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若幹份與月球有關的報道中,以日本明治大學的托耀塔博士的發現最為奇妙。這份報告刊登在《每日新聞》上。據稱,1958年9月29日,托博士在月麵上發現了一些呈黑色的字母,它們構成了兩個單詞:PYAX與JWA。遺憾的是直到今天這兩個單詞的含義也沒搞清楚。威爾金斯博士則認為,這是“長時間觀測月球的人容易產生錯覺”的一例。他得出結論說,“直到人類降臨月球之前,月球始終都是另一個世界,一切謎團都仍舊是謎團。”
1966年2月4日,蘇聯“月球”9號探測器在月麵的風暴洋著陸。所謂“風暴洋”是月球始終朝向地球的一麵上由灰暗的熔岩構成的圓形月海的一部分。在風暴洋拍攝到的照片顯示出極像塔形的物體,它們整齊地排成一列。
蘇聯天文學家伊萬·桑達森博士分析了這些照片後說:“這些類似機場跑道標誌塔的物體等距離排列,似乎呈兩條直線。”“這些塔狀物與地球上的金字塔也許是同一淵源。從事宇宙旅行的來自其他星球的客人,可能為了後來者提供目標方位才建造了這些塔狀物。從這個意義上說,塔狀物起著‘向導’的作用。”不過他說不清外星人在月球上建立金字塔的緣由,建造一座金字塔是不容易的,而在月球上建造金字塔又沒有什麼意義。但是,金字塔對地外生命來說,也許是有意義的吧。一位科學家推測,這些金字塔也許是引導宇宙飛船起飛和降落的“跑道”;或者不僅是將外星人的飛船引向月麵,而且是引向月球內部的標誌。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在風暴洋的另一邊,的確有一個被認為是通向月球內部的洞穴,它很有可能是進入月球內部的入口。威爾金斯博士認為,在這個入口內部還應開有其他幾個洞穴,以便與月球表麵的其他幾個洞口相連。他本人曾發現一個名為“卡西尼A”的環形山內部的大坑穴。這個環形山直徑1.5英裏,是一個較大的環形山,深入月球內部約660英尺,換句話說,相當於兩個足球場長度之和。在《我們的月球》一書中,他這樣寫道:“在這個環形山內側中間有一個直徑約660英尺的洞穴,內壁像玻璃一樣光滑。”
蘇聯人在月麵上發現了“塔狀物”,這對美國下至航空航天局,上至白宮政府,在某種意義上說,無疑是一次巨大的震動。然而,就在同年,即1966年11月20日,美國“月球軌道環行器1號”在執行月球探測任務時,也發現了月麵“塔狀物”。根據該環行器的觀測,美國人稱之為“金字塔”。發現的地點就在人類在月麵首次留下腳印的“靜海”。環行器是在離月麵29英裏的高度對月麵進行拍攝時發現的。拍攝的照片顯示,那些金字塔有些像埃及的金字塔。科學家們分析這些照片後得出了結論:這些金字塔的高度約在40~75英尺。而蘇聯科學家對此高度的估計要大得多,比美國科學家估計的要高出3倍,即至少125英尺以上,相當於地球上一幢15層左右的大廈。地質學家法爾克·埃爾·巴斯博士則證實說,這些金字塔與地球上任何建築物相比都要高出許多。
比月麵金字塔本身更值得關注的是它們相互所處的位置。美國波音飛機公司科學研究所的生物工程學博士威廉·布萊亞認為,這些金字塔完全按照幾何學的原理進行排列。
1967年2月26日,美國《洛杉磯時報》刊登了布萊亞博士運用幾何學原理進行分析並顯示這些金字塔的位置關係。他是根據“月球軌道環行器2號”拍攝的照片擬出這張圖稿的。對草圖上金字塔的位置,布萊亞博士確信無疑,他寫道:“這7座金字塔絕不是漫不經心之作。”《洛杉磯時報》刊出的這份圖稿中,3個頂點和2條底邊構成了6個等腰三角形。顯然,這樣的位置構成是不可能自然形成的。更有說服力的根據是,這些金字塔的西邊正好有一塊長方形窪地。布萊亞博士進一步推測說:仔細觀察這些金字塔的陰影部分後可知。那裏構成了4個直角,很像是建有建築物的基地。
蘇聯空間工程學家亞曆山大·阿布拉莫夫也研究過“月球軌道環行器2號”所發回的照片,他認為這些金字塔的排列方式總在發生很顯著的變化。他計算出這些金字塔的建造角度,運用幾何學的原理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其結果令人震驚:這些金字塔與人們所熟知的“埃及金字塔三角”的排列方式完全一樣,在阿布拉莫夫看來,月麵上被確信為人工所為的建築物,竟然與地球上考古學家和曆史學家所熟悉的埃及金字塔的構成方式完全相同。這很難用“偶然”一詞加以解釋了。
美國史密森·尼安航空宇宙博物館館長法爾克·埃爾·巴斯先生根據幾座金字塔在月麵上的投影進行計算,“它們比地球上的任何建築物都要高,也比其他任何塔狀物都要高,如鶴立雞群。”經過長期的觀察和分析,巴斯先生進一步從這些建築物的圖形上做出了推斷,他說:“這些金宇塔的顏色要比它們周圍月麵的顏色明快得多,顯然,它們是由其他物質構成的,而不像是月麵上的物質。”
這些金字塔的發現位於月球的靜海,而後來“阿波羅計劃”所選擇的登陸點正是位於靜海。這看起來不像是某種巧合。——美國航空航天局不會不知道月麵金字塔所處的位置。這些金字塔的拍攝時間是1966年,比“阿波羅計劃”早三年,航空航天局試圖向公眾表明,他們並不知道這些金字塔是自然形成還是人為建築,並認為有必要進行研究,然而他們為何當時不公開這些發現呢?顯然,“阿波羅計劃”的登月點選擇靜海,便是試圖揭開這個謎底。史密森·尼安航空宇宙博物館館長法爾克·埃爾·巴斯分析說:“美國航空航天局曾經秘而不宣地從事科學調查,他們還不準備把所有發現都公之於眾。也許,美國航空航天局在實施‘阿波羅’計劃過程中的確發現了什麼。”
阿波羅計劃中第一次載人登月成功的是“阿波羅-11號”,其載員是阿姆斯特朗、奧爾德林及柯林斯。當“阿波羅-11號”到達月球軌道時,機艙內隻留下柯林斯,而登月艙“獵戶星”將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送上月球表麵,通過雙波雙通道聯係。其中一個主要通道伴有電視傳真,第二通道為備用,同時美國航空航天局也可以接收到信號。這些信號澳大利亞及瑞士的無線電愛好者也同時可以接收到。當他們剛一接觸月球表麵,阿姆斯特朗在話筒裏就叫喊到,他處在一個大的震蕩之中。惟一來得及完成的是打開備用通道,並喊道:“見鬼,我真想知道這究竟是什麼?就在我們麵前,在旁邊有一個火山口,有幾個宇宙飛船停放在那裏。飛船非常之大,而且在監視著我們。”接著他嘶啞地喊叫起來:“請發令給柯林斯,作起飛準備。”再說那位較為平靜、不易激動的奧爾德林,他開動了主通道,著陸後抓起無色的月球土壤。他拍下16毫米的彩色影片,記下了所有的情節。奧爾德林用主通道轉播了一切,並開動了備用聯係通道。在備用通道裏他說到:“我看見了某些自內發光的石塊。”
“阿波羅-11號”宇航員們注意到跟隨他們奔向月球的是火箭“土星”的最後一級,是它把他們推至軌道上的(當時他們是這樣想的)。後來休斯敦發出校正指令,使宇宙飛船能調整方向對準月球飛行,“最後一級火箭”也同時調轉方向。宇航員在值班日記中寫道:至今我們還弄不懂,跟在後麵的到底是我們的朋友,還是敵人。不明飛行物在飛船旁邊擦過;熱浪、光亮衝擊了飛船,但飛船仍繼續飛行。
這些現象是真是假,也許隻有我們能夠直接深入到月殼之中,一切謎底也將得以破解了。彗星之謎
自古以來。偶爾現身的彗星就被抹上了神秘恐怖色彩。我國民間叫它“掃帚星”,認為它會給地球帶來災難、饑餓、戰爭。當著名哈雷彗星在1066年出現時,正是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率兵準備入侵英國的時候,後來一舉獲勝,建立了諾曼底王朝,威廉公爵夫人為了紀念這次勝利,將當時的情景編織在一幅掛毯上,圖中一方是一群諾曼底人指著彗星露出勝利微笑,另一方則是英國的哈學德國王坐在王位上望著頭上的彗星,驚恐萬狀。
但是,埃德蒙·哈雷卻不相信這些迷信傳說。他曾擔任過格林尼治天文台台長。1682年,他26歲的時候,親眼見到了那顆以他名字命名的彗星,他利用牛頓的彗星軌道計算方法,分析了1337年~1698年以來有觀測記錄的24顆彗星軌道,發現其中1531年、1607年和1682年的三顆彗星在出現方法、運行軌道和時間間隔上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遂於1705年斷定近幾顆彗星是同一顆彗星的反複出現,並預言,這一彗星將在1758年再度出現在空中,並且每隔76年將出現一次。後來,哈雷的預言得以證實,該彗星在1758年的聖誕之夜果然再次回歸,遺憾的是哈雷已於16年前與世長辭,無緣與他會麵了。為紀念哈雷的功績,從此,這顆彗星就被正式命名為“哈雷彗星”。這也是人類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