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大草原
北美大草原小檔案
地理位置:落基山脈以東至密西西比河之間,北至加拿大中部,南至得克薩斯州。
重要數據:大草原東西長800千米,南北長3200千米,總麵積約130萬平方千米。
北美大草原也稱普列裏草原或北美大平原,普列裏源出法語,大平原之稱則來源於美國政府。
北美大草原主要包括了美國的科羅拉多州、堪薩斯州、蒙大拿州、內布拉斯加州、新墨西哥州、北達科他州、俄克拉荷馬州、南達科他州、得克薩斯州和懷俄明州,加拿大的草原三省(阿爾伯塔省、曼尼托巴省和薩斯喀徹溫省)及墨西哥的一小部分。
溫帶草原氣候下的大草原
北美大草原位於北緯30°~北緯60°、西經89°~西經107°的廣大溫帶平原地區,是世界上麵積最大的禾草草地。它從加拿大南部起,縱貫美國中西部,直到墨西哥中部與當地熱帶稀樹草原相接;橫向則東起美國伊利諾伊斯州西部和俄克拉荷馬州落葉林西緣,西至落基山脈。
大草原外貌走勢總體平整而緩緩向東傾斜。位於西經97°~西經98°以東,地勢較低的平原可稱為內陸低平原,主要在海拔500米以下。其北部冰川廣布、湖泊眾多,南部由密西西比河下遊衝積平原構成主體,較為低平。從東到西,如果按照濕潤度和植物高度、種類的變化,可將北美大草原分為三個草原帶:高草普列裏草原、混合普列裏草原和低草普列裏草原。
草原上可愛的小生靈
北美大草原主要的主要植物為針茅屬、冰草屬、須芒草屬、格蘭馬草屬和野牛草屬的植物,與歐亞大草原上的植被有些許差異。大草原的植被主要是草,在草原的邊緣地帶有部分稍大型植物,如絲蘭、仙人果等,現在許多草被已辟為農田。
大草原地帶多大體形動物,特別是有蹄目,如北美野牛、穆斯登馬、叉角羚羊等,後者為該區的特有動物。
齧齒目和爬行類動物相當繁多,前者如黃鼠、土撥鼠、北美洲特有的黑尾土撥鼠等,後者如各種蜥蜴、有毒的響尾蛇等。鳥類中較突出的有黑雷鳥、吐綬雞、兀鷹、杜鵑等。大部分地區本是美國野牛的家,但它們在19世紀中後期被獵殺到瀕臨滅絕。
大草原是許多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棲息地,這裏生活著北美跑得最快的陸地動物——叉角羚和一種掘洞的土著“居民”——草原犬鼠。
北美大草原上那漫無邊際、參差不齊的荒草,漫過東部林地,覆蓋了長有稀疏的橡樹的平原,一直延伸到裸露出岩石的丘陵地帶,織就了一幅變化多端、美麗豐富的大地毯。在這裏,青草和野花充分利用了有限的降雨,蓬蓬勃勃地生長著,野火維持了草原生態係統的平衡和發展。
地質地貌奇特的草原
地質其下覆基岩為海相及淺水相的沉積岩,主要由緩緩傾斜的頁岩、石灰岩、砂岩等組成,厚度可達5千米。本區大部分表層為年輕的陸相沉積洪積物組成,在北部還被更新世的冰川物質不連續地覆蓋,還有黃土沉積物出現。總的來說地質情況比較簡單,地質運動表現不太強烈。
位於內陸低平原和落基山之間的大草原,由於伴隨落基山隆起而發生的不等量上升,地勢自西向東傾斜,由海拔1800米降至500米。
從整體看地麵平展,因受河流切割,形成一係列東西向的河穀地。大致以普特拉河為界,以北地段第三紀岩層多被侵蝕,為一典型的剝蝕平原,冰川地貌分布很廣,地形略有起伏,局部地方尚存有點綴於曠野上的少量穹地和低丘。南部中段廣泛保存著第三紀的堅硬岩層,地勢較高,海拔1500米~1800米,為一殘積平原,有高平原之稱。
普列利大草原是典型的溫帶草原,為發展農牧業提供了廣袤的空間。
拓展閱讀
黑尾土撥鼠又稱黑尾草原犬鼠,是鬆鼠科的成員,不像其他土撥鼠,黑尾土撥鼠並不冬眠。白天活動,善於挖掘洞穴,以草本植物為食。它們的洞穴能根據自然地形分成若幹個區,仿佛是一個“城鎮”。一個群體通常約占地2公頃,這是“城鎮”的一個基本單位。同一集群中的成員共用一條特別建造的地道,領域裏的食物也是共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