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熱帶雨林
亞馬遜熱帶雨林位於南美洲的亞馬遜盆地,占地700萬平方公。雨林橫越了8個國家:巴西、哥倫比亞、秘魯、委內瑞拉、厄瓜多爾、玻利維亞、圭亞那及蘇裏南,占據了世界雨林麵積的一半,森林麵積的20%,是全球最大及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
亞馬遜熱帶雨林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最好防線。亞馬遜熱帶雨林有480萬平方千米的麵積坐落在巴西境內。
亞馬遜熱帶雨林位於南美北部亞馬遜河及其支流流域,為大熱帶雨林,北抵圭亞那高原,西界安地斯山脈,南為巴西中央高原,東臨大西洋。
亞馬遜河流域為世界最大流域,發源於安第斯山脈,雖然長度在世界上處於第二位,但其流量和流域麵積是世界上最大的,居世界第一位。亞馬遜河流域麵積達到691萬平方千米,相當於南美洲總麵積的40%,從北緯5°伸展到南緯20°,經過秘魯和巴西在赤道附近進入大西洋。
亞馬遜河向大西洋排放的水量達到了每秒18萬立方米,相當於全世界所有河流向海洋排放的淡水總量的五分之一,從亞馬遜河口直到肉眼看不到海岸的地方,海洋中的水都不鹹,150千米以外海水的含鹽量都相當低,被人們稱為淡水海。
亞馬遜河主河道有1.5千米到12千米寬,從河口向內河有3700公裏的航道,海船可以直接到達秘魯的伊基托斯,小一點的船可以繼續航行780千米到達阿庫阿爾角,再小的船還可以繼續上行。
流經秘魯城市伊基托斯的亞馬遜河的源頭正式確定,是在秘魯安第斯山區中一個海拔5597米叫奈瓦多·米斯米的山峰中的一條小溪。溪水先流入勞裏喀恰湖,再進入阿普裏馬克河,阿普裏馬克河是烏卡亞利河的支流,再與馬臘尼翁河彙合成亞馬遜河主幹流。
從馬臘尼翁河的支流瓦利亞加河以下,河流就從安第斯山區進入衝積平原,從這裏到秘魯和巴西交界的雅瓦裏河,大約有2400千米的距離,河岸低矮,兩岸森林經常被水淹沒,隻是偶爾有幾個小山包,亞馬遜河已經進入了亞馬遜熱帶雨林中了。
亞馬遜熱帶雨林由東麵的大西洋沿岸延伸到低地與安地斯山脈山麓丘陵相接處,形成一條林帶,逐漸拓寬至1900千米。雨林異常寬廣,而且連綿不斷,反映出該地氣候特點,即多雨、潮濕及普遍高溫。
亞馬遜熱帶雨林蘊藏著世界最豐富最多樣的生物資源,昆蟲、植物、鳥類及其他生物種類多達數百萬種,其中許多科學上至今尚無記載。
在繁茂的植物中有各類樹種,包括香桃木、月桂類、棕櫚、金合歡、黃檀木、巴西果及橡膠樹。桃花心木與亞馬遜雪鬆可作優質木材。主要野生動物有美洲虎、海牛、貘、紅鹿、水豚和許多齧齒動物,亦有多種猴類,有“世界動植物王國”之稱,也因為麵積占全球雨林的一半,所以被稱為“地球之肺”。
這個雨林的生物多樣化相當出色,聚集了250萬種昆蟲,上萬種植物和大約2000種鳥類和哺乳動物,生活著全世界鳥類總數的五分之一。
有的專家估計,亞馬遜熱帶雨林每平方千米內大約有超過7.5萬種的樹木,15萬種高等植物,包括有9萬噸的植物生物量。而且大約有43萬種有經濟及社會利益的植物發現於亞馬遜雨林,還有更多的有待發現及分類。
在溫暖多雨的熱帶自然形成的、富有厚莖藤本、木質和草質附生植物的常綠森林生物群落,優越而穩定的環境為數以萬計的生物種類提供了最佳生存和發展的條件。
熱帶雨林是樹木的王國,種類極其豐富,通常在4000平方米內可以找到直徑10厘米以上喬木達40種至100種。它們較均勻混合生長,一般缺乏明顯優勢種類。
各種樹木的外貌彼此卻很相似:樹幹粗直猶如圓柱,在近樹梢處才有分枝,淺色樹皮薄而光滑。高大喬木的莖下部生有數片扁平三角形的板根,高約3米至8米,形態多樣。它們的葉片通常全緣、革質發亮,特別是大多具有顯著突出的尖形頂端,稱為滴尖。花普遍生在無葉的樹幹或老枝上,這種莖花是雨林喬木的典型特征,如可可樹、咖啡樹等皆是。
在水熱條件適宜的環境中,由於爭奪光照和生存空間的競爭異常強烈,所以喬木高度和形狀存在很大差別。上層喬木樹冠近圓形,連接稍密,約高20米至30米,最下層喬木樹冠呈錐形,常是最密集的一層。林下的灌木不多,葉常簇生於樹梢,草本稀疏而具有大型薄軟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