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物 簡 介
名人簡介
包玉剛(1918~1991) 名起然,浙江寧波人。出生在浙江寧波一個小商人家庭,父親包兆龍是一個商人,常年在漢口經商。1946年,包兆龍與人合資在滬開辦國豐造紙廠。
1949年年初,包兆龍與父親一起攜著數十萬元的積蓄,到香港另闖天下。
1955年,包玉剛成立了“環球航運集團有限公司”,並與日本一
家船舶公司談妥,將“金安號”轉租給這家公司,從印度運煤到日本,采取長期出租的方式。1967年,公司擴展為環球航運集團,包玉剛任主席、名譽主席。1985年,包玉剛又以5億新加坡元奪得英資集團會德豐股權,成為繼李嘉誠入主和記黃埔之後,奪得英資四大洋行的第二個香港人。1986年,包玉剛又一舉收購香港另一個發鈔銀行渣打銀行145%的股份,成為該行最大的個人股東。
1991年9月23日,包玉剛因病在家中逝世,享年73歲。
成就與貢獻
包玉剛是當年世界上擁有10億美元以上資產的12位華人富豪之一,是世人公推的“華人世界船王”。
1978年,包玉剛的“海上王國”達到了頂峰,穩坐世界十大船王的第一把交椅,香港十大財團之一,是第一個進入英資彙豐銀行的華人董事。
1976年,他被英國女王封為爵士。1985年起,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包玉剛熱愛祖國,擁護“一國兩製”政策,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他一生自奉節儉,樂善好施,熱情支持祖國建設,先後捐資興建北京兆龍飯店、上海交通大學兆龍圖書館、杭州包玉剛遊泳池等,又發起設立包兆龍、包玉剛中國留學生獎學基金,捐款賑濟災民,促進故鄉建設。
地位與影響
包玉剛在短短20年左右的時間裏,建立了一支世界上最龐大的船隊,其發展過程是神話式的,其業績是輝煌的,於是有人用“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來形容包玉剛的航運事業。
當世界航運業處於蕭條之時,包玉剛遠見卓識,力挽狂瀾,避過了其他船王無法幸免的滅頂之災。後來一舉購買兩大英資洋行,被稱為“最後的雄獅”。這兩項世紀收購的意義在於:一方麵,它使包氏家族龐大的資產從漂流的海上成功地轉移到陸地上,建立起一個“永不沉沒的商業王國”;另一方麵,它有助於扭轉香港經濟命脈向來為英資所壟斷的形勢。
包玉剛的一生是奮鬥與拚搏的一生,同時也是具有傳奇色彩的一生。人們可以從他身上借鑒到許多對自身奮鬥有益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