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過去了,在1934年7月的一天,有幾個手拿槍支的法裔加拿大人,立誌要勇闖奪命島,他們又一次登上巴羅莫角,準備探尋個究竟。他們在因紐特人的注目下上了島,隨之聽到幾聲慘叫,這幾個法裔加拿大人像變戲法一樣被蒸發掉了。
1972年,美國職業拳擊家特雷霍特、探險家諾克斯維爾以及默裏迪恩拉夫婦共4人前往巴羅莫角,諾克斯維爾堅信,沒有他不敢去的地方,沒有解不開的謎。於是在這年4月4日,他們來到了死亡角的陸地邊緣地帶,並且在此駐紮了10天,目的是觀察島上的動靜。默裏迪恩拉夫人是愛達華州有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她拍攝了許多島上的照片,從上麵可以看見許多兔子、鼠、鬆雞等動物,而且島上樹木叢生,鬱鬱蔥蔥,絲毫看不出它的凶險之處。因此,諾克斯維爾認為死亡角一定是當地居民杜撰出來或是他們的圖騰與禁忌而已。
直到4月14日,他們開始小心向死亡角進發,以免遭受不必要的威脅。拳擊手特雷霍特第一個走進巴羅莫角,諾克斯維爾走在第二,默裏迪恩拉夫人走在第三,他們呈縱隊每人間隔1.5米左右,慢慢深入腹地。一路上他們小心翼翼,走了不久,就看見了路上的一架白骨。默裏迪恩拉夫人後來回憶說:
“諾克斯維爾叫了一聲:‘這裏有白骨’,我一聽,就站住了,不由自主地向後退了兩步,我看見他蹲下去觀察白骨。而走在最前麵的特雷霍特轉身想返回看個究竟,卻莫名其妙地站著不動了,並且驚慌地叫道:‘快拉我一把。’而諾克斯維爾也大叫起來:‘你們快離開這裏,我站不起來了,好像這地方有個磁場’。
默裏迪恩拉說:
“那就像幻片中黑洞一樣,將特雷特霍緊緊地吸住了,無法掙脫,甚至絲毫也不能動彈。後來我就看見特雷霍已經變了一個人,他的麵部肌肉在萎縮,他張開嘴,卻發不出任何聲音,後來我才發現他的麵部肌肉不是在萎縮,而是在消失。不到10分鍾,他就僅剩下一張皮蒙上骷髏了,那情景真是毛骨悚然。沒多久,他的皮膚也隨之消失了。奇怪的說,在他的臉上骨骼上不能看見紅色的東西,就像傳說中的吸血鬼吸盡了血肉一樣,然而他還是站立著的。諾克斯維爾也遭到了同樣的命運。我覺得這是一種移動的引力,也許會消失,也許會延伸,因此,我拉著妻子逃出來。”
1980年4月,美國著名的探險家組織——詹姆斯·亞森探險隊,前往巴羅莫角,在這16人中,有地質學家,地球物理學家、生物學專家,他們對磁場進行了鑒定,還對周圍附近的地質結構進行研究,沒有在巴羅莫角找到地磁證明。大土坑之謎
1961年4月27日晚9時,一個叫弗·勃洛茨基的俄羅斯護林員路經科爾普湖岸後,在7公裏之外的一個護林站住了一夜,次日淩晨他又返回去。當他踏上歸途再次路經前一天經過的那條湖岸時,突然發現湖岸旁新出現一個大深坑,前一天晚上他經過這裏時這個坑還沒出現。這突如其來的大土坑長27米、寬15米、深3米。須知,要在一夜之間挖出如此大的土坑,必須有6台大馬力挖掘機連續作業一晝夜。這個大土坑的底部幾乎與湖水毗鄰。再往前走還發現一個與土坑相通的大冰洞。根據這個大土坑的形狀判斷,像是用一種巨大而相當沉重的奇特工具瞬間內挖出來的,因為大土坑的底部泥土變得堅實而光滑,似乎有一個強大有力的金屬器物從坑底通過。
負責調查這一事件的軍事專家組組長阿·卡拜金少校認為,好像有一種巨大的平底鐵犁從這裏犁過,然後就形成了這個寬15米的溝塹。穿透湖冰的那個冰洞似乎是這個大土坑的延續。通常,在這種情況下,被弄碎的大塊湖冰應浮在水麵,可這裏的水麵隻有微乎其微的小冰碴。那麼,其餘的大冰塊哪裏去了?而冰洞周圍的湖冰卻完好無損。
令人困惑不解的是,在大土坑的周圍連一點“挖”坑時留下的散土痕跡也找不到,盡管掘出這樣的大土坑至少得有1000立方米散土。
於是,潛水員潛入湖底準備對大土坑的底部進行考察和研究。最初,專家們估計,這可能是采用縱向爆破技術形成的大土坑,便千方百計地尋找其留下的痕跡和證據:哪怕在坑沿上能找到被燒焦的野草或爆破時散落的泥土也可以作為證據。但令人費解的是,這一尋找卻一無所獲,連一點兒類似的物證也沒發現——既沒有找到一棵燒焦的野草,也沒找到一點兒散落的泥土。
後來,專家們又來到湖麵上考察,他們發現水麵上漂浮著一團團灰色泡沫,再仔細一看,這些泡沫中還有一些黑顆粒,這些黑顆粒像是被火燒過一樣,很脆,用手指輕輕就將其碾碎,它們似乎是空心的。後來,專家們在湖麵漂浮的冰碴中還發現另一種叫人琢磨不透的纖維狀物質。這種物質被送到聖彼德堡工學院進行研究,對其化學分析表明,這種纖維狀物質中含有鎂、鋁、鈣、鋇和鈦。
研究人員對這些黑顆粒進行顯微鏡分析和研究表明,它們具有金屬光澤和結晶的金屬結構,而且不溶解於任何一種酸。因此,專家們提出一個結論:這些黑顆粒是無機來源,看來不是自然形成的,它們隻有在發生一種高溫過程的條件下才能生成。
專家們在發現這些黑顆粒之前,潛水員浮上水麵報告說:“在湖麵出現冰洞的湖底發現一些碎冰塊。”看來,這一大土坑的形成過程猶如閃電般之快,乃至被壓入泥土中的冰塊還未來得及浮上水麵就沉入湖底,所以,在湖麵上絲毫找不到散落的泥土和冰塊的痕跡。此外,潛水員在湖底考察時,還發現一條20米長的不明轍跡,在這條轍跡的邊緣形成一條高1.5米的圓棱狀土隆凸,它好像是一種管狀物沿湖底運動時留下的。而在湖麵冰洞範圍以外的湖底卻仍完好如初。
潛水員在湖底考察時,還發現一塊微小的片狀物,它厚1毫米,長20毫米,寬5毫米。研究人員對這一片狀物所進行的光譜分析和化學分析表明,它是由鐵和矽構成,其次還有白金、鈦和鋁的混合成分,但尚未發現它具有較強的放射性。
當潛水員浮上水麵時,偶然碰翻了一塊浮塊,這一被弄翻的浮冰塊卻使在場的全體考察人員大吃一驚:他們發現這塊30厘米厚的浮冰下半部分呈鮮豔的綠寶石顏色。接著,研究人員又連續翻開幾塊浮冰,結果它們的下半部都呈鮮豔的綠寶石顏色。可是,當研究人員把湖麵其他地方的冰砸碎幾塊後,卻沒有發現這種顏色。
於是,研究人員把幾塊“綠寶石”冰塊運到聖彼德堡一個實驗室進行研究,專家們對其化驗和分析後得出結論:這些融化的“綠寶石”冰水中所含的某些成分是無法解釋它們為什麼具有這種綠色的。
然而,這還並不是未解之謎的全部。潛水員確認,散落到湖底的泥土量遠遠少於挖成此坑應有的土方量。況且,無論在大土坑周圍還是在冰洞周圍,連一點兒泥土也沒發現,那麼,從坑裏取出的絕大部分泥土到哪裏去了呢?難道它們不翼而飛了?
關於大土坑是隕石留下的推斷遭遇到聖彼德堡天文學家的駁斥。為此,專家們又重返出事地點進行第二次考察和研究,終於得出無可置疑的結論:這個撞擊地麵的不明飛行物不可能是隕石。其理由是,第一,假如是墜落的隕石,它必然隕落後在地上留下隕石坑,這個長寬尺寸規整的長方形溝塹無論如何也不能說成是隕石坑吧!而且,其形成角度更加排除了與隕星有關的可能;第二,隕石墜落後的地上形成的隕石坑約是其隕石大小的2~5倍,甚至連1千克重的隕石對天文學家來說都是一次矚目事件。假定這個大土坑是隕石墜落後形成的,那麼在現代化觀測技術和手段十分發達和完善的今天,如此之大的隕石隕落都發現不了——這怎麼可能呢?然而,科學家對那個大土坑的多次仔細和研究證明,那裏絲毫沒有隕石隕落後留下的熔化痕跡。況且,隕星隕落時,絕對應產生易辨的視聽效應。然而,發生這次事件時,卻絲毫沒有聽見隕星隕落時產生的那種視聽效應。因此,對這一事件徹底排除了隕星的可能性。
還有人推斷,這是美國製造的一種專門用於超低空飛行的間諜飛機,由於它超低空飛行,所以不能被雷達發現。然而,這一推斷更引起人們的嘲笑,因為航空專家認為,到目前為止,地球上還沒有這樣先進的飛行器——能以如此神奇的巨大力量“轟”地一下撞到凍土地上,然後還能繼續飛行,而且任何部件都完好無損。
那麼,這究竟是什麼東西造成的大土坑呢?俄羅斯著名超自然現象專家弗·基澤爾認為,這是一個來自地外的探測器,它完成正常考察——取完地球土樣後便悄然離去。
後來,又有幾個考察隊先後考察了這個大土坑。在1979年的一次考察中,研究人員對這個地方進行了磁強測定等考察,但毫無新結果,而考察隊員們的惟一新發現是,那個大土坑裏竟長出繁茂的植物,盡管大土坑周圍幾乎沒有任何植物。另外,在離大土坑100米處還發現了另一個土坑,奇怪的是,還從未發現有人為了某種用途在這裏從事這種土方作業。這一新發現的土坑周圍也是什麼植物也沒有,而坑裏卻長出了一小叢茂密的小樹。
俄羅斯科爾普湖之謎迄今懸而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