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目光齊齊轉向彗星、木星,天文學家都組織了起來,把最先進的觀測儀器和設備織成了一張“彗木碰撞主球監測網”,其中主要定“哈勃”空間望遠鏡,是1990年發射到好幾百萬千米的高空望遠鏡,直徑為24米,威力當然比地球上任何大型望遠鏡都遠勝一籌了,還有“伽利略”號木星探測器,它的位置比“哈勃”有利。同時天文學家把主要彗星碎塊都編上了號按先後撞擊順序,第一塊碎塊A—21號、碎塊B—20號、碎塊C—19號,最後一塊W—第1號,不時地對預報進行修正、補充,時間越來越精確。
我國有10個單位參加,動用20台觀測器,也取得豐碩成果。
我國預報的第18號彗核撞擊木星時間為:北京時間1994年7月17日19時33分(世界時11時33分),後來實際時間為19時36分26秒,隻誤差3分多,十分成功。
時間鎖定在1994年7月17日晨4時15分(世界時7月16日20時15分,比北京時晚8小時)。
源遠流長的人類曆史長河中,人類破天荒頭一回在自己預測的時間裏靜靜守候這場彗木大碰撞宇宙大事的開幕。
第一塊A塊,速度60千米/秒所產生的能量卻相當於當年1000萬顆投在日本廣島原子彈所釋放的能量,或相當於2000億噸TNT,立即產生了一個蘑菇雲,和一個高達1000千米的大火球。撞擊時溫度相當於太陽表麵溫度的5倍——30000℃。在木星表麵留下了直徑約1900千米的暗斑。而A塊是所有碎塊中最小塊之一,估計直徑大小不過1千米。
碎塊G15號是最大:直徑在35千米以上,產生的烈焰升到1600千米高度,形成的撞擊點麵積相當於地球的80%,產生的能量更是驚訝,相當於3億個原子彈同時爆炸,釋放出6萬億噸“TNT”,產生強烈的紅外幅射,這是最沉重的一擊,最為壯觀。
碎塊W完成最後一擊,這樣於7月17日4時15分~7月22日16時12分的5天半的時間劃上句號。光是紫金山天文台錄攝的圖像就有好幾百萬幅,而整理研究工作才剛開始。
首先,木星多了8隻“眼睛”,經過彗星一連串的攻擊,木星留下了巨大“創麵”,直徑在1萬千米以上的就有8個,最大一個暗斑由G塊形成直徑約30000千米。已成為識別木星的另一標誌了。也有人認為,這是“表現現象,至多傷及皮毛,不是久治不愈的內傷”,理由是騰空而起的物質,正要由彗核中塵埃組成,而非木星深層物質。
其次,認識了神奇的木星大氣。通過撞擊後產生的光譜進行分析,發現有鈉、硫、氫、硫化氫、硫化氫及微量水分,初步揭開木星表麵顏色之謎,木星大氣中有白色、橙色、褐色和棕黃色的雲,這是由碳化氫等物組成。因為沒有發現氨、甲烷的光譜,曾遍認為彗星碎片並未很深穿透大氣、液氫層,因為迄今為止,並不確知,緊緊圍繞木星大氣有多厚。
第三,還多次觀測到木星閃光,各種電磁輻射電波爆發,這對於我們了解木星構造、大氣結構、化學組成也有意義。
對彗星這樣的小天體,長時期處於宇宙空間的高度“冰凍”狀態。在很大程度上保持著早期物質的寶貴信息,是研究太陽係曆史的珍貴“標本”。
這次對彗木相撞的準確預報,在天體力學研究方麵是“史無前例”,對天體碰撞及規律研究樹立了一塊新的裏程碑。
對地球而言,提供了萬一遇上宇宙交通事件的警示作用。
也對今天如何避免小天體碰撞地球的危險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讓我們假設試試看,如果SL9彗星撞上體積隻有木星1/1316,質量隻是1/318的地球會造成的後果。
①美國宇航局專家估計:直徑1千米的天體如果高速衝擊地球的話,可以使地球氣溫急劇降低,農業會大麵積歉收,世界出現糧荒,生物生存受到嚴峻考驗。
②美國《今日美國報》見解是:即使是SL9的一個最小碎塊墜落地球,由此產生的能量,足以把美國首都華盛頓及周圍地區摧毀。太空垃圾的威脅
20世紀50年代,當人類開始向太空發射各種航天器的時候,根本就沒有人會想到,總有一天,那些完成了曆史使命而因為無法回收被廢棄在太空中的航天器,會變成致命的太空垃圾,從而給人類自己帶來難以想像的麻煩。我們所謂的太空垃圾,是指那些廢棄或者失控的人造航天器、火箭的末級、整流罩的零件、螺栓、墊圈兒、各種各樣的金屬塊兒和脫落的塗料等。這些垃圾,無一例外都是人類太空活動的副產品,而由此造成的太空環境汙染,已經開始直接威脅到人類的太空活動。
據英國研究太空垃圾的權威《宇宙半途》一書的作者羅維爾估計,自從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發射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從而開辟太空時代以來,人類在距地麵800千米~1500千米的宇宙空間裏,製造了超過2000噸的垃圾。而一些美國的科學家則認為,目前“遊弋”在近地軌道上的太空垃圾,大約已有2.5萬塊。雖然,其中有許多物體在飄蕩一定時期以後,將會在進入大氣層時燒掉,但是依然有大約9000件左右的太空垃圾將在短時期內,對正常工作的航天器構成威脅。而因為體積較大而具有潛在威脅的太空垃圾,超過10萬件,這其中包括有2500顆失效廢棄的衛星。而另外的一些太空科學家認為,以上的這些都隻是保守估計,實際的垃圾總量可能會更多。
隻要學過高中物理的人都知道,物體的速度越快,相應地衝擊力也就越大。而對於飛行在宇宙空間中的太空垃圾而言,它所擁有的不可控製的高速度,對於正常工作的航天器而言,是一種不折不扣的“恐怖”。根據專家的計算,一個1.3毫米的鉛球,當它成為太空垃圾並且以每秒10千米的速度在太空中飛行時,其撞擊的威力,相當於一門22毫米口徑機關炮所射出炮彈的破壞力。而這也就是美國“奮進”號航天飛機在飛行的時候,會被直徑小於0.2毫米小小的白色漆點,在座艙玻璃上撞擊出凹痕的主要原因。據說,現在“奮進”號航天飛機在飛行時,為避免“不愉快”事情的發生,每晝夜要有一次稍微偏離航線的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