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積蓄能量(2 / 3)

“我不想為我不認識的人工作。我寧可回奧馬哈,去我父親的巴菲特—福爾克公司交易部,畢竟那是個我熟悉的環境。”巴菲特表現得很倔強。

“哦,是去巴菲特父子公司工作嗎?”老格雷厄姆打趣地問。

“不,”巴菲特俏皮地說,“是巴菲特及父親公司。”

看到老師心意已決,巴菲特也隻好放棄了。但當知道老師並不是因為嫌他能力差而拒絕他時,巴菲特的心裏又有了一絲安慰。

步入婚姻殿堂

1951年,巴菲特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遭到格雷厄姆的拒絕後,巴菲特決定回到老家奧馬哈。從5歲起就學著自己做生意,13歲就派送500份報紙,每月賺取100美元的巴菲特決定投身他最熱愛的股市。

毫無疑問這是他人生中最關鍵的時候,在這一階段,他選定了一生的事業,也選擇了一生的愛人。

其實,巴菲特選擇回到奧馬哈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有些害羞的巴菲特戀愛了,他要來這裏找一位姑娘,她的名字叫蘇珊·湯普森。是一名大學生。

那是1951年的夏天,巴菲特去西北大學看望在那裏念書的妹妹羅貝塔,並陪她參加了一次學校的盛大舞會。樂聲悠揚,裙舞鬢香,羅貝塔一個勁兒地鼓動巴菲特去邀請女孩子跳舞,他卻隻是靜靜地微笑,一個人呆坐在角落裏。

突然,一個女孩子走了進來,圓圓的下巴,黑黑的頭發卷曲著垂在頸旁,那張明媚的笑臉照亮了周圍的一切。她優雅自如地在人群中穿行,爽朗地大笑,活潑地和人輕語,看上去似乎認識所有人,而所有人看上去也似乎都認識她、喜歡她。

在看到她的一瞬間,巴菲特隻覺得心中有一根最溫柔的弦被“砰”的一聲撥動了。他抓住妹妹,急切地問:“她是誰,羅貝塔?”

“誰?”羅貝塔順著哥哥癡迷的眼神望去,忍不住笑起來,“哈哈,一向不動心的沃倫要墜入情網了。”

“告訴我,好妹妹。”巴菲特懇求道。

“蘇珊·湯普森。她是咱們的奧馬哈老鄉,爸爸是當地的部長和心理學教授,曾經在選舉中幫過爸爸的大忙。而且,她是我現在的寢室室友。”羅貝塔將知道的悉數倒出。

“蘇珊。”巴菲特喃喃地念著這個名字,難為情地向妹妹看了一眼。

“好了,不用說了,我來為你介紹。”羅貝塔明白哥哥的心思,轉身向朋友招招手:“蘇珊!”

蘇珊回眸一笑,像蝴蝶一樣飛舞過來。

“這是我哥哥,沃倫·巴菲特,他不認識別人,你幫我陪陪他好嗎?”羅貝塔向哥哥鼓勵地點點頭,單獨留下了兩個人。

“你看上去真健康活潑啊!”巴菲特鼓足勇氣開了腔。

“其實我小時候是體弱多病的。”蘇珊心無城府地笑著說,“我那時經常受耳痛的折磨,有段日子還得了風濕熱,在家裏待了很多時間。幸虧我的父母一直很關心、嗬護我,讓我在一種絕對愛的包容裏生活,我才健康成長起來。”

“是呀,你很受大家歡迎。我就不行,我不是很擅長社交。”巴菲特越發感到蘇珊的可愛。

“我對接觸其他人一直有很濃厚的興趣。我見不得別人受苦或是有煩惱,總希望能為幫助他們盡一份力量,讓他們也像我當年一樣感受到愛的溫暖。”蘇珊很真誠地說。

“啊,我要去跳舞了,失陪了。”蘇珊牽住一個前來邀舞的男孩子,輕盈地轉進了舞池,隻留下巴菲特失神地凝視著這個外表和內心一樣美麗動人的姑娘。

初次見麵,蘇珊並沒對巴菲特留下什麼深刻印象,巴菲特卻已將她深深地烙在了自己心底。年輕時代的蘇珊有著明媚的笑臉、圓圓的下巴和黑黑的頭發,巴菲特第一眼就愛上了她。

最初,巴菲特處於一種單戀的狀態,而他和蘇珊兩家的交往,並沒有為巴菲特的愛情帶來多少好運。相反巴菲特擅長並熱衷的數字遊戲,對蘇珊來說既無趣又荒誕。

那時候,巴菲特經常對蘇珊說的一句話是:“有一天,我會變得非常富有。”巴菲特沒有說謊,若幹年後,他真的成了全世界著名富豪。不過那時,這句話對處在熱戀中的蘇珊來說並沒有多大的說服力,吸引力更等於零。

因此,每次巴菲特熱情洋溢地從前門走進,渴望見到他熱愛的姑娘時,蘇珊總是偷偷地從後門溜走,去見她心中的白馬王子,一個聯合太平洋公司郵件搬運員的兒子密爾頓·布朗。據說早在高中時代,兩人就已經開始了戀情。

密爾頓·布朗在高中和在西北大學念書時就開始和蘇珊約會。蘇珊的父母反對她和猶太人約會,而且從不邀請布朗來家裏拜訪,使得布朗不知所措。

另一方麵,身無分文的布朗在蘇珊的女生聯誼會裏也是不受歡迎的。形勢的發展無疑對巴菲特是有利的。其實,巴菲特和蘇珊兩家的淵源很深,蘇珊的爸爸湯普森是奧馬哈市著名的部長和心理學教授,和巴菲特的爸爸是多年的舊交。

更為巧合的是,蘇珊在西北大學讀書的時候,正巧和巴菲特的妹妹羅貝塔住同一間宿舍,而且倆人很要好。這無疑給巴菲特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善於捕捉商機的巴菲特,雖然靦腆,但在把握愛情機遇方麵也是絲毫不遜色的。

由於蘇珊對巴菲特不理不睬,執著的巴菲特隻好“曲線救國”,在蘇珊的爸爸湯普森身上下功夫。

一天晚飯後,巴菲特又敲響了蘇珊的家門。

“是沃倫呀,蘇珊不在。”來開門的湯普森先生率直地說。

“我不是找她,我是來找您的。”巴菲特說。

“找我?我能幫你什麼忙嗎?”湯普森吃了一驚,仍不明白女兒的追求者想幹什麼。

“是這樣,湯普森先生,”沃倫有些羞澀地從身後拿出一把琴,“我從小就喜歡彈尤克裏裏琴,不過這琴要和別的樂器合奏才有味道。我聽父親說您從年輕時就彈得一手好吉他,不知您願不願意和我合奏一曲?”

“太好了,年輕人!”蘇珊的父親大有遇到知音的快樂,“快請進吧!”

湯普森家大門從此為巴菲特敞開,他每晚都來與湯普森先生合奏。蘇珊不在,他也不失望;蘇珊若在,他就坐在小凳子上,含情脈脈地唱上一首歌。

他的歌喉非常迷人。

合奏間歇,一老一少便暢談一番,湯普森先生很喜歡巴菲特的為人和才氣。隨著巴菲特天天的到來,蘇珊的爸爸湯普森對這個長相平平、但出奇精明的年輕人非常欣賞。因此,湯普森很快地站在了支持巴菲特的一邊。

從小體弱的蘇珊對爸爸極其尊重,再加上密爾頓·布朗是個猶太人,那時候美國人對猶太人有些排斥。最終,她還是和布朗分手了。

有一天,湯普森終於忍不住了,停住吉他,笑著說:“小夥子,你不能每天都和我這樣耗在一起啊!明晚你來邀請蘇珊吧,她肯定會答應你。”

這位和女兒一樣頭發黝黑的部長轉過頭對女兒說:“巴菲特是個好男孩,我不會看錯,你應該給他機會,和他一起出去走走。相信自己,不要錯失機會。”

蘇珊終於開始和巴菲特約會了,時間一長,巴菲特的幽默風趣便充分展示出來,兩個人彼此瘋狂地愛上了對方,泛泛的男女交往發展成了一段浪漫的戀情。

據蘇珊的姑媽回憶說:“他們彼此瘋狂地迷戀著,他們互相坐在對方的大腿上接吻,這真是太可怕了。”

一個靜謐美好的秋夜,巴菲特輕吻了心愛的姑娘,凝視著蘇珊迷人的眼睛,巴菲特深情地說:“你知道嗎,蘇珊,我其實一直很孤獨,遇到你才有了改變。”

“我知道。”蘇珊輕聲地回答。

“你知道嗎,蘇珊,我會非常地愛你,不讓你受一點兒委屈。”巴菲特的聲音有些顫抖。

“我知道。沃倫,你到底想說什麼?”蘇珊的嘴漾起一絲笑意。

“我想說,蘇珊,嫁給我做我的妻子吧!”巴菲特終於說出了心裏話,他屏住呼吸等待著心上人的回答。

“好。”蘇珊輕輕吐出的一個字,立刻將期待已久的巴菲特帶到了天堂,認定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1952年的第三個周六,在透明麵紗的遮掩下,蘇珊身穿一襲綴有仙蒂尼蕾絲花邊的長裙,走過紅地毯,和沃倫·巴菲特一起站在了神壇前,許下相守一生的誓言。

蘇珊年少多病,曾經多次耳膜穿孔,並長期忍受風濕病的困擾。蘇珊的父母對她顯示出寬厚的愛和包容,這讓蘇珊從小就感覺到,關懷他人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蘇珊天生富有同情心,與人見麵經常問候道:“你還好嗎?”從蘇珊的嘴裏說出的這句話往往意味著:你的靈魂還安寧嗎?你還好嗎?後來證明,蘇珊的這種愛人如己的性格深刻影響了巴菲特的情感和人生。

蜜月的第一個星期天,巴菲特發現在一家公司總部外麵孤零零地停著一輛凱迪拉克名車。他突然刹住自己的舊福特車,大搖大擺地拉開凱迪拉克車門坐進去,裝出一副公司老總的形象。

“沃倫,你幹什麼?”蘇珊吃了一驚,大聲地問。

“總有一天,我會變得非常富有,你要學著習慣這一點。”巴菲特孩子氣地做了一個鬼臉。

“哦,沃倫!”蘇珊被他這副調皮相逗得縱聲大笑起來。她若有所思地搖搖頭,真不敢相信自己這麼快就嫁給了這個看上去還稚氣未脫的年輕人。但這的確是事實,兩個人都找到了一生的真愛。

結婚之初,兩人住在一套每月65美元租來的三居室公寓裏,房間很破舊,經常有老鼠出沒,這樣的生活和巴菲特承諾過的“富有”簡直是相差太遠了。

一天晚上,巴菲特聽到蘇珊突然發出一聲慘叫。他衝進臥室抱住妻子,緊張地問:“怎麼了,蘇珊?”

蘇珊哆哆嗦嗦地指著床下她的拖鞋,一隻小老鼠正在那裏快樂地嬉戲。

蘇珊很快就懷孕了。一天,巴菲特下班回家,發現妻子正哼著歌,試著在一個梳妝台的抽屜裏鋪小毯子。

“你這是幹什麼?”他好奇地問。

“為我們的小寶寶鋪張床啊!這樣不就省得買嬰兒床了嗎!”蘇珊很是得意。

巴菲特輕輕擁住妻子,心裏真是很內疚,從小過慣富裕生活的蘇珊居然學會了如此精打細算。

“沒什麼,沃倫,我們以後會很富有的。”蘇珊輕聲安慰著丈夫。

“是的,一定!蘇珊,我會努力工作的。”巴菲特為妻子作出了堅定的承諾。

也有很多人奇怪,具有非凡經商意識的巴菲特當初為何會如此迷戀蘇珊呢?其實,這也是有原因的。

因為,在巴菲特看來,蘇珊具有深刻的理解力,並且有遠見,而這正是他最需要的東西。巴菲特的童年家境富有,父母篤信宗教,家庭充滿溫情。

然而,巴菲特的媽媽是一個典型的完美主義者,每當她完美的設想遭遇挫折,就會毫無征兆地爆發。因此,巴菲特經常成為受害者,被毫無理由地痛罵。

童年的創傷在蘇珊那裏得到了撫慰,蘇珊愛心漫溢的心靈對巴菲特來說是療傷的聖藥。巴菲特曾經多次向人們說道,蘇珊就像一個出色的醫生,把自己心靈的荊棘一根根摘掉。

生活中的蘇珊確實是充滿溫柔、善解人意的。平日裏,她對待巴菲特像對待一個大孩子,而巴菲特對蘇珊也非常依賴,他讓她付賬,由她照顧孩子,除了生意,幾乎任何事他都交給蘇珊來打理。

有了蘇珊的照顧,巴菲特獲得了長久的幸福,這為他開拓自己宏偉的事業提供了重要的條件。

敢於堅持自我

巴菲特結婚了,但他有限的資金都被他投到自己的事業上去了,自己和蘇珊一起卻隻能暫時過一種較為節儉的生活。這種生活使巴菲特感到非常內疚,他那種原本就很強烈的賺錢欲望變得更加強烈了。

此時,巴菲特把眼光盯向了一個簡稱GEICO的保險公司。

GEICO於1936 年在得克薩斯州的福特沃斯成立,創建者是50 歲的會計利奧·古德溫和他的妻子利安·古德溫以及他們的出資人。他們相信通過削減大部分銷售成本、降低認購風險可以使汽車保險賣得更便宜。

起初,利奧和利安一年365 天每天工作12 小時,合起來卻隻有每月250 美元的工資。晚上,他們在飯桌上製訂投保人名單;周末,利奧開車到軍事基地給年輕政府職員送低價保單,因此避免了代理商和代理費用。

利安通常把保單郵給政府職員以降低風險,因為他們要求賠償的次數要比社會平均水平少。由於華盛頓特區的政府職員比任何地方都多,公司於1937 年移到了這裏。在利奧夫婦的努力工作下,公司在早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然而由於股權原因,GEICO最終沒有改變被賣的命運。經過多輪協商,GEICO最終花落格雷厄姆—紐曼公司。

1951年,正在哥倫比亞大學讀書的巴菲特,發現自己崇拜的導師格雷厄姆是GEICO的董事長。於是,他就開始下功夫研究起GEICO的情況。

巴菲特後來也曾回憶說:“我閱讀了許多保險公司的資料。我在圖書館待到最晚時間才離開。”

那年1月的某個星期六,巴菲特乘火車前往華盛頓到GEICO總部拜訪,巧遇正在加班的董事長助理戴維森,長談了4個小時。

巴菲特對GEICO可謂一見鍾情,他曾多次坦承:“從來沒有一隻股票像GEICO這樣讓我心潮澎湃。”

GEICO最吸引巴菲特的是,公司重點拓展政府雇員和軍人等穩健保守、事故率很低的駕車人士,采用直接郵寄保單的直銷方式,相對於保險行業主要通過保險代理人銷售的傳統方式而言,具有巨大的成本優勢。

巴菲特還認為:“GEICO能夠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在於該公司能夠將營運成本降到最低的水平,這使它與其他所有汽車保險公司相比鶴立雞群。”

盡管巴菲特對GEICO非常看好,但他對是否投資GEICO仍然心存疑慮。因為他找了幾個保險業專家谘詢過,他們都說GEICO的股價被高估了。

想到自己分析的結論是GEICO有利可圖,而那些資深的專家卻又反對對GEICO進行投資,究竟該信誰的呢?年輕的巴菲特一時間陷入了兩難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