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墓的千古之謎(1 / 2)

成吉思汗墓的千古之謎

蒙古族盛行的密葬

由於蒙古族盛行密葬,所以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處始終是個謎。所謂密葬,就是在墓地上不留墳塚、碑記一類的標誌物。《黑韃事略》一書中專門講到蒙古人“其墓無塚,以馬踐蹂,使如平地”的習俗。

但是按照加賓尼的說法,蒙古人的這種埋葬方式可能還有保密的目的——埋葬後將墓穴填平,“把草仍然覆蓋在上麵,恢複原來的樣子,因此以後沒有人能發現這個地點”。

元末人葉子奇的《草木子》一書同樣描寫了蒙古帝王死後的喪葬情形。他們死後一律被送到漠北墓區深埋,埋畢用萬馬踏平,待草長之後再解嚴。那麼成吉思汗的親族要想祭奠他該如何找到埋葬地呢?原來人們會在死者葬地牽來一隻駝羔,他們當著母駱駝的麵將駝羔殺死並將血灑在墓地。

以後每遇祭祀的時候,人們就把那頭母駱駝牽來,如果母駱駝在一個地方久久徘徊,哀鳴不已,那麼這個地方就是陵墓所在地。

探尋成吉思汗墓

人們一直認為成吉思汗的陵墓裏可能埋藏著大量奇珍異寶,裏麵的工藝品甚至比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還要壯麗。自從成吉思汗死後,雖然中國戰亂不斷,但是他的陵墓一直沒被找到,這意味著陵墓迄今仍完好無損。

其實一直以來,有關成吉思汗陵墓的尋找就是國內外考古界的一大熱點。距離時間較近的一次為2000年夏天美國人穆裏·克拉維茲的考古活動。他們於2001年7月底在賓得爾山北麵的烏格利格其賀裏木發現了距地麵11米處的一個龐大的陵墓群。但最後證明這實際上是一處假墓地。對於成吉思汗墓地的具體位置,多年來大致形成了三種說法:一是位於蒙古國境內的肯特山南、克魯倫河以北的地方;二是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阿勒泰山;三是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的六盤山。

認為在蒙古國肯特山的依據是:有關史料記載,成吉思汗生前某日,曾經在肯特山上的一棵榆樹下靜坐長思,而後忽然起立,對手下隨從說:“我死後就葬在這裏。”

南宋文人的筆記中也記載,成吉思汗當年在寧夏病逝後,其遺體被運往漠北肯特山下某處,在地表挖深坑密葬。其遺體存放在一個獨木棺裏。認為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阿勒泰山的依據是:成吉思汗在生前曾親自指定阿爾泰山脈一處人跡罕至的地方,作為自己將來的安葬之地。認為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六盤山的依據是:有記載說,成吉思汗是1227年盛夏攻打西夏時死於六盤山附近。考古專家據此認為,按照蒙古族過去的風俗,人去世3天內就應該處理掉,為的是怕屍體腐爛,靈魂上不了天堂。因此,成吉思汗去世後就地安葬的可能性很大。

後來從內蒙古自治區傳來消息,成吉思汗墓有可能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此墓地距離鄂爾多斯市內的成吉思汗陵不足200千米。但據了解,證明是成吉思汗葬身之地的石窟尚缺乏直接證據。石窟是當年成吉思汗養傷所在地,內蒙古自治區社科院著名研究員潘照東認為阿爾寨石窟是證明成吉思汗陵就在附近的重要遺跡之一。石窟中壁畫的內容與《草木子》中記載的成吉思汗下葬後萬馬踏平墓地不留墳塚的場景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