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護峽和朋友們把三件寶物獻給員外時,小姐從屏風後麵走了出來,與護峽雙雙向員外和爹娘行三拜九叩的大禮。
員外家張燈結彩,鳴炮吹打,好不熱鬧。夜間,夜明珠把客廳和大昌鎮的大街小巷照得通明透亮;龍肝虎膽放入一口大鍋熬著,散發的熱氣異香撲鼻。鎮民們嗅到香氣,得了病的人立即恢複了健康。
第三天,員外把三件寶物送還給女兒女婿,連同嫁妝,一並派彩船護送他們回峽穀。整個峽穀熱鬧了三天三夜。
從此,峽林中更加生氣盎然。鷹王擔任了對夜行人的報警之責,大樹落地生根繁茂生長,猴子在樹林中繁衍生活。護峽與小姐一起護林造林,把這段峽穀打扮得蒼翠欲滴,美麗如畫。後來人們便給此段峽穀取了個名字——“滴翠峽”。
除了滴翠峽,另一處著名的景觀就是白帝城。白帝城位於奉節城東4000米的瞿塘峽西口,長江北岸草堂河與長江彙合處的紫色丘陵上。
自古以來,眾多文人相繼來此參觀遊覽,並留下了著名的詩句,素有“詩城”之稱。這裏有眾多古跡,如武侯祠、觀星亭、明良殿等。“火燒連營七百裏”、“白帝城托孤”的傳說,更增添了白帝城的名氣。
張飛廟位於長江南岸飛鳳山麓,離重慶市區382千米,與雲陽縣城隔江而望,是為紀念三國名將張飛而建的祠宇。據史載,張飛廟始建於蜀漢末年,後經宋、元、明、清曆代擴建,已有1700多年的曆史。
張飛廟麵江背山,氣勢恢宏壯麗,廟內塑造有張飛像,珍藏有大量的詩文碑刻書畫及其他文物數百件,多為存世珍品,號稱“文藻勝地”,為巴蜀一勝景。
石寶寨位於重慶境內的長江北岸邊,孤峰拔地,四壁如削,形似玉印,名玉印山。傳說它是女媧煉石補天遺留下來的一塊五彩石,稱為“石寶”。
石寶寨塔樓倚玉印山修建,依山傍勢,飛簷層冀,造型奇異,建築精巧。整個建築由寨門、寨身、閣樓組成,共12層,高56米,全係木質結構。
始建於明萬曆年間,經康熙、乾隆年間修建完善。原建9層,隱含攀登“九重天”之意。石寶寨自古有“江上明珠”之美譽。石寶寨也是我國僅存的幾座木結構建築之一,被列為“世界八大奇異建築”之一。
另一處著名景觀是豐都鬼城。豐都位於長江北岸,距重慶市區172千米。“鬼國幽都”之說由平都山而起。據傳,漢代兩個方士在此修煉成仙,道家於此山設天師,並將其列為“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
其共有名山古寺多達27座。“陰曹地府”塑像群分別模擬人間訴訟、法庭、監獄、酷刑等,集中反映了百姓們的神和鬼、天堂和地獄的觀念。
重慶位於四川盆地東南部,是我國長江上遊的重鎮。重慶古稱巴,地處我國內陸之西南,城市依山而建,人稱“山城”,冬春雲輕霧重,又號“霧都”。重慶最早稱“江州”,也稱“巴郡”、“楚州”、“巴州”、“渝州”、“恭州”。
重慶是我國著名的山城。每當入夜,萬家燈火由山上倒映江中,形成著名的“山城夜景”。在其近郊有石雲山、北溫泉和釣魚城等景點,遠郊有著名的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位於距離重慶市區120千米處的大足縣境內,是分布在全縣76處石刻造像的總稱,共計60000尊造像。其中寶頂、北山兩處摩崖造像規模最宏大,內容最豐富,雕刻最精細,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足石刻是我國石窟藝術中的優秀作品,它不但內容豐富,“融儒、釋、道,縱貫千餘載”,而且雕刻技藝精湛,手法嫻熟,巧妙地將力學、采光、透視等科學原理與造像內容和山形地貌相結合,被譽為“唐宋時刻藝術聖殿”。
拓展閱讀
傳說長江的主流最早不是流經後來的三峽,而是流經古之南江的“涔水”。由於當時天下洪水泛濫,大禹通巫山,令江水從東過,終於使長江東流,注入中下遊的洞庭湖、鄱陽湖、太湖、洪澤湖和巢湖等五湖,三峽之水從此暢通,長江的主流才改從後來的河道北江流淌。大禹導江治三峽,是有史料記載的。春秋孔子、漢代諸葛亮、晉代郭璞、北魏酈道元等曆代名人都有論述。這些關於三峽形成的傳說反映了古人在與洪水長期鬥爭中的強烈願望。
風景如畫的長江中遊景觀
萬裏長江以滔滔不絕之勢向東流去,長江自宜昌以下就進入中下遊平原。這一江段,河床坡降小,水流平緩,大小湖泊密布,沿江兩岸均築有堤防,形成眾多的湖泊河網。
在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礬河段稱荊江。其中,枝城至藕池口為上荊江,長約170多千米,屬一般性彎曲型河道。藕池口至城陵礬為下荊江,長約160千米,屬典型的蜿蜒型河道,素有“九曲回腸”之稱。
荊江以北為地勢低平的江漢平原,汛期全靠平均高10多米的荊江大堤抵禦長江洪水。荊江南岸有鬆滋、太平、藕池、調弦四口,分長江水入洞庭湖,水道繁雜。
長期以來,這裏就是長江的蓄洪池和經過之道。長江從荊江段直接流入湖中,在雲夢澤裏徘徊沉積後從漢口歸彙入長江流入東海。其形就像一串大糖葫蘆,也有點像鐵扇公主的芭蕉扇,而長江就是貫穿這雲夢澤的糖葫蘆簽、扇柄。
不過,這是一個不大對稱的葫蘆芊,它北邊要大於南邊,北邊那個最大的就是雲夢澤,也就是後來的江漢平原,其次是洪湖、東湖等諸多湖泊、而南邊則是西湖、洞庭湖、赤山湖、青草湖和大通湖等諸多湖泊。
這些湖泊在平時尤其是枯水季節就明顯地露出了它的獨立性,但一到汛期,尤其是漲大水的時期,便連成了一個整體,成為汪洋澤國。因其中的雲夢澤最大,故連成一整片時,人們便統稱為雲夢澤。
又因長期以來,受長江從上遊挾帶來的泥沙沉積影響,河湖淤淺,荊江兩岸地勢南高北低,蜿蜒的荊江河床泄洪不暢,防洪形勢非常嚴峻,故有“萬裏長江,險在荊江”之說。
城陵磯以下至湖口,河道分汊頻繁,主流擺動,航槽變遷,這給當地的航行帶來極大的不便。
長江中遊一帶水力資源極為豐富,同時,這一地段的礦產資源也極為豐富,尤以鐵、銅、鎢、磷、硫、石膏等最為著名。
長江中遊航運條件優越,內河航運發達,武漢以下可通行5000噸級船舶,臨湘以下可通行3000噸級船舶。漢江、湘江和贛江擁有較重要的支流航道。
長江中遊段,大支流較多,南岸有清江、洞庭湖水係的湘江、資水、沅江、澧水和鄱陽湖水係的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水;北岸有漢江。
這一地帶氣候溫和,土壤肥沃,光熱資源充足,盛產水稻、棉花、油料、茶葉、水果等,是我國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洞庭湖、鄱陽湖等湖泊水產資源極為豐富。
鄱陽湖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也是我國第二大湖,位於江西北部、長江南岸。有詩讚道:
浩渺鄱湖水接天,波翻浪湧競爭先。
連江通海胸懷廣,滋養生靈歲複年。
鄱陽湖上承贛、撫、信、饒、修五河之水,下接長江。每到豐水季節浪湧波騰,浩瀚萬頃,水天相連。湖畔峰嶺綿延,候鳥翩飛,牛羊徜徉。美麗富饒的鄱陽湖養育了世代生長居息湖畔的萬物生靈。
每年秋末冬初,鄱陽湖有成千上萬隻候鳥,從俄羅斯西伯利亞、蒙古、日本、朝鮮以及我國東北、西北等地來此越冬。這裏鳥類有300多種,近百萬隻,其中白鶴等珍禽50多種。鄱陽湖被稱為“白鶴世界”、“珍禽王國”。
鄱陽湖又叫彭蠡湖。關於湖的來曆,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呢。
相傳在遠古時期,江西這塊地方並無大的湖泊,每年不是大旱便是洪澇,民不聊生。人們流離失所,十分悲慘。
後來,贛北出了一位叫彭蠡的勇士,力大無窮,且勤勞、善良、聰明,總為他人解難。百姓連年逃荒要飯,他看在眼裏,記在心上。他立誌要開鑿一座大湖泊造福於民。
他先說服家人,並動員附近鄉民,跟他一起去挖地造湖。誰知就在眾人開挖時,卻遇到一條修煉千年成精的蜈蚣,因蜈蚣怕水,得知彭蠡在帶領鄉親們挖地造湖,就設法去阻擋。
彭蠡發現他們頭天剛挖好的地方,在一夜之間就被填塞完整,一連數日,造湖之舉毫無進展。彭蠡犯疑,不知何故?一些鄉民見到這樣的場景就心灰意冷,怨天恨地,有的甚至幹脆走開不幹了。
可是,彭蠡決心已定,毫不氣餒。他帶領家人和少數鄉鄰繼續堅持開挖不止,他的虎口被震裂,鮮血直流,卻沒有半點怨言。彭蠡的善舉,感動了天上司晨的昴日星官,他決心助彭蠡一臂之力,除掉蜈蚣精。
於是,昴日星官當即命令兩個兒子大雞和小雞下凡幫助彭蠡除妖。大雞和小雞奉父王之命,合力大戰蜈蚣精,在天空中各施神功,大戰了40多回合,難分勝負。
此時,小雞靈機一動,乘蜈蚣精眨眼之機,一揮寶劍刺向其左眼。瞬間,蜈蚣精左眼鮮血直流,大雞乘其受傷之時,一劍刺中其身,蜈蚣精終於被兩雞戰敗。這也是後來民間傳說蜈蚣怕雞的由來。
話說那條戰敗的蜈蚣精,後來化作了鬆門沙山,僵臥在那萬頃碧波蕩漾的鄱陽湖中。大雞和小雞擔心這條蜈蚣精再出來禍及人間,便化作大磯山和小磯山,佇立於湖邊,世代守著鄱陽湖,永保地方安寧。
蜈蚣精被製服後,彭蠡和家人、眾鄉民一起繼續造湖。由於有仙人暗中相助,不久大湖就造好了。鄱陽湖岸邊的百姓再也不用受旱澇的困擾了,連年五穀豐登。後人為紀念彭蠡造湖有功,便將該湖取名為“彭蠡湖”。
長江中遊另一個大湖泊就是洞庭湖,洞庭湖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位於湖南北部,長江荊江河段以南,麵積是2820平方千米。洞庭湖南納湘、資、沅、澧四水彙入,北由東麵的嶽陽城陵磯注入長江,號稱“八百裏洞庭”。
洞庭湖據傳是“神仙洞府”的意思,可見其風光之綺麗迷人。洞庭湖浩瀚迂回,山巒突兀,其最大的特點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漁帆點點,蘆葉青青,水天一色。春秋四時景不同,一日之中變化萬千。湖北和湖南之稱,就來源於洞庭湖。
在洞庭湖畔有一座小山,名為龍舌頭,龍舌頭有一處飛來鍾,飛來鍾下麵有一口龍涎井。說到龍涎井,其由來已久,因為君山地形酷似烏龍臥水,龍涎井前方為龍口,張口向南,兩邊鉗形山嘴,岩壁拱護,為龍的上、下齶,中間的小山為龍舌頭,山勢平舒,形態逼真,此山因此得名。
龍舌山下有水井,這裏的井水清澈純淨,四時不涸,相傳是龍舌頭上麵一點點滴下的涎水,故稱“龍涎井”。
據傳,當年湘妃尋夫至君山,口渴異常。她對愛情的忠貞感動了洞庭湖中的烏龍。烏龍化為一座小山,張開雙齶,伸出舌頭,讓龍涎滴出,滴在山腳下,化成一口古井。
湘妃見到古井,飽喝了一頓井中甘甜的龍涎,頓覺精神大振。後來,湘妃投湖,烏龍悲傷過度,便化身為龍舌山。
領略洞庭湖的美,最理想的去處便是洞庭湖畔的嶽陽樓。嶽陽樓位於湖南嶽陽市西門城頭,與黃鶴樓、滕王閣一起並稱為我國江南三大名樓,曆來有“洞庭天下水,嶽陽天下樓”之稱,堪稱湖南第一名勝。
白居易、杜甫、孟浩然、劉禹錫等著名詩人,都先後登樓賦詩,留下了許多千古名篇。宋代名家範仲淹的《嶽陽樓記》“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更是擲地有聲,名揚中外,成為眾多仁人誌士的座右銘。
武漢是長江最大支流漢江的交彙之處,形成武昌、漢口和漢陽三大重鎮,素有“九省通衢”之稱。武漢除長江、漢水在城中交彙外,市轄區內有166個湖泊,故又得名“百湖之市”。
黃鶴樓是“天下江山第一樓”,位於湖北武漢武昌長江南岸蛇山峰嶺之上。始建於223年的三國時代,江南三大名樓之首,享有“天下絕景”之稱。
唐朝詩人李白一首“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使武漢江城之稱名揚四海。
崔顥一首黃鶴樓詩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這一千古絕唱,更使得黃鶴樓聲名大振。
蒲圻赤壁位於蒲圻市北31千米處的長江南岸。赤壁山三山相連,麵臨長江,群山逶迤,勢若奔馬,蒼翠如繪,幽靜誘人,也是我國古代十大著名戰役中唯一保存完好的古戰場遺址。
洪湖是長江流域江漢平原上最大的水質無汙染的淡水湖泊,是我國第七大湖泊,麵積348平方千米,全湖呈多邊幾何形,湖岸平坦,湖水呈淡綠色。這裏的白鰭豚擁有量占全球總量一半以上。洪湖有豐富的魚類和野生資源,水上漁家的生活也極有情趣,令人流連忘返。
荊州位於湖北荊州江陵境內的長江北岸,是一座曆史文化古城,也是我國南方著名的遊覽勝地。“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荊州”,提起荊州,人們便會想起三國中“劉備借荊州”和“關公大意失荊州”的故事。
荊州古城北據漢沔,南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更是古代文人騷客薈萃之地。
拓展閱讀
長江中遊有著名的城市群,也稱“中三角”或“中四角”,是以我國內陸最大城市武漢為中心城市,長沙、南昌、合肥為副中心城市。該城市群以浙贛線、長江中下遊交通走廊為主軸,向東向南分別呼應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長江中遊城市群在我國具有優越的區位條件,交通發達,科技教育資源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