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秉言隨同諸侍從仆役便先陪公子前往子院風字號房,眾人先把公子安頓好了,才疾步回轉到自己的房裏去收拾,差不多兩柱香後,眾人才到外麵大廳去吃夜飯。
這是一所複合式的客棧,前麵是三層樓台,專供酒宴飲食,後院才是供人住宿的客房,加之又是黃昏時分,所以前廳也都有許多客人,秉言便讓眾多侍從在底下吃飯,自己獨身陪少主上樓。
兩人踩著堅實的櫸樹木而上,到三樓揀了一處幹淨的臨窗座椅坐下,正對著樓下的青石大街,可以看到下麵人來人往的街市。秉言陪侍宣公子,本來是不該坐下吃飯的,但是因為少主性子寬厚,而且無視主仆禮教之防,每次都會拉他坐下,所以也就不再推卻。
不多時,跑堂的夥計便端上了一道道酒菜,酒菜共有六味,是一道香辣煎魚,一道醬鴨,一道八寶辣子雞丁,一道陰陽蘆薈羹,一小盤熟羊肉,還有一碗青菜,此外還有一道香糯蓮子湯和一些芙蓉清苓糕。因為嚴州飲食偏辣,所以兩人都吃不太慣,隻是揀了一些清淡的菜品下飯。運舟又取了酒壺自斟自飲,酒水澄澈黃練,瀟灑輕盈,入口便覺一股澀甜之味,問了夥計,原來是楊梅酒,用夏收的楊梅浸漬釀造而成,淺飲少許,對脾胃有好處。運舟貪甜,便飲了兩杯有餘。
餐畢,宣運舟便要獨自去嚴州街巷四處溜達一番,秉言不敢阻攔,又放心不下,便安排了四個精細可靠的侍衛暗中跟隨。
宣運舟出了客棧,入眼的便是一條寬闊的青石板街路,因為時間又晚了一些,所以人變得少了許多,而且街上的人大多行色匆匆。宣運舟平生最好閑遊,每到一處,必定要去遊曆賞玩一番,即便這麼一個小小山城,他也得仔細地看一遍。
沿著街路往東走了不一會兒,便看到一處巨大的石牌坊,上麵龍飛鳳舞地寫著四個大字“先憂後樂”,問了問當地的人,原來是皇宋名臣範仲淹的舊跡,範仲淹一生勤勤懇懇,中正無私,在嶽陽樓記中留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他又曾輾轉貶謫到此地,任職嚴州,因為愛民如子,為官清廉,在此興利除害,而且還興辦了書院,範公離任後,此地的鄉紳們便商議給他立了一座石牌坊以作紀念,即為先憂後樂坊。
宣運舟原先也知曉些範仲淹的事跡,範公原為蘇州吳地人,在宋真宗、仁宗兩朝為官,在郡縣則為能吏、循吏,救民之苦,急人所急,興建捍海堤,黜免徭役雜役,為興教化則建起書院書齋。在西夏邊境則為名帥、仁將,發掘了狄青、種世衡等名將,主張積極防禦,精練兵將,不隨意出擊,擅於防守反擊戰。在朝堂則為名相、賢相,推行慶曆新政,慎選縣吏,罷黜恩蔭,嚴修武備,為一時之大賢,名垂後世,氣節有常。運舟見邊鄙鄉民推崇先賢,不覺有幾分欣然。
又往前走了一會兒,街路兩旁出現了一對高大的石柱,石柱立在一對寬大結實的石質上,看上去更添了幾分威勢,隻見它背後又是一座巨大的牌坊,這座牌坊比之前那座還大,上麵鐵畫銀鉤地鐫著四個大字:“斯文在茲。”這句話的意思是天下文章精粹、人物風流盡出於此,原來後街便是書院,書坊,還有一些古董字畫店等等。兩邊的石柱上則書有“文官下轎,武官下馬”八個字,這也是倡文治的皇宋朝所獨有的了,意思是文士身份超然,即便是文武官員來到此處也必須下馬落轎以示對讀書人的尊重。
運舟心想,本朝尊奉優待文士,這倒也無錯,隻是尊奉的有些過了,文士大夫雖然多肯為國效命,但是武人的地位卻大幅下降了。宋室在汴梁時,太祖爺給曆代帝王子孫留下鐵諭:不得殺士大夫及言事者。所以在宋一代,文士大夫絕少有因罪被殺者,至多不過被流放嶺南,所以全朝上下都崇文成風,即便是武職之首的樞密使,也一律由文人充任,例如武人出身的狄青,即便領軍才能出眾,又平定了南方的儂智高之亂,才得以擔任過一次樞密使,為人嚴謹慎重,即便如此,樞密院眾屬僚仍笑稱狄青為“赤樞”。汴梁人多譏稱軍人為“赤佬”,狄青哪怕是憑自己的真本事,一刀一槍從小兵當到了樞密使,眾僚仍舊譏嘲不斷,後來狄青被迫離職,前往外郡任職避禍,後來憂鬱而死。後來嶽飛嶽王爺的遭遇更加淒惻,實在令人不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