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腸樹屬蘇木亞科,落葉喬木,高達22米,花落後結出長棍棒狀不開裂莢果,長約30厘米到60厘米,1.5厘米到2.5厘米闊,需時一年才成熟,顏色由綠轉黑褐,每室有一種子,呈扁圓形有褐色光澤,果肉是瀝青狀黑色黏質,有一股刺鼻的氣味。種子有說味甜可食用,亦有說有毒,有輕瀉作用,古埃及人用此來作瀉藥用。樹皮含單寧,可作紅色染料。
事實上,亞馬遜森林和樹木的作用遠非以上這些,其最大價值是被世界公認為的氣候調節,被稱為“生命氧吧”。亞馬遜熱帶雨林同時具有調節熱量及水份的功能,且在氧氣及二氧化碳循環中,扮演吸收二氧化碳釋出氧氣的功能,因此,也有減緩溫室效應的作用。但令人遺憾的是,巴西境內迄今約有五分之一的熱帶雨林已遭到毀滅。由於亞馬遜熱帶雨林有480萬平方千米的麵積坐落在巴西境內,這就意味著亞馬遜森林的生態將會遭受嚴重破壞。
巴西是世界上森林資源的大國,但在20世紀90年代之前,巴西執政者對森林深遠和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很少考慮。這主要表現在始終沒有從政策和實踐中很好地解決森林保護問題,特別是亞馬遜森林保護和發展的問題。亞馬遜河流域占全巴西麵積的56%,相當於南美洲大陸的三分之一。
亞馬遜熱帶雨林植被豐富,每平方公裏不同種類的植物多達1200種。然而,隨著熱帶雨林的過度采伐,至少有50萬至80萬種動植物種麵臨滅絕。
資料顯示,1970年,當時的巴西為了解決東北部的貧困問題,大舉開發亞馬遜地區。於是,從1970年至2010年,巴西亞馬遜流域的大片原始森林遭到破壞,毀壞的熱帶雨林麵積達65.3萬平方千米。
僅從2001年至2010年的10年間,巴西就失去了16.5萬平方千米的熱帶雨林,麵積相當於烏拉圭或突尼斯。使巴西熱帶雨林的生態環境遭到進一步的破壞。
對此,巴西政府愈來愈清醒地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先後製定了多項環保政策,采取多種措施加強對林區環境的保護與監測。巴西政府先後頒布了《環境法》和《亞馬遜地區生態保護法》。在1988年所頒布的新憲法中,加入了有關環境問題的條文,規定亞馬遜地區是國家遺產,國家負責為該地區的持續發展尋求出路。
同時,出台了保護生態平衡的相關細則,提出了政府和公民在保護環境方麵的權利與義務。巴西國家林業發展局也製定有關法律法規,對毀林燒荒給亞馬遜森林造成嚴重災害的個人或機構,將以破壞生態環境罪予以起訴,給予嚴厲的法律製裁和巨額罰款。與此同時,巴西政府加大了相關資金投入。1991年至2002年,政府為保護亞馬遜地區生態和自然資源,累計投資近1000億美元。環保與可持續發展成為政府的優先目標之一。
為了防止亞馬遜熱帶雨林遭到進一步破壞,巴西政府計劃在2018年前每年退耕還林2100平方千米。專家認為,為保存熱帶雨林珍貴的自然功能及價值,目前還應采取的行動包括:
改變可能刺激砍伐森林或誤用土地的經濟及其他政策。例如應該停止對鼓勵開發森林的個人或企業提供稅務優待及補助。
促進鼓吹持久性土地及資源利用的政策。例如實行土地改革,對適當森林管理及再植森林的個人或企業,提供財政獎勵或優待。
鼓勵開發中國家發展能源政策,使其不再依賴破壞雨林來取的立即可用的資源。例如四線道高速公路使人容易進入叢林,大型水壩可以產生大量需要的電力,但是兩項工程都威脅雨林的未來,因此應該謹慎行之。
熱帶木材的進口應該禁止,木材須來自適當管理的保留區。
以貸款、獎金及技術援助的方式,鼓勵再植森林。
扶植培養雨林區的地方環保團體加強合作,影響當地政府政策製定。
拓展閱讀
在亞馬遜森林裏,動物種類同樣豐富多樣。其中生活於上層樹冠的哺乳動物比例很大,如長臂猿、黑猩猩等在樹冠與地麵間搜尋食物;較大型哺乳動物如象、鹿、獅、豹等以葉子、落果或動物為食;地下穴居動物以蟻類最多,為清除枯落物起了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