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灰下的龐貝死城(1 / 2)

火山灰下的龐貝死城

被火山掩埋的龐貝城

在意大利半島西南角坎佩尼亞地區,有一座曆史久遠的古城——龐貝城。據考證,龐貝古城是在公元前7世紀由奧斯坎斯部族建立的,後來其他部族也來此定居。

至公元前2世紀,龐貝城被羅馬人所占領。在公元79年以前,羅馬的貴族富商們紛紛到此營建別墅,開設旅館和商店,人口增至25000多人,成為鼎盛一時的繁華城市。

公元79年8月24日清早,龐貝城的居民像往常一樣開始了他們一天的生活——工作、學習、吃飯。突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頃刻之間,維蘇威火山爆發,前所未有的浩劫降臨在這座古城上。

灰黃色的山頂上隆隆巨響,火山口噴射出巨量而濃鬱的硫化氣浪,慘白的煙幕在空中彌漫開來,擋住了陽光,天色突變昏暗,整整3天不見陽光。灼熱的岩漿和火山灰吞噬了龐貝城。這座豪華的古城迅即被埋葬在熱塵火海之中。沸騰的熔岩和厚厚的火山灰像烏雲一般籠蓋了整個城市。

就這樣,古城從古羅馬的地圖上消失了,曆史的記載從此中斷了。此後,維蘇威火山於203年、305年、472年、512年、536年……又多次爆發過。由於火山灰和熔岩的多次覆蓋,使地下的古城埋得更深了。後人在地麵上再也見不到古城的一點蹤跡了。

龐貝城的挖掘工作

1748年,當地農民在龐貝古城遺址偶然發現了一些遺物,於是尋找龐貝古城的發掘工作就此開始了。4月6日,從棕紅色的火山灰堆底下發現了第一幅壁畫。4月19日,挖出了第一具屍體,身旁撒落一些古代的金幣和銀幣,從屍體留在地上的痕跡來看,這個死者正在急匆匆地去抓滾落的金幣時就因火山爆發而致死了。這年11月,發掘工作進展到一個橢圓形的窪地,即原先的露天劇場。

1763年,發掘出一尊大理石雕像,像座上刻有護民官的告示,一通石碑上刻著“龐貝市公所”。人們斷定,此處就是龐貝古城遺址,但很少有人了解該城的確切方位。直至1860年,人們才開始對它進行係統的挖掘。

1890年,考古學家烏塞皮·菲奧雷利為使挖掘工作走向正軌,研製了一種新的發掘技術,使死城中被埋葬的人、動物、家具和木製建築物等很好地再現了當年被埋葬前的各種風貌。

這種新技術是先小心地一層層將火山灰岩剝離下來,以便保持物體原來的形狀,接著把石膏漿灌到物體與火山灰岩之間的縫隙中,最後將物體完整無損地摘取出來。再將水泥倒入與原物體一模一樣的火山灰模子,澆鑄後形成的塑像栩栩如生,再現了當年古城居民臨死前的各種姿態。

至1911年,龐貝城的建築物底部才被挖出來。從此以後,對龐貝城的發掘工作斷斷續續地一直在進行。發掘出來的大量藝術品、器皿用具和工具後來都在那不勒斯國家博物館展出。出土的許多文物和屍骨,為人們提供了極有價值的科學研究線索。直至今天,龐貝城的3/5已被發掘出來,重見天日。

龐貝城風貌的再現

龐貝城占地1.8平方千米,有長達4800米的石砌城牆。街道規劃得十分出色,像圍棋盤一樣井然有序。縱橫各兩條石鋪街道構成井字形是主要交通線,街道上印有深深的車轍,仿佛剛有馬車駛過似的。街心有雕塑像的噴泉,以供市民生活需要。許多建築以優美的雕刻藝術加以裝潢,宏偉壯麗。城內的住宅一般都是高宅深院,院中有噴泉和魚池,屋後還有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