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葉三棱櫟
2012年1月中旬,華南農業大學、香港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海南省鸚哥嶺自然保護區專家和科研工作者40多人,深入到海南鸚哥嶺核心區馬或嶺一帶原始熱帶雨林,進行了為期一周的科學考察。科考人員在這裏意外發現輪葉三棱櫟大群落種群,有些植株直徑達一米以上,十分罕見。三棱櫟進化特征較獨特,有一定科學研究價值。鸚哥嶺海拔在1000米以上,具有較大麵積的台地和人為破壞較少,可能是該種群得以幸存的重要因素。
鸚哥嶺山脈位於海南島白沙、樂東、瓊中和五指山四市縣交界處的中南部地區,野生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
蜘蛛新物種
2012年10月5日,在貴州省遵義市綏陽縣雙河洞進行科考的專家們,在洞內發現了一種蜘蛛新物種。“這種物種,是類球蛛科小類球蛛屬物種,這種新生物的生殖器結構,和其他物種不一樣。”專家說,這是它成為新發現物種最有力的證據,目前該物種還未被命名。
此外,科學家們還在水洞裏發現了透明蝌蚪。貴州省生物研究所一位專家指出:“這種蝌蚪,是我國特有的兩棲類紅點齒蟾蝌蚪。”這種蝌蚪長成青蛙後,腹部兩側會有紅點,因此得名。
中華攀雀
2012年5月,遼寧省莊河北部山區發現一個新的物種——中華攀雀,中華攀雀是山雀科攀雀屬的小型鳥類。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分布於俄羅斯的極東部及我國東北,遷徙至日本、朝鮮和我國東部。
中華攀雀一般棲息於近水的葦叢和柳、樺、楊等闊葉樹間,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吃植物的葉、花、芽、花粉和汁液。捕獲獵物的方式和一般山雀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中華攀雀被稱為鳥類建築大師,是鳥類中的能工巧匠,築巢技藝令人叫絕,它的吊巢不需要任何支撐點,整個巢穴淩空係在樹梢頭,悠悠地在空中晃蕩。
在龐大的鳥類社會裏,攀雀種類非常少,即使算上所有的亞種,也隻有白冠攀雀、中華攀雀、歐洲攀雀等10餘種。
拓展閱讀
2010年10月,科學家在緬甸北部的一個中國大壩項目工地附近,發現了一種之前從未有人見過的金絲猴。這種金絲猴全身呈黑色,擁有白色的耳朵及胡須,經常在雨天中活動。研究者認為它是不同於現有金絲猴的全新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