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嶄露頭角(1 / 3)

開始嶄露頭角

哲學家們告訴我們,做我們所喜歡的,然後成功就會隨之而來。——巴菲特巴菲特開始嶄露頭角積極開始創業

1956年,巴菲特辭別老師,帶著蘇珊回到了他的家鄉奧馬哈鎮。

奧馬哈對於巴菲特來說,是一個朝思暮想的地方,似乎到了這裏,才能使巴菲特有充分的用武之地。

巴菲特曾多次深情地說:

我認為奧馬哈是一處更能使人心智健全的所在。我過去常常感到,當我返回紐約去工作時,那兒太多的刺激會使我終日心神不寧。

隻要你擁有常規量的腎上腺素,你就會對這些刺激產生不適。這樣過一段時間可能導致瘋狂的行為,想到這一點是很自然的。

此時的巴菲特,已非當年隻身來投師求學時的一介書生了。他潛心研究了格雷厄姆與費雪的投資理論與策略,並吸收了世界各國投資成功人士的經驗。

他在格雷厄姆的指導下,在格雷厄姆—紐曼公司經過了投資實習,從理論到實踐他已得到了完整的訓練,對自己的專業有了足夠的信心,而且有一個很高的起點。

此刻的巴菲特重返奧馬哈,應當是學成歸來,躊躇滿誌,是隻振翅欲飛的羽毛豐滿的雛鷹,等待他的將是任由他展翅翱翔的廣闊的天空。

得知巴菲特要回來了,巴菲特的家人高興地為這位已經在華爾街小有名氣的新人,舉行了一場小規模的聚會。

在此次聚會上,巴菲特正式向他的親戚朋友提出,自己要仿照格雷厄姆的模式,建立一家合夥企業,並希望家人如果認為可行,就投入資金,加入到這家企業中來。

巴菲特的姐姐多麗絲首先表達了她的支持說:“10多年前,沃倫替我買的三隻股票,讓我賺了100多美元。因此,我相信沃倫,我會把我的資金投入到他的企業裏去的。”

巴菲特的律師也積極地說:“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接觸,我對沃倫的投資才能是非常信任的,我一定要把我的資金投入進來。如果不投,那麼以後我一定會後悔的。”

就這樣,在親朋好友的支持下,巴菲特開始擁有了真正屬於自己的公司——“巴菲特有限公司”。投資夥伴有7人,共有資金105萬美元。

以下是巴菲特合夥公司7個合夥人的姓名及投資數額:

朋友查爾斯·彼得斯5000美元

查爾斯的母親伊麗莎白·彼得斯25000美元

姐姐多麗絲·伍德5000美元

律師朋友丹尼爾·默耐恩5000美元

嶽父威廉·湯普森25000美元

姑媽愛麗斯·巴菲特35000美元

姐夫杜魯門·伍德5000美元

在合夥企業中,負無限責任的合夥人巴菲特居住在叢林大街5202號。他在那兒租了一間房子,並象征性地為合夥公司投入了100美元,所以,巴菲特合夥公司是以1051萬美元的注冊資金開始運行的。

巴菲特的公司開始運營之初是非常簡陋的。有一個從伍爾沃斯連鎖店裏花了049美元買的一個賬簿,還有一台手動打字機。然而,這些都不足以影響巴菲特的創業熱情。

巴菲特在啟動自己的投資事業時,之所以采用這種保守而古老的方式,客觀原因是除了家人和朋友,幾乎沒有人相信巴菲特會搞出多大的名堂,因而他籌集的資金很有限,途徑也很單一。這也是巴菲特意料之中的事。

不過,這是個讓人放心的人,很多人相信巴菲特的能力,他與其他合夥人約定:如果公司投入本錢回報率低於6%,那麼巴菲特一分錢也拿不到,如果回報率高於6%,那麼巴菲特也隻能拿到高於6%的那一部分收益中的25%。

假設合夥企業第一年投資10萬美元,第二年回報率是10%,也就是說有10000美元的利潤。那麼在這種情況下6%以下的收益,即6000美元的收益是其他合夥人可以分享的,超過6%的4000美元中,巴菲特從中也隻得到1000美元的收入。

這是個劃算的協議,他的朋友和家人們都表示讚同,很快大家就發現,自己的好運來臨了。

巴菲特勝券在握,不無得意地向他的合夥人保證:“我們的投資將以實質價值而不是熱門股作為投資的選擇基礎,將會嚐試減低長期的資本損失。”

巴菲特還說:“我對自己合夥公司的經營理念來自於為格雷厄姆工作的經曆。我從他的經營模式中得到一些啟發。我隻是對其中某些事情作了變動,但這個經營模式不是我最先想到的。”

應該說巴菲特和他合夥人公司的創意來源於自我投資的意識,他的成功也和自我投資密不可分。

現在,巴菲特終於有了自己的公司了,雖然10多萬的資金還顯得有點少,但有了這個基礎,對於巴菲特來說無疑是有了一個讓自己騰飛的平台。

對於初入股市的巴菲特來說,他的爸爸霍華德無疑算是一個老資格的股票經紀人了。因此,霍華德常常以自己的經驗,向年輕的巴菲特建議,買入股票要三思而行。

當時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約在200點左右時,霍華德憑借多年的經驗認為這顯然太高了,並提醒巴菲特要謹慎買入。

然而,年輕的巴菲特秉承格雷厄姆的投資理念,他開始用合夥人的資金進行投資,而且很快地抓住了投資機會。此時,他表現得比格雷厄姆更有魄力,不僅隻買下冷門股,也盡量保持了對許多公營企業及私人企業的興趣。

冷靜是炒股能夠成功的一大因素,巴菲特在這一點上無疑也是出色的。

巴菲特步入股市的第一步表明,他不僅可以不被市場情緒所左右,不但始終按既定目標行事,還能分清購買股票的投資行為與預測市場走勢而下注式的投機行為之間的差異。

在日常的投資中,巴菲特沒有被市場情緒所感染,追逐那些已經上漲的熱門股,而如他老師所教導的那樣,從尋找股票的長期投資價值入手,著眼於企業的長期發展,著眼於理性的預期,而不在乎每日的市場行情。

巴菲特理智地認識到,短期之內股票價格的波動是受市場情緒的影響,但這種波動總是圍繞著企業的市場價值上下的。因為對股票市場的非理性表現有了足夠的認識,巴菲特的底氣更足了,因為有了解,他才能夠坦然對待市場中所發生的一切。

巴菲特的理性投資還表現在他不受他人所左右,包括富有經驗的老資格股票投資經紀人他的爸爸在內。巴菲特不相信市場預測,他認為人們無法預知短期內股價的變動,也不相信有誰能夠做到這一點。

他說:“股市預測專家存在的唯一價值,是使算命先生有麵子而已。”

因為有了這些非凡的經營才能,巴菲特運營的投資公司,到年底已經達到了30萬美元。這對巴菲特和他的合夥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鼓勵。

在1957年的時候,巴菲特還僅是為幾個親戚朋友掌管著區區30萬美元的數目。這些資金雖然比去年公司剛成立時的資金多了很多,但巴菲特並不滿足。

很明顯,巴菲特並不甘心隻做一個奧馬哈的平凡股票經紀人。他需要更大的舞台,這就需要更大的資本。

如何能夠吸取更大的資本呢?顯然現在的巴菲特還沒有十分過硬的名氣,也沒有取得過令人信服的驕人業績,給人的印象是一個僅有26歲的毛頭小夥子。但是,巴菲特並不畏懼,他充滿自信地認為,憑著自己的才能和自信,還有永不放棄的執著精神,一定能夠拉到更多的資金進入這家公司。

1957年夏的一天,巴菲特接到了一個叫埃德溫·戴維斯的電話,他是奧馬哈著名的泌尿科醫生。雖然他們從未見過麵,但是戴維斯的一個病人,一個叫阿瑟·威森伯格的紐約投資顧問,在紐約時認識了巴菲特。

當時,威森伯格聽說巴菲特正在努力籌集資金,於是他就建議戴維斯打電話給他。盡管戴維斯對投資於這樣一個乳臭未幹的新手頗感疑慮,但他還是同意見巴菲特一麵。

在約好的那個星期天,戴維斯召集了全家人一起,決定對這個年輕人作一番評價。約定的時間到了,門鈴也準時響了。此時,一個年輕的小夥子走了進來。

戴維斯醫生驚奇地看著他,輕聲問道:“請問你是巴菲特先生嗎?”

巴菲特鞠了一躬,禮貌地答道:“是的,我就是和你約好的沃倫·巴菲特。”

戴維斯頓時吃了一驚:天哪!他看上去隻有18歲。他梳著非常短的頭發,他的領口敞開著,外套顯得十分肥大,每個人都注意到了他的外衣,他講話語速非常快。因此,在戴維斯一家人的眼裏,巴菲特還是一個孩子。

戴維斯醫生一家人相互看了一眼,還是由年老的戴維斯醫生開始提問:“巴菲特先生,我是聽說過你的,也知道你曾經在華爾街做過。因此,我們一家人才會選擇你。但是,你畢竟還很年輕,你的一些事跡也是我們道聽途說的,你能拿出一些讓我對你產生信任的東西嗎?”

聽到戴維斯的提問,巴菲特心裏明白,這對他而言是相當重要的一個時刻。戴維斯醫生會不會給他資金,將取決於自己能否將其說服。很顯然,由於缺乏了解,戴維斯醫生絕不會像姐姐多麗絲那樣,對自己信任。

然而,巴菲特並不畏懼,他不卑不亢地說:“戴維斯先生,誠如你所言,到目前為止我還不能拿出一樣能讓人信服的東西。但是,憑著我這些年對股票的研究,現在可以不誇張地說,我對現有的股票和債券都了如指掌。”

看了看戴維斯一家人的反應,巴菲特繼續說:“同時,我對華爾街也非常了解,我相信在奧馬哈,沒有人能比我對股票的分析更好更透徹了。”

聽到這個答複,顯然戴維斯一家人並不十分滿意,因為巴菲特說的畢竟太空泛了,很難讓人信服。

“那好吧!巴菲特先生,”戴維斯醫生彬彬有禮且矜持地說道,“我們現在不去討論你的資質問題了。你現在能否告訴我,你是如何運作你的資金的嗎?”

巴菲特自信地說:“我要求絕對地控股,一切資金都由我單獨處置。在日常的運營中,你們不會被告知資金的投資去向。但我承諾,每一年你們都會看到一份公司的年度總結報告。”

巴菲特的話很強硬,對於一般人來說,可能會感覺有點不太容易讓人接受。

戴維斯的妻子回答道:“年輕人,如果我們不清楚我們的資金去向,我們會擔心的。”

此時,戴維斯的家人七嘴八舌地議論了起來:“是呀!看不到你如何運作,我們怎麼能放心呢?”“如果我們投資,我們不是像賭博一樣了嗎?”

談判似乎一下子陷入了僵局,其實事實並不是這樣。這是巴菲特故意製造的一種氛圍,也是商界的一貫做法,這種氛圍顯然不是對方最初所期望的。

其實,巴菲特的某些語句是想故意引起戴維斯的注意,起到誘導的作用。他利用的就是人們日常購物中“便宜沒好貨”的心理來吊起對方的胃口。

麵對戴維斯一家人的質疑,巴菲特繼續說:“一年中我隻在12月31日那天和客戶打交道,在這一天,你們可以增加或抽回資金。其他情況下,資金都將由我單獨處置。我運營管理資金的方式是不會變的。”

巴菲特平靜地陳述著,不帶任何修飾,但是內容非常清晰。雖然巴菲特對戴維斯資金的需求如此迫切,但他隻想以他的條件來得到對方的資金。

當然,巴菲特也是非常善於談判的,看到火候差不多了,他又提出了條件,戴維斯作為有限責任合夥人,可以得到巴菲特賺得利潤中不高於4%的所有部分。而戴維斯投資的利潤由兩人分成,其中75%歸戴維斯,25%歸巴菲特。

這樣一來,巴菲特就不是讓戴維斯孤身賭博了,巴菲特的資金也在其中。看到巴菲特如此敢於堅持原則,條件也說得過去,戴維斯一家人動心了。

巴菲特告辭後,戴維斯一家人從各個角度又考慮了一番。從客觀的角度來說,他們沒有任何根據可作出判斷。但醫生的妻子多夢西則表示:“我喜歡這個年輕人的各個方麵。”

戴維斯醫生的女婿李·爾曼也表達了支持的意見,他認為巴菲特的思路非常清晰,又有這方麵的經驗,投資給他無疑是值得信賴的。最後,經過一家人的一致同意,戴維斯一家決定向巴菲特有限公司投入10萬美元。

後來,戴維斯醫生的女婿李·爾曼還曾向人多次提到這件事,他說:“這件事情很快就談妥了,我們喜歡這樣,你知道你和他所處的位置。”

能夠得到戴維斯醫生的投資,對巴菲特來說可謂意義重大。因為此前他所接受到的投資,都是來自姐姐、姑媽及其他親戚朋友。

戴維斯的投資,就絕不僅僅是為他的父親和艾麗斯姑媽進行投資了。因為有了戴維斯資本的加入,巴菲特從此將跨入職業投資者的行列。

戴維斯醫生加入到巴菲特有限公司以後,巴菲特又利用各種渠道拉來了一筆不小的投資。這些資金的到來,為公司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條件。

有了資金,巴菲特開始顯現出了他卓越的投資才能。1958年,巴菲特的合夥企業盈利上升到41%,這個數字遙遙領先於道瓊斯指數,更遠遠高於銀行利率。

由於巴菲特生意上的節節勝利,巴菲特也可以考慮改善一下他的生活條件了,其中最重要的是房子,因為蘇珊此時已經懷上了第三個孩子。孩子的誕生,無疑需要巴菲特一家有更大的房子才行啊!

為此,巴菲特花了30000多美元,買了一套寬敞的房子。這是一幢20世紀20年代建成的有著褐色裝飾的灰泥建築,是一幅郊外中上階層的風景圖。它臨著一條繁華的街道,但又掩映在樹叢之中。在這裏,巴菲特大展身手,令自己的公司再度創造了輝煌。

巴菲特一家搬過來不久,一個機會又來到了。耐普又飛到了奧馬哈,這是巴菲特在格雷厄姆—紐曼公司的同事。此後他們也成為長期的合作夥伴。耐普後來談起對巴菲特的第一印象時說:“巴菲特幾乎知道紐約股票交易所的任何一份資產負債表。”

那年,他和巴菲特一起開車去威斯康星的伯格依特,去聽格雷厄姆的演講。在路上,當耐普將美國郵政正在將它的4美分麵值的印花退出流通的消息告訴了巴菲特。這可是個賺錢的好機會!

巴菲特欣喜若狂,在開車回家的路上,他和耐普幾乎在每個郵局門前都停下來,最後,他們買了價值12000美元的印花。這是筆不小的收獲。

然而,隻對掙錢感興趣的巴菲特,對漂亮的新房子並沒有太多的欣賞。他在給傑裏·奧蘭斯的信中寫道:“這兒沒什麼新鮮的。我提到過我買了幢房子,有許多房間。”

也許是新房子花費太高的原因,巴菲特在給朋友的信中還提到這是一棟愚蠢的房子。生活條件的改善絲毫沒有影響到巴菲特對理想的追求,因為此時他的理想就是掙到很多很多的錢。

在巴菲特認真運作下,至第三年,他掌舵的巴菲特有限公司,合夥人的原始資金已經被翻了一番。這讓所有股東感到興奮,當時很多人已經意識到跟著巴菲特準沒錯!

此時,奧馬哈滿城人都對巴菲特的神速起步及他那不同尋常的進取心,流露出驚訝的神情。

1960年早些的時候,一個名字叫地許的人,送來一張30萬美元的支票,地許本人也精通投資之道,但在他的眼中,自己和巴菲特不在一個水平線上,巴菲特是他那個時代最偉大的投資人。

當時,巴菲特注意到隨同支票一起擺在桌子上的還有一張紙條,上麵寫著把我也算進去。這個人後來成為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董事長。而他早年加入到巴菲特的隊伍中來,無疑為他個人財富的積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慧眼識英,早期有一些投資人請巴菲特為他們投資,但更多的人則持否定態度。比如巴菲特的鄰居奇歐,當時奇歐是一家公司的高級主管,盡管他後來的人生不能不算成功。

因為他在一連串的購並後進入了可口可樂公司,甚至一度成為可口可樂的總裁與《華盛頓郵報》的董事,但是,當年麵對巴菲特時,年輕的奇歐卻作出了一次錯誤的選擇。後來奇歐在接受訪問時表示,當初他拒絕了巴菲特為他投資的建議。

他說:“當時,我有5個孩子,每天都得出門上班,巴菲特有3個孩子,卻成天待在家裏。他有個有趣的嗜好,收集模型火車,我們家的孩子常常大軍壓境般到他家去玩。

“有一天,巴菲特突然跑過來找我,問我有沒有想過如何教育這些孩子,我告訴他我打算努力工作,然後再看看怎麼做,巴菲特說如果我給他5000美元,他會為我做得更好,我太太和我討論了好久,但我們都覺得,我們連這家夥靠什麼謀生都不知道,怎麼能把5000美元交給他呢?”

但是,之後不久奇歐就知道此前的決定是多麼愚蠢,如果自己當時把那一點點錢交給巴菲特,“那麼我現在很可能已經擁有了一所大學”。

再比如一位叫崔恩的作家,他在《股市大亨》一書中寫道:我作了相反的決定,當時我正在為我的基金尋找好的投資標的,我首先遇到巴菲特,他正值事業創立初期,連個辦公室都沒有,就在自己臥室外的小小房間辦公,既沒有秘書也沒有計算機,當我得知他不公開持股時,便決定不請他投資。為此,崔恩後悔不迭。

還有一次,在奧馬哈的一個名為黑石的大飯店舉行了一次午宴。每個人都在談論著巴菲特。當時奧馬哈的一個名叫鮑勃的大腕也在現場。

鮑勃對投資到巴菲特公司的人說:“這年輕人將來會破產,如果你不聽我的建議,你會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賠光所有的錢。”

然而,卻沒有人相信這位鮑勃的話。因為人們對20多歲的這位新的股神,充滿了信任。

有一次巴菲特參加了鄰居們的一次會議。會議開始後,大家正熱火朝天地討論著,采取什麼措施來對付市政府作出的《要重新規劃法內姆大街交通的提議》。此時,巴菲特站起身來,以平靜的口吻建議大家把這事兒忘了,應該把精力投入到應該做的事情上麵去。

聽到巴菲特的建議,對巴菲特充滿信任的人們,立刻都意識到巴菲特是對的。於是,大家都停止了議論,紛紛回家忙自己的事去了。

當然,作為一個以賺錢為理想的人,雖然大家信任自己,但巴菲特也執意不肯透露自己的股票。因為他擔心別人會模仿他,如果大家都跟著他買進,無疑會推高股價。

那樣的話,巴菲特要更多地買進,他就得花更大的費用。這就會使自己的利潤空間降低,甚至虧本。因此,巴菲特從不和任何人提及此事,他甚至害怕說夢話,因為他的妻兒可能聽到。

日常生活中,巴菲特無時無刻不在把眼光瞄向股市,隨時等待著進攻的最佳時機。

一天,巴菲特突然把他的律師丹尼爾·莫耐恩拉進了自己的車裏。上車以後,巴菲特告訴了丹尼爾·莫耐恩一個新的計劃,吃進美國國民火災保險公司的股份。

美國國民火災保險公司是人們所見過的最不起眼的公司,它是一個設在奧馬哈的保險公司,由銀行業巨頭霍華德·阿曼森和他的兄弟海登·阿曼森控製著。

最初,美國國民火災保險公司的股票是在20世紀20年代末,被分銷給了內布拉斯加農場主們的,此後便被奧馬哈的公眾遺忘了。

現在阿曼森兄弟出價以較低的50美元一股買回股票。他們的出價很低,但是由於這種股票沒有公開市場存在,股票持有者們也逐漸開始脫手了。

查閱了保險卷宗,並對各種信息進行苦苦挖掘了一番以後,巴菲特意識到50美元一股實在太廉價了,這麼好的賺錢機會決不能讓它溜走。

然而,巴菲特也存在一個問題,因為股票並沒有上市,因此,他找不到股票可供他買進。此次巴菲特拉著他的律師好友丹尼爾·莫耐恩,就是打算跑去參加這家公司的股東年會,試圖看到股東名單,試圖憑著名單,前去收購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