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細胞核或細胞中心部分攜帶的基因(不同,線粒體脫氧核糖核酸(DNA)可以迅速進行自我複製。

看起來以前好像有過某種細菌,線粒體就源於這些細菌。線粒體進行自由複製的能力是它們的細菌祖先遺留下來的。

因為線粒體DNA可以快速複製,如果99%的地球生物可以與任何同種生物交配的話,線粒體出現的任何突變都可能迅速擴散開來。如果這種突變是有害的,那麼突變引起的後果可能是災難性的。對於地球上其他的物種來說。尋找一個配偶可能有些困難,但是從進化的角度來說,這種生殖也有益處,可以減少突變。植物的報複行為

一種叫做“庫杜”的非洲羚羊,放牧在南非幾處觀賞牧場裏,可是沒過多久,它們卻接二連三地相繼死去。為了尋找原因,有關科學家來到牧場,對周圍的環境進行觀察,並做了一些試驗,發現羚羊之死,是緣於這裏的一種叫金合歡樹的報複行為。原來在牧場裏覓食的羚羊啃吃了金合歡樹葉,被吃的樹上葉子立即釋放一種毒氣,飄向其它樹葉。得到警報的其它金合歡樹葉便迅速作出反應,產生出高劑量含毒的丹寧酸。羚羊津津有味地吃下金合歡樹葉後,便一命嗚呼。

南美洲秘魯南部山區有一種像棕櫚般的樹,巨大的葉子長滿了又尖又硬的刺。在天空中飛來飛去的鳥兒,累了,便停下來休息會兒。哪知,這樹以為鳥侵犯了它,於是便乘機報複,用尖刺將鳥刺傷或刺死。

歐洲阿爾卑斯山的落葉鬆,當繁育的嫩苗被羊群吃後,便很快會長出一簇刺針來,一旦羊群再犯,它們會刺中羊的身體。羊群隻得退讓三舍。有趣的是,被羊群吞食之後新長出的嫩苗,在刺針的擁護下,成長起來,一直長到羊群吃不到的高度才抽出枝條來。植物世界也有窮爭惡鬥

如同人與動物一樣,植物之間也常會發生敵視和攻擊,甚至把對手殺死。這一現象近年來已引起科學家的高度關注。

許多植物跟動物一樣,拚命擴大自己的領地,繁殖後代,把其他植物趕盡殺絕,影響了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植物化學生態學家宋啟示說,研究植物“相生相克”,已成為國際上的熱門學科。

根據宋啟示的研究,桉樹是一種可畏的植物,它分泌出一種揮發性物質,“相克”作用非常強。

昆明附近有一種雜草,它的分泌物可以抑製其他植物的生長,自己則迅速繁殖,占據地盤,以致成災。

與動物主要用物理方式實施攻擊不一樣,植物主要靠釋放化學物質來威脅敵手。但有一些山藤也會盤繞在大樹上,直接吸食樹的營養物質,使樹杆中空死掉。

昆蟲和牲畜有時也會被植物的有毒氣體傷害,人吃了某些有毒植物會死亡,這已多有報道。令人奇怪的是,一些植物在毒殺別的植物時,也會發生“自毒”——把自己及後代毒死。

當然,一些植物更樂於相生。一種蕨類附生在油棕樹上,靠油棕樹分泌的物質來刺激自己的生長,而對油棕不會產生有害影響。

宋啟示說:“植物的這種進攻和防禦本領,可能是生命在千億年競爭進化過程中自然選擇的結果。其目的是為了避免慘遭淘汰。但其深層道理還有待深入研究。”植物也有“脈搏”

近年,一些植物學家在研究植物樹幹增粗速度時發現,它們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情感世界”,還具有明顯的規律性。植物樹幹有類似人類“脈搏”一張一縮跳動的奇異現象,或許有一些人會問,植物的“脈搏”究竟是怎麼回事?

原來,每逢晴天麗日,太陽剛從東方升起時,植物的樹幹就開始收縮,一直延續到夕陽西下。到了夜間,樹幹停止收縮,開始膨脹,並且會一直延續到第二天早晨。植物這種日細夜粗的搏動,每天周而複始,但每一次搏動,膨脹總略大於收縮。於是,樹幹就這樣逐漸增粗長大了。

可是,遇到下雨天,樹幹“脈搏”幾乎完全停止。降雨期間,樹幹總是不分晝夜地持續增粗,直到雨後轉晴,樹幹才又重新開始收縮,這算得上是植物“脈搏”的一個“病態”特征。

如此奇怪的脈搏現象,是植物體內水份運動引起的。經過精確的測量,科學家發現,當植物根部吸收水份與葉麵蒸騰的水份一樣多時,樹幹基本上不會發生粗細變化。但如果吸收的水份超過蒸騰水份時,樹幹就要增粗,相反,在缺水時樹幹就會收縮。

了解這個道理,植物“脈搏”就很容易理解了。在夜晚,植物氣孔總是關閉著的,這使水份蒸騰大大減少,所以樹就要增粗。而白天,植物的大多數氣孔都開放,水份蒸騰增加,樹幹就趨於收縮。有相當多木本植物都有這種現象,但是,“脈搏”現象特別明顯的還當屬一些速生的闊葉樹種。超級大真菌直徑56公裏!

美國俄勒岡州東部馬優爾國家森林的工作人員日前表示,他們在森林地底發現1株直徑5.6公裏的超級大真菌,是全球目前已知的最大有機體。

專家估計這株真菌在地球上至少已存在2400年之久,而且實際年齡有可能是這估算數字的兩三倍。這株真菌的學名是環狀菌(Armillariaostoyae),也就是俗稱的蜜洋菇(honeymushroom)。

這株龐大真菌是由小到必須用顯微鏡才能看到的孢子成長而來。它在地下通過不斷成長的黑色條狀物,也就是所謂的根狀菌索到處蔓延,目前已盤據約880公頃的麵積,相當於1665座美式足球場。這些根狀菌索一旦碰到樹根阻礙生長,就會自動攻擊樹根,導致樹木逐漸死亡。

林區人員估計,這株真菌伸展開的直徑達5.6公裏,根部盤入地底土壤的深度約為1到3米。至於重量則尚未估算。

林區研究站的人員兩年前得知培裏市有棵大樹死亡,而且附近數平方公裏的區域內有其它數百棵樹感染罕見的病害,因而開始調查森林土壤結構,希望找出病源。結果他們發現禍根就是這株超級大真菌侵蝕樹木根部所致。

林區人員還在大真菌旁發現其它體積較小的同類環狀菌。不過研究人員認為,真菌其實對森林生態有利,它們從數百萬年前就侵害樹木,讓森林間產生有利樹木成長的空隙,以免樹木過度茂密。

這並不是美國首次發現體積驚人的真菌。俄勒岡北部的華盛頓州在1992年時,也曾發現占地600公頃的同類真菌,是當時發現的最大有機生物體。植物也會“說話”

每當赫拍特.魏澤教授走進森林時,便覺得樹木很有趣:“橡樹、山毛櫸和雲杉有幽默感。”這位德累斯頓的生物物理學家已經零碎地破譯了一些樹木的語言。根據他的測試.樹木是通過聲音來互相取得了解的,但因音頻很高,所以人耳聽不見樹木發出的聲音。

那麼其它植物是怎樣互相對話的呢?它們是通過一種能量來進行互相交流,這種能量是微弱的光,可以測量出來,甚至可以通過“剩餘能量放大器”使這種光變得看得見。但不管是通過高頻聲音還是通過光,大多數專家認為,植物完全能夠相互進行交流是可以肯定的。否則就不會出現下述現象:一旦槐樹的樹葉被羚羊或長頸鹿吃光,槐樹會產生有毒的苦味物質。這時不僅僅是被涉及的槐樹會產生這種物質,周圍所有的槐樹也都像接到命令一樣,開始產生毒物。還有,如果在森林裏有一棵橡樹病死或者被砍伐.其周圍的橡樹就會進行動員,它們馬上產生更多的種子和果實,好像別的樹木、要取而代之。它們是從哪兒知道需要這樣做的呢?美國研究人員已經借助電極在被砍伐的樹木周圍測出相應的振幅。在森林裏寂靜無聲。這看來是假象。法國物理學家施特恩.海默說:”在20年前也沒有人相信鯨魚會唱歌.現在鯨魚的歌聲已被破譯。今後,我們也將使樹木的聯絡聲音變得聽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