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棘魚真的滅絕了嗎(1 / 1)

腔棘魚真的滅絕了嗎

腔棘魚成為活化石

腔棘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魚種之一,也通常被看做是一種活化石。據有關資料記載,早在4億年前,這種腔棘魚就先於恐龍出現了。等到恐龍滅絕後,因為人們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未再見到過它們的蹤影,於是便認為它們也隨著恐龍一起消失了。

但是,從1938年開始,腔棘魚的後裔矛尾魚的蹤影被人類陸續發現,從此腔棘魚便被稱為“恐龍時代的活化石”。

腔棘魚是如何被發現的

1952年12月10日,在位於非洲東海岸與馬達加斯加島之間的科摩羅群島附近捕捉到一條活著的腔棘魚。其後至1955年7月,在科摩羅群島近海150米至270米的深處,共捕捉到15條這種魚。

基於上述事實,那些將信將疑的學者們終於相信腔棘魚存在的事實。德國一位科學家還在科摩羅群島附近的西印度洋水深近200米處拍攝到6條腔棘魚照片。長約1.5米的腔棘魚時而倒立,時而仰遊,時而倒遊,還做出一些其他不平常的動作。

乍看,它們全身的鰭在沒有規律地擺動,好像在跳“迪斯科”,仔細觀察才發現,它們的每個動作都是密切配合的,猶如駿馬奔騰時四蹄協調一樣。

腔棘魚的生活習性

腔棘魚屬夜習性動物,白天都躲藏在170米至230米深的洞窟裏,研究發現經常會有很多條腔棘魚一起在同一個洞窟裏的情形,是否有群居性及彼此會不會進行溝通等都尚未被解明。

腔棘魚主要用其尖銳的牙齒緊緊咬住獵物,它們隻會捕捉口部正前方的獵物,不會左右巡回尋找食物,像這種依賴偶然性的狩獵方式的成功率很低。所以它們在攻擊時,動作敏捷又準確,並且能在短時間加速,在獵物來到眼前的瞬間腔棘魚就已經抓住它了。它們主要捕食的對象是深海魚類。

腔棘魚如何生存至今

腔棘魚是錯過了其祖先向兩棲動物進化的機會而遁人海底的那部分魚的子孫。腔棘魚起初是生活在淡水中的,後來隨著地理、氣候等環境變化,一部分爬上陸地,向兩棲類動物進化;而另一部分則移往海中,在深海的底部安家。

由於深海水溫幾乎不變,水流也很緩慢,既沒有陸地上那樣劇烈的環境變化,也沒有像陸地那樣有那麼多敵害,環境十分安定,進化的必要性不大。所以它們才跨越巨大時空,以幾乎是原始的形態幸存。英國史密斯博士經過14年的苦苦追尋,終於在科摩羅群島捕獲了活的腔棘魚。腔棘魚成了生物進化史上的活見證。為什麼大量腔棘魚都被淘汰,而為數極少的卻活了6500萬年而沒有滅絕呢?這還沒有人能夠給出答案。

拓展閱讀

腔棘魚是肉鰭魚,胸鰭及臀鰭都是肉質的,尾巴及背鰭分叉成三葉,脊索延伸至中葉。它們有獨特的層鱗,與真正的層鱗相比較薄。它們頭顱骨前端有一種特別的感電器,稱為吻部器官,應該是用來幫助感應獵物及平衡身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