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酵的主角是微生物嗎(1 / 2)

發酵的主角是微生物嗎

微生物在發酵中的作用

“發酵工程”是個新詞,但用發酵方法來釀酒、製醬、做醋、做奶酪,卻是幾千年前人類就掌握了的生物技術。直到今天人們還在繼續做這些事。但傳統方法的發酵過程非常繁瑣,費時費力。比如用小麥、大豆等原料做醬油需要半年至一年的時間,而且還要準備好大大小小、許許多多的容器。

現代“發酵工程”的做法可就大不一樣了。以日本的一家製醬油的公司為例,他們的做法是,將一種耐乳酸細菌和一種酵母菌一起固定在海藻酸鈣凝膠上,再裝入製造醬油的發酵罐。將各種營養物和水從罐頂慢慢地注入,產品醬油就不停地從罐底流出來,形成一個連續生產的過程,從原料到成品的周期不到3天。

這裏提到的發酵罐是現代發酵工程的重要標誌。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發酵罐高度超過100米,容量可達4000立方米。

發酵工程的主角是微生物。微生物是一種通稱,它包括了所有形狀微小、結構簡單的低等生物。

一提到微生物,有些人就會皺起眉頭,感到憎惡。因為他們想到的是微生物帶來了人類的疾病,帶來了植物的病害和食物的變質。其實,這種感情是不太公正的。

對人類而言,大多數微生物是有益無害的,會造成損害的微生物隻是少數。就總體來說,微生物是功大於過的,而且是功遠遠大於過。近年來迅速崛起的發酵工程,正是這些微生物在忙忙碌碌,工作不息,甚至不惜粉身碎骨,才使得五光十色的產品能一一麵世。從乳酸菌飲料,到比黃金還貴的幹擾毒等藥品,都是微生物對人類的無私奉獻。微生物在發酵過程裏充當著生產者的角色,這與它的特性是分不開的。它們具有孫悟空式的生存本領、豬八戒式的好胃口,還組成了天下第一的“超生遊擊隊”。

孫悟空是怎麼折騰也不會死的英雄。微生物的生存本領也好生了得。它們對周圍環境的溫度、壓強、酸堿度、幹濕條件都有極強的適應力,在10千米深的海底,人會被壓成一張紙,而有些細菌仍逍遙自在地生活。在零下250℃的超低溫下,有些微生物仍不死去,隻是處於“冬眠”狀態而已。

如果條件適宜,微生物會不斷繁殖生長,從沒有見過它們自行死亡。而這幫不死的小家夥還極為貪吃,甚至饑不擇食。好吃的食品自不必說,連石油、塑料、金屬氧化物、工業垃圾和DDT、砒霜等毒藥,都會成為某些微生物競相吞吃的美味。

吃得多,長得快,繁殖速度自然十分驚人。如果一個大腸杆菌能順利無阻地繁殖,兩天後其重量等於地球重量的4倍。

現代發酵罐的巨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