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的楊貴妃墓(1 / 1)

跨國的楊貴妃墓

馬嵬鎮的楊貴妃墓

楊貴妃墓坐落在陝西省興平縣馬嵬鎮西5千米處,緊靠西寶公路,距興平縣城12.5千米是一個比較小的陵園。大門頂額橫書“唐楊氏貴妃之墓”7字,進門正麵是三間仿古式獻殿,穿過獻殿便為墓塚,高約3米,封土周圍砌以青磚。

楊貴妃死後,就地掩埋,馬嵬坡就成了她的墓地。據說,楊貴妃縊死時掉下一隻靴子,馬嵬驛的一個驛卒拾到後,帶回家交給母親保存,引得周圍村落的人都前來觀看。過客每看一次,就要收取百錢。盡管如此,看的人依然絡繹不絕。後來,唐軍收複長安,唐玄宗返回宮中,聽到這個消息,就叫人以高價買下靴子,仍然埋在這座貴妃墓中。

自1985年以來,當地政府對貴妃墓進行修葺,新修了圍牆、碑廊、獻殿、亭子。特別是在墓園後麵增設了一座6米高的楊貴妃大理石雕像,現成為人們來此旅遊留影的最佳之地。

碑廊嵌有大小不等的石碑數通,刻有曆代名人來此的題詠。晚唐詩人羅隱路經馬嵬坡作詩說:“馬嵬楊柳綠依依,又見鑾輿幸蜀歸。泉下阿環應有語,這回休更罪楊妃。”鴉片戰爭後被謫戍伊犁的林則徐,路經陝西曾題太真墓詩:“六軍何事駐征驂,妾為君王死亦甘。拋得峨嵋安將士,人間從此重生男。”

黃海彼岸的日本貴妃墓

1963年,一位日本少女在電視台展示了她的家譜和古代文獻,言之鑿鑿地稱她為楊貴妃在日本的後裔,在日本引起了一陣不小的轟動。

在日本史學家邦光史郎的《日本史趣事集》、渡邊龍美的《楊貴妃複活秘史》以及我國《文化譯叢》上刊載的譯自日本的《中國傳來的故事》裏,都講述著一個未死的楊貴妃的故事。

據說,楊貴妃在馬嵬坡並沒有被縊死,而是由陳玄禮、高力士策劃,用一個宮女做替身死去,然後叫人護送貴妃南逃。當時我國同日本有海上交往,經過艱險的漂泊,終於在日本久津半島的唐渡口登陸,定居在油穀汀。由於長期顛沛流離,貴妃身染重病,不久就死去了,當地人對她深表同情,把她安葬在那裏。

楊貴妃墓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油穀汀,背倚微微起伏的山岡,麵臨平闊壯觀的大海,墓基是一塊由亂石組成的麵積有幾十平方米的平台,台上有5座石塔,日本人稱它為“五輪”,相傳,楊貴妃就安眠在五輪塔下。

後來,唐玄宗終於知道了楊貴妃客死東瀛的消息,哀痛欲絕,為了給貴妃祈福,他派白馬將軍陳安帶了兩尊佛像——釋迦如來和阿彌陀如來,準備安置在楊貴妃歸宿之地。陳安將軍踏遍了日本大小列島,沒有找到這個地方,隻好把這兩尊佛像暫時安放在京都清涼寺之後回國。

後來,日本當局發現了楊貴妃墓地,要清涼寺交出佛像,清涼寺則認為佛像在清涼寺安置已久,評價甚高,名聲日大,不願意將佛像交出。作為一種變通的辦法,他們請日本最負盛名的工匠,照原像製作兩尊,把4尊佛按新舊搭配,留兩尊在清涼寺,另兩尊在貴妃墓地建兩尊院安置。

如今,兩尊院的兩尊佛像被指定為日本國家重點保護文物,油穀汀的兩尊院墓地和五輪塔,則是山口縣級指定有形文物。據說貴妃墓前香火不斷,因為人們認為朝拜了楊貴妃墓,就可以生出漂亮可愛的兒女。楊貴妃喜歡吃的山東肥城桃,已被日本大津郡引種、栽種,稱為“楊貴妃桃”。

拓展閱讀

與楊貴妃一樣作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在幫助勾踐複國後便過著隱居生活。至於她的墓,有的認為在今天的上海市,也有的認為她與範蠡合葬在安徽省渦陽縣西陽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