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螞蟻”是從哪來的
發現“火星螞蟻”
2003年,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的進化生物學研究生瑞斯坦·雷伯林在巴西亞馬孫雨林發現一個先前未知的螞蟻品種。由於雷伯林和他的同事之前從來沒有看到過這樣的螞蟻,因此他們將其命名為“火星螞蟻”。
這種螞蟻保留著現在螞蟻缺失的原始形態特征,通體呈金黃色,非常適應地下生活,雷伯林認為它們是由地球上首批螞蟻演化而成的。
火星螞蟻體型扁平,體長兩三毫米,沒有眼睛,下顎碩大。雷伯林和他的同事們猜測,這種螞蟻可能用下顎捕獲獵物,在亞馬孫雨林地麵腐爛樹葉下的土壤中覓食。
關於“火星螞蟻”的研究
研究人員在火星螞蟻體內發現先前未知基因,因此認定它們是螞蟻的一個新亞科。這是1923年以來研究人員第一次發現仍存活的新亞科螞蟻。先前研究人員隻在化石中發現新亞科螞蟻。
研究人員認為,火星螞蟻可幫助生物學家更好地了解螞蟻的生物多樣性及其進化史。
研究人員分析火星螞蟻的DNA後發現,火星螞蟻是最早從螞蟻主世係分裂出來的一個亞科,為地球上最古老螞蟻的後裔。
來自德克薩斯大學的克裏斯蒂安·拉伯爾介紹說:“我們認為火星螞蟻誕生於螞蟻進化史初期,”研究數據和化石資料表明,這種地下肉食性螞蟻的祖先極可能是黃蜂。”
研究人員說:“火星螞蟻沒有眼睛而且生活於地下,並不意味著所有螞蟻的祖先都這樣。火星螞蟻的特征在螞蟻早期進化時期形成。它們經年累月地生活在熱帶土壤環境下,原始特征得以保持至今。”
“火星螞蟻”的祖先
螞蟻和黃蜂有著共同的祖先,大約在距今1.2億年前,在進化道路上“分家”。 研究人員認為螞蟻快速進化成了許多不同世係,有專門生活在樹上或爛樹葉中的螞蟻,有生活在土壤中的螞蟻,還有能生活在多種地方的螞蟻。
螞蟻的種類相當豐富,具有重要的生態學研究價值。雷伯林說:“這一新發現將有助於生物學家更好地理解螞蟻的生物多樣性和進化曆程,這種新螞蟻的發現說明,可能還有很多新的螞蟻種類,甚至是巨大的進化線索埋藏在熱帶雨林的土壤中。”
火星螞蟻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並非來自火星。
拓展閱讀
火星螞蟻不僅是一種新物種,還具有新基因,因此也是一種新亞科螞蟻動物。這種新亞科螞蟻是21種亞科螞蟻之一,它是科學家1967年以來新命名的首種新亞科螞蟻。科學家將此發現發表在2008年9月15日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