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0
雙層湖
內陸湖水,由於風和水流的帶動,常常上下攪動,溶合一起。可是,世界上有些內陸湖泊,卻層次分明,保持著明顯的分界線。
美國阿拉斯加北部有個巴羅角,伸進北冰洋中。這裏有個組瓦克湖,北部有一條狹長的陸地同北冰洋分隔,愛斯基摩人早就發現了它。湖水分兩層,各不相同。上層是淡水,生活著淡水魚類等,同該地江河中動植物一樣;下層是略帶苦味的鹹水,棲居著的各種動植物,卻同北冰洋的生物完全相似。
紐瓦克湖長180米、深約6米,水層的分界線位在距湖麵2米處。
據科學家研究所認為,這座湖是由一條把海和地逐漸隔開了的海灣形成的。冬季降下大量的雪,在春天的融化後,成為大量的淡水流入湖中。而每當海上風暴驟起時,風浪又將海水灌入湖中,由於海水比淡水重,自然就沉積在海底了。
在巴倫支海的基丁島上,有個水分結構比紐瓦克湖更奇異的湖泊。湖水成分可分五層:第一層水是淡水,生活著普通的淡水魚,種類繁多;第二層含有微量鹽類的水,棲居著節肢動物和甲殼動物,如水母、蝦、蟹等;第三層是鹹水,棲息著海葵、海星和海魚;第四層水呈紅色,宛如新鮮的櫻桃汁液,是水色最美麗的一層,裏麵生活著許多紫細菌,它們吸收湖底產生的硫化氫氣體作為自己的養料;第五層水是由湖中各種生物的屍體殘骸混合泥土而成,生物沉澱、腐朽後產生劇毒的態化氫氣體,除了嫌氣性細菌外,幾乎沒有生物的蹤跡。
這個湖泊的水為什麼保持有明顯的分界線呢?湖裏為什麼又生活著海洋生物呢?
科學家經過觀測研究後,作了這樣的解釋:這個湖位於北極地區,淡水是冰雪融化而來的。淡水較輕,因此位在最上層,而湖麵是終年凍結著的,擋住風的吹拂,湖水就很難溶合起來。它們都距離海洋很近,由於地殼的升降,海岸線的變遷,小片海水被封閉起來,變成湖泊,因此湖裏棲息了各種海洋生物。
不久前,在亞美尼亞又發現了一個雙層湖——塞凡湖。它麵積1400多平方千米,有28條河流注入,隻有一條拉茲丹河從這裏流出去。科學家發現,在湖底下40米深處,另有一個500多平方千米的湖。這種特殊的雙層湖,是一種罕見的自然現象。酒泉
在古代“絲綢之路”的河西走廊上,有“西漢勝跡”——酒泉。然而真正的酒泉不在這裏,目前有報道的飄著酒香的泉水,在世界上隻有兩處,其中一處在古巴,一處在我國。
古巴南部的海麵上,有一個聖薩爾瓦多島。島上有一股清泉,每天噴射3次,泉水帶有淡淡的酒香,飲後滿口生津,精神倍增。當地居民在新婚大喜之日常與新人一起痛飲這種“天然酒漿”,因為“酒泉”象征著“健康長壽、白頭偕老”。近年來,歐美遊客去四季如夏的聖薩爾瓦多島觀光的與年俱增。這裏除島上有“酒泉”之外,還因為在400年前哥倫布曾“大駕光臨”過該島。
我國江西省永豐縣富溪鄉白水村,也有一個“地老爺給人們釀造的天然啤酒”的泉水。
白水村,地處吉安盆地東部,是個古老而又年輕的村鎮,就連巴掌大的四百萬之一的地圖上,也有它的大名。這裏,山不高而秀麗,水不深而清澄。稻田成方,樹木成行,好一派江南風光。
一個科學考察組的人員,隨著熱情好客的主人,來到一座名叫九峰嶺的山腳下,導遊指著從岩縫中噴湧出來的一股山泉說,這就是1985年才被發現的“五味泉”。這泉噴水麵積雖然隻有1平方米,但泉眼竟有30厘米大,噴出來的泉水,透明、清澈、冰涼、無色,並伴有大量的氣泡(二氧化碳)。人們舀水品嚐,初飲幾口,甜味適中,細細品味起來,又覺得有點辣嘴麻舌。咽下喉頭覺得有點苦味,打了一個飽嗝,又噴出一股微微的酸味,真是具有鮮啤酒那種甜、酸、苦、辣、麻的味道。因泉水具有五味,所以當地人稱“五味水”或“五味泉”,而外地人則稱它為“天然酒泉”。
天然酒泉的發現,引起了專家、學者的興趣,紛紛前來考察研究,後經化驗鑒定,這處泉水屬碳酸型礦泉水。水中含有大量遊離二氧化碳,還含有碳、氫、氧、氮、鉀、鈉、鈣等10多種礦物質和化學元素以及鐵、銅、矽、氟、鋅、錳等10多種微量元素,各項水質指標均符合我國和世界衛生組織所規定的飲用水標準。具有多種功效,實屬國內極為罕見的礦泉水。
1994年初,在北京舉行的全國飲料保健品博覽會上,一種名不見經傳的礦泉水——罕露礦泉水以獨特的品質,引起了人們的注意。罕露礦泉水出在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境內的大興安嶺西南端的山腳下。泉池方圓15平方米,有6個泉眼,分別流出苦、辣、酸、甜、澀、鹹味的泉水,被稱為“六味泉”。神秘的石棺清泉
近30年前,英國《泰晤士報》懸賞數百萬英鎊,求解石棺之謎,引起了轟動。原來,法國南部的阿爾·修·提休古老教堂裏停放著一具奇特的石棺。村民們長年在這裏汲取“奇跡之水”治病。水不是放進棺內的;不知來自何處。每年水量多達700升。
原來石棺中遺骨的主人,是阿普頓和歇諾兩位修道士。傳說自從兩人的遺骨被收藏起來後,教民又別出心裁地在棺蓋上安了一根銅管。誰知數年後的一天,突有清泉由棺內向外滴出。從此年複一年,晝夜不息。
根據記錄,石棺滲出水是從公元960年開始的,也就是說,奇跡之水已經連續滴落了1000年以上。此水對治療濕疹、慢性胃病及肝病頗有神效。警官加貝斯·希沙說僅僅觸及奇水後,其妻與其子的感冒便不治而愈。甚至內科醫生安德魯·歐利爾博士也坦承,奇跡之水對自己的患者也極具奇效。據村民們說,這奇跡之水放進沒有蓋子的容器也不會蒸發,裝在密封的瓶子裏常年也不會發臭變濁。那麼這奇跡之水是一自然現象,還是人為所致?人們曾就此做了大量調查。
971年,人們曾連續兩周用塑料布包裹石棺,阻絕雨水及其他外來水源。但是,水仍然一滴一滴的掉落下來,並沒有因此而間斷。除此之外,人們還將整個石棺懸吊在半空中,經過幾天仔細的調查,沒有發現任何暗藏的溝、管或是夾板之類設施。而且,這段時間石棺還是如往常一樣,出水不止。濕氣的因素也曾有所考慮,但是每年700餘升的水量實在也太多了。更何況這座教堂是位於法國最幹燥的比利牛斯山脈。那麼,會不會是教堂裏的神職人員將水放進石棺裏呢?
據說,除納粹時期外,千餘年來這裏的居民每天都從附近村莊來此取水。慕名而來的研究人員和旅遊者更是絡繹不絕地到此參觀、研究。石棺卻塵封依舊,絕無滲水痕跡。而且,這水與附近湧出之水不同,含有微量的砷、氟、鍶等物質,成分相去甚遠。假如是劇烈的溫度變化帶來的水汽,那麼大理石棺上便應留有大量的碳酸鈣,但是奇跡之水的成分中並沒有這種物質存在。
1961年,兩位法國工程師斷言此水由地下水流入石棺所致,也曾將石棺墊高,但泉水依然一如既往,長流不息。瑞士學者亦曾專程前往探秘,但仍然無功而返。1970年,英國《泰晤士報》曾懸賞數萬英鎊,以吸引對這一奇跡之水感興趣的人士揭開石棺之謎。除此之外,教堂在數十年前也曾準備了1000枚金幣,作為對揭秘者的獎賞。但時至今日,這1000枚金幣依然寄放在修道院的金庫裏,誰也沒能領走。毒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