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草原
澳大利亞草原小檔案
地理位置:澳大利亞,瀕臨南大西洋。
重要數據:麵積約有1000多公頃,幹熱氣候。
澳大利亞草原因其地形為台階式的海岸平原,由不高的山地圍繞,因而阻擋著濕潤的海洋氣流的侵入。其中央為低地,海拔100米~200米,年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主要是大麵積的荒漠,約占總土地麵積的44%。
草原之國
澳大利亞是草原之國,畜牧業發達。另外,澳大利亞素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美譽,近200年來,養羊業一直是澳大利亞經濟的主要支柱和大宗出口創彙行業。
澳大利亞是世界天然草原麵積最大的國家,達4.58億公頃,也是世界上人均占有土地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人均農牧業用地27公頃,人均耕地2.8公頃,人均森林和林業用地6公頃。牧場麵積占世界牧場總麵積的12.4%,天然草場占國土麵積的55%。
澳大利亞畜牧業是以天然草地資源獲取飼草料的放牧型畜牧業。澳大利亞的草地利用也同樣經曆了草原自然利用——過度放牧——草場退化沙化——草原科學管理和集約放牧的過程。澳大利亞的大部分草地在20世紀初就已滿負荷或過度放牧。但近數十年來經多方努力,過度放牧已逐漸得到控製和改善,對天然草地的利用非常重視,同時,加強人工、半人工草地建設,保持了畜牧業的穩定健康發展。
人工草地和改良草地所占草原麵積的比重,是一個國家畜牧業發達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建立人工草地可以大幅度提高草地生產能力,改善草地質量,產草量一般比天然草原高2~5倍。澳大利亞重視人工草地和草地改良,擁有人工草地2667萬公頃,占全國草原總麵積的58%,在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
幹熱氣候下的草原
因澳大利亞的草原離海近,環境相對溫潤,植物相對豐富些。
澳大利亞廣大幹燥區的熱帶草原通常以三齒稃草為主,叢生草的底部捕捉風吹沙,形成典型的圓丘。北方較濕的草原區以黃茅屬和高粱屬為主,米契爾草屬廣布於季節性幹燥區,尤其是在東部斷裂的黏土上。
其他禾草種類通常是次要的,但可能支配著某些地方。木本植物可能數量太多,讓植被不能被視為真正草原。
米契爾草原一度單純得多,直到家畜密集放牧使情況改變為止。如今,大片地區已被人類引進的非洲灌木刺槐入侵。
草原上的有袋類動物之王
澳大利亞草原最大的土生動物是袋鼠,其中以紅袋鼠最大,這種動物在典型情況下出現於可見天然草原的幹燥內陸區。然而,從其他大陸引進的哺乳動物已變得同樣常見,包括牛、綿羊等家畜,還有駱駝、馬、驢、山羊等野生動物。
歐洲兔也是廣布、豐富而破壞性強的,主要捕食者為澳洲野犬;爬蟲類非常多樣,尤其是蜥蜴;鳥類包括大型不飛的鴯鶓,還有各式各樣的鸚鵡和飛行動物。
紅袋鼠又名大赤袋鼠。這類袋鼠是袋鼠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產於澳大利亞及其附近島嶼,是澳大利亞的特產動物之一。
紅袋鼠其實隻有雄性體色是紅色或紅棕色,其雌性體色都呈藍灰色。它們一般1.5歲~2歲成熟,壽命20年~22年,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公約附錄上。紅袋鼠全年均可繁殖,經過艱苦的“十月懷胎”——袋鼠的孕期為343天,一般產下一仔。
袋鼠前肢短小,後腳長而有力,行進時,完全以後腳來跳,大尾巴則保持平衡。
它們善於跳躍,能跳7米~8米遠,1.5米~1.8米高。如果它們去參加奧運會,一定能拿到“跳高和跳遠冠軍”。大袋鼠喜歡搞“小團體”,往往是結小群生活於草原地帶,活蹦亂跳地在夜間覓食各種草類、野菜等。
拓展閱讀
澳洲野狗這一物種並不局限分布於澳大利亞本土,野生種群主要生存在澳洲和泰國,有部分群落分散分布在東南亞其他地區和新幾內亞。澳洲野狗具有優雅的長腳,動作非常敏捷,其運動、速度和耐力都極優秀。澳大利亞的澳洲野狗往往比亞洲的野狗大,濃密的尾巴比其他野狗更近似狼,該物種具有食肉類動物才具有的較大的犬齒。除了捕食鼠、兔等哺乳動物外,狗群經常合作捕獵大型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