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柔之美——湖泊底蘊3
華北明珠——河北白洋澱
傳說渤海龍王敖玉,生了9個龍子,接連9個龍子都到了該成親的年齡。龍宮水族,雖然美女如雲,但是偏偏他們一個也不愛,龍王龍母很著急。
這天,觀音菩薩赴蟠桃會回來,途經渤海時,從袖內取出一顆蓮子托在手心上,這顆蓮子是觀音特意從瑤池摘來的。然後,觀音用柳枝從瓶中蘸出幾滴水,將蓮子潤裂開來。
蓮子變成了一個白衣姑娘,菩薩賜名明珠,並告知:“你的使命,是以身造福一方百姓,我有四句真言,你且牢記。”
明珠跪拜:“菩薩請講。”
菩薩念道:“九龍任先婿,九九難歸一,以死求永生,西尋安心地。”
明珠不懂:“請菩薩明示。”
菩薩說:“此乃天機,不可泄漏。你速去渤海龍宮,三月內我不說,你自會明白。”說完,菩薩就返回了南海。
明珠投身渤海。龍王已接到菩薩法旨,知道有一仙女來龍宮選婿。明珠的到來使龍王龍母喜出望外,許諾說:“你選中那個龍子,就立為太子,將來繼承王位。”
9個龍子,無不為明珠的美麗而傾倒。明珠住在龍宮,9位龍子倍加關懷,各獻其能,討明珠的喜歡。他們都希望這位仙女能把愛的彩球拋向自己。
有時,他們共同做遊戲,明珠會變成一顆鬥大的珍珠,在空中上下翻滾,與九龍子互相追逐嬉戲,名曰“九龍戲珠”。
明珠在龍宮隻住了80天,還差一天就九九八十一天了。選婿也隻能是九龍之一,因為9個龍子都深深地愛上了她,並各自立下誓言:“龍太子可讓,非明珠不娶!”
其中,屬瀦龍、瀑、漕3個龍子脾氣最粗暴,曾經揚言道:“誰敢娶明珠,就刀槍相見!”所以不論明珠嫁給其中任何一個龍子,都會讓他們兄弟拚個你死我活。
明珠感到焦慮不安,她想找個安心之地避一避。她忽想起菩薩說過“以死求永生”的真言。所以,明珠為了不給龍宮惹禍,就決定以死來報答九龍子對她的癡愛。
這天夜裏,明珠離開龍宮,駕雲西去。走了約一個時辰,她低頭看見一座城池,名叫安新。“安新,安心!”明珠心裏一亮,便對菩薩的四句真言頓有所悟,但仍不知怎樣去造福這一方百姓。
這時,九龍子一齊追來,明珠顧不得多想,一頭紮進安新地界。當時,這裏連年大旱,地皮都堅硬如石了。
明珠落地,化做一片清水。眾龍子趕到,知道這清水便是明珠的化身,他們大哭一場,淚飛頓作傾盆雨,這裏就變成了一片汪洋。當年,岸邊就長出了鋪天蓋地的蘆葦,秋風一吹,葦絮飄飄,如同白雪。
人們說,這葦絮是明珠的白衣變成的,就給這片汪洋起名叫“白洋澱”。明珠落地處,長出了滿澱的荷花,這裏就成了“荷花澱”。
9個龍子為使白洋澱永不幹涸,讓明珠永生,都沒回龍宮,就變成了澆灌白洋澱的9條河流。從此,“九龍戲珠”永留人間。白洋澱荷香魚肥,風景秀麗,被譽為“華北明珠”。
曆史上的白洋澱,也有許多變化。在春秋戰國時期,白洋澱處於燕趙兩國的交界之處,史稱“燕南陲,趙北際”。
公元前314年,燕昭王沿著古黃河流經白洋澱的北岸,築起一道長達250千米、東西走向的燕長城,阻止澱水北泛。從此,奠定了白洋澱從古至今的北界。
後來,東漢白洋澱的變化,受著自然條件和人為因素的影響。那是東漢末年,曹操為了統一北方,由於軍需運輸開鑿了白溝水渠和平虜渠等,使許多河流同歸於海,從而形成了後來的海河水係,所以白溝水渠和平虜渠的開鑿對白洋澱水域的變化有一定影響。
後來,隋王朝統一了全國,為溝通南北水道,修通了一條以洛陽為中心、南抵餘杭、北達涿郡的大運河,叫作永濟渠。但永濟渠的開挖,使發源於太行山的河流洪水排泄受阻,造成了河道中下遊決口漫溢,使低窪處積水成為了澱泊。
在北宋時期,為了抗禦契丹的侵擾,太平興國年間采取“導水實其陂澤,築堤貯水為屯田”的辦法,開河引水與澱泊相連,形成了一道西起保州、東至天津的“泥沽海口”屯田防線。
這條防線“深不可以舟行,淺不可以徒涉”,既限製了契丹的侵擾,同時又有利於農業的發展。白洋澱就是這條防線中的一段。據史書《宋史·河渠誌》記載:
東南起保安軍,西北雄州,合百家澱,黑羊澱、小蓮花澱為一水,衡廣六十裏,縱二十五裏或十裏,其深八尺或九尺。
東起雄州,西至順安軍、合大蓮花澱、洛陽澱、牛橫澱、康池澱、疇起、白羊澱為一水,衡廣七十裏,縱三十裏或四十五裏,其深一丈或六尺或七尺。