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之後,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前蘇聯數學家弗利德曼,應用不加宇宙項的場方程,得到一個膨脹的、或脈動的宇宙模型。弗利德曼宇宙模型在三維空間上也是均勻、各向同性的,但是,它不是靜態的。這個宇宙模型隨時間變化,分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三維空間的曲率是負的;第二種情況,三維空間的曲率為零,也就是說,三維空間是平直的;第三種情況,三維空間的曲率是正的。前兩種情況,宇宙不停地膨脹;第三種情況,宇宙先膨脹,達到一個極大值後開始收縮,然後再膨脹,再收縮……因此第三種宇宙是脈動的。弗利德曼的宇宙最初發表在一個不太著名的雜誌上。後來,西歐一些數學家物理學家得到類似的宇宙模型。愛因斯坦得知這類膨脹或脈動的宇宙模型後,十分興奮。他認為自己的模型不好,應該放棄,弗利德曼模型才是正確的宇宙模型。宇宙之最

宇宙最冷的地方

1997年美國和瑞典的天文學家發現,恒星死亡前噴發出的氣體形成的“飛鏢”星雲,是迄今所知宇宙中最冷的地方,那裏的溫度低於-270℃。

即將死亡的恒星坍塌成為矮星之前,會釋放出大量的氣體和塵埃,形成了飛鏢星雲。這些氣體釋放的速度很快,可達到每秒165公裏,導致飛鏢星雲溫度急劇下降。而在宇宙中,越冷的物質輻射越弱,其釋放的微波信號也越弱。為確定飛鏢星雲的具體溫度,研究人員將來自飛鏢星雲內一氧化碳的微波信號和宇宙背景輻射中的信號進行比較,發現飛鏢星雲的信號更弱。這表明星雲的溫度低於宇宙基礎溫度3K,即-270℃。目前,除了實驗室取得的人造低溫外,在自然界中從未發現過比飛鏢星雲溫度更低的地方。

宇宙最遠的星係

天文學家1994年發現迄今宇宙中離地球最近的星係。

這個星係名叫8C1433+63,距地球大約150億光年。也就是說,這個星係的光信號要曆經150億年才能到達地球。

這一發現使部分科學家認為,宇宙本身至少已有150億年的曆史,從而否定了最近根據宇宙膨脹情況而對宇宙年齡作出的估算:宇宙可能隻有120億年或甚至更小年紀。

新發現的星係似乎包含有一些恒星。這些恒星在其光信號到達地球時就已經年邁了。天文學家估計離地球最近的一些恒星的年齡至少有160億年。

宇宙最大的星係

該星係是由恒星、星際氣體和宇宙塵埃構成的太陽係所屬的銀河係,直徑約10萬光年,包括上千億個恒星。

過去天文學家認為,直徑達5000萬光年的超星係團是縱深達100億~200億光年的宇宙空間中最大的構造物。1990年,美國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巨大星係團“壁壘”,長度至少為5億光年,有可能超過10億光年,寬度為2億光年、厚度為1500萬光年,呈拱形。由於它距離地球2億至3億光年之遙,人的肉眼無法對其觀測。這是人類在宇宙中發現的最巨大的構造物。火星上曾是—片汪洋?

最新公布的一項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又有新證據證明火星上曾經一度是一片汪洋,這意味著火星上有過生命出現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在對火星大氣中氫原子數量的測定結果進行分析之後,研究人員表示大量氫分子的存在說明火星曾經水源豐富,這就使得這顆紅色星球上曾經出現過生命的可能性顯著增加。

研究顯示火星大氣高層中包含大量的氫原子,氫原子是組成水分子的主要元素,這些氫原子顯然是水分子分解後形成的,因為氫原子的質量與構成水分子的氧原子相比較低,所以會升至大氣高層。

據稱,這項研究是人類首次在火星大氣中探測到氫原子。月亮曾是地球的一部分

據俄羅斯《真理報》最新報道,最近,俄羅斯科學家利用計算機對遠古時期的大量遺跡進行分析,再現了月亮,過去是上萬年的變遷結果。研究表明,正如許多神話傳說中所說的那樣,在很久很久以前天空中本來沒有月亮,它是在大洪水之後才出現的。科學家們更提出驚人論斷:月球的形成完全是個偶然,它曾是地球的一部分,而這也是為什麼月球上有人類建築遺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