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現在,巴拿馬運河在國際航運上起到巨大作用,這或許就是對死去的巴拿馬人民最好的報答。
巴拿馬運河是一條重要的國際航道,它的通航使太平洋到大西洋的航程縮短了10000多千米,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拉丁美洲東海岸與西海岸及與亞洲、大洋洲之間的聯係,具有重要的經濟和戰略意義。
巴拿馬運河的國際航道地位也體現在它的通航容量上,據統計,每年通過這裏的船隻有15000多艘,重量總噸位在1.5億噸以上。貨運量占世界海上貨運量的5%,世界上約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使用這條運河。而運河區的勞務收入和船隻通行稅,則是巴拿馬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
巴拿馬運河的流程
巴拿馬運河就像一座水橋,流淌在巴拿馬共和國的中部,在國際上發揮著它的重要意義。巴拿馬運河區是一個狹長的地帶,它的劃分是從運河的中流線向兩側延伸,寬16.1千米,長80多千米,總麵積為1432平方千米。
巴拿馬運河是複線水閘式的,船隻通過運河需經過3個水閘,每個水閘寬為34米,長為312米。曆史記錄上通過運河最長的船隻為296米,橫弦最寬為33米,噸位最重達到61078萬噸。海輪由大西洋航經巴拿馬運河駛向太平洋,首先駛入長約12千,寬150米,水深12.6米的利蒙灣深水航道至克裏斯托瓦爾港;然後通過由3座船閘組成的加通水閘後,水位升高26米,進入加通湖。
加通湖航道大約38千米,寬150米~300米,深13.7米~26.5米,其航向轉為東南,略呈S形,航至甘博阿;然後進入庫萊布拉航道,該航道長13千米,寬152米,水深13.7米;船隻之後再經佩德羅—米格爾船閘、米拉弗洛雷斯湖小段航道,以及由2座船閘組成的米拉弗洛雷斯水閘,這時水位複降至海平麵,到達巴爾博亞;路程最後一道是巴拿馬灣深水航道。船隻所經過的6座船閘,都是雙道對開閘門結構,這樣可方便來往船隻同時對開過往。
拓展閱讀
巴拿馬運河被稱為美國的“地峽生命線”。所以美國人一直將巴拿馬運河的主權控製在自己的手中。然而從1903年巴、美簽訂不平等運河條約以來,巴拿馬人民就為收複運河區主權開展了不屈不撓的英勇鬥爭。20世紀末,巴拿馬收回了屬於自己國家的運河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