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羅拉多河——生命之河
科羅拉多河小檔案
河流總長:2333千米
流域麵積:164.7萬平方千米
發源地:弗蘭特嶺西坡
河流注入:加利福尼亞灣
科羅拉多河是美國西部的生命之河,它的水資源支撐了整個西部城市的灌溉、發電等經濟事業的快速發展。科羅拉多河是北美洲西部一條主要的河流,它源自美國科羅拉多州中北部的南落基山脈中的弗蘭特嶺西坡,向西南流經猶他、亞利桑那、內華達、加利福尼亞等州和墨西哥西北端,最後注入加利福尼亞灣。
科羅拉多河河流簡介
科羅拉多河全長共2333千米,其中有145千米的長度在墨西哥境內,流域麵積64.7萬平方千米,流經7個州——懷俄明州、科羅拉多州、猶他州、新墨西哥州、內華達州、亞利桑那州和加利福尼亞州。
其中,有27千米的河道構成了美國亞利桑那州與墨西哥之間的國界。該河流經北美洲遼闊的幹旱和半幹旱地區,經大力開發,有“西南部的生命線”之稱。
科羅拉多河河流上遊因受落基山區海拔和地形的影響,氣候變化較大,最低氣溫-46.7℃,最高氣溫達42.8℃,年均降水量為200毫米~500毫米。一年中秋、冬、春三個季節降水形式多為降雪,春末夏初當氣溫升高時,積雪迅速融化,河道流量大增,因此上遊資源豐富。
河流中、下遊地區大部分屬幹旱、半幹旱氣候,支流較少,且水量漸減。河穀不寬,形成了許多峽穀地形,其中最為著名的是科羅拉多大峽穀,該峽穀東起小科羅拉多河入彙處,西至內華達州界附近的格蘭德瓦什岸,全長350千米,最深處達1740米。科羅拉多河下遊地勢多低窪,有山脈、盆地、沙漠等。
另外,河流含沙量很高,河水渾濁,呈暗褐色。每年泥沙入海量達到1.63億噸,河口不斷向前推進,河口處形成了麵積8600平方千米的三角洲。
除此之外,河流比降很大,從河源到河口總落差3500多米,形成了一係列的深邃峽穀,其中科羅拉多大峽穀也在其中。20世紀以來,在科羅拉多河先後興建起了眾多大壩和水庫,以及調水、水電工程,灌溉流域內外約5000萬畝農田,另外,還向加利福尼亞州南部20個城市提供水源。科羅拉多河流域生態環境壯觀,各種鳥類在河流上空飛翔,各種動物集中在河岸休息,野生動物們給這條河帶來了不少生氣。
美國開發最早的河流
科羅拉多河是美國最早進行水資源開發的河流。第一座大壩的建成是1936年胡佛大壩的完工,它標誌著河流大規模開發的開始。此後又有很多水利工程和調水工程投入運行,使得河流水資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有近80%的水資源用於農業灌溉,灌溉了7個州的土地。
由於科羅拉多州的滿科斯頁岩風化層隆起外露並含有大量鹽堿,河水反複地被引來灌溉,灌區土壤中大量鹽類被河水溶解後又排入河中。導致河水含鹽量不斷增加,被澆灌的土地鹽堿化嚴重,給流域內的工農業及生活用水帶來巨大危害和經濟損失。同時含鹽量高的水用於灌溉,排水管道受到腐蝕,使作物組成被迫改變,導致作物減產。為了解決這一係列問題,美國於1974年啟動了鹽堿控製計劃,並采取了相應措施。
從法律和水文意義上來講,過去的科羅拉多河是世界上最好調控的河流,而如今的協調卻不是那麼回事了。一個世紀以前,每年約有250億立方米的水流進加利福尼亞灣。1922年,就在大壩建設的前夕,律師們把科羅拉多河的水進行了分配,但自分水協議簽訂以來,河水徑流就一直在減少,年均徑流量也隻有160億立方米。
河流麵臨的水質問題
科羅拉多河的水質惡化已成為一個國際問題,遭受嚴重影響的是位於河流最下遊的墨西哥,含鹽量在國境線處從年平均800毫克/升猛增至1500毫克/升,致使墨西哥灌區的農作物枯死。過去上遊多餘的水下泄,有利於稀釋鹹水,近二十多年來,由於上遊水庫攔截,墨西哥境內科羅拉多河水量驟減。
目前,美國除了進一步加強科羅拉多河本身已建工程的科學經營管理的同時,還努力發展節水灌溉技術和城市及工業節水技術,不斷調節沿河各段用水,以緩解需水量超過河流及工程供水能力的矛盾。
拓展閱讀
1905年~1907年,加利福尼亞州南部英皮裏爾河發生特大洪水,致使沿岸人民的生命財產遭受重大損失,人們呼籲對河流進行治理。通過多年的開發和綜合治理,從大體上控製住了洪水和泥沙,同時也控製住了水汙染與土地鹽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