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蜥是鱷魚還是蜥蜴(1 / 1)

鱷蜥是鱷魚還是蜥蜴

發現瑤山鱷蜥

1928年至1929年間,我國廣州中山大學采集隊任國榮等人在廣西瑤山金秀縣內發現了一種古老的爬行動物——鱷蜥。其體形既像鱷又像蜥蜴,因而得名。

這種動物身長一般為0.2米左右,全身披著堅硬的鱗甲。除腹部為白色外,其餘部分全為暗黃色,也有呈橄欖色的。最令人奇怪的是,它好像有3隻眼睛,那隻與眾不同的第三隻“眼睛”,是位於顱頂部的一個小白點,實際上它並不起視覺作用。

鱷蜥屬於卵生動物,雌鱷蜥在產卵前先在洞穴深處掘一個小坑,然後把卵產在坑裏。產完卵它還不放心,用土把卵粒埋好,才肯放心的離去。

韶關國寶鱷蜥現身

2001年8月,我國華南師範大學生物係教授黎振昌、肖智等人,在廣東省韶關市曲江縣羅坑省級自然保護區進行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時,發現了我國最珍貴活化石——鱷蜥。黎教授等人在羅坑自然保護區發現的鱷蜥共5隻,最大的體長0.371米,胸圍0.12米,體重350克,雌性。其餘4隻體長0.23米至0.35米不等。

我國目前僅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大瑤山有鱷蜥生長,故又稱為“瑤山鱷蜥”。此次發現的鱷蜥,與瑤山鱷蜥是否同屬一個種,有待進一步鑒定。

鱷蜥因何有活化石之稱

鱷蜥是一種古老的爬行動物,在1.9億年前就有了。像這樣古老的生物繁衍到現在是不多見的,因而有“活化石”之稱。它在動物學上有重大的研究價值。

2013年瑤山鱷蜥的野外總數僅有2500條左右,其中金秀的羅香鄉有500條,昭平的北陀鄉和九龍鄉有1500條,賀縣的裏鬆鄉有500條。如不及時采取得力措施,則這一世界珍稀動物會有迅速滅絕的危險。

鱷蜥可笑的生活習性

鱷蜥棲居於海拔760米以下的溝穀中,一般都是溪流不大的積水坑。周圍怪石嶙峋,灌木叢生,樹葉葉緣多為鋸齒形,與鱷蜥尾部的缺刻類似。溪溝陰濕,岩石及樹幹的色澤也與鱷蜥的體色類似。這些都為鱷蜥隱藏其中提供了良好的掩蔽作用。

生活在山間溪流的積水坑中,晨昏活動,白天在細枝上熟睡,受驚後立即躍入水中。

鱷蜥的腦子是爬行動物中最小的,說起來也很可憐,隻有花生米那樣大小。白天它們不吃不喝隻管大睡,到了晚上它們的精神頭來了——出洞覓食。鱷蜥在爬行的時候最為有趣,一步三搖令人可笑。也許有人替它們擔心,如果碰到敵害,它一步三搖如何是好?這沒關係,隻要它們一發現有敵情,就能迅速地逃跑掉。

拓展閱讀

瑤山鱷蜥又稱“雷公蛇”,屬獨科種,為我國特產。1928年被發現,1930年德國學者定名為“瑤山鱷蜥”,現已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珍貴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