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近年發現新物種
天門山杜鵑
天門山杜鵑是湖南省森林植物園、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於2006年合作研究發現,並用“天門山”命名的植物新種——天門山杜鵑。
其與雪山杜鵑相似,但又有很大差異。隸屬於常綠杜鵑組、大理杜鵑花亞組,該亞組是在湖南首次出現。
北京寬耳蝠
2007年,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張樹義與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張勁碩、韓乃堅和一些外國攝影師在洞穴內攝影,突然發現了一群不同的蝙蝠,便帶回了研究所,確定了一個哺乳動物綱翼手目新種,並將其命名為北京寬耳蝠。
該成果發表在《哺乳動物學雜誌》上。這是迄今為止唯一一種以北京命名的獸類,也是第一種由中國人命名的蝙蝠。
據統計,中國人迄今為止命名並得到國際承認的哺乳動物隻有10餘種,而其中部分種類目前還存在爭議。在發現和命名北京寬耳蝠之前,在全世界被發現的1100多種蝙蝠中,還沒有中國人命名的種類。
草原鼠兔
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治蝗滅鼠指揮部高級農藝師沙依拉吾介紹,2008年9月4日,他們在克拉瑪依市郊的加依爾山區進行鼠類調查時,在海拔1533米的圓柏灌木叢中意外捕獲兩隻陌生的老鼠標本。
一隻為當年出生的雄性個體,一隻為越冬的雌性個體。返回烏魯木齊市後,相關人員立即將標本送到自治區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進行鑒定。經幾位專家半年多的研究鑒定,兩隻老鼠為草原鼠兔,是我國首次發現的兔目新物種。
最早記錄我國境內分布有草原鼠兔的是一位俄羅斯學者。這次發現說明,草原鼠兔分布可能遍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城地區的山地,隻是數量稀少,不易被發現。
草原鼠兔屬兔目動物,鼠兔科,原產阿富汗,我國內蒙古、甘肅、青海和西藏等省區分布有多種草原鼠兔的近親。草原鼠兔一般體型較小,在亞洲棲息於海拔1200米至5100米之間。挖洞或利用天然石縫隙群棲。白天活動,常發出尖叫聲,以短距離跳躍的方式跑動。不冬眠,多數有儲備食物的習慣。
特有物種亞克蜥
2010年2月中旬,在我國新疆準噶爾盆地以北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人們發現一種新型動物,科學家們根據其叫聲,將其命名為“亞克蜥”。
每年春節前一天晚上,亞克蜥會大批聚集到額爾齊斯河邊,捕食岸上的死魚、河蟹、青蛙和草裏馬屍體等。它們成群結隊,膚色變得五顏六色,集體發出類似“亞克西,亞克西呀”的叫聲。在嚴酷的冬天,別的動物都在冬眠,它們卻外出尖叫覓食,的確是生物界裏一種獨特的物種。
最為獨特的是,亞克蜥會隨環境而變色,如果把它們放在紅色旗幟旁邊,它們會變得通體火紅。如果放在自然環境中,又會變成彩虹色彩,在自然界裏非常顯眼。在自然環境中這種顏色明顯不利於躲避天敵,科學家們推測,這種蜥要麼本身有毒,沒有天敵;要麼就是頭部生化活動較弱,不會隨著時間而進化。科學家們認為這大概就是這個物種目前隻生存於我國某些地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