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龐貝居民對劇院的興趣頗濃,舞台布置十分豪華,全城共有大型劇場3座,最大的一座能容納觀眾20000多人。龐貝城裏至少有3家公共浴室,冷熱浴、蒸氣浴樣樣俱全,還有化妝室、按摩室,牆上都飾有石雕和壁畫。
古城最東頭有一座圓形體育館,能容納10000多名觀眾。城市的西部是一個公共廣場,它是全市政治、經濟和宗教活動的中心。廣場東側是工商業者聯合會會館。廣場北側有一座神殿,廣場南側是市政府機關。
在古城遺跡中充分地反映出當時羅馬社會道德的墮落情況,一部分人沉溺酒色,風俗敗壞,尋求刺激性的感官享受和淫靡生活。古龐貝城中有兩多:一是妓院多,一是酒店多,堪稱為酒色之都。
市場的角落裏還有成堆的魚鱗,龐貝人總是先將魚清洗幹淨再出售;而酒吧的牆壁上仍寫有“店主,你要為你的鬼把戲付出代價,你賣給我們水喝,卻把好酒留下。”一戶人家的後花園裏種滿了夾竹桃,廚房的鐵爐上架著平底鍋,餐桌上的雞蛋旁放著一個小人玩偶。
公元79年,一位龐貝人死在繪有植物花葉的壁畫下,當人們於上千年後挖掘出他的遺骨時,發現那幅壁畫上刻有一句銘文:“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永恒。”
雖然地球史上每一次火山爆發無不令地貌滄海桑田,但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的爆發卻的確令一座城市獲得了永生——龐貝無法躲過火山的劫難,但它被掩埋封存在漸漸冷卻、凝固、變硬的火山灰中,最終竟躲過了上千年歲月的侵蝕。
古物館的人體化石
龐貝古物館收藏著一類特殊的藏品,那就是考古學家依據出土的人體硬殼製作的人體塑像。在火山噴發的一刹那,無數的受害者在火山浮石、毒氣、火山灰的夾擊中喪生。
火山灰包裹了他們的軀體,凝固了他們最後的姿勢,將龐貝人臨終前的所有細節都記錄了下來。這些人死時大多和他們的財產在一起,有些死難者則手裏握有神像,這說明他們在危難時沒有忘記向神靈求救。雖然這些人已經逝去近2000年,卻仍能給每一個來到這裏的人以極大的震撼。
其實這些“人體化石”並不是化石,當時沒有留下殘骸。由於火山灰等噴發物的溫度、化學性質的原因,死屍很難保存下來,當時很多死者的屍體被火山灰裹住了,時間長了屍體都腐爛了。
但是火山灰留下了很硬的空殼,考古學家們用了一個辦法,就是水泥灌注,這樣很容易複製出來死者的雕像,這個做法是1890年開始的。1991年用同樣的方法,又複製出來9具屍體,使得人們對災難最後一刻龐貝居民所忍受的痛苦和當時的慘狀了解得更多。
對龐貝城的未來擔憂
今天的龐貝城雖然叫做死城,但它卻已成為吸引全世界旅遊者的地方,終年旅客川流不息,熙熙攘攘熱鬧非凡。人們往往從古城殘留的頹垣斷柱,聯想到人類坎坷的曆史。
唯心主義者鼓吹的“天神懲罰”之說當然隻是無稽之談,但人類在同地震、火山爆發之類的自然災害的鬥爭中,確實付出過巨大的代價。維蘇威火山今後還會繼續噴發嗎?悲劇還會重演嗎?死城還會第二次被埋葬嗎?
拓展閱讀
公元79年,赫庫蘭尼姆古城與龐貝、斯塔比亞兩城一起為維蘇威火山大噴發所淹沒。古城發現於1709年,1738年起采用井巷式挖掘,1828年開始進行水平挖掘。龐貝城和赫庫蘭尼姆城相距8000米,位於意大利那不勒斯東南的維蘇威火山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