資5000萬美元,幫助中國預防和控製艾滋病的傳播,並在北京設立防治艾滋病辦事處。比爾認為,值得投資幫助中國防治艾滋病。比爾說:“我相信這些資金會用在‘刀刃’上。”
2008年8月,比爾在北京參加了第二十九屆奧運會開幕式及相關活動。
2010年,兩個巨富巴菲特和比爾訪華,遊說中國的新興巨富加入他們的“慈善聯盟”。
2011年,比爾為慈善訪華,表示支持平民慈善。比爾訪華除了帶來援助,還希望將中國在農業領域的成功經驗介紹給貧困的非洲國家,比如將中國的水稻研究成果引入非洲,幫助非洲提高糧食產量。世界兩大水稻研究中心分別設在中國和菲律賓,基金會正在與這兩個中心的研究人員合作,以研究出更多適合非洲種植的水稻品種,例如抗旱水稻。
告別微軟帝國
2006年6月15日,比爾宣布2008年7月將隱退,屆時將辭去首席軟件設計師一職,並不再參與微軟公司的管理事務。
在宣布這一消息的時候,比爾顯得相對鎮定,但是卻掩蓋不了某些哀傷的情緒,畢竟這是他奮鬥一生的地方。一些員工甚至熱淚盈眶。
隱退後的比爾將專心於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比爾將幾百億的家財捐獻給這個慈善基金會。
微軟公司的一名員工說:“毫無疑問,他的慷慨使得數十萬人重獲生命。”
2008年7月之後,這個微軟公司最為神聖的職位將交給雷·奧茨。
在此之後,比爾將投身於他的基金會,但這並不表示他將對微軟公司不聞不問。他表示,隱退後仍然會關注微軟公司的發展,並在適當的時候提出建設性意見。
以後比爾將投身於他的基金會。除了對計算機和軟件的熱愛之外,蓋茨對生物技術也很有興趣。他是ICOS公司董事會的一員,這是一家專注於蛋白質基體及小分子療法的公司。他也是很多其他生物技術公司的投資人。
比爾還成立了公司。該公司正在研究開發世界最大的可視信息資源之一的來自於全球公共收藏和私人收藏的藝術及攝影作品綜合數字檔案。
此外,比爾還和移動電話先鋒一起投資於Teledesic。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計劃使用幾百個低軌道衛星來提供覆蓋全世界的雙向寬帶電訊服務。
2008年6月3日,比爾最後一次以微軟公司員工的身份發表演講。他簡要地講到了自己要退休的事。退休之後,他將把主要精力用於基金會的慈善工作當中。比爾稱這種轉變“略微有點突然”。
“我將投身於一個全新的領域。這是我自17歲以來第一次真正地改變職業。在此之前,我完全沉浸於軟件之中。”
2008年6月28日,美國當地時間27日上午9時左右,微軟公司在雷德蒙市召開了一次盛大的歡送會,送別比爾·蓋茨。這對微軟公司的職員,包括CEO史蒂夫·鮑默爾來說都是一個重要時刻。
這次送別大會到會人數超過800人,更多的人則是在電腦前觀看網上直播的。
上午9時20分,在鮑默爾的領引下,比爾從一個黑色帷幕後麵,交叉著雙臂走了出來。觀眾們站起來長時間鼓掌,比爾向觀眾介紹了自己的妻子梅琳達和孩子們。
比爾談到了公司的曆史,包括與國際商用機器公司之戰。他笑著說,正是那場戰鬥導致了微軟公司的成功。他談到微軟公司的競爭前景,稱關注軟件依然是正確的。
比爾表示,前進的道路並不平坦,因為過去30年在公司工作是多麼自然的事情。有時當他開車送孩子時,會忘了在幹什麼,突然想到工作,就會開車去微軟公司,孩子們問:“爸爸,爸爸,我們去微軟公司做什麼?”
關於微軟公司的發展,比爾認為,想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敏捷,特別是在處理困難的挑戰麵前。
比爾解釋說,在微軟公司的初期他讓鮑默爾加入董事會是為了幫助招人。比爾說:“聘請自己的朋友不會為了聚會。”
在被問及最大的錯誤時,比爾表示軟件行業的關鍵所在是精確預測到新的趨勢,在圖形用戶界麵上微軟公司領先了,但在其他領域如網絡搜索和廣告上一直落後。
比爾說:“當我們錯過一個大機會就無法獲得最有才華的人,這是最危險的。這種事情發生了很多次,過去就算了,但這種事越少越好。”
比爾說:“人們常常問我,在微軟公司麵臨如此多的挑戰時,我怎麼能離開呢?我表示,是的,競爭一直很激烈,但現在公司比以前任何時候都強大。”
比爾認為,微軟公司的智商是非常出眾的。現在我們無法再提高智商,有時還會降低些,這是我們麵臨的挑戰之一。
6月底,比爾正式從微軟公司退休,開始將主要精力投向慈善事業。比爾將帶著他全部580億美元的財產投入到他的“第二項事業”慈善中去,而不是留給自己子女。
比爾說:“這是我和妻子共同的決定,我們決定不會把財產分給我們的子女。我們希望以最能夠產生正麵影響的方法回饋社會。”
比爾的新工作並不會減少人們對他的迷戀,因為神秘的光環背後閃現的不是金錢的光澤。
曾撰寫過幾本與科技行業及微軟公司有關書籍的麻省理工學院斯隆商學院教授邁克爾·庫蘇馬諾說:“從某種程度上說,比爾幾乎可以與上帝比肩。人們常常會比喻說,你無法像上帝那樣無所不能,或者你無法像蓋茨那樣富可敵國。”
事實上,為了今天的退出,比爾花了整整10年的時間來苦心培養接班人——這就是他的哈佛同窗史蒂夫·鮑默爾。
比爾在4年前曾私下對鮑默爾說他想離開,他在2006年公開宣布了將於2008年正式退休的計劃。
他也在退休前一直在說:我已經是微軟公司的第二號人物了,我不再是微軟公司的決策者。
鮑默爾1980年加入微軟公司,是比爾聘用的第一位商務經理。隨後負責公司營運、操作係統開發等工作。
鮑默爾1998年躍升為總裁,負責微軟公司日常管理。
2000年鮑默爾被任命為首席執行官,比爾自己則改任公司首席軟件設計師,為他20年來的得力助手充當配角。而鮮為人知的是,這場角色換位令這一對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商業搭檔一度幾乎分道揚鑣。
鮑默爾坐上了頭把交椅,但比爾仍手握大權,這引發了兩人間持續一年的爭奪戰。兩人的衝突讓公司的戰略決策陷入癱瘓,董事會成員隻好介入調停。
兩人在2001年言歸於好。當時比爾終於意識到他需要接受第二號人物的角色。比爾說,我必須改變。
如果這一次交接順利,那麼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謝8年前的那場衝突促使兩人直麵一個關鍵問題:比爾能否讓他的這位朋友毫無羈絆地經營公司。微軟公司在計劃這最終的權力交接時,也汲取了那場危機的教訓。
交接在兩人心頭的分量,在微軟公司最高管理層3月份的一次會議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鮑默爾向與會者發表了開幕致詞,當他提到這是他和比爾以及傑夫·雷克斯一起參加的最後一次這樣的會議時,他的眼眶裏充滿了淚水。
雷克斯是微軟公司的老資格高管,也是鮑默爾的朋友,他也將加入比爾的慈善事業。
上個月,在比爾和鮑默爾的一次共同采訪中,兩人談到創建微軟公司時,鮑默爾眼裏含著淚水說:“這有點兒像生兒育女,比爾生出了孩子,而我就像是孩子小時候帶他的一個保姆。我們在一起共事其樂融融,這很好。我的意思是,這很重要,不過這就是我們做的。”
比爾笑著說:“進入2008年,權力交接已成定局的根據就是今春微軟公司對雅虎的收購努力。”比爾基本沒有參與此事,並表示交易背後的那個人是鮑默爾,而負責兩家公司技術合並工作的則是奧茲。
盡管現在看來這項計劃已經徹底失敗,而且將雅虎推到了競爭對手穀歌的懷抱,並引發了外界對鮑默爾判斷能力不足的質疑,但不管怎樣,比爾站在了鮑默爾一邊。在雅虎問題上,比爾和史蒂夫的看法是一致的。
有件事是顯而易見的:要不是鮑默爾願意接班,比爾是不會這麼快放手的。比爾的妻子梅琳達說:“比爾曾經多次跟我說過,如果史蒂夫不待在公司,他是無法放下微軟公司的。”如果史蒂夫做得不好,比爾也不會放心退休,他永遠不會。
下個月,鮑默爾就將搬入比爾多年來使用的辦公室。而今後,身為董事長的比爾每周將隻為微軟公司工作一天。對於未來的日子,鮑默爾說:“我不會因為任何事情找比爾幫忙,這是原則。利用他嘛,會的,但需要他!”
此次交接標誌著一段聞名遐邇的商業夥伴關係就此終結。這對夥伴締造出了一個嶄新的行業,孕育出許許多多的百萬富翁,還為全世界重新界定了電腦的使用方式。
在比爾的領導下,微軟公司還回擊了美國曆史上最激烈的反壟斷訴訟戰,而比爾積聚起來的個人財富成為他參與解決艾滋病等全球問題的資本。
微軟公司內部把比爾這次轉身稱為變遷。盡管比爾已安排好諸項事宜,但考慮到員工的心理變化,眾多業界人士預計,這場變遷會給微軟公司留下一條無形鴻溝。英國廣播公司報道說,微軟公司員工們樂於承認比爾即微軟公司。
1999年,反壟斷判決拖累美國股市微軟公司的另一位創始人保羅·艾倫。在回憶1983年離開微軟公司這段經曆時他說:如果人們並不是每天依照你的決定行事,你並不能時時意識到轉變角色將帶有什麼樣的戲劇性。
對於比爾來說,離開自己深愛的崗位並投身一些充滿不確定性的領域,也一定會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困難。比爾很清楚,慈善家這個身份與一直以來扮演的軟件之王角色絕對有天壤之別。
他說:“我們不可能舉辦一個針對瘧疾的國際展。你不能讓50000人聚集到一座城市,說比爾有關瘧疾的講話就要開始了。”比爾意識到,與數字世界領導者這個身份相比,參與基金會的工作意義更大。
他說:“這是一個全新的世界,與舊世界相比更為傳統。我們要進行計劃生育,資助與農作物有關的研究。一些人認為,你不應該借科學之力幫助窮人。但與涉及饑餓和死亡的問題相比,使用什麼樣的操作係統簡直不值一提。”
“比爾是永遠不可替代的。”這是鮑默爾在兩年前對公司領導班子所說的話。鮑默爾說,“相反,他們應該將比爾帶給微軟公司的東西複製下來。”
沒有比爾的微軟公司,能夠在前進的道路上走多久呢?微軟公司許多員工認為,鮑默爾比比爾更有闖勁,這可能也是比爾早在1980年就想讓鮑默爾加入微軟公司的原因之一。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微軟公司今後肯定會繼續生存下去,但是生存的方式可能會有些不同。
用比爾最喜歡說的話來說,微軟公司很可能會繼續保留其硬核本色,就像比爾時代的微軟公司一樣。
不過,如果微軟公司遭遇危機,比爾能否抵擋住重返公司的誘惑,還不得而知。
在過去的10年間,有好幾位知名創始人在他們的公司遭遇困境時都義無反顧地回來主持大局,其中包括重塑蘋果公司的史蒂夫·喬布斯、戴爾公司的邁克爾·戴爾和星巴克的霍華德·舒爾茨。
谘詢公司的高級合夥人大衛·納德勒說,他們都有一種救世主情結,認為“我是唯一一個能讓公司重現輝煌的人”。
比爾表示:他樂意在某些長期項目上幫忙。
比爾對鮑默爾作出的其中一項承諾就是,除了繼續參加公司董事會會議之外,每周會花兩個半小時在“繼續與搜索”和廣告團隊合作的業務上。
但他明確表示不會重返微軟公司。
他說,那一頁已經翻過去了。
比爾從離開微軟公司後就很少參與微軟公司事務。
在2012年10月,比爾罕見地回到公司,鮑默爾和員工熱烈地歡迎了他。
比爾這次回公司的原因依然是慈善,微軟公司內部舉行了一個慈善慶祝晚宴。
比爾和鮑默爾透露,該公司成立30年來,其團隊成員已經籌集了10億美元,資助了31000個非營利組織和社區組織;微軟公司高達65%的員工參與了捐獻,同時也付出了與員工捐款相匹配的雇員誌願工作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