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都崗湖湖水清澈透亮,四周青山鬱鬱,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湖東麵成片的白樺林,秋天一片金黃。山中雲杉、冷杉高大粗壯,直指雲霄,樹冠濃綠縝密,可遮風避雨。
“高原明珠”瀘沽湖中各島亭亭玉立,形態各異,林木蔥鬱,翠綠如畫,身臨其境,水天一色,清澈如鏡,藻花點綴其間,緩緩劃行於碧波之上的豬槽船和徐徐飄浮於水天之間的摩梭民歌,使其更增添幾分古樸、幾分寧靜。
瀘沽湖古稱魯窟海子,又名左所海,俗稱亮海。湖邊的居民主要為摩梭人,也有部分納西族和普米族同胞居住。摩梭人一直保留著母係氏族婚姻製度。
金沙江有著令世人為之炫目的自然資源,豐富的水能資源、森林資源,尤其在雲南的北部、四川的西部,不但產量高,而且質量好,所以被人們稱為森林的王國。
拓展閱讀
傳說很多年前,有一年,被稱作金河水的金沙江突然幹了,露出了河底,河裏到處是金銀財寶,一傳十,十傳百,滿河都是撿寶人。還真有人撿到了銀、銅之類的東西。幾天後,當人們正在河底瘋狂撿寶時,金河水突然一瀉千裏,暴漲數丈,滿河的撿寶人來不及跑上岸,衝走了好多人。禍不單行,許多年後,金河水又一次幹了。這次,老百姓吸取教訓,沒有人再敢下河撿寶了。這個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一直在民間流傳。
高山峽穀型的大渡河
很久以前,大渡河河穀之中有個凶猛的妖魔,專門攝取男童的靈魂。為了保護孩子,誰家生了男孩,便要修築高高碉樓,以禦妖魔。
孩子每長一歲,高碉就要加修一層,同時還要打煉毛鐵。當孩子長到18歲的時候,碉樓修到了十八層,毛鐵也打煉成了鋼刀,此時將鋼刀賜予男孩作成人禮物,鼓勵他勇敢戰鬥,克敵降妖。
千百年過去了,從丹巴縣城沿大渡河而下,行大約7000米,就見河對岸山坡上,數十座碉樓拔地而起,或三五一群,或獨立山頭,碉與碉之間相互呼應,依山成勢,形成蔚為壯觀的碉樓群,“高十餘丈……狀似浮屠。”這便是著名的丹巴碉樓。
丹巴的碉樓是由世代生活在這裏的嘉絨藏族所建。據考證,早在公元前1700年前,生活在大渡河流域的嘉絨藏族就掌握了片石築牆的工藝,隨著生產、生活的需要,特別是為了防禦野獸和戰爭,修築高碉成為川西北河穀地帶嘉絨藏族典型的文化特點。
大渡河古稱沫水、瀘水,從河畔的富林文化、麥坪遺址、桃坪墓葬群,以及獅子山遺址等方麵來看,大渡河的曆史文化,跨越了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商周時期、秦漢時期、南北朝和唐宋時期等。
大渡河中遊地區是古代南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也是曆史上黃河上遊甘肅、青海地區經川西高原南下,進入雲貴地區的文化走廊、民族走廊。
大渡河上遊的果洛山下至甘孜,以藏、羌族為主,而瀘定、石棉、漢源,則以彝族為主。樂山一帶由於早期漢人融入較早,以漢族居多。
實際上,在東周時,由於西部秦國的不斷崛起,漢族文化已經逐漸融入。在漢朝時期,漢朝曾在今漢源九襄一帶設立洛邑。
三國時諸葛亮南征,在大渡河一帶留下許多事跡。彝族人對諸葛武侯一直非常崇拜,稱之為“諸葛丞相”,因為諸葛亮當時七擒七縱南王孟獲,徹底收服了彝人。
唐代著名詩人雍陶有首詩《哀蜀人為南蠻俘虜五章.過大渡河蠻使許之泣望鄉國》,便是從另一個角度描寫了這場戰爭:
大渡河邊蠻亦愁,漢人將渡盡回頭。
此中剩寄思鄉淚,南去應無水北流。
唐末,南詔的勢力範圍擴大到大渡河,874年,唐朝和南詔在大渡河展開幾次激戰,各有勝負。
後蜀國王建在位期間,雲南政權大長和國入侵黎州,也就是現在的漢源,大長和國在大渡河被蜀兵大敗,後來,王建大赦俘虜,這部分蠻俘得以回鄉。
後蜀亡時,宋太祖趙匡胤曾用玉斧指著地圖上的大渡河說:“此外非吾所有也”。
此後150年來雲南沒有邊患。大理國和大宋友好相處,宋徽宗年間,有大臣想在大渡河邊設城,開展邊貿,因為趙匡胤的說法,一度引起朝堂爭議。
明永樂年間在北京修建紫禁城,所用木料多為產於西南山區的楠木和喬木,工人用鐵釘將選中的優質木料捆紮在一起,紮成木筏,順大渡河進入長江,再順流而下,一直漂到江蘇揚州。從揚州轉道進入京杭大運河北上,被運送到北京附近,這就是大渡河附近民眾所稱的“皇木”。
其後,隨著明朝和清朝期間的幾次大移民,以漢族為主的各民族大量進入大渡河流域,明朝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大渡河流域的漢化進程。
1705年,為解決漢區通往藏區道路上的梗阻,以及當時大渡河兩岸貨物擁堵問題,清康熙帝下令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橋梁。大橋經過一年而成,康熙禦筆親書“瀘定橋”3個大字。
這座橋因被修建在懸崖絕壁之間,以跨過急流的艱巨工程而聞名。橋東有康熙的“禦製瀘定橋碑記”,橫額上鐫刻著“河山統一”4個大字,從這塊碑前走過的不僅是千軍萬馬,更多的是兩岸的各族居民和川藏茶馬古道的商旅。
大渡河流域形狀呈長條形,是岷江水係最大的一級支流,為高山峽穀型河流,地勢險峻,水流洶湧,水流豐沛穩定,主要是降水和有少量融雪補給。
大渡河發源於青海省境內的果洛山東南麓。東源有阿柯河和麻爾柯河,於阿壩南部彙合後稱足木足河;西源有多柯河和色曲河,於垠塘南部彙合後稱綽斯甲河。足木足河與綽斯甲河彙合後稱大金川,是大渡河主流,南流至丹巴同來自東北的小金川彙合後稱大渡河。
大渡河自北向南縱貫於四川境內阿壩、甘孜、雅安、涼山、樂山五地州市。全長約1100千米,流域麵積92000平方千米。
北麵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南麵屬於高山峽穀地帶,地勢北高南低,起伏甚大,源頭跟河口之間落差巨大,水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尼日河是大渡河的一級支流,原名牛日河。上遊喜德境內稱尼日波河;越西河褲襠溝出口與越西河彙口以上稱普雄河,河穀較為開闊,水流平緩;彙口以下稱漫灘河,進入峽穀區;甘洛境內呷日段稱果覺河,甘洛縣城以下稱尼日河。
大渡河峽穀是我國第八大峽穀,位於大渡河下遊烏斯河與金口河之間的河段,峽穀內摩崖絕壁,飛瀑淩瀉,樹影婆娑,風光綺麗。兩岸絕壁千仞,穀內有“老蒼”、“白熊”等人跡罕至的深溝。鳥聲伴溪語,卵石疊翠峰,溝內不僅“月亮灣”、“情人穀”、“臥牛潭”、“石鼓瀑”讓人叫絕,還盛藏五彩水晶奇石。世代居住在峽穀深處的人們,一直還依靠跨江的溜索、垂直的天梯與外界接觸。
峨眉山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部,處於大渡河、青衣江中間。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也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是我國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這裏層巒疊嶂,山色秀麗,林木蔥蘢,雲霧縹緲,自古就有“峨眉天下秀”的美譽。
日出、雲海、佛光是峨眉金頂的三大勝景。峨眉山雖不是自然保護區,但這裏卻是一座天然的自然博物館,有珙桐、桫欏、水青樹、胡子蛙、枯葉蝶等世界珍稀動植物。
貢嘎山坐落在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在橫斷山係的大雪山中段,位於大渡河與雅礱江之間。主峰海拔7500多米,被譽為“蜀山之王”,是橫斷山脈的最高峰。景區包括貢嘎山主體及周邊的海螺溝、木格措、伍須海等景點。
四姑娘山位於阿壩小金縣境內。東麵有奔騰急瀉的岷江縱貫而過,西有“天險”之稱的大渡河。主峰幺妹峰海拔6250米,冰雪覆蓋,銀光照人。景區內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就坐落在四姑娘山東坡。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由9個自然保護區和8個風景區組成,其中米亞羅、金湯孔玉、四姑娘山的全部或絕大部分區域都位於大渡河流域中。另外,夾金山、二郎山等景區或自然保護區也有部分區域在大渡河流域之內。
“美人穀”丹巴是嘉絨藏族風情文化的中心,有“千碉之國”的美譽,存古碉樓343座。嘉絨藏寨、黨嶺風光、墨爾多神山都是著名的景點。
大渡河流域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丘陵、平原僅在下遊分布。氣候資源、動植物資源之豐富,其密度之大,在我國的河流中是不多見的。大渡河主要流經的橫斷山區是我國的第二大林區,西南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森林資源豐富。大渡河上遊阿壩、果洛是我國重要的牧區,草場廣闊,牛羊成群,盛產冬蟲夏草。大渡河流域有豐富的有色金屬礦和非金屬礦產。鉑族、鎳、銅、金、鋰、鈹、铌、雲母、水晶、石棉等礦產資源的儲量和產量在全國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雅安石棉縣是我國兩大石棉產地之一,丹巴是我國三大雲母產地之一,小金金礦、丹巴的鎳礦、康定的鋰、鉛和鋅在省內和國內都有著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