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架原始森林
神農架原始森林位於湖北省西部邊陲,東與湖北省保康縣接壤,西與重慶市巫山縣毗鄰,南依興山、巴東而瀕三峽,北倚房縣、竹山且近武當,轄一個國家級森林及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和一個國家濕地公園。
神農架原始森林總麵積達3253平方千米,活立木蓄積量達2019萬立方米,境內森林覆蓋率88%,保護區內達96%。
神農架最高峰神農頂海拔3105.4米,被稱為“華中第一峰”,最低處石柱河海拔398米,平方海拔1700米,3000米以上山峰有6座,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多座,被譽為“華中屋脊”。神農架山高穀深,水係深長,人跡罕至,長期處於原生態狀態,至今較好地保存著原始森林的特有風貌。
從地理位置來看,神農架是長江和漢水的分水嶺,屬北亞熱帶季風區;從地勢地形來看,神農架林區山連山、嶺連嶺,地勢落差大,樹林高大繁茂,山頂處還有無數人類無法攀援的洞穴,地形極其複雜,森林植被茂密、山高穀深,存在著多處人煙罕至的懸崖峭壁和密林。
神農架林區茫茫的林海,完好的原始生態係統,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宜人的氣候條件,原始獨特的內陸高山文化,共同構成了絢麗多彩的山水畫卷。也使神農架享有了“綠色明珠”“天然動植物園”“生物避難所”“物種基因庫”等眾多美譽。在地球生態環境日益遭到破壞、環境汙染日趨嚴重的今天,神農架正以其原始完美的生態環境而引起世人矚目,成為當今世界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淨土與樂園。
由於一年四季受到濕熱的東南季風和幹冷的大陸高壓的交替影響,以及高山森林對熱量、降水的調節,形成夏無酷熱、冬無嚴寒的宜人氣候。當南方城市夏季普遍是高溫時,神農架卻是一片清涼世界。
神農架地處中緯度北亞熱帶季風區,受大氣環流控製,氣溫偏涼且多雨,並隨海拔的升高形成低山、中山、亞高山三個氣候帶。年降水量也由低到高依次分布,故立體氣候十分明顯,“山腳盛夏山頂春,山麓豔秋山頂冰,赤橙黃綠看不夠,春夏秋冬最難分”是林區氣候的真實寫照。
神農架擁有當今世界北半球中緯度內陸地區唯一保存完好的亞熱帶森林生態係統,保留了珙桐、鵝掌楸、連香等大量珍貴古老孑遺植物。神農架成為世界同緯度地區的一塊綠色寶地,對於森林生態學研究具有全球性意義。
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立體小氣候,使神農架成為我國南北植物種類的過渡區域和眾多動物繁衍生息的交叉地帶。神農架植物豐富,主要有菌類、地衣類、蕨類、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各類動物主要包括獸類、鳥類、兩棲類、爬行類及魚類等。
神農架是我國內陸唯一保存完好的一片綠洲,動植物區係成分豐富多彩,古老、特有而且珍稀。蒼勁挺拔的冷杉、古樸鬱香的岩柏、雍容華貴的桫欏、風度翩翩的珙桐、獨占一方的鐵堅杉,枝繁葉茂,遮天蔽日。
珙桐為落葉大喬木,高可達20米。樹皮呈不規則薄片脫落。單葉互生,在短枝上簇生,葉紙質,寬卵形或近心形,先端漸尖,基部心形,邊緣粗鋸齒,葉柄長四五厘米,花雜性,由多數雄花和一朵兩性花組成頂生頭狀花序。
花序下有兩片白色總苞,紙質,橢圓狀卵形,長8厘米至15厘米,中部以下有鋸齒,核果紫綠色,花期四五月,果熟期10月。
珙桐的花呈紫紅色,由多數雄花與一朵兩性花組成頂生的頭狀花序,宛如一個長著眼睛和嘴巴的鴿子腦袋,花序基部兩片大而潔白的總苞,則像是白鴿的一對翅膀,黃綠色的柱頭像鴿子的嘴喙。
當珙桐花開時,張張白色的總苞在綠葉中浮動,猶如千萬隻白鴿棲息在樹梢枝頭,振翅欲飛,並有象征和平的含意。
珙桐喜歡生長在海拔700米至1600米的深山雲霧中,要求較大的空氣濕度。它也喜歡生長在海拔1800米至2200米的山地林中,多生於空氣陰濕處,喜中性或微酸性腐殖質深厚的土壤,在幹燥多風、日光直射之處生長不良,不耐瘠薄,不耐幹旱。
珙桐的幼苗生長緩慢,喜歡陰濕,而成年樹則比較喜光。
珙桐分布在我國雲貴高原北緣,橫斷山脈,秦巴山地及長江中遊的中山地帶。從地貌上看,多為丘陵,中山和高山峽穀地帶。由於它們在水平及垂直分布上幅度較大,因此分布區的環境條件的差異也較大。
珙桐分布區的氣候為涼爽濕潤型,濕潮多雨,夏涼冬季較溫和,年平均氣溫8.9℃至15℃,年降水量600毫米至2600.9毫米。分布區的土壤多為山地黃壤和山地黃棕壤,土層較厚,多為含有大量礫石碎片的坡積物,基岩為砂岩、板岩和頁岩。
珙桐多分布在深切割的山間溪溝兩側,山坡溝穀地段,山勢非常陡峻,坡度約在30°以上。
珙桐可用播種、扡插及壓條繁殖。播種於10月采收新鮮果實,層積處理後,將種子用清水洗淨拌上草木灰或石灰,隨即播在三五厘米深的溝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